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29156100000027

第27章 供给学派(3)

在供给学派看来,倡导经济自由并不否定政府干预,所否定的只是政府的过度干预。完全抛弃政府干预而追求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状态,并不符合供给学派的内在逻辑。这是因为完全竞争仅仅是指一种平衡状态,它排除了大部分供给方面的行为,即取得知识并运用知识的一切活动,而这些又都是真正企业家的主要活动。完全自由竞争使公司既不能改变价格,也不能改变产品,基本上对供给和需求都不产生影响。完全自由竞争“似乎可为建立权力有限的政府提供一种证据,但却事实上为国家干预以弥补那些不可避免的不完全竞争提供了无数的借口”。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供给学派的经济自由,是为了维持经济进步和创新精神而存在着的不完全竞争加上适度的“生产性”的政府干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政府根据凯恩斯主义国家调节的理论,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工资、就业、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章制度,要求企业遵守,并设置了相应的监督机构。供给学派认为,这些规章制度首先是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增加了产品生产的成本和大量的非生产性开支,其次是束缚了企业的手脚,扼杀了企业家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使企业不得不压缩研究和开发支出,减少风险投资,延缓扩大生产的计划,从而造成了生产率增长的停滞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减弱。供给学派相信,政府管制越少,私人经济运行就越有效率,他们敦促政府要撤销限制价格、最低工资等法令,放宽关于环境污染、生产安全、商品检验等规定的标准,让企业家精神得以充分发挥。

(二)减税政策

减税是供给学派政策主张的核心和基本环节。供给学派认为,过去凯恩斯是通过调节货币的供给量,降低利率,以增强投资的引诱力来刺激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但是,到70年代末期,经过通货膨胀和税收调整后的利率一直是负数,如果降低利息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投资的引诱力,那么现在适当的经济政策就不能再是降低利率来刺激需求了,而是要减税,刺激供给方面。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吉尔德指出,目前收入和资本的高税率对阻止投资所起的作用,已经大于过去利用利率杠杆所引起的调节作用了;如果说过去持久不下的高利率是导致投资引诱不足的“凯恩斯洼坑”,那么,今天的政府则成了“新的凯恩斯洼坑”。因此,供给学派从“供给自行创造需求”的原理出发,把减税看成是使美国摆脱当前经济增长停滞困境的基本手段。

供给学派认为,美国面临的“滞胀”原因是供给不足造成“滞”,需求过大造成“胀”,这二者又都源于税率过高,因为税率过高既降低储蓄率,又使企业家不愿投资、工人不愿就业,这便发生“滞”;另一方面,政府支出过高,只有靠高税率来满足“支出需求”,而高税率使供给不足,造成物价上升而带来“胀”。因此,供给学派认为要医治“滞胀”病,减税是一剂苦口的良药,可以收到既增产又消胀之功效。具体来说,他们认为减税对社会经济发展将起到如下的积极作用:

(1)降低税率可以促进个人和企业增加储蓄和投资,并促使个人少休闲、多劳动。

这里说的税率是就所得税而言的,它占了美国税收的主要部分。

在供给学派看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税率尽管多次降低,但仍然偏高。

他们根据边际税率对“相对价格”影响的原理,认为在高税率下,人们在消费与储蓄和投资的选择中,宁愿多消费,少储蓄和投资;在休闲和工作的选择中,宁愿多休闲,少工作。所谓边际税率,是指在累进税制度中,对超过一定纳税等级的那部分收入所规定的税率。每超过一个等级,税率就提高一步,即边际税率是递增的。所谓相对价格,实际是指机会成本,即一种资源当用于某种用途时,必须放弃另一种用途所取得的收入。

(2)减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政府收入增加供给学派认为,由于降低边际税率,能促进储蓄和投资,增加企业收入,所以,税率虽然降低,税收总额却可能增加,当然,如果税率降低到一定程度以后,税收总额也可能会下降;反之,税率如果提高到一定程度以后,由于抑制了储蓄和投资,企业收入减少,税收总额也会减少。

(3)减税可以抑制通货膨胀首先,供给学派是反对通货膨胀的,这与凯恩斯学派赞成温和性通货膨胀的观点不同。因为在供给学派看来,通货膨胀将严重损坏供给,从而妨碍经济增长。这就是说,第一,通货膨胀会使人们的名义收入增加,从而使他们升入更高的纳税等级,纳税额也就随之增加;通货膨胀还减少工资收入者的实际收入。这些都将削弱人们的储蓄能力和愿望;第二,通货膨胀将导致工资收入者要求提高工资,从而造成工资——物价循环上升;第三,通货膨胀将使利率提高,从而降低利润率,减少投资;第四,通货膨胀在汇率不变的情况下,将使出口商品相对涨价,进口商品相对便宜,从而不利于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打击了出口部门。

其次,供给学派是从增加供给出发来减税的,因此,主张实行包括对富人在内的全面减税,特别是削减边际税率,即降低最高税率,同时也削减公司所得税。于是收入愈多,减税也愈多,从而会刺激人们多储蓄、多投资。为了增加供给,供给学派还主张在减税的同时,政府要实行削减开支和紧缩货币供给的政策。供给学派认为,依照他们减税的主张和方法,自然会抑制通货膨胀。

因为,一则减税既然可以增加供给,就可缓和需求过度的矛盾;再则减税将使政府收入增加,同时伴随着政府支出的削减,便可减少或消除赤字。有位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在转述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时说:“凡是供给经济学兴起的地方,都消除了疑虑,减税实际上不是通货膨胀性的,因为减税导致供给的增加。”拉弗也认为,“税率减低不是通货膨胀性的,因为税率减低所增加的供给至多能使政府实际收入增加而不是降低。因此,减税降低政府赤字,而这就帮助解决了通货膨胀”。

减税还可以减少逃税的弊端。供给学派认为,在高税率下,人们为了避免缴纳重税,往往采取各种办法逃税,以致美国政府历次的增税法案,都促使逃税增加。如开办地下经济,走私贩私愈来愈严重。因此,他们认为,要真正帮助穷人和增加国民收入,不在于提高税率,而要降低税率,鼓励他们多储蓄、多投资、少逃税。供给学派认为,他们的减税主张不仅在理论上是正确的,而且在历史上早已得到了证明。如20世纪20年代的梅隆减税和60年代的肯尼迪减税都取得了积极的建设性成果。

供给学派主张减税,凯恩斯主义也主张减税,他们的区别何在呢?在于前者强调的是减低边际税率,后者强调减低平均税率。因为凯恩斯学派特别强调平均税率对居民可支配收入(需求)带来的影响,因此,凯恩斯学派强调削减低收入阶层的税,因为这部分人比例大,减他们的税可使大多数人增加可支配收入,而他们的收入的增加就意味着对消费品需求的增加,由于倍数原理,这就会导致对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大规模投资和大量增雇工人,从而减少失业,增加供给。供给学派则认为,普通劳动者因减税而增加的收入,不能直接导致产量增加,因为减税加上凯恩斯膨胀性财政政策就必然导致赤字增加,从而增发国债,这就势必造成高通货膨胀率,进一步抑制投资积极性,造成供给减少。

因此供给学派主张全面减税,主要是减边际税率,使高收入阶层(主要是企业家)得到好处,以刺激他们的投资积极性。他们认为减税首先是刺激人们工作、储蓄、投资的积极性,增加供给,然后由于供给的增加才使收入增加。所以,供给学派与凯恩斯学派关于减边际税还是减平均税的分歧,源于对是产量增加带来收入增加还是收入增加带来产量增加的不同认识,即源于供给决定需求,还是需求决定供给的分歧。

(三)节支政策

财政节支是供给学派为刺激供给、减少政府干预的又一项经济政策。供给学派认为美国之所以会出现财政赤字逐年增加,通货膨胀居高不下,是因为政府开支增长过快,其中过量的社会福利费用的负作用尤其大。供给学派认为,美国过量的庞大社会福利费用造成了以下恶果:第一,造成大量自愿失业者,资产阶级经济学者认为,在美国庞大的失业队伍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因失业成本太低而“自愿失业”的。所谓失业成本,是指因失业而付出的代价。用公式表示:

失业成本=就业工资-工人所得税-失业救济金从公式看出,失业救济金越多,失业成本越少,加上高额个人所得税,失业成本则更少,甚至可能是负数。这时个人就觉得工作还不如失业有利,而不愿去积极谋求就业,因为失业可以领取几乎等于或甚至大于一个正常劳动者的税后收入,而失业救济收入是不纳税的。供给学派认为,政府庞大的社会福利支出,不仅不能使穷人摆脱贫困,而且反而会使失业增加,有损劳动力的供给。

这样,一方面削弱了社会生产的增长,另一方面又使工人长期处于依靠救济生活的贫穷状态。社会生产愈发展,贫穷问题愈难解决,形成恶性循环;第二,造成浪费,助长舞弊,如医疗补助使无病者呻吟,领取补助。供给学派还认为,庞大的社会福利支出,需要有相应的社会福利机构和众多的管理人员以及繁琐的管理制度。因此,它不仅会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而且由于规章制度有疏漏,各级官僚机构也可中饱私囊,会助长官僚主义弊端,腐蚀人们的思想;

第三,抑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供给学派认为,各种社会福利,实际上是助长了人们的懒惰思想,使他们没有学习业务、提高技术、改进管理的压力,必然降低劳动者素质,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第四,过大的社会福利费,挤占了生产性投资,直接造成供给不足。此外,政府的直接投资还为政府不适当地干预经济提供了借口,因此必须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取代凯恩斯主义的膨胀性财政政策。

(四)稳定币值

减税和适当增加货币供给可以抑制通货膨胀。供给学派认为,以紧缩性政策反通货膨胀会产生不利的供给效应,结果反而引起价格水平上涨。因为凯恩斯的控制需求的反通货膨胀的措施是提高税率和减少货币供给。提高税率会减少劳动供给和资本形成,减少货币供给会提高利率,两者都会减少投资。这些政策的效应是减少产出,提高价格水平。供给学派认为,应该减税和增加货币供给。降低税率能够增加劳动供给和投资,适当增加货币供给能够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增加。这些政策都有利于增加产出,缓解供求矛盾,降低价格水平。

供给学派认为,要同时达到降低通货膨胀和经济高速增长两大目标,除了大规模减税,还应恢复金本位制,使美元与黄金重新挂钩,建立资本主义世界的货币体系;恢复过去“尚节俭,鄙奢侈”的传统美德,把人们从凯恩斯主义所散布的害怕储蓄、颂扬消费和挥霍的思想下解放出来。拉弗说,政府应以美元可以兑换黄金的办法来保证美元的购买力。在没有恢复金本位之前,我们不可能制订出真正的反通货膨胀的政策。

(五)精简规章制度

供给学派认为,战后美国历届政府在实行需求管理时所制订的规章制度对供给起了限制作用。他们主张精简企业的规章制度,减少政府对企业活动的限制,降低规章制度的负供给效应,让企业更好地按照市场经济原则行事。

(第三节)费尔德斯坦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

费尔德斯坦是不同于拉弗、万尼斯基等美国“极端供给学派”的“温和供给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面临着同一的“滞胀”问题,思考和探寻使大量失业趋于消弥,而使经济走向充分就业的途径。“激进”供给学派成员信奉的是“拉弗曲线”,而费尔德斯坦则以较为温和的态度,提出了另一种使经济走向充分就业的总体解释,此即“费尔德斯坦曲线”。在费尔德斯坦的解释中,他对财政赤字给予极大关注,同时也对经济增长的至关重要的因素——资本形成率给予高度重视,这使得“费尔德斯坦曲线”也成为供给学派的理论基石之一。

费尔德斯坦曾担任哈佛大学教授、美国经济研究局主席以及里根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其主要经济着作有:《美国税收刺激、国民储蓄与资本积累》、《失业的个人和社会损失》、《社会保障与财富分配》、《社会保证金与国民积累》以及《通货膨胀与股票市场》。在这些论着中,他阐述了自己的基本观点:在当今已趋充分就业的美国经济中,凯恩斯主义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一起上升以及资本形成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政府通过扩大社会福利计划使失业人数反而增加,个人的储蓄减少,也阻碍了资本的投资和经济的增长。他认为,美国当前的经济问题主要表现在供给方面,应当尽力提高供给能力,为此,他特别强调增加储蓄的重要性。从这一点出发,他也赞成必须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应该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生产效率。

费尔德斯坦的分析模型是由政府发行的货币、债券和私人有价证券三种资产组成的一个货币增长模型。费尔德斯坦认为,目前美国经济的背景已不是凯恩斯创立需求经济学的非充分就业的情况,而是美国经济正处于自然失业率条件下的充分就业,他的理论模型就是建立在这种同凯恩斯主义完全不同的经济假设条件之上的。他认为,在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的条件下,财政赤字的增加可以表现为政府债券或货币供给的增加。而货币供给的增加会造成通货膨胀的压力,政府债券的发行会引起债券利率和私人有价证券利率之间相对水平的变化,从而产生政府债券对私人有价证券的替代效应,导致私人有价证券需求的缩小,降低整个资本形成水平。费尔德斯坦认为,由于美国政府一直推行债务赤字政策,并且混合发行货币和债券,导致通货膨胀和财政赤字的共同作用,产生了对资本形成水平的长期抑制效应,结果财政赤字的增加降低了资本形成水平,却提高了通货膨胀率。

费尔德斯坦试图探索一条在财政赤字稳定或增长的条件下,消除赤字对通货膨胀率的加速作用和对资本形成抑制效应的有效途径。首先,他分析了这样一种情况,财政赤字的增加不影响通货膨胀率。要使通货膨胀不变,只需要通过政府的债券来平衡财政赤字,而不是扩大货币供给量来达到。但是,这会导致政府债券和货币相对利率的提高,加强了政府债券对私人有价证券的替代效应,从而会降低资本形成水平和实际国民收入。可见,避免通货膨胀率的代价是资本形成水平和国民收入增长率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