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权力潜规则
28824900000065

第65章  变法者之命运

中国的政治向来保守僵硬,缺乏变通。古往今来,变法者绝大多数没有好结局。商鞅早早地做出了示范。后来的张居正、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不过是步商鞅之后尘。

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成功的一次变法。

商鞅变法不乏残暴不仁的一面,但更有推动促进生产发展的一面。经变法,秦国日强,最终称霸,这是不争的事实。商鞅功不可没,然而结局却是被五马分尸,极其惨烈。有此先例,谁还敢言“变法”?

商鞅的悲剧有其自身原因,比如他不听赵良劝告,一意孤行,对反对势力的反扑估计不足等。但从一般的视角看,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人所特有的惰性作梗,中国人对旧利益格局的固守意识过于强烈,要改变之,谈何容易。既得利益者永远固守自己的城池,不愿做分毫让步,经年累月,顽固势力就难于撼动了。商鞅变法之后,中国再也未发生像样的变法,没有发生实质性的社会变革,原因就在于惰性过强。与世界各国做横向比较,一目了然,不用说泰西诸国自文艺复兴之后变革不断,就是中国近邻日本,历史上也发生过多次实质性变革,一步步富强起来。

在中国,提出实质性变革者必遭诛杀,无有一人能够逃此厄运。这是中国两千年止步不前、落后于人的根本原因。

秦孝公死后,商鞅的政敌公子虔等立即“告发”商鞅“造反”。这时候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以下变字体)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弊一至此哉!”去之魏。魏人怨其欺公子印而破魏师,弗受。商君欲之他国。魏人曰:“商君,秦之贼,秦强而贼入魏。弗归,不可。”遂内秦。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第八》)(变字体完了)

商鞅最终死于自己制定的法令之下,死于他自认为给予了足够恩惠的百姓发出的驱逐令。几乎达到天怒人怨的地步,商鞅纵有百腿无以逃脱,纵有百嘴难以自辩。

绝不能简单地把这看作是商鞅个人的悲剧,其实是变法的悲剧,是变法所付出的沉重代价。

中国人拒绝变法,但“变”是宇宙法则,不可能完全排斥“变”,于是出现了一种奇异的现象:在中国,不变则已,一旦变就是天翻地覆、扭转乾坤的改朝换代的大变,而这种大变看似轰轰烈烈,实则与社会进步、文明繁衍风马牛不相及,有时,社会与文明非但没有通过这种“变”前进,反而倒退。形成这样一个奇怪的规律:中国人宁可容忍在大变中粉碎一切文明、打乱一切秩序,而接受不了在小变中保持规矩与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