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智者为王
28645900000020

第20章 内圣外王——把既得的权力经营得更棒(1)

总会有一些人生来具备优越的条件。他们是既得利益者,是权力与地位的继承人。做事的起点高,拥有各方面的丰富资源,成功的可能性大。然而,创业难,守业更难。有些人很快就把继承下来的利益丢失殆尽。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这不是回避不了的定数,而是“愚者暗于成事”——自身因素造成的。孔子说:“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意思是说,智者依着本身所处的地位,尽自己的能力,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把已有的事业经营得更好。

一、吞并列强揽御天下的秦始皇赢政

1.拔掉权力征途上的钉子

君何功于秦,而封户十万?君何亲于秦,而号称仲父?

——嬴政

嬴政继承王位后长期在伦理与尊严的压力下生活。他听说吕不韦是他的亲爹,他还耳闻母亲与一个奴隶嫪毐有染,这些对他都是羞辱,影响他行使第一把手的权力。嬴政13岁即位,可年纪小,没有实权,大权握在相国吕不韦和嫪毐手中。嬴政真正掌握实权是22岁亲政那年。就在他亲政时,嫪毐因爱生骄,在宫里培养亲信,组织集团,嬴政意识到如果不铲除他,自己将受到巨大威胁。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的出身,一直是个被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嬴政亲父是吕不韦,秦庄襄王只能算养父。庄襄王名叫异人,后改为子楚,他是秦国的公子,被当做人质留在赵国。邯郸的大商人吕不韦看中了子楚这个奇货,与他结交,并用重金买通秦国的华阳夫人,立子楚为太子。吕不韦还将已怀孕的侍妾夏姬献给子楚,企图让自己的儿子将来继承王位。子楚很糊涂,不知道夏姬生的孩子有问题,这使得吕不韦的目的得逞了。

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去世,子楚继位。一个人上台总会启用一些新人,或者利用所谓“自己人”。子楚先生想到自己当初立为太子,吕不韦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他喊来老吕,封他为相国、文信侯,享受年薪,即“食河南雒阳十万户”,还兼任太子嬴政的启蒙老师。

吕不韦的事情没有败露,大概与子楚先生去世太早有关,他只当了不到4年的国王就死了。养父一死,作为第二把手的相国生父吕不韦,可以大胆地行使自己的权力了。年仅13岁的秦王嬴政继位后,由老妈临朝听政,他仍旧尊吕不韦为相国,又称“仲父”。

吕不韦无不偷着乐,他谋国的计划得以实现,朝中大权尽归他掌握。不过,吕不韦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喜欢权力与为民办事并不相悖。在吕不韦治理下,吸引了很多人才,不少他国的人才来到秦国,带来的是脑袋,是智慧和力量,使得秦国保持着强盛的势头,在当时的七国中,秦国的力量最强大。吕不韦不仅有治国之才,还精通学问,在他的主持下,由其宾客们“上观尚书,删拾《春秋》,集六国时事”,“兼儒墨”、“合名法”而撰成了《吕氏春秋》一书,书中提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这种思想是很“民权”的。书出版后,还在咸阳城门上贴出告示,说谁能对书增损一字就奖给谁黄金千两。

老吕自我控制能力也很强。子楚先生去世后,旧情人夏姬经常要他过去谈心聊天,可是权力欲胜过性欲的老吕,政务非常繁忙,实在没有时间重续旧情,尤其让他害怕的是夏姬旺盛的性欲望。作为相国,在儿子嬴政年幼时,自己无论怎样用权也不过分,但在男女关系问题上,与嬴政他娘交往多了,就会造成很坏的影响,不利于自己。可夏姬却不管老吕这些顾虑,天天找他,要他。老吕无奈之中想出一个办法,即找一个人代替自己去倍孤独寂寞的夏姬。

吕不韦访求到了一个伟哥嫪毐,这小子体魄健壮而很讨女人喜欢,他利用女人的虚荣心理,与不少人发生过性关系,最后因流氓罪被逮捕入狱。吕不韦将嫪毐救出,留在府中。有一天,他入宫把嫪毐的事迹说给夏姬听,夏姬听得两眼发愣。吕不韦说:“太后想见此人吗?我请他来。”夏姬笑而不答,过了一会儿说:“你是说着好玩吧!一个外人,怎么能入宫内?”吕不韦说:“我有一个办法,唆使人揭发他的旧罪,处以腐刑,太后花钱贿赂行刑者,向外诈称把他阉割了,然后你以任他为宦官的名义,让他留在宫中,这样不就可以……”

夏姬高兴地接受了。不久之后,吕不韦依计将嫪毐送入宫中。当天晚上,夏姬就叫嫪毐陪息睡觉,这一睡就睡出了感情与权力的纠葛。吕不韦以此得以脱身,专心经营自己的权力。夏姬与嫪毐相处如夫妇,不久她怀孕了,搬到僻静的雍州宫居住。雍州宫中,夏姬与嫪毐接连生了两个孩子,他们把孩子养在密室里,知道的人并不多。夏姬对嫪毐说,等嬴政死时,将以他俩的孩子继承王位。

人最愿把权力授予自己喜欢的人,垂帘听政的夏姬封嫪毐为长信侯,并把山阳河西太原郡作为嫪毐的封地。而且在政事方面,事无大小都与嫪毐商量,甚至让他做决定。

年少的嬴政将这一切看在眼中,可他还没有亲政,大权掌握在母后手中,此时他还不具备翦除嫪毐的能力,因此不动声色。当时宦官中流传着“与嫪反乎?与吕反乎?”太后与嫪毐集团,左右朝政,严重危害着秦政权的巩固和发展,更不利秦王嬴政实现统一天下的宏图。

嬴政22岁那年(公元前238年),宫里为他举行了行冠、佩剑典礼,这标志着他开始真正管理自己的国家了。同时,嬴政持政,意味着以性关系谋得权力的嫪毐,其经营的集团将面临挑战。

就在嬴政即将举行典礼之际,嫪毐就感到了威胁,他认为先下手为强,于是盗用国王玉玺和太后玉玺征发县卒、卫卒、官骑等军队发动武装政变,向秦王嬴政居住的靳年宫进攻。

嬴政派相国冒太君、昌文君率兵镇压,战于咸阳。百姓传闻嫪毐造反,也举兵与嫪毐交战,结果嫪毐被打败了。参加叛乱的卫尉竭、内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齐等20人被杀。秦法是残酷的,嬴政下令车裂嫪毐及其他的宗族要人,与造反集团稍有牵连的人都发配到蜀地,一共4000余家。同时,嬴政把老妈幽禁于咸阳宫,杀掉了她与嫪毐所生的两个儿子。

第二年,嬴政静下来想想事情的前因后果,马上想到造成这一事端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老师吕不韦,于是咬咬牙免去他的相国职务,遣出都城,往河南本国居住。吕不韦当时的声望很高,他一下台,其他诸侯国派使者看望他。嬴政怕他为他国所用,就给吕不韦写了一封信,斥责他:

“君何功于秦,而封户十万?君何亲于秦,而号称仲父?秦之施于君者厚矣!嫪毐之逆,由君始之,寡人不忍加诛,听君就国。君不自悔祸,又与诸侯使者交通,非寡人所以宽君之意也。其与家属徙居蜀郡,以郫之一城,为君终老。”

吕不韦把信读完,气愤地叫喊起来:“我拿出所有的家产扶立先王,这难道不是功吗?太后先嫁给我而怀孕,王(嬴政)是我生的,这难道不算亲人吗?王为什么这样背负我!”过了一会儿,又叹道:“我作为一个商人,却阴谋地占有秦国,淫人之妻,杀人之君,灭人之祀,皇天怎么会宽容我呢?今日死已经算晚了!”这是忏悔之声,当道德之剑自架头顶之后,吕不韦想到了以死求得解脱,逃避良心的谴责,他喝下一杯毒酒,自杀了。

嬴政执政后,在两年之中解决了嫪毐和吕不韦,将政权集中在一人之手,初展了他的雄才大略。

2.用好自己手中的权

将军带病,能为寡人强起,起兵一行乎?

——嬴政

嬴政是个事业心很强的人,他亲自执掌大权后,制定了一系列富国强兵政策。他的抱负是把自己继承下来的土地,进一步拓展。列强之间,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天下不太平。苏秦那小子还搞什么,恨不得秦国突然在地球上消失。这还了得!与其让六国团结起来打秦国,不如秦国利用自己的优势先一个个吃掉他们。

嬴政事业做大做强,得力于一个好的合伙人,他叫李斯。李斯是楚国人,年轻时曾任地方小官,他常看见粪坑里的老鼠,又小又瘦,见人惊逃的仓皇样子,十分可怜它们。后来,李斯又看到米仓中偷米吃的老鼠,又肥又大,看见人来,不但不逃避,反而瞪瞪眼很神气的样子。两种不同的老鼠,使李斯觉得很奇怪,仔细一想,结果他悟出一个现实的道理来了。原来又瘦又小见人就逃的老鼠,是无所凭藉;而又肥又大见人不避的米仓老鼠,是有所凭藉的。区别在此而已。现在有句流行语“跟对老板做大事”,李斯觉得楚国的老板不足与谋,于是选择秦国的老板做为自己依附的对象。公元前247年,李斯来到咸阳,投到吕不韦的门下,不久他就以过人的才华受到吕老师的器重。进入上层建筑的圈子之后,李斯寻找机会与嬴政先生接触。

可是,嬴政当时脑子里有“本土化”思想,他对在秦国担任官职的其他六国的人很不放心,他甚至下了一道逐客令,让外籍人统统离开秦国。来自楚国的李斯也在遣送的行列。他很失望,自己看中的老板怎么会做出如此愚蠢的举动呢?他急忙上书嬴政——《谏逐客书》,文章中引古论今,说秦国这许多年来正是因为吸收了六国的人才才能迅速发展起来,“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荻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意思是说商鞅是卫国人,你祖辈用他,成就了伟业,如今你要把外国人全都赶走,等于是把人才送给对手,帮对手们增强实力,“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嬴政读了《谏逐客令》后,一身汗下,幡然省悟,一定要用好自己的权力,用权不是使秦国走向灭亡,而是让秦国走向强盛。天下之争,说地道了,是人才之争,秦国走到今天,在列国中被称为“老大”,前有商鞅、张仪之功,后有范雎之功,而他们都不是秦国本土人。“客何负于秦哉?”要想兼并六国,没有容纳人才的胸怀能行吗?嬴政立即取消了逐客令,给李斯官复原职,后来又提升他做了廷尉。

有了前几代秦王奠定的基业,又有嬴政本人的锐意进取,秦国统一天下的大业进行得非常顺利。长期以来秦国一直具备极强的军事实力,又拥有一批从实战中锻炼出来的将领和训练有素的军队,他们很快就拿下了韩魏赵三国。

秦国吞并六国,最强劲的敌人是楚国。嬴政问李信:“将军去打楚国,需要带多少人马?”李信是个很骄傲的人,他回答说:“用20万人就够了。”嬴政点了点头,然后把老将王翦召来,把攻楚的事以及李信需要带多少兵力告诉了王翦。王翦说:“李信以20万人攻楚,必败!以我之见,没有60万拿不下楚国。”嬴政心想,王老年纪大了,做事谨慎胆怯,没有李将军骁勇、有锐气。于是命李信为大将,带20万将士去伐楚。李信一开始的确打了几场胜仗,攻下了平舆城、申城,可接下来,遭楚将项燕伏击,节节败退。气得嬴政吹胡子瞪眼睛,他亲自去找王翦,说:“将军说李信领20万人攻楚必败,果然言中了。李信让秦军蒙受了耻辱!将军您虽然有病,能不能为我去攻打楚国呢?”

王翦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并且对政界圈子里的人事也善于周旋,他了解上司的性格,在王权下生存,可得多动点脑子,于是他说:“老臣生病在家,身心疲惫,请大王另择贤将吧。”嬴政这时候只看好王翦,所以他耐心地做王翦的工作,希望他出来当此重任。王翦说如果不给他60万兵力,他无法出征伐楚。嬴政认为,古代军队编制,大国三军,小国一军,实力处中的国这二军。大国千乘,一乘75人,千乘的人数也没有超过10万人,所以王翦提出领兵60万,是历史上从没有过的。王翦据理力争,他说古时候,两军交战先约好时间,列陈而战,傍晚的时候就收兵,所以用兵掌握的是阵法,人多人少并不是最重要的。现在却不同,以强凌弱,以众暴寡,跑千里外去攻打楚国,没有足够的兵力是无法取胜的,60万不算多。嬴政只得答应了王翦。

王翦为了防止嬴政对自己的猜忌,他在出征前一再向嬴政索要田地房产,说要为子孙后代积攒些家底。嬴政说:“将军功成回来,我与你共享富贵,怎么会担忧无生活呢?”王翦说他老了,像风中残烛,能光耀几日?所以不如趁我活着的时候,多为子孙多要些田宅,好让世世代代受大王的恩德。其实王翦的本意并不是这样,他到了前线,又接连五次派人去催嬴政兑现承诺,副将蒙武觉得老王太过分了,说老将军不应该这么急地求财。这时王翦哈哈笑了起来,对老战友说:“秦王把60万兵力交给我,等于整个国家的都空了,他难道不心虚,担心我倒戈?所以我向他要田宅园池,作为子孙的产业,他就会消除疑心,坐在咸阳宫好安心治国啊。”

王翦出师,一路胜仗,先平定了淮北淮南,接着攻下楚国的都城。嬴政听到消息,兴奋地叫喊起来:“王将军虽老,志何壮也!”这是对下属由衷的赞赏,也是对自己敢于用人的肯定。

3.统一团队的核心价值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嬴政

嬴政是“狼文化”熏陶下的王位继承人,他像他的祖辈一样,励精图治,环视列强,想把它们一个个吞食兼并掉。天下通吃的梦想在嬴政身上变成了现实,他用李斯等人的计谋,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的短短10年间,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等国。在此期间,秦国本身并没有受到多大影响,虽然发生了燕太子丹派刺客荆轲来行刺嬴政的意外事件,但并没有影响到嬴政攻灭六国的决心。

公元前221年,这一年嬴政39岁。秦军攻入临淄,齐王田建投降,嬴政终于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他当上天下最大的老板后,开始进行一系列规划,打算让整个帝国都按照自己的安排运转,使产业永远保值增值。他采用阴阳家“终始五德”之说,以为周得火德,水能胜火,因此秦得水德。水主阴,以刑杀为威,色尚黑,数以六为纪。秦朝尚水,衣服、旗子都尚黑色,又由于水属阴性,他就把所有的法律规定都设置得十分严酷苛刻,认为这样就是顺应了天意的安排。

秦的产业摊子大了,由一方诸侯国而变成兼并六国的大国,嬴政成为最高统治者,他想到要重新议帝号,定制度。这种与时俱进的思想是非常了不起的。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和廷尉李斯等人一起献议:合“三皇”、“五帝”之尊,秦王改用“皇帝”称号。皇帝自称为“朕”(此前平民亦可自称为“朕”),凡涉重大制度之命称为“制”,通常之令称为“诏”。嬴政为始皇帝,后世依次称为二世、三世……皇帝。取消古时谥法,杜绝子议父、臣议君之途。这就使专制主义皇权达到至高无上的地步。

嬴政接受了这一建议,颁布了许多相应的指示,从此皇帝下的命令称为“诏书”,皇帝可以自称为“朕”,其他人就没有这个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