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租使政治秩序陷入两难困境。如果寻租的资源被全部浪费掉,社会损失最大,但减弱了寻租动机,减少了经济垄断;如果寻租的资源都转化为政府官员收入,垄断会形成较多利益,加强了官员创造垄断的动机,经济中将有更多的寻租和垄断,每项垄断造成的社会损失降低,但经济中的垄断现象增多。有时政府取消垄断也不一定能减少社会损失,如政府考虑到垄断的损害而取消许可证制度,取消行业垄断,会引起垄断者用护租的方式进行寻租,这又浪费了资源。
(第四节)俱乐部理论
俱乐部理论最早可追溯到20年代初期A.C.皮古与F.奈特有关对拥挤的道路征收通行费的论述。二人有感于优良道路的拥挤与劣质道路的空闲,主张对前者征收通行费,以限制道路的使用者,决定谁有资格使用道路。这实质上组成了俱乐部,并确定了其规模。
但是,现代俱乐部经济理论的真正奠基人是布坎南与地堡特。两人的研究是独立的,内容各有侧重。布坎南明确的在纯公共物品与纯私人物品间架起了一个桥梁,指出了界于其间的非纯公共物品,解释了非纯公共物品的特征、生产成本与成员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同时包括成员数与产品数在内的俱乐部均衡。与布坎南不同,地堡特侧重于需求方面,指出了在地方公共物品中人们显示自己偏好的机制是足以投票,即自由流动或进入、退出,这决定了地方政府的管辖范围。俱乐部理论的基本目的是研究非纯公共物品的配置效率问题,这就涉及到:1.均衡的俱乐部规模,即俱乐部的最优成员数与最优产品数的决定;2.形成俱乐部的方式是类似于市场交换那样分权自愿,还是类似于政治过程那样带有强迫性;3.俱乐部成员的构成是同质还是有差别;4.各俱乐部间均衡的决定。同时,用俱乐部思路研究上述问题形成的理论,又成为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的基础。它可用于分析下面一些问题:政府分权或财政联邦主义、社区与城市规模、公用事业、政治联合、行业规模、国际组织等等,应用范围及其广泛。
一、布坎南模型——“内俱乐部理论”
(一)俱乐部均衡的布坎南模型
俱乐部是组织非纯公共物品生产的基本形式,在配置资源时涉及到三个问题:俱乐部自身的性质,俱乐部相互之间或与整个经济的关系,地方公共物品提供。布坎南的创始性研究解释的是第一个问题,这也就是俱乐部自身的均衡问题,不考虑俱乐部与外部的联系,因而叫内俱乐部理论。在俱乐部研究上布坎南既是创始人,又最具代表性与影响力,其后的很多研究都与之紧密相关。
布坎南在分析时为了方便起见作了这样一些假定:俱乐部成员是同质的无差别的,平均分享俱乐部物品和平均分摊其生产成本,不会受到歧视待遇;排斥非成员极为方便,不用耗费成本;俱乐部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俱乐部的运行不存在交易成本。这样的俱乐部里,一个成员的状况可以代表全体成员,因此,只需要分析某一代表性成员就够了。
对于任何一个俱乐部成员,假定不存在纯公共物品,他要同时消费私人物品与非公共物品,并力求从中获取最大效用。俱乐部成员的效用,取决于私人物品与非纯公共物品,即俱乐部物品的消费,消费量越多效用越大。每位成员可享受的商品数量或质量,可能取决于成员的数量与构成,因而个人效用也取决于成员数,成员增加到一定数量时会影响原有成员对俱乐部物品的消费,使俱乐部变得拥挤起来,让成员感到不适,从而降低其效用。换言之,俱乐部成员在消费时因成员的每次增加而带来的效用,即边际效用,在成员达到一定规模时成为负值(即效用减少)。与此同时,俱乐部成员也要受一定的约束,以谋求最大效用。
俱乐部规模包括提供的物品数与容纳的成员数两方面。如果只从俱乐部成员的角度考虑,那么按照微观经济理论,俱乐部欲实现均衡,即俱乐部成员欲获取最大效用,就必须满足如下两个条件:1.俱乐部物品与私人物品间的边际替代率与边际转换率相等,即MRSxY=MRTxY;2.俱乐部成员数与私人物品间的边际替代率与边际转换率相等,即MRSxY=MRTxY(x、Y、N分别代表俱乐部物品、私人物品与成员数)。
在第一个条件中,边际替代率表示俱乐部成员每增加一单位俱乐部物品消费所愿意放弃的私人物品消费量,因而实际上代表的是俱乐部成员从享用俱乐部物品中获得的用私人物品度量的边际效用;边际转换率表示俱乐部成员在既定收入、成本等约束下每增加一单位俱乐部物品消费所放弃的私人物品消费量,这实际上是表示俱乐部成员在消费俱乐部物品时所必须付出的边际成本,该边际成本用私人物品度量。
在第二个条件中,边际替代率是指某一俱乐部成员当成员数增加时,每增加一单位成员所需要增加的私人物品量。因为成员增加引起拥挤、减少效用,故为保持总效用不变,私人物品消费应相应增加。由此可见,此边际替代率同样代表了俱乐部成员因成员数量增加而得到的边际实际效用,只是它表现为负值,意味着效用的递减。边际转换率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成员所可以增加的私人物品量,因为成员数量增加可降低分摊成本,从而节省收入以用于私人物品消费。边际转换率同样可以理解为成员数量增加带给某成员的边际成本,只是表现为负值,意味着成本的递减。
因此,两个条件实质上都要求边际收益(效用)与边际成本物品的消费必须达到一定数量,以满足该条件。第二个条件表明,要想获得最大效用,俱乐部成员数与私人物品数必须达到一定数量,以满足该条件。这两个条件应同时满足,若某成员能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就可获最大效用。由于所有成员都是同质的,即收入、偏好、习惯等所有各方面完全一致,所以,某一成员行为可代表所有其他成员行为,一个成员满足条件获得最大效用时,其他成员亦复如是。因此,满足上述条件后,个人是均衡的,俱乐部也是均衡的,个人与集体都达到最优。
由此可见,对俱乐部而言,为获取个人均衡与俱乐部均衡,必须同时确定俱乐部所应提供的最优俱乐部物品量与应容纳的最优成员数。
(二)最优俱乐部规模的决定
俱乐部最优规模涉及到产品水平与成员数量两个方面,如上所述,这两个方面应同时决定。
首先分析最优成员数的决定。假如俱乐部的产品规模及成本一定,则成员数的多少影响着每位成员的获益成本,从而决定着其净获益。很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某一个成员I而言,随着成员数的增加,给I带来的边际成本为负值,因为成员数增加减少了分摊成本。另一方面,随着成员数的逐渐递增,带给某一成员的边际效用最初为正值或为零,然后逐渐递减至负值。其原因是少数人共同使用同一非纯公共物品对相互之间不会有不利影响,甚至会有好的影响,例如,成员希望有人陪伴共同使用某一非纯公共物品,如高尔夫球场,但是,随着成员的增加,每一成员便逐渐有拥挤之感,从而引起心理不适,减少了效用。把效用与成本带给自己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由于每一成员都是同质的,因而一位成员得到最大效用也就意味着所有成员都得到最大效用,于是能满足上述条件的成员数便是俱乐部在产出既定情况下的最佳人数。但这是一种静态均衡。
其次,我们再分析一下俱乐部物品规模的确定。先假定俱乐部成员既定,则俱乐部物品规模的变化影响着每一个成员的成本与效用,随着俱乐部物品规模的增大,每单位俱乐部物品的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相等并始终不变。但成员分摊成本则会上升;另一方面,每增加一单位俱乐部物品带给某一成员的总收益上升,但边际收益递减。当俱乐部物品能保证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相等时,每一成员都获得最大效用,这时的俱乐部物品量达到最优水平。相应地,从动态角度考虑,随着成员数的增加,最优俱乐部物品规模也一定随之扩大。最优俱乐部物品满足了条件MRSxY=MRTxY。
最后,分析最优俱乐部产品规模与成员规模。X曲线表示了与任何一个成员规模相适应的最优物品规模;N曲线表示了与任何一个产品规模相对应的成员规模。因此,X曲线与N曲线的交点E代表了俱乐部物品与成员的同时最优,因而意味着整个俱乐部的均衡;X0与N0分别为最优的物品量与成员量。如果不在E点上,就没有实现均衡,俱乐部成员的自由流动与自愿生产事实上会促使E点的重新恢复。例如,在A点相对于N1的成员而言X1是最优的,但反过来,相对于X1的物品规模N1的成员显然太少。于是成员自动增至B点,但此时X1的物品又显得过少,于是已加入的成员又增加俱乐部的产出至C点。如此循环往复地不断变动,最终必然到达E点并停留此处。
简言之,布坎南的理论表明,俱乐部成员的效用同时取决于俱乐部物品与成员数。若俱乐部物品太多,则私人物品消费量少,故效用不高;若俱乐部物品太少,则效用同样较低;若俱乐部成员太多,就会因拥挤而减少效用;若俱乐部成员太少,则每人分摊成本较高,也会减少效用。所以俱乐部中的物品与成员数应适度,并且应同时决定。
(三)布坎南模型的推论
布坎南的俱乐部理论解释了非纯公共物品的配置,但这一理论同样可适用于纯公共物品与纯私人物品两个极端例子。就纯公共物品而言,联合供给特性最强,规模经济所要求的最优规模是无限的,因而随着成员的增加,人均成本会无限下降,全体成员永不会有拥挤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俱乐部的最优规模趋于无穷大,俱乐部的最优规模也就由全体社会成员构成。就纯私人物品而言,如果不存在着任何联合供给即规模经济的特性,则俱乐部成员多于一人,例如我国存在着单位同事结伴批发购物的现象最与此吻合。
在布坎南模型中,俱乐部是自愿形成的,成员的流动也是自由的。通过流动会使得每个俱乐部中的成员都大体是同质的,即在偏好、收入、时间等方面大体一致。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样的俱乐部效率最高。从理论上说,如果人们的兴趣有差异,他们完全可以按照兴趣组成多个不同俱乐部。从现实情况看,如果人们之间的差异相对于总人口而言很微小,那么建立少数几个俱乐部以保证每个俱乐部成员接近一致的理想就完全能够实现,这样的俱乐部均衡就是稳定的,并且成员绝不会受到歧视性待遇,原因是每一位成员都面临着许多俱乐部可供选择。
另一方面,如果俱乐部的最优成员规模占全部人口的比例,例如超过半数以上,此时的俱乐部均衡是不稳定的,因为俱乐部外围人员总会出高价或更优惠条件诱惑使原俱乐部成员退出来加入新俱乐部,以保证新俱乐部规模适度。
这种过程会不断循环下去,未有定局,因而这种均衡是不稳定的。
二、联系俱乐部内外的一般理论
布坎南理论的特征是关注俱乐部的均衡,假定俱乐部成员是同质的。在他之后又有很多理论扩展了布坎南模型,不仅考虑了俱乐部成员,还考虑到了非成员,并且注意到俱乐部成员的非同质性,因而理论更具一般性。这些理论要研究的是俱乐部内部和外部的同时均衡。
(一)俱乐部内外均衡的一般理论
关于俱乐部的一般理论有很多人进行了研究,其中W.奥克兰的模型较完整较有代表性。下面便以奥克兰模型为主介绍一般俱乐部理论。
一般俱乐部理论从整个社会的角度分析俱乐部均衡,分析时既考虑俱乐部成员也考虑非成员,把二者联系在一起。在一个社会中,一些人加入了俱乐部,成为俱乐部成员,另一些人则是非俱乐部成员。设所有的人都消费一种纯私人物品,如某种食物和一种非纯公共物品,即俱乐部物品如体育馆,不存在纯公共物品。社会成员是不同质的,即他们各自在个性、收入、偏好等各方面都不相同,例如,对俱乐部物品的偏好强度就各不一样,因而不同的人对俱乐部物品的利用率不同,以至于一些社会成员根本不利用俱乐部而成为非俱乐部成员。
俱乐部成员对俱乐部利用率的不同表现为,有些成员经常去俱乐部,另一些则去得少。对于俱乐部的利用而言,非俱乐部成员可轻而易举地被拒之门外,排斥非俱乐部成员的代价极低。
在一个社会中,俱乐部成员的效用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私人物品消费量,俱乐部物品消费量,俱乐部的拥挤程度和其中拥挤程度仅次于俱乐部的总利用率,总利用率又由每个成员的利用率与俱乐部成员数决定。显然,私人物品与俱乐部物品的消费越多则越有效用,而总利用率越高便越觉拥挤,而越拥挤则效用越低。至一人利用率的提高,其影响是两方面的,一方面可提高效用,另一方面又因导致拥挤而趋向于减少效用。非俱乐部成员的效用只取决于私人物品的消费。
任何一个社会成员都力求个人效用最大,为此他首先决定是否加入俱乐部。
而一旦加入俱乐部后,他还得决定对俱乐部的利用率。如何利用俱乐部又取决于俱乐部物品数量、成员人数和会费。这些都是俱乐部一般理论解决的问题。
当每个社会成员实现最大个人效用时,我们就说实现了俱乐部内外同时均衡。
每个俱乐部成员欲使自己获得最大效用而又不影响他人效用,必须满足下面三条件:1.增加一单位俱乐部物品给俱乐部成员带来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2.某俱乐部成员每增加一单位对俱乐部物品的利用率时带给自己的边际收益与带给他人的边际成本相等;3.俱乐部增加一位成员时给该成员带来的边际收益与给其他成员招致的边际成本相等。
实际上,第一个条件是提供俱乐部物品数量应满足的条件,它决定了俱乐部物品所应提供的最优数量。增加俱乐部物品可减轻拥挤程度,从而增进俱乐部成员的效用;另一方面它又要减少私人物品数量,因为资源是既定的,这就给俱乐部成员带来成本损失。显然,当俱乐部物品数量能保证上述成本与效用在边际上相等时就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