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思想课堂-人物笔记
28577800000008

第8章 七画(2)

吴起(?—前381)战国时卫国左氏(今山东曹县北)人。初为鲁将,曾大败齐兵,后赴魏佐李悝改革法制,整顿军备,受魏文侯重用,任西河(今陕西合阳一带)郡守。武侯时,受旧势力王错排挤,出奔楚国。楚悼王任为宛(今南阳)守,旋升任令尹。相楚期间,他坚持明法审令,裁减冗官污吏,使旧贵族至边地垦耕,收其禄以供军费。曾南收杨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使楚国日渐强盛。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被乱箭射死。著有兵书《吴子》。今存六篇,一说系后人伪托。

吴伟业(1609—1671)清江苏太仓人。字骏公。号梅村。崇祯进士,授编修,充东宫讲读官,迁左庶子,南明弘光时授少詹事。为当时文坛领袖。入清被迫出仕,官至国子祭酒。工诗、亦善词曲书画。其诗早年之作风华绮丽,明亡后多寓身世之感,苍凉回荡,颇为感人,论者以庾信比之。尤善七言歌行,《圆圆曲》为传世名篇。《四库总目》评其:“格律本乎四杰,而情韵为深;叙述类乎香山,而风华为胜。”文虽不及诗,然亦苍劲雅健,每于散体中杂以俪语。著作颇富,主要有《复社纪事》、《梅村文集》、《吴梅村诗》等。

吴承恩(约1500—约1582)明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字汝忠,号射阳山人。科场屡遭挫折,后补贡生,年已逾四十。曾任长兴县丞。晚年绝意仕进,专事著述。后人集其所著诗文为《射阳先生存稿》。所著《西游记》以幻想形式反映社会矛盾,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融为一体,具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想象奇特,情节曲折,语言生动诙谐。为我国著名古典小说之一。

吴敬梓(1701—1754)清安徽全椒人。字敏轩,一字文木。诸生。青年时期生活豪纵,晚年贫困。安徽巡抚欲荐他应博学宏词试,辞不赴。吴氏善诗赋,尤以小说著称。所作《儒林外史》为我国著名古典讽刺小说。另著有《文木山房集》。

岑参(715—770)唐江陵(今属湖北)人。天宝进士。曾官安西和北庭节度判官、虢州长史、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参累佐戎幕,往来鞍马烽尘间十余年,城障塞堡,无不径行,深知征行别离之情。其诗写边塞风光,军旅生活,想象丰富,气势磅礴。形式多样,尤擅七言歌行。名作有《白雪歌》、《走马川行》、《逢入京使》等。与高适同以边塞诗著名,世称“高岑”。有《岑嘉州集》。

何夔三国时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魏国大臣。字叔龙。东汉末,被曹操辟为司空掾属,后出为长广太守,曾上言体恤民情,宽刑减租,为操所纳。入为丞相东曹掾,又谏言量才授任。魏初,拜尚书仆射。

何梦瑶(1694—?)清广东南海(今海南)人。字报之,号西池。雍正进士,官至奉天辽阳知州。对天文、音乐、数学、医学、艺术等均有研究。著述丰富,其诗有名。著有《庄子故》、《菊芳园诗文钞》、《赓和录》等。

狄仁杰(607—700)唐并州太原(今属山西)人。字怀英。明经科及第。任法曹参军、大理丞、侍御史等职。武则天即位初年,任地官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因被诬害下狱,贬彭泽令,转任魏州刺吏、幽州都督。神功元年(697)复相。曾率军追击突厥,劝止武则天造大佛像。以不畏权势而著称。推荐张柬之、姚崇等人,皆为中兴名臣。

鸠摩罗什(344—413)十六国时高僧。一名鸠摩罗耆婆,祖籍天竺,生于龟兹(今新疆库车)。七岁出家,以颖悟通达名传西域诸国。佛学兼大、小二乘,又谙悉汉文,勤于译作。前秦时,苻坚遣吕光迎其东来。苻坚败亡,遂留于后凉。后姚兴破后凉,迎入后秦,奉为国师,弘扬佛学。他与弟子僧叡、僧肇等八百余人校译佛经,凡三百余卷。

邹衍(约前305—前240)战国时齐国人。思想家、阴阳家。学识渊博,以究天人之际,善于辞辩。时号“谈天衍”,又或称驺衍。游历齐、燕诸国,晚年曾任齐使赴赵,以雄辩令公孙龙折服,名重一时。“深观阴阳消息”,“以五行相次用事,随方面为服”。创“五德终始”之说,开“月令”“十二纪”之门,以此论述天道、世运之变化转移。《汉书·艺文志》著录《邹子》四十九篇,《邹子终始》五十六篇,皆佚。《史记·历书》载:“独有邹衍,明于五德之传,而散消息之分,以显诸侯”云云。是研究阴阳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

辛弃疾(1140—1207)南宋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原字坦夫,后改幼安,号稼轩居士。绍兴三十一年(1161),从耿京起兵山东抗金,为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乾道元年(1165),进《美芹十论》,论宋金形势甚备,极言和不可恃。六年,进《九议》,陈恢复大计。八年,出知滁州(今江苏滁县),减赋税,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淳熙二年(1175),提点江西刑狱,以平赖文政功加秘阁修撰,差知江陵府(今湖北沙市)兼湖北安抚。于湖南安抚使任上创“飞虎军”。于知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兼江西安抚任上,时值江右大饥,任责荒政,民赖以济。绍熙二年(1191),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积钱五十万缗,创备安库以为防盗贼之用,被台臣王蔺论劾去职。宁宗中,官至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卒。善为长短句,为豪放词派代表,著有《稼轩长短句》。德祐中,加赠少师,追谥忠敏。今人邓广铭辑其诗文为《稼轩诗文抄存》。

沈括(1030—1094)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存中,号梦溪,嘉祐进士。初任馆阁校勘,后任太子中允,提举司天监。王安石变法期间,沈括曾担任权三司使、判军器监等要职。一生论著极多,计二十二种一百五十五卷。传世作品有《梦溪笔谈》二十六卷,《补笔谈》三卷,《续笔谈》一卷,《长兴集》十九卷,《苏沈良方》十五卷。其中《梦溪笔谈》是一生见闻及研究心得以笔记形式写下的著作。书中的科学技术内容(包括数学)相当丰富,水平很高,誉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完颜阿骨打(1068—1123)即金太祖,汉名旻。女真族完颜部人。天庆三年(1113)为女真各部的都勃极烈(都部长)。次年(1114年)秋起兵反辽,取得宁江州大捷和出河店战场上的胜利,天庆五年(1115)正月称帝,建金国,年号收国。继而取辽军事重镇黄龙府(今吉林农安)。次年攻取辽东京。天辅四年(1120)取辽上京,六年取辽中京、西京、南京。天辅七年在追逐辽天祚帝途中病死。在位期间完成反辽和建国两件大事,政治上确立金初的统治制度,还命开国功臣完颜希尹等创制女真大字,对发展女真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宋濂(1310—1381)明浙江金华人。字景濂,学者称潜溪先生。身历元明鼎革。元至正中,荐授翰林编修,辞未就,入龙门山著书。至正二十年(1360),朱元璋召之为郡学经师。次年,以李善长荐,与刘基、章溢、叶琛并征至南京,授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经师,寻改起居注。历任《元史》修撰总裁、翰林院学士、国子司业、赞善大夫、学士承旨、知制诰等。晚年牵连于胡惟庸党狱,死于被贬途中。正德中,追谥文宪。有《宋文宪公全集》等传世。

宋应星(1587—?)明末奉新(今属江西)人。科学家。字长庚,万历间举于乡,曾任分宜教谕、汀州推官、亳州知州等官。生平重视经世实用之学。所著《天工开物》一书,为明朝工农业生产技术之总结,颇为实用,为我国古代科技名著。另有《野议》、《论气》、《谈天》、《思怜诗》等。

宋教仁(1882—1913)清末民初湖南桃源人。字遯初,亦作钝初,号渔父。1899年入漳江书院读书,1903年考进武昌文普通学堂学习,议论时政,渐萌革命思想。1904年开始从事革命活动。与黄兴等在长江创立了革命团体华兴会。1905年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参加同盟会筹备会,任同盟会司法部检事长和《民报》编辑。1911年1月回到上海,担任《民立报》主笔,并与谭人凤等在上海组织成立同盟会中部总部。1912年1月,南京政府成立,任法制院院长。临时政府北迁后,改任农村总长,不久辞职。同年8月,主持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任代理理事长。1913年3月20日,因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而北上,被袁世凯派人刺杀于上海车站。有《宋教仁选集》。

张良(?—前186)传为城父(今安徽亳县东南)人。字子房。汉初大臣。秦灭韩后,他图谋恢复韩国,结交刺客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刺杀秦始皇未中。传说在下邳(今江苏睢宁北)遇到黄石公,得《太公兵法》。秦末农民战争中,聚众归刘邦,为其重要谋士。楚汉战争中,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结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又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都为刘邦所采纳。汉朝建立以后,封为留侯。

张昭(156—236)三国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吴国大臣。字子布。东汉末渡江南下,孙策占据江东时任为长史、抚军中郎将。策死,辅立孙权。孙权行车骑将军。以他为军师。孙权为吴王,拜为绥远将军。吴国初年,任辅吴将军。少好学,博览群书,年老归家治学,著有《春秋左氏传解》、《论语注》,已佚。

张衡(78—139)东汉河南南阳石桥镇人。字平子。两度任执管天文的太史令。精通天文历算,创制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精心探讨地震的预测与原因,于阳嘉元年(132)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地震仪,并准确地测定了永和三年(138)二月三日陇西(今甘肃省东南部)的地震。其天文著作《灵宪》,阐述浑天说理论。《浑天仪图注》测定地球绕太阳一年的时间是“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度之一”,与近代所测值十分接近。制历辩论中,坚持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图谶”之学。文学著名作品有《二京赋》、《归田赋》、《四愁诗》等,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原文集已佚,明人辑有《张河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