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德经》五千言,实乃东方哲学思维的精华。它包含和容纳了世间万物、社会和生活现象的各个方面。社会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性别、文化、修养、习惯(包括不同生活以及饮食习惯)的人,均可从中受到启迪和帮助,并能满足各种不同的人以及不同的需要,并可受益终身。
儒家提倡积极进取的人格提升办法,主动在社会中求取合适的身份;而道家则提倡主体内心的宁静与和谐。孔子主张对“术”的把握,老子则偏重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与人为善是父母给孩子上的第一课
释义:修养最高的人就像水一样。水滋润养育万物,而与世不争。
导读: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善良往往被当成容易被人欺负的根源,因此,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他们不反对孩子善良,但也不重视对孩子的善良进行孕育。这是对孩子教育的一种较为严重的缺失,因为无论一个人多么有才华,要是他没有慈善的心,那么,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老子认为修养最高的人就像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
老子言下之意认为,“善”到了一定的程度,其力量是巨大的。诚然,在今天,善良与否也往往会决定一个人的一生。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是这样的:一天,一位行动蹒跚、衣着朴素的老妇人走进一家百货商店避雨。对于这位装束简朴的老妇人的到来,店里的许多售货员都用他们习惯的冷漠对其视而不见。这时,一位叫菲利的年轻人看见这位老妇人姿容狼狈地站在店里的时候,就立马走过来诚恳地问她:“夫人,我能为您做点什么吗?”
老妇人微笑着回答道:“谢谢,我躲会儿雨就走。”说话之际,菲利已搬了一把椅子放在了这位老妇人的面前,并对她说:“夫人,那您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
不久,雨停了,老妇人起身向年轻人告辞,在向这个年轻人道谢的同时,并要了他的名片。几个月后,这家百货商店收到了一张意外的订单,奇怪的是,他们在订单中要求他们派这个叫菲利的年轻人去苏格兰负责他们的业务,并承包他们所属的几家大公司下一季度的办公用品供给。
原来这位老妇人是美国亿万富翁“钢铁大王”卡内基的母亲。在那次躲雨时,这个叫菲利的年轻人对自己的那份尊重给这个亿万富翁的母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觉得这个年轻人是一个很善良的孩子,她在回去以后,作为回报,就建议儿子把公司的一些采购业务让给这个年轻人去做。事后,菲利得到了商店董事会的赏识,不久就成了这家百货商店的股东。后来的几年中,菲利得到了“钢铁大王”卡内基的大力扶助,事业扶摇直上,成为美国钢铁行业仅次于卡内基的重量级人物。
这就是善良给人带来的奇遇,菲利凭借着自己的善良,在无意中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所以,作为父母要教育孩子与人为善,把善良教育作为孩子教育的第一课。其实,善良一直都是中国人弘扬的道德主题,如果父母对孩子的善良教育有所忽视,这实在是教育的缺憾。
在中国的一些问题作品中,我们不难找到对善良的弘扬,其中也有很多因善良改变自己人生的故事。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他原是一位普通人家的孩子,他唯一的优点可能就是他有一颗善良的心。他在面对窝阔台的皮鞭与恐吓时,他舍命救了哲别——他用善良换得自己成为这位神箭手的徒弟,这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事;随后,他又在豹口之中救出了成吉思汗的女儿华筝;当铁木真被重兵包围时,又是郭靖拼命相救方才化险为夷——他用善良换得自己成为金刀驸马,在草原上一下子由卑贱变得尊贵起来;他为救两只小雕,一箭射三雕——他用善良博得了射雕英雄的美名,这使他一夜成名。
这是很多人都熟知的故事,但似乎很少有父母在受到启发的同时,把善良教育落实到对孩子的培养中去。善良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对孩子的善良多加培养,引导孩子用一颗善良的心来面对这个世界。
2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从小培养孩子说话的艺术
释义:有见性智慧的人绝不多言,多言的人必定没有见性智慧。
导读:一个有好口才的人,必定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能深刻认识事物,说出话来能一针见血,准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他懂得怎样分析、判断和推理,这样说出话来才能滴水不漏,有条有理。青少年时期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孩子人生的发展离不开口才的支撑,因此,父母要注意孩子口才的培养,因为好口才也是孩子优秀的表现之一。
老子认为“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表面上看,它解释为“知道的人不言说,言说的人不知道”。在古代,“知”和“智”在某些时候是可以通用的。如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说:“‘知’者,或并云‘智’。”老子分明又在暗指——聪明人绝不会是夸夸其谈的、爱出风头的人,更不会炫耀自己知识广博。
不管老子指的是“知道”还是“智者”都说明了一个问题——他说明这种谨慎言谈的人都是有涵养和智慧的人。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让他们学会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不该讲话的时候决不能讲。因为在某个特定的形势、场合、背景下,尽管你知道,但是不该说的就不说,说了反而不如不说的好,甚至还会带来灾祸。历史与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人就是不能很好地把握这一点,不看对象,不看场合,说话有口无心,给自己带来很多的麻烦,甚至一生的悔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一个水兵,在他服役的军舰行将从美洲开往欧洲作战时,他多嘴多舌,竟借公用茶室的电话通知朋友,将出发时间、开往地点、航行路线悉数暴露,不想隔墙有耳,当时在场窃听的一个德国间谍立即将这一情报报告了德国情报局,结果,这艘美国军舰很快就被德国潜艇打入“龙宫”!这个多嘴的“舌头”也喂了鱼虾。
当然,父母要告诉孩子,话还是要说的,不过说话要做到“慎言”才行。正如老子所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一样,那些懂得说话分寸的人从来都不会瞎说、乱说,故而他们能够得到人们最大的信任,说出来的话才有可信度。晏子是古代一位智者,他虽然伶牙俐齿,然而他说的话却是字字珠玑,都能切入要点。为此,他深受当时人们的敬仰和国王的信赖。
齐景公非常喜欢捕鸟,他常常将捕获的各种各样的鸟养起来赏玩,还专门指派了一个名叫烛雏的人主管捕鸟的事。
有一天,烛雏不小心放飞了齐景公养的鸟。于是齐景公十分生气,他大发雷霆,准备杀掉烛雏,并且不允许任何人为烛雏求情,求情者与烛雏同罪论处。
群臣虽然有心救烛雏却无奈齐景公有话在先。晏子知道了这件事后,赶紧跑来见齐景公。他对齐景公说:“烛雏犯了罪,请让我来一一列举他的罪状,然后大王按他的罪过来处死他吧。”齐景公见晏子不是来求情的,便同意了他的请求。
于是晏子派人把烛雏叫来,当着齐景公的面历数烛雏的罪状,说:“大王派你专门看管鸟,你却粗心大意让鸟飞掉,这是第一条罪状;你使大王因为鸟飞掉的缘故而杀人,让大王背上杀人的名声,这是第二条罪状;如果让别的诸侯王听到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大王把鸟看得比人命还重,从此坏了大王名声,这是第三条罪状。”晏子一口气列举了烛雏三大罪状后,请齐景公处决烛雏。
齐景公在晏子斥责烛雏罪状的时候早已醒悟过来,他摆摆手说:“不要杀了,不要杀了,寡人盛怒之下差点做了错事。多亏爱卿指点。”就这样,齐景公不但没有杀烛雏,还向他表示歉意,同时又向晏子表示感谢。
斯大林说:“人生有舌头是为了控制它和支配它。”当然,言之正误好坏,关键还在于思想。思想对了,才能谨言慎行,言之成理,言之有礼。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这样一个道理:企图用多言的方法来掩饰自己的无知,那样反而会暴露自己更多的缺点,显得自己不但无知而且愚蠢。唯有管住自己的舌头,在多数场合学会做“听众”,细致分析、提炼别人话中的精髓,才能像智者那样一语道破天机,令人折服。
3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教孩子按理做事,抛弃固执
释义:若遇事来临时,只凭自己的感觉、记忆、印象及价值观来决定行为,而不能就事论事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去行为,则生活必然终身受挫,也无法真正的解决问题。
导读:许多已经成形的思想或理念,在行动中常常支配着孩子的行为。让孩子的头脑逐渐变得懒惰,不愿意跳出这个固定思维模式,这样,就会束缚孩子的思维,对孩子成长不利。父母要教会孩子抛弃固执,用一种更为合适或者说简洁的方法去思考、去行事。
老子曾经指出“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意思是说,凭借自身的感觉、记忆为行动指导,不能客观对待事情,便很难解决问题。唯有一种“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客观态度,挣脱思想枷锁的束缚,才能就事论事将问题解决。
在一位大师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他的弟子们来到他的病床前,同他诀别。弟子们都站在大师的床前,最聪明的学生站在最前边,在大师的头部,最笨的学生就排到了大师的脚边。大师渐渐地只剩下一口气了。这时最优秀的学生俯下身,轻声地问大师:“先生,在您即将离开我们的最后时刻,能否请您以简洁的语言告诉我们,人生的真谛是什么?”
大师积攒了一点力气,从枕头上微微抬起头来,喘息着说道:“人生就像一条河。”
第一位弟子转向第二聪明的弟子,轻声说:“先生说了,人生就像一条河。向下传。”第二聪明的弟子又转向下一位弟子说:“先生说了,人生就像一条河。向下传。”这样,大师的箴言就在弟子们中间一个接着一个地传下去,一直传到床脚边那个最笨的弟子那里,他开口说:“先生为什么说人生像一条河?他是什么意思呢?”
他的问题被传回去:“那个笨蛋想知道,先生为什么说人生像一条河?”
最优秀的弟子压住了这个问题。他说:“我不想用这样的问题去打扰先生。道理很清楚:河水深沉,人生意义深邃;河流曲折回转,人生坎坷多变;河水时清时浊,人生时明时暗。把这些话传给那个笨蛋。”
这个答案在弟子们中间一个接着一个地传下去,最后传给了那个笨弟子。但是他还是坚持问:“听着,我不想知道那个所谓聪明的家伙认为先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想知道先生自己认为是什么意思。‘人生像一条河’,先生说这句话,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
这个笨弟子的问题又被传回去了。
那个最聪明的学生极不耐烦地再俯下身去,对弥留之际的犹太大师说:“先生,请原谅,咱们班上最笨的学生要我请教您,‘您说人生就像一条河,到底是什么意思?’”
学识渊博的大师使出最后一点力气,抬起头说:“那好,人生不像一条河。”说完,他双肩一耸,去世了。
真理与空言之间有时真的没有太多的差异。假设这位大师在回答那位笨学生的“傻”问题之前死去,他的那句话“人生就像一条河”也许就会被演绎成一套深奥的人生哲学。他那些忠实的门生会走遍世界,传播他的智慧。有人也会为此写出很多著作,发表很多感想。
在接受别人所谓的唯一可行的办法,或者所谓的“板上钉钉”的道理时,要敢于提出创新的思路、挑战一切、不怕提出“愚蠢”的问题、永远不被权威人士吓倒。
经验比想象更根深蒂固地左右孩子的想法。孩子常常认定:“那事过去已经试过好几次了,那是不可能的。”“就是因为如此,这样的道理才行不通。”因此,孩子就会缺乏创新思想。为了让孩子具有创新思维,父母应该让孩子从因循守旧的观念中解放出来,珍惜创意,发扬光大,产生崭新的情境。
20世纪60年代,每个田径教练都这样指导跳高运动员:跑向横竿,头朝前跳过去。理论上讲,这样做没错,显然你要看着跑的方向,一鼓作气全力往前冲。可是有个名叫迪克·福斯贝利的小鬼,他临跳时转身搞了个花样,用反跳的方式过竿。当他快跑到横竿时,他右脚落地,侧转身180°,背朝横竿鱼跃而过。《时代》杂志上称之为“历史上最反常的跳高技法”。当时大家都嘲笑他,把他的创举称为“福斯贝利之跳”。还有人提出疑问,“此种跳法在比赛中是否合法”。但令专家们奇怪的是,迪克不仅照跳他的,还在奥运会上“如法炮制”,一举获胜。而现在,他的跳法已是全世界通行的跳法。
有些情况下,所谓的“传统智慧”并不能适用于我们的孩子,让孩子学会放弃有时候是最佳的解决途径——放弃过去、放弃传统、放弃定式,还有,放弃自己。
让孩子明白,“穷则变,变则通”。当遇到困难时,不要立即认为难解决而泄气,不要被自己的想法、主观意识与既有的知识所拘束,重新坦诚地审视事态,往往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新方法。
4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谓袭常
——让孩子看到错误,自觉改正
释义:仔细观察事物的现况,了解一切事理的本来面貌,如有违背正道常理之处,自然能予以改进或防范,自己就不会做错事情、遭受恶果;久而久之,也就会愈来愈熟练地正确处理事情了。
导读:父母和孩子是亲子关系,又是教育和被教育的关系,父母在对孩子管教的过程中,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也是父母和孩子冲突最大的时候,也是父母和孩子伤感情的时候。当然,从孩子的错误引发成父母与孩子的冲突,这是父母对孩子纠正不当的结果。因此,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否融洽,就看父母对孩子的错误是如何处理的。
在老子的本段论述中,隐含着这样一个智慧或者说是一种忠告:只有自己主动正视自己的不足,才能对这些不足加以防范和改正,才有利于长远发展。
同样的道理,父母对待孩子的错误,是在平和中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究竟错在哪里,并让孩子主动认错,这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小林的父亲从下岗以后就一直以送报纸为业,母亲是一位清洁工。由于父母的勤劳以及在生活上的精打细算,家里虽谈不上富裕,但日子过得还是很幸福的。小林今年上初二了,虽然成绩在学校里不是拔尖的,但各个方面都还是令父母满意的。
但是任何孩子的成长都不是那么一帆风顺,小林也是如此。就在小林刚上初二的时候,小林迷上了网络游戏,常常在网吧一待就是好几个小时,每次都至少花去二三十块钱。最初,小林凭着自己一贯的良好表现,还能瞒过父母,但时间长了以后,有一天终于被父母发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