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驿传的盛况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唐盛世的风貌。
唐代在兵部以下设有驾部,专门负责管理全国的驿传工作,以下各道由判官主持,各州由馆驿巡官或由兵曹、司兵参军兼管,各县由县令综理,后来又专门派有“馆驿使”,以加强对驿政的监督,从而形成了一套周密的驿传组织和周密的驿传制度。据楼祖诒《中国邮驿史料》记载,当时在东西9510里、南北16918里的广阔区域内,按“三十里一驿”,共置驿舍1600余所,其中陆驿1297所;水驿260年,水陆相普的驿含86所。这些驿舍,又根据重要性而分为七等,分别配置不同的人员和马匹。当时,全国从事驿政的驿长、驿夫达21413人之多。
唐代的驿路四通八达,不仅有通往各州的陆路,还有内江、运河等水路,其中,隋代开凿的大运河便是驿传的主要通道之一。江南的水路驿传则更为发达,在某些地方,地位甚至超过了陆路驿传。此外,在沿海地区还出现了海路驿传,以保障沿海各州的军政通信和交通,而且还可以用驿船运送使臣出使海外。唐初的高仁便曾出使日本等国。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强,唐代驿传的设施、工具、组织形式等还传到了日本,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的驿传制度也达到了系统完备的程度,当时制订的《永徽律》乃是今天尚能看到的最早的驿传律令,也是后世统治者进行驿传立法的蓝本。该律令要求相关人员要加快文书的内部处理,讲求效率,防止积压;规定了完成通信所需行程的最大期限,对延误者予以相应的法律制裁,特别是对耽误军事通信而造成严重后果者甚至要处以绞刑。令律中规定,对于因人为原因导致通信差错者,处分是很严的。据《唐国史补》记载,当时有一个叫刘约的郎官,负责下发公文。
有一次,河北的囚犯要发配到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批件应同时发往河北和岭南两地。但刘约在夜间值班时只把赦令发往岭南,却忘了发往河北。事发后,刘约受到了罢官的处分。律令中对于其他情况,如失密、私拆、损毁和丢失公文都作了详细的处罚规定。
当然,律令也赋予驿传人员在传送公文特别是军事情报时以种种特殊的便利条件,如传送紧急公文时,在关闭城门的时候,州县也需开门放行;在城内宵禁时,一般人都不得通行,但驿使仍然可以通过,这样就保障了通信的迅速传送。
完备的组织形式、四通八达的网路系统、严密的制度和严格的律令,有效地保证了盛唐时期的军政通信畅通无阻,快速准确。如安禄山在范阳(今北京一带)起兵叛乱后,驿传快报在六天之内便到达了长安,送到了皇帝的手里。在这么远的距离,达到如此高的通信速度,在以往是难以想象的。
驿传作为人们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也必然在文学作品中有所反映。描写唐代驿传盛况诗歌也不在少数。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
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
这是岑参描述唐代驿传盛况的著名诗句。咸阳古道,驿马奔驰,朝廷的命令以日行数百里的速度,快速地送往西部边陲。
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日穷壮观。
这是诗圣杜甫咏梓州通泉县南驿馆的诗。河畔驿楼,掩映在翠柳之间,远处的城郭升起缕缕炊烟。河流、驿楼、翠柳、城郭、炊烟,构成了一幅生机盎然、充满生活气息的风景画。诗人对驿馆秀丽风景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蜀客本多愁,今君是胜游。
碧藏云外树,红露驿边楼。
这是诗人李远的《送人入蜀》诗。昔日“难于上青天”的蜀道,由于驿路的修筑和驿馆的设置,不仅不再难行,而且行走起来宛若游览胜境一般。你看,驿路边杨柳青青,一片秀色;驿楼前百花争妍,姹紫嫣红,能不令人心醉吗?
山色远含空,苍茫泽国东。
海明先见日,江白迥闻风。
鸟道高原去,人烟小径通。
那知旧遗逸,不在五湖中。
这是张礻古的《题松汀驿》。从诗的内容来看,松汀驿当是一个水路驿馆。诗中着重描写驿馆周围的环境,远山飘缈,湖光绮丽,日出东方天下白,风行水上碧波漾,青空翔飞鸟,小径通人家,置身其中,宛若仙境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