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中国最美的地方精华特辑-云南
29268400000006

第6章 像激情一样恣肆

三江并流

无限地接近像无限地猜测,要相聚,还是分离?

该怎样才能聆听,

它们内心深处的声音。

在20世纪80年代,一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面对着一张卫星遥感地图,瞪大眼睛,不敢置信。在图上,赫然有3条永不干涸的大江并行着奔腾,坐标是东经98°~100°30′、北纬25°30′~29°。这一地区就是中国云南省,这3条大江就是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

20年后,三江并流入选了《世界遗产名录》。

三江同发源于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一路南下,豪迈狂放,各领风骚,进入云南境内。在横断山区纵谷的险要峻迫地势下,三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约束,开始并行奔流,从北向南的170多千米,穿越担当力卡山、高黎贡山、怒山和云岭等崇山峻岭,形成世界上罕见的“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在这期间,澜沧江距离金沙江最近的时候只有66千米,而澜沧江与怒江的最短直线距离则只有不足19千米。

似乎千里的奔流只是为了一次团聚,似乎千年的等待只是为了最后的交融。在这一刻,它们变得如此的接近,而梦想又是如此的和现实相濒临。如果哪一条河流摒住自己的气息,就能够听见另外两条的咆哮。但是虽然近在咫尺,每一次的上前企图拥抱,却都有高山的阻隔。永远是可望不可及,永远是不能排解的遗憾,而江水永远是流不尽的寂寞。

或者正因为三江各有自己的使命,每条江水都要哺育属于自己的文明。在使命的面前,只有放弃自己的姐妹的亲情;在文明的面前,只有把亲情和故土一同割舍。确乎如此,3条举世闻名的大江中的无论哪一条,都足以让人久久振奋。因为每一条都充满了诱人的色彩和传说,每一条所孕育的文明也足以和自身一样源远流长。但是,当它们并列着在170千米流过的时候,该是怎样的一种惊心动魄。

有人说它神奇,有人说它壮观,有人说它难以置信,甚至有人说它不属于地球,说它什么的都有,但说得最多的,是震撼。不知道是什么力量和魔法让它们呈现出如此这般的雄奇,站在临近的山峰俯瞰它们,几乎满眼望过去,都是新奇的想象。

三江并流地区内高山和雪峰横亘绵延,海拔变化呈垂直分布,从海拔760米的怒江干热河谷到海拔6740米的卡瓦格博峰,共有118座海拔5000米以上且造型迥异的雪山。身在山下,四处仰望,目之所及就会有井底之蛙的感觉,高山上的人、树、雪及种种似乎都是遥不可及。

三江并流是一部地球演化的历史教科书,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造成青藏高原的隆起,构成了在150千米内相同排列的独龙江、高黎贡山、怒江、澜沧江、云岭、金沙江等巨大的山脉和大江形成的横断山脉的主体,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高山峡谷自然景观。峡谷内沟壑纵横,幽深却不荒芜,热闹而非浮躁。这时,就会感觉身在天空,俯瞰世界的角度和高度让人觉得高大,似乎可以随时改变下面的世界,按照自己的设想重建起来。

每年春暖花开,这里绿毯般的草甸上、幽静的林中、湛蓝的湖边,到处是花的海洋,可以观赏到200多种杜鹃、近100种龙胆、报春及百合等野生花卉。因此,这里被植物学界称为“天然高山花园”。几乎很难想象在如此雄浑,雄浑得近似悲壮的地方会有这许多草木的精灵,可它们确确实实用自己多彩的外衣装饰着这片纯洁的净土,没有几个人能把所有的花都认遍。即便素未谋面,它们也热情地欢迎着每一位来过的人。

三江并流地区占中国国土面积不到0.4%,却拥有全国25%的动物种数。目前,这一区域内栖息着珍稀濒危动物,如滇金丝猴、羚羊、雪豹、孟加拉虎、黑颈鹤等77种国家级保护动物。天空不时撒下一阵鹤鸣,抬起头,却发现它们也在含情脉脉地对望;草地上不时蹦出几只羚羊,一转身,又消失在苍茫中,或许,它们都像童话里的一般,会说人类的语言,会像人类一样思考。

这里还是藏、怒、傈僳等16个兄弟民族的聚居地,是世界上罕见的多民族、多语言、多种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并存的地区。不同的穿戴和不同的生活习惯都融合在3条大江里,团结和谐,源远流长。

险要的峡谷沙滩,幽静的草原牧场,秀丽的高山花甸,丰富的珍稀生物,独特的民族风情,都是三江地区震撼人心的筹码。同样还有一个不能忘怀的,那就应该是香格里拉了。这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处处充满和平、安宁和幸福,是公认的世外桃源。所有的一切,让三江并流地区成了云南省乃至整个中国大地上最令人神往但仍然笼罩着最神秘的色彩的一个区域、一个天堂,也足以让每一位向往的人魂牵梦绕,让每一位到来的人流连忘返。

而3条江水,并流170千米之后,在无限接近之后,在留下了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一方水土之后,由于不同的使命,终于要义无反顾地各赴前程。澜沧江向南缓缓而下,穿越国界成为了东南亚湄公河的上游;怒江还是暴跳如雷,一怒千里,向南闯进缅甸,得到了“萨尔温江”的另外一个名字;而金沙江,中国的金沙江,始终是那样的眷恋这个祖国,始终有着那样深深的爱情,在石鼓镇,它是那样的不可思议地以一种奇迹的方式,蓦然掉头向东,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前进。它汇集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有容乃大,于是中国便有了一条最大的河流——长江。

河流永远不会回头,三江终于越行越远。但是,它们或者还会有再次相聚的地方,那就应当是海了。

长江第一湾

在你毅然转弯的地方,

划下了一道优雅且深邃的弧线。你弯出来的,不仅是突兀如山般的性格,还有浓墨重彩的历史,诉说着岁月的安详和沧桑。

很久以前,金沙江本来要向南流出国界,可是江流有情,它为了要到太阳升起的东方寻找光明和爱情,毅然掉头而东,汹涌澎湃地穿山绕林,从此之后一路汇纳百川,成为中国最大河流——长江,于是孕育了南中国的千古文明。那个转身的地方,就成了天下奇观——长江第一湾。

美丽的传说故事也许只是茶余饭后的消遣而已,可是长江第一湾的优雅和性格却远不止于简单的消遣中即可说明的。难怪前人有诗云:“江流到此成逆转,奔入中原壮大观。”

且不论这“大观”如何之“大”,也不管转弯处的江水前也汹涌,后也滔滔,单单在这一转之间,显露出了无尽的温柔。这一带,江水清幽,水势静谧,岸边垂柳依依,丝丝缕缕随风轻展,舒适又懒散地摇摆着身肢。尤其在春天,岸边、山间、谷旁,金黄的油菜花开出偌一大片,满满地映入眼中,连江水都映得耀眼夺目,不仅博得每个人啧啧的赞叹声,更成了让人无法抗拒的诱惑;再配备上温婉的花香,人仿佛置身于流光溢彩的宫殿,随身倚在金色的床榻上,或阖目静思,或聆听歌伎动人的歌喉,悠哉乐哉。到了秋天,掬一捧清澈的江水,仔细感受江水浸润肌肤的清凉,沉浸于秋风亲吻面颊的清爽,又是别有情调的乐趣。这时的油菜花虽已落尽,花香却铺满岸边的林间草丛,伴着缠绵醉人的秋色,袭上多愁善感的心头:真愿此生如此过,不羡红尘世俗人。

可有谁能想到,这其中,曾经掺杂过兵戈和战争的印记?在“转身”的沙松碧对岸,有一座历史名城——石鼓镇,镇上因有一个用汉白玉雕刻的鼓状石碑而得名。石碑是明代嘉靖二十七年至四十年(1548~1561)间,丽江知府木高向北进军凯旋后的记功碑,石碑两面都刻有铭文。

这神奇的小镇,有许多美丽的传说。相传木天王曾在这一带藏有宝物,并留下一首诗,诗云:“石人对石鼓,金银万万五,谁能猜得破,买下丽江府。”又相传三国时期,诸葛亮平定南中,在此“五月渡泸”(金沙江古称泸水),立下石碑为证。还相传,碑的一侧有裂缝,世事动乱,碑就会自动裂开;太平安定的年月,碑上的裂缝又会自动闭合。这都是些看不见也无从考证的传说,为石鼓镇蒙上了一层蝉翼般神秘的面纱。

由于小镇背靠巍峨的青山,面向舒缓的江水,退可以守,进可以攻,所以成了历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长江第一湾因此见证了宋元明清各个历史时期的朝代变迁和民族融合。据考证,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军南征攻打云南,这里是元军乘牛皮袋渡江的地方,也就是历史上“元跨革囊”的发生地。这里还是红军二、六军团北上抗日过滇西、渡金沙江的渡口。在渡江中,红军和各族人民结下了难舍难分的鱼水之情。解放后,在石鼓碑背后高兀的山坡上,建起了“红军长征渡口纪念碑”。它俯瞰长江第一湾,气势雄伟,庄严肃穆,和第一湾相得益彰,也尽展红军的精神风貌和英勇风采。红军长征渡江纪念馆也坐落在石鼓镇的金沙江畔,这里陈列着红军将士曾经使用过的马灯、手电筒、水壶、公文包、医疗器具等,每件东西都能演绎并向世人诉说出一个动人的故事。

长江第一湾或许也因此变得更加美丽和深刻。

走进如诗如画的石鼓风光,仿佛走进了一条历史文化的长廊,一种岁月堆积起来的厚重和沧桑会带人进入一个更为古老的纳西传说。而今,那形态各异的青石板上纷至沓来的,是全世界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游人。长江第一湾的神秘正在不断地向世界敞开怀抱,把自身的美丽和美丽的云南展现在世界面前。

无疑,纳西族人是幸运的。他们在这么美丽而又神奇的地方生存并且继续生活着,那么安逸,那么宁静,那么祥和;他们见证了历史,诉说着岁月的变迁,享受着和平世界里纯粹的和平。纳西族人又是幸福的,他们像长江第一湾那样,坚定果敢地追求着属于自己的幸福;而幸福像东方升起的太阳一样,每天都如约而至。

怒江大峡谷

是什么让你一怒千里,荡气回肠的爱情,还是红尘俗世的牵绊,还是崇尚自由的狂放不羁?

“双崖倚天立,万仞从地劈。云飞不到顶,鸟去难过壁。”情不自禁地吟着边塞诗人岑参的这些诗句时,就已经走进了世界上最神秘、最美丽、最古朴的怒江大峡谷。

怒江,顾名思义,水盛流急,涛激浪怒,大概也正因此而得名。从唐古拉山发源后,就保持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狂吼着,咆哮着,恢宏悠远,一怒千里,奔涌向前,狂放不羁。即便两岸有十分迷人的景色,即便身后有巨大的声音召唤它回头,它也依然自顾自地向前冲,像一名百米运动员冲刺的脚步般迅捷,更像一名杀入敌营的勇士,早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了。它只有一个信念:向前,再向前!只留下宣泄的声音,愤怒的形象,没留下一丝一毫如此这般的理由。

怒江大峡谷

里的水随着季节的变换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峡谷两侧的山上枝繁叶茂的时候,江水就倒映着山间的树木及原始森林,绿油油的一片,绿得好像油画一般,不那么现实了。有时又是那么蓝,似乎天神将世界所有的蓝色颜料全部倾倒于怒江之上,怒江就变成了一匹随风涌动的蓝绸缎,缠绕在高黎贡山与碧罗雪山这两位可心美人的脚下,仪态万千,风情万种。在树叶凋敝、白雪皑皑的季节,怒江水就是银白的颜色,像泛起的片片碎银,发出耀眼的光芒。一年四季里,怒江总是流露出和着时候节拍的协调,即使本身奔流的样子那么我行我素。

怒江大峡谷由于受印度洋西南季风气候的影响,形成了“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垂直气候。经常是这样的景色:河谷里面还是翠绿如碧、鸟鸣谷幽、花香四溢的春天,而山巅之上却是冰雪层叠、严寒逼人、阴郁冷森的冬季。奇花、怪草、异树在这里茂盛地生长,野兽珍禽在这里栖息生存。这里的景物总给人一种季节的错觉,又仿佛人间仙境般令人意乱情迷。

峡谷的两岸尽是高山夹峙、壁立千仞、危岩嶙峋,很多江岸都是垂直上下的石壁,仿佛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哪怕只有一小块岩石不慎脱落,也能够在降落数千尺后激起轩然大波。船行于此,连向上仰望的勇气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只想借助怒江滚滚的江水快速通行,躲避这令人毛骨悚然的险境。因此有“水无不怒石,山有飞来峰”之说。

溜索被称为“怒江天桥”。相传很久以前,一对分居于怒江两岸的傈僳族男女相爱了。两人对岸相望,被奔腾于峡谷中的滔滔江水阻隔,无法自由地相会。若要相会,必须带上好几天的干粮路途上食用,且要日夜攀岩附壁,披荆斩棘,更难的是还要横渡怒江,才有可能执手相望泪眼。在饱受相思之苦以后,两人受到彩虹的启发,在怒江两岸拉起了两条倾斜的粗篾绳。绳下挂一只大竹篮,人坐在竹篮里,顺势飞渡,很快就到达彼岸了。溜索由此而来,至今也仍带着那股炽热的相思之情为当地的青年男女演绎久违的童话。

更多的时候,溜索是一种工具,由两条亮晶晶的钢质溜索组成。那闪闪的银光似乎来自奔流的江水,也似乎来自爱情的结晶。怒江之上的溜索有两种,平溜和陡溜。平溜的溜索两头一样高,平行于江面,来往都可过,但溜到江心后必须像猿人一样攀到对岸,比较费力但可以锻炼身体。陡溜的倾斜度较大,一头高,另一头低,可以借助惯性自动滑向对岸,身体可以尽情地摆出各种得意的造型,宛如“水上漂”轻功一般的令人羡慕,而且比较节省力气。傈僳族人民的智慧由此可见一斑。随着工具的进步,男女老少都能够在江面上自如地溜来飞去了,甚至带着家禽、牲畜都可以溜索过江,令人叹为观止。

过溜索是很需要勇气的。可想而知,那对傈僳情侣把生命系在一根并不太粗的绳索之上,飞越那万丈峡谷该是怎样的胆战心惊。要知道,溜索下那震耳欲聋咆哮的江水是因为发怒才被流传开的,它会允许有人冒犯自己,在太岁头上动土吗?可是,当一方看到恋人突然间“从天而降”时,惊喜的表情似乎远比冒一次险更加值得;当崇尚自由的爱情的信念超越生命的重量时,他们就已经无所畏惧了,如今在怒江上,横架两岸的桥梁越来越多,但溜索仍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远征军第五军九十六师从缅北战场撤退,在翻过高黎贡山后,不巧被汹涌澎湃的怒江阻拦。当地的傈僳族和怒族人民迅速组织起来,连夜赶编篾溜,成功地在怒江上架设了十余根溜索,让6000多名官兵顺利地跨过了怒江天险,也创造了“一根篾溜渡过千军万马”的历史奇迹。

无论怒江多么愤怒,无论它的涛声让人多么畏惧,在这里,你永远找得到生命的美丽。似乎,对岸永远都有一位落寞的女子,长久地等待着下一次团聚。

虎跳峡

如果江水冲刷的不是石头,也不是天上的浮云,那么是什么突破我的胸膛,而在耳畔轰鸣的这一时刻,我发现了自己残缺的灵魂。

金沙江像一个温文尔雅、羞涩内敛的姑娘,日夜唱着动人的山歌缓慢地向前流淌,然而到了丽江与香格里拉交界处——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之间的大峡谷时形势发生了巨变。地势陡然下降,本来百米余的江面突然变窄为20米左右宽的壶口,水流随之骤然汹涌澎湃、不可遏抑。然而其江心雄踞一块青黑色的巨石,横卧中流,如一柄利刃,又似凶神恶煞的守卫将军。当水流冲撞到巨石时便被其一分为二,雷鸣裂岸、白浪滔天,似万箭齐发,横冲直撞、前仆后继。此后,金沙江凌空飞下,更是以雷霆万钧之势冲向崖底,又弹跳而上,形成万朵雪白晶莹的浪花,沸沸扬扬,回旋翻滚,如千条蛟龙搅湖闹海,似万匹银马奔腾驰骋,那块巨石就是传说中的虎跳石,这山摇地动的故事就发生在目之所及的虎跳峡的“上虎跳”。

虎跳石的来历源于一个悲伤的故事。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和玉龙山、哈巴山原是五兄妹。三姐妹长大了,相约外出择婿。父母又急又气,要玉龙、哈巴去追赶。玉龙和哈巴抄捷径来到丽江,轮流守候,并约定谁放过三姐妹,就要被砍头。轮到哈巴看守时,玉龙刚睡着,聪明的金沙姑娘边走边唱,婉转动人的歌声使哈巴听得入迷,渐渐也睡着了。金沙姑娘瞅准机会,从两个哥哥的脚边猛冲过去,大声笑着飞奔而去。玉龙无法违反约定,抽出长剑砍下了哈巴的头,哈巴的头落在江中就变成了虎跳石。

至今,虎跳石依然安静地矗立在那里。可是,整个虎跳峡却无法用静态的画面来表现。它是一种流动的壮美,需要用耳朵倾听,用眼睛记录,用心灵感受。

虎跳峡不仅深,而且窄。在“中虎跳”的许多地方,身入谷中,看天一条缝,看地一条沟,看江一条龙;头顶绝壁,脚临激流,令人心惊胆战,手上也会渍满汗水。“下虎跳”是地势较为宽阔的一段。这里可见两岸峭壁接天,宛若天然石门,江水夺路奔腾,卷起千层浪。在这里,依稀感受得到金沙江姑娘欢笑而去的快感。

虎跳峡以险闻名天下,但其身边,仍不乏安居乐业的人民。无论阳光普照还是夜深人静,无论烈日当头还是在熊熊燃烧的火塘边,只要闭上眼,躺在安静的村庄,或者江水边的任何巨石之上,那江水的奔腾,劲猛的江风,都会使人隐隐地感到狂涛怒吼地冲击着山峡,地面发出了微微颤动,好像自己睡在一只颠簸在波涛中的航船上,身体和灵魂一起战栗,从流漂荡。

九龙瀑布群

纵横驰骋的狂暴,乖顺细腻的温柔,在同一个屏幕上,交织上演。

像神话传说的美丽一样,九龙瀑布群的美丽是摄人心魄的。每一叠的瀑与瀑之间,或以湖泊相连,或以深潭相串,或直接以一个缓坡作为过渡。它们或险峻,或秀美,或倾泻,或慢洒,形成了一条辉映太阳的明珠彩带。

远望九龙瀑布,似一层一层的阶梯,高低不等,宽窄各异,仿佛从远山上流下来的碧水清泉;在比远方更为遥远的远方,也许就是天上的神水,从浩淼的天际降落到山顶,又从山顶奔流而下。

那呼啸奔流着的“九龙第一瀑”在数里以外就可听到它的雷霆之声,恰似天河倾泻,万马奔腾,锣鼓齐鸣,有一种气吞山河的壮美。水流落在下面的深潭中,激起千万朵浪花,“大珠小珠落玉盘”,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映出了彩虹的颜色。

九龙瀑布的各段都有各自的风采,碧日潭是深邃的,月牙湖是妖娆的,戏水滩是热闹的,无论张扬还是内敛,无论欢呼还是沉默,无论厚重还是纤细,它们都互为依托,互为映衬。这也是九龙瀑布群集体力量的结晶,相比其他独立的瀑布,九龙瀑布群更显磅礴和大气。

当像明珠彩带般辉映阳光的那一刻,尽管在喧闹之中,在光色的变幻之下,我们都听得见自己怦然心动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