书城教材教辅醉倒在中国古代的情诗里
28556400000015

第15章 相思篇(2)

我难比帝喾高辛,能遇凤凰而授卵。

要变节而随流俗,我知耻而有所不敢。

多年来我遭受摧残,毫不减我心中的愤懑。

宁失意而长此终身,我何能如掌之易反?

我明知正路难通,但我不能不走正路。

尽管是车翻而马倒,我依然望着前途。

我再把好马喾上,请造父为我执鞭。

慢慢地走,不必驱驰,让我把光景流连。

指着蟠冢山的西边,那汉水发源地点。

就走到日落昏黄,也莫嫌道途遥远。

我姑且等待明年,艳阳的春日绵绵。

我要放怀地歌唱,逍遥在江水、夏水之边。

我攀摘灌木中的苻蓠,我采集沙滩上的卷施。

和古人可惜不能同时,摘来香草啊同谁赏识。

采取扁蓄与杂菜,尽可以纽成环佩。

也未尝不好看一时,终萎射而遭毁败。

我姑且快乐逍遥,观赏南方人的异态。

只求我心中快活,把愤懑置之度外。

芳香与污秽杂混一起啊,芳华终会卓然自现。

馥郁的芳香必然远扬,内部充实外表自有辉光。

只要真诚的素质长保不亡,声名会突破一切的障碍。

想请薜蒸替我说合,又怕举趾上树攀高。

想采荷花替我媒介,又怕下水打湿了裙子。

登高吧,我不高兴,下水吧,我也不能。

固然是我手足不惯,我犹豫而心不能定。

完全依照着旧习,我始终不肯改变。

命该受难我也不管,趁着这日子还未过完,

一个人孤单地走向南边,这是思念彭咸的缘故呀。

【赏析】

《九章·思美人》为战国末期楚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所作。香草美人皆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化象征者,文中美人系指楚君王。作者“依诗取兴,引类譬喻”,试图以思女形式,寄托自己对君主的希冀。此诗想象奇特、神思飞扬,是一篇浪漫主义佳作。

《思美人》取诗首的三个字为题。美入比喻楚王,思美人即说思念楚王。诗人虽然处于放逐途中,却仍然不忘国君和楚国。这首诗表现了屈原希望美好的政治一定要实现,希望楚王吸取历史教训,多为振兴楚国而努力。

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①。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②。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③。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④,呼烹鲤鱼,中有尺素书⑤。

长跪读素书⑥,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注释】

①绵绵:连绵不绝的样子。这里一语双关,既是指草原连绵无际,同时也是指思念连绵不绝。②宿昔:白天和黑夜。③辗转:辗转的假借。④双鲤鱼:代指信函。古人的信是装在木函里,木函由两块鱼形图案的木板制作而成。一块是盖,一块是底,所以称之为“双鲤鱼”。⑤尺素:代指书信。在造纸术还没有普及的汉代,人们用帛或木板写信。因为写信的帛不过一尺来长,所以称之为“尺素”。若用木板写信,则称为“尺赎”。⑥长跪:古人的一种跪姿。

【译文】

河边春草青青,连绵不绝伸向远方,我思念远在异乡的丈夫。

路途遥远,思念却无法得见,只有在夜里做梦的时候能够相见。

梦中他依稀就在我身旁,醒来才知道他还在异乡。

在异乡不知道哪个县,翻来覆去却仍然看不见。

桑树枯萎知道天风已到,海水中包含着天寒的味道。

那些同去的同乡们一回到家就和自己的老婆亲密,

谁也没有时间告诉我夫君的消息。

有位客人从远方来到,送给丈夫从远方寄来的书信。

急忙呼唤孩子打开木匣,其中装有用帛纸写成的书信。

我跪着拜读丈夫用素帛写的信,信的内容是:

先是嘱托我多吃饭保重身体,后面又说他也很想念我。

【赏析】

《饮马长城窟行》是汉代乐府古题。相传古长城边有水窟,可供饮马,曲名由此而来。这是一首妻子思念身在远方的丈夫的诗。在汉代,通信技术极其落后,人们还在用昂贵的帛来写信,而且交通非常不便,从边疆传递一封信到中原通常要几个月的时间。没有专门的邮差给普通人送信,一般只能托人转送,因此就不难理解身处内地的妻子获得丈夫来信的喜悦之情了。

这首诗前一部分写相思和梦中相见,充满了悲苦与无奈之情;后一部分写妻子阅读丈夫来信时欢呼雀跃的样子。在一悲一喜之间,体现出了夫妻分隔在异乡不能相见的辛酸和苦楚。

汉诗——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①。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②。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③。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④,泪下沾裳衣!

【注释】

①罗床帏:罗帐。②揽衣:披上衣服。③旋:回转。④引领:伸脖子,因为伸脖子牵动衣领而有此说,其实是“抬头远望”之意。

【译文】

明月为何如此的皎洁?月光照在我的罗帐上。

我心中忧愁睡不着,披上衣服来回走。

异乡虽然很快活,不如早早回故乡。

出门一个人独自彷徨,心中的愁思有谁知?

四处张望后回到房间,泪水沾湿了我的衣裳。

【赏析】

这又是一首描写相思之苦的诗。古人因为通讯技术落后,人们相思而不能相见和相闻,因此描写相思之苦的诗篇特别多。这首诗描写了女子夜间无法入睡而出门散步时的思绪。

自古以来,人们因为望见明月而起相思之情,既是因为月亮那柔和的光芒能够安抚人们的心绪,同时也因为月亮是一个假想的“沟通媒介”。因为无论身在何处,人们都可以看到同样一个月亮。人们希望看到月亮就能看见思念的人,同时也希望思念的人能够时时想起自己。另外,月亮的盈亏变化,总是容易让人联想起人间的聚散离合,从而又常常勾起人们的相思之情。

诗中的女主人公因见月光而起相思之情,难以入睡而外出散步。她希望丈夫能够放弃远方的荣华富贵,回到家中跟她享受男女之情。然而,丈夫是不会在这个时候突然回来和她相见的,念及此处,她的心一下子失落了起来,最后当她回到房间的时候,忍不住哭泣了起来。诗中所描写的是人之常情,因此颇能感动读者。

乐府诗——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①,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②。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③,风吹乌桕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④。开门郎不至,出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⑤。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⑥。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⑦,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注释】

①西洲:地名。②鸦雏色:形容头发乌黑发亮。③伯劳:一种鸟,以昆虫、晰蜴、老鼠为食。④翠细:用翠玉做成或镶篏的首饰。⑤彻底红:红得彻底。⑥望飞鸿:有望书信的意思,古人有鸿雁传书的传说。⑦悠悠:渺远。

【译文】

思念梅花很想去西洲,去折下梅花寄去长江北岸。

单薄的衣衫像杏子那样红,头发如小乌鸦那样黑。

西洲到底在哪里?摇着小船的两支桨就可到西洲桥头的渡口。

天色晚了伯劳鸟飞走了,晚风吹拂着乌桕树。

树下就是她的家,门里露出她翠绿的钗钿。

她打开家门没有看到心上人,便出门去采红莲。

秋天的南塘里她摘着莲子,莲花长得高过了人头。

低下头拨弄着水中的莲子,莲子就像湖水一样清。

把莲子藏在袖子里,那莲心红得通透底里。

思念郎君,郎君却还没来,她抬头望向天上的鸿雁。

西洲的天上飞满了雁儿,她走上高高的楼台遥望郎君。

楼台虽高却望不到郎君,她整天倚在栏杆上。

栏杆曲曲折折弯向远处,她垂下的双手明润如玉。

卷起的帘子外天是那样高,如海水般荡漾着一片空空泛泛的深绿。

如海水像梦一般悠悠然然,伊人你忧愁我也忧愁啊。

南风若知道我的情意,请把我的梦吹到西洲。

【赏析】

这首诗以一位江南女子的口吻,以变化流转的四季为线索,含蓄婉约地表达了女子对于情郎的思念之情。女子通过折一枝梅,记起了在西州梅树下二人相会的情景。女子穿着“杏子红”的“单衫”,梳起了“鸦雏色”的头发,痴痴地想念前去西洲的情郎。门前的乌桕树下,池塘前的荷花间,到处都留下了女子记忆的痕迹。然而,想念着情郎,情郎却不回来,女子也只有遥望天上的飞鸿,盼望飞鸿能够把自己心中的相思带给西洲的情郎。

沈佺期——独不见①

卢家少妇郁金堂②,海燕双栖玳瑁梁③。

九月寒站催木叶④,十年征戍忆辽阳⑤。

白狼河北音书断⑥,丹凤城南秋夜长⑦。

谁知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⑧。

【注释】

①独不见:乐府歌名。②郁金堂:即堂上点着郁金苏合香。③海燕:又称“越燕”多在梁上做巢。玳瑁梁:即玳瑁色的屋梁。玳瑁,一种海龟,龟甲黑黄相间,半透明。④砧:捣衣石。⑤辽阳:指今辽东一带,为唐时边防重地。⑥白狼河:即今辽宁的大凌河。⑦丹风城:相传秦穆公之女弄玉吹箫引凤,凤凰飞降咸阳城。后以凤城作为京城的别称。此指唐都长安,民居多在城南。⑧流黄:

黄紫相间的绢。此指帷帐。

【译文】

卢家少妇孤身住在用郁金香料涂壁的豪华厅堂之中,一对燕子栖息在堂顶玳瑁装饰的画梁上。九月,天气已转冷,捣衣声催着树叶纷纷下落;丈夫驻守辽阳,十年不曾归,令我日夜盼望。白狼河北边的音信早已断绝,已无来往;住在长安城南的我,秋夜难眠,如此漫长!谁令我心中充满哀愁,孤孤单单,不能与丈夫见面?他还教明月照着我那流黄床帐,令我更加心烦意乱!

【赏析】

首联写卢家夫妇本双栖于涂饰有郁金香料的厅堂,犹如海燕双双栖息在饰有玳瑁的梁上。而今梁上海燕依旧双宿双栖,而卢家少妇却独守空房。用燕子的卿卿我我反衬出少妇的独寂。颔联说卢家少女的丈夫到辽阳征战,二人巳经阔别十年。这十年中,卢家少妇日夜怀想着辽阳的丈夫。尤其是在这深秋九月寒砧上的捣衣声摧得树上的枯叶纷纷飘落的时候。此联以寒砧落叶烘托少妇思夫之苦,抒情效果极佳。颈联继续写少妇思夫之苦。上句说丈夫驻守的白狼河北音信巳断,下句说住在京城南的少妇总觉得秋夜漫长。丈夫音信全无,生死不明,少妇终曰忧心忡忡,又怎能成眠?尾联说谁能了解少妇独自含愁怀想,不能与丈夫相会的苦心。而此时偏偏一轮明月又透过纱窗,把它清冷的银光照在黄紫相间的帷上。

此诗构思新巧,音调流利,清新无限。

王维——相思

红豆生南国①,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②,此物最相思。

【注释】

①红豆:相思木所结之子,又名相思子,产于亚热带地区。②采撷:采摘。

【译文】

红豆生长在岭南一带,入春以来,你家的庭院中又长出了几枝?多去采集,这种东西最能寄托我们的相思之情啊。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赏析】

春、江、花、月、夜,五个美好的词,任何一个都可以让诗人焕发无尽的诗情。而张若虚写《春江花月夜》,没有把五种景象拆开,依次来写,而是将它们合并为一体,而以“月”为描绘重点,所有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都由“月”而生,从而创造出一种长空万里、伤怀万千的意境。诗人首先从江月入笔:“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在他的笔下,春天的夜景非常引入入胜。一江春水缓缓东流,浩渺的天际,一轮明月正从水面徐徐升起。这些是实景。由所见的实景,诗人联想到远处江海交汇处的潮水涌起。一个“生”字,赋予明月、春江以无限的活力和充沛的情感。接下来,诗人开始重点描绘明月朗照的情景:春江宛转,在百花盛开的原野上缓缓流淌;月光倾泻在枝头上,使得灿若繁星的花朵看起来像是洁白晶莹的雪子儿。这幅春江夜月图,如梦如幻,静炉、幽美!

“无纤尘”的月色、“皎皎”的月轮,令诗人不禁心驰荡漾,思绪万千。眼前的美景,诱发了诗人深深的哲学思考。“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巳,江月年年望相似”,这是一个时空无尽而人生苦短的命题。“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张若虚在诗中流露了出人生苦短的愁绪,但他却以自己独有的睿智和达观,引导人们走出这种绝望的情绪:人生虽然短暂,但却“代代无穷巳”,我们的生命并没有结束而是得以无限延续。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生”与“年年望相似”的“江月”一样,得以永恒地延续。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江水无情而东流,江月有情而待人。这样就将笔触由前半部分描绘自然景色转入到下半部分抒写人生愁思。“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谁家”“何处”,表明“相思”没有明确指代,但却因此使诗歌的代表意义更广泛。也许所有心中充满离愁的人们,此刻都在望月思人吧!

接下来,诗人具体地描写了一位思妇的愁情。望月思人是人之常情,离愁别绪充溢心中而不能眠的思妇却对月夜的慰藉并不领情。在她看来,恼人的月色与那魂牵梦萦的思念一样,驱赶不去。抬首望月,恐怕那头的离人,也正和她一样在痴痴守望吧?

写到这里,诗人的笔锋一转,开始描写千里之外的“扁舟子”。他也正被“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离愁所困,春巳过半,人犹漂泊,只能在梦中回忆与她在一起的日子。在这个美丽的春夜里,也许,很多久未归家的游子正借着这明亮的月光,匆匆忙忙地往家里赶呢吧?可是,他却只能伴着逐渐西落的月儿,任离愁弥漫,如同清辉洒满江树。

这首诗以江月起兴,又以江月作结,前后照应,意味无穷。征人思妇的思念之情,贯穿在月起月落的时空之中。诗人举头望明月,低头观江海,将生命的愁绪融入浩瀚无边的宇宙时空,使之意义深远。全篇诗情摇曳、情境相生,为诗人赢得了极大的声誉。张若虚虽然仅有两首诗传世,但这一首《春江花月夜》,巳足以让他屹立不倒,名亘千古。

张九龄——望月怀远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②。

情人怨遥夜③,竞夕起相思④。

灭烛怜光满⑤,披衣觉露滋⑥。

不堪盈手赠⑦,还寝梦佳期⑧。

【注释】

①怀远:思念远方之人。②“海上”二句:意谓海上明月升起,远在天涯之人此时此刻正和我一样望月思人。③情人:有情谊之人。遥夜:长夜。④竞夕:整夜。⑤怜:爱。光满:月光满照。指月色皎洁,浩渺无边。⑥滋:滋生。⑦不堪:不能。盈手:满手。⑧还寝:回去睡觉。佳期:指相会的好日子。

【译文】

明月升起在大海上,远隔天涯的人啊,此时此刻共同向它望去。有情的人儿怨恨这漫漫的长夜,起身徘徊,思念对方。因为喜爱这明亮的月光,熄灭了灯烛;披上衣服走到门夕卜,感觉到露水的润泽。月光虽然皎洁,但却无法捧起来赠给对方,只好又回到屋里睡下,希望能梦见相会的美妙时刻。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