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丘园植物园里,还有一座别具一格、气势宏伟的温室。它用的材料是钢框玻璃,中央最高处达11米,相当于3层楼房的高度,长度130米,总面积近4300平方米。说它是一个微缩了的自然界,一点没有夸大其词。温室内分为11个小区,有沙漠、高原森林、红树林沼泽、热带水域各种自然环境和蕨类、睡莲、兰花等多种娇嫩的草木。为了满足不同植物所需要的温度和湿度,各个小区的特殊气候全部由电脑控制。在温室中中心还建有一个小山,上面种满了花草,游人可以在这儿尽情观赏、休憩。
伦敦的中小学把丘园植物园当作学生认识植物和自然的“第二课堂”,生物课的实地观察和实验也安排在这儿。学生们在这里能够全面直观地了解各种植物的生态、引种、驯化以及生长发育情况,接受生动形象的环境教育。“我们喜欢上丘园植物园,这儿太美了,可以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每个来这里的中小学生都会兴奋地这样说。
结束参观后,孩子们还有机会得到“奖品”。这项活动很有趣,采用的是“临别测验”方式,参观者答对就有奖。测验的题目贴在出口处,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宽泛。例如,“哪种植物能够治疗牙痈?”“什么植物含有最丰富的营养?”“你能举出三种原产于中国的树木吗?”如果答不出,还可以返回植物园,通过认真观察找答案。不但可以获奖,还能增长知识,何乐而不为呢?学生们都愿参加这样的测试活动。
经过这“人天合一”的环境教育,孩子们大都有了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英国让孩子迷上垂钓
大卫·贝拉米是英国的自然资源保护学家,他曾把垂钓者视为水环境的“耳目”。他认为,垂钓者对于水生生态系统(aquatic ecosystem)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他们是垂钓所在河流、湖泊所发生的哪怕最细微的变化的第一个发现者和提醒者。
这样一种对水生生态系统的责任感正是英国环境局大力推广的,特别是在孩子身上。因此,英国环境局参与了鼓励儿童从事垂钓这项绅士运动的项目。
“我们的研究显示,20%的12~16岁儿童在过去两年有过垂钓经历,另有20%的儿童将要做。”英国环境局的垂钓推广负责人理查德·维特曼说,“有很多证据显示,垂钓对于儿童的身心都有好处。它让孩子们走到户外,让他们认识大自然,还有助于他们集中注意力。”
有的孩子已经用垂钓来代替利他林——注意力缺失患者最常服用的药。“垂钓需要集中注意力,但却没有压迫感。”维特曼说,“相反,它令人安静而沉思,这对于儿童来说非常有益。”
英国环境局支持的其中一个项目叫做“迷上垂钓”,由达拉谟市的警官麦克·华生发起的。华生坚信垂钓能够让儿童远离麻烦,他被授予了“女王和平奖章”。
“迷上垂钓”已经推广到了克鲁、普雷斯顿、利物浦和伯明翰等市的学校和青少年组织。这个项目由三个模块组成,第一个模块是关于健康与安全的引论,第二和第三个模块便是实践性很强的内容,孩子们会被带去钓鱼,然后写下自己的亲身感受。他们还将承担辅导年龄较小的垂钓者的责任,同时还要培养他们对垂钓的环境产生兴趣和自豪感。
克鲁市的维多利亚学校将“迷上垂钓”作为课程引入学校。据校长反映,这个项目大获成功,垂钓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团队精神,提高了他们的社会技能,学校还把他们的垂钓经历运用到了课堂教学中,例如,在讲体积和重量的时候用鱼来做例子,能给学生带来更加直观的感受。
伯克郡的温莎市也有一个类似的儿童垂钓项目,它是由当地的一个垂钓中心设立的,学校可以组织儿童来这里免费钓鱼。
垂钓中心的负责人莱斯·韦伯介绍说:“我们给每个孩子发一个笔记簿,让他们记下钓到的东西,以及观察到的植物和动物群落。通过让他们计算购买垂钓工具所需的费用,我们还教他们简单的算术。”
对于那些在常规课堂上学习有困难的孩子来说,通过垂钓来给他们讲授核心课程看来很起作用。“有的孩子在课堂上安静不了5分钟,现在能够在河边静静地坐上5个小时,然后认真地写下自己所有的感受。”牛津郡一所普通学校的助教说。垂钓已经成为该校课程的一部分,很受学生欢迎,虽然现在仅限于低年级学生,学校准备把它推广到初中。
韦伯还认为,这个项目除了能够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促进他们对环境的了解和学习之外,还有助于他们远离毒品和犯罪,因为它“让孩子有了生活的乐趣,且自信心得到了提升”。
维特曼也对此表示认同。“垂钓的包容性很大,你不必富有,不必聪明,也不必像运动员那样。很多孩子发现垂钓给他们带来很好的感受,就像在学校里打橄榄球一样。不同的是,垂钓能够让任何人都得分,并获得成就感。”
维多利亚学校的学生桑娜对此深有感触:“当我被安排辅导一个小学生垂钓时,我对赋予我的信任感到自豪。垂钓给我的作业和行为都带来了很多帮助。我能够静静地思考问题,然后以全新的面貌回到学校。”
英国小学的校外活动与语言技能教育
英国小学十分重视校外活动。他们把校外活动不仅看成是一种观察自然,了解社会的文化活动课,而且还把它作为促进语言技能的重要手段。因此,一次活动课不仅精心计划,周密安排,而且效果十分显著。活动课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走向大自然,到野外去活动;另一种是走向社会,参与一项社会活动,与公众接触。这两种活动都能对学校的听说读写尤其是写作技能的提高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校外活动为语言技能教育提供思想内容
小学生在写作中表现出的最大弱点,就是言之无物,空洞、干瘪,而校外活动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点。学生走向大自然,与大自然接触,通过触、听、看、嗅等感官获得感性认识;再通过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从事一些如测试、计算、推理等活动获得更高层次的理性认识。
Dartmoor草原上的活动课
活动1:分小组用地图寻找集合地; 然后再根据文字介绍分头寻找藏起来的小盒子。
活动2:分小组测量水流流速。
活动3:定点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植物和人物活动。
活动4:观察山顶上的一堆石头废墟,结合大草原, 假定在浓雾季节,想象自己独自回家的情景。
这几个活动的特点是:活动1可以锻炼学生观察地理地貌特征, 识别方位,推导出正确的行走路线。这种具体的执行过程与日后的语言表述(如抽象的空间描述)可以相互转化,形成一种语言行为能力。活动2,学生可以通过触水、看水、听水声、用东西进行漂流、 再用公式计算得出水流流速,从而形象地将水流状态与科学的结论联系了起来。此外,整个活动要求学生组织和分工得当,配合默契,使用的工具和手段正确,才能成功。这种要求又正是语言表现的又一独特内容。活动3,学生通过观察可以作出某种合理的判断。如:这片草原不长树木,只长矮状植物。再进一步观察又得出:这些植物矮小是因为土壤层很薄等结论。推理是英语写作中的重要手段。而那一大片绿茵茂盛的植物形象更是为语言的表达和理解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活动4,草原广袤辽阔, 季节的变化可以给草原蒙上一层浓雾,使它神秘而又充满危险。这种自然现象可以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和创作欲,而山上的石头废墟又很容易使学生们联想起古时候的英国城堡。草原、浓雾、城堡,恰好构成了学生们创作虚构故事的题材和气氛。
一整天的草原活动丰富了学生们的经历,增长了见识,强化了内心体验,这在回校后两个星期的讨论和写作等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出来:他们不但言之有物,还言之有情,言之有理。他们叙述了整个活动的内容和过程,还对观察到的对象进行了详细描述,甚至用绘画和剪贴布块加以重现,最后发挥想象力,讲述了一个个奇异多彩的历险故事。
二、校外活动为语言技能的形成提供表达形式
通过上述草原活动,学生们整理写作了一系列文章,它们是:
1.一篇说明文。配图介绍草原地图;介绍并标出河流,房屋,道路和自己的行走路线。
2.一份实验报告。学生写明测量流水的目的、手段、操作方法和实验的结果。
3.一篇描写文。描写一种草原上典型的植物,如外形,颜色,生长的地理特征等;或描写你在某一点观察到的人物活动。
4.一个虚构故事。以草原、浓雾和城堡为背景创作一个故事:想象自己意外地离开了队伍不得不独自寻路回家的历险故事。
5.一篇叙述文。学生按时间顺序叙述整个活动的自然过程。
学生们将这些文章配上照片和图画,加上目录和封面封底,编成了一本专辑。文章丰富多彩,形式各异,最后以完整的专辑形式出现,可谓是一次写作技能最完美的训练。由于学生亲自参与了活动,而活动的形式与语言表现形式相吻合,因此,学生写来顺手,老师教得轻松,一本专辑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产物。
三、校外活动为语言技能教育提供地方文化色彩
广袤的Dartmoor草原,独特的低矮植物,季节性的浓雾,石头废墟等具有浓郁的英格兰岛国文化色彩。在历史上,著名的英国侦探小说家柯南·道尔曾以此为背景写下了广为流传的故事《魔犬》。学生们在草原上举行的活动,产生的认识,写出的文章,编出的专辑无不映射出岛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当看到学生们将植物标本,草原地图,照片,石头废墟图画,人物速写等配在专辑里,更引人入胜。外国游人一看,顿觉耳目一新,异国文化,跃然纸上。
这种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活动还包括社会调查,如学校让学生们去调查了解二战期间本城居民的生活情况,并用图片和文字展现出来,编成集子。结果,那些购物券,防空洞,炮弹壳和被炸的教堂以及居民住宅,警报器等图片和文字叙述构成了具有本地历史文化特色的又一折射点。
学生通过调查、写作和编辑等活动,加强了语言技能的发展和提高。反过来,通过文字,又向世人展现了独特的文化。二者相辅相成,构成学生独特的语言文化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受益匪浅。
总之,英国小学的校外活动课所产生的效果是十分独特的。它已经成为一门小学教育课程中不可或缺的必修课,并用它来带动校内各门学科尤其是语言技能的发展。
英国中等教育的课程
改革与存在的问题
课程改革是当代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核心,而中等教育的课程改革更是核心之核心。英国作为一个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为迎接未来世纪的挑战,对中等教育进行了多次课程改革,尽管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英国中等教育课程改革流变可以看出,课程改革是在一种标榜“教育民主化”的原则之下进行的,因此,国家对课程的控制比较松,实行的是教育行政的地方分权、学校高度自主、教学科目和内容的自由选择,教师在教什么和怎样教上拥有相当大的自由度,这种过度的“教育民主”导致了教育的失控,影响了教育质量。1988年教育改革法规定实行国家课程,打破了英国作为全欧惟一不设置全国统一课程的传统,加强了中央对课程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育质量。但是,由于传统的“自由操作”的影响,英国中等教育课程改革在实施中仍存教育失控现象,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课程参与机会不均等仍困扰着中等教育课程改革
伴随着“教育民主化”的浪潮,课程中的机会均等问题尽管得到了某种程度的解决,但课程机会不均等现象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1.社会阶级引起的不平等。据林达·克沃福特做的调查,在至少选择一门课程学习可能性问卷调查中,中产阶级子女选择科学性课程的占93%,而选技术性课程的占57%;劳动人民子女选科学性课程的占85%,而选技术性课程的占70%。2.性别引起的不平等。据调查,女生常常选修生物、技术、家政等课程,不大愿意学习物理,而男生则很少愿意学家政课;同时女生在学习现代语言课程方面较男生有较大优势。在林达的调查中,选择现代语言的男生占52%,而女生占68%。这种男女学生的课程差异导致了男女生教育质量的不平衡。3.测试能力引起的不平等。政府以各年龄段学生的能力测试为基础,提供给每个学生以适应个别差异的课程,这往往会造成一些课程参与上的不平等现象,特别是教师对学生能力的看法,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课程的选择和职业定向。在林达的调查中,高能力学生常选语言、科学等课程,分别占77%,选技术性课程的占53%,而低能力的学生选语言、科学课程的仅占44%和82%,选技术课程的却占85%。为此,英国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以实现课程的机会均等,如1975年颁布了性别歧视法(The Sex Discrimination)和实行国家课程以及重视职业课程等。
三、国家课程的负面影响
国家课程颁布之后,实施工作并不顺利,它遭到英国教育传统的顽强抵抗,特别是学校、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的反对呼声很高。据英国西纽克郡的一项调查,有60%的家长要求裁减课程内容,增加选择性。
近年来,英国教育界部分学者、地方教育官员以及许多教师对实施国家课程不断提出质疑和批评,问题主要集中在教师和课程效益上。关于教师方面,他们认为,一方面新的课程改革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教师作为主要力量影响课程的自由;另一方面,师资短缺和师资培训的紧张会限制国家课程的顺利实施。在效益方面,他们认为这种与英国教育传统的精华即教育上的自由和宽松气氛相悖的国家课程能否达到预定的目的本身就存在着巨大的疑问,有人甚至批评新的全国统一课程是一种历史的重复和倒退(1904年英国当时的“教育部”也颁发过与1988年国家课程类似的限定性规定),甚至攻击1988年的改革方案采用的是19世纪乃至拿破仑时代和日本明治维新时代的方式,讽刺英国政府是试用这些陈旧方式来让国家为21世纪做准备,简直是南辕北辙。
为了平息教师团体和广大学生家长日益高涨的不满情绪,英国政府任命了一个以迪林爵士为主席的委员会检讨全国统一课程,1994年初,该委员会在其递交的报告中对国家统一课程进行了一些改革,裁减全国统一课程的内容,简化考试科目,在7岁和14岁考试科目仅限于三门核心课程,将考试时间和教师相应的工作量削减一半。
通过以上措施来降低教师和家长对国家课程的敌对情绪。
英国是一个地方分权制国家,一直标榜“自由民主”原则,它们的课程改革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即课程改革的钟摆现象,由自由课程到全国统一课程,再到相对自由的国家课程,目的是为了加强“求同”型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