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往往是自己臆想出来的,别人白一眼,就难过,很多事情就是这样没有实质性的内容。从宗教的角度看,人生的本质就是痛苦。转变痛苦的方法很简单,就是保持平和的心。心平和了,就身在天堂;如果心贪嗔痴,即使实质上过得很好,也会身在地狱。
我们都是世间平凡的人,为什么人会有烦恼呢?就是因为有无穷无尽的欲望,总是不满足,总是想要的更多。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烦恼就来了。“知足常乐”,但只有那些洞悉了宇宙规律、看透了世间万物、明白了人情沉浮的人,才能真正做到这一点。
庸人自扰
生气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的一种蠢行,既是如此,又何必生气呢?莫生气,因为生气伤身又伤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要学会控制,否则,有些过分的言语和行为会误事更伤人。
——
古时候有一位妇人,总是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生气,弄得和邻里关系很不好,她自己也常常为此而烦恼。有一天,为了彻底改变自己,这个妇人便去求一位老禅师为自己谈禅说法,好让自己心胸开阔。禅师得知她的来意之后,一言不发地将她带到了一座禅房中,然后反锁上房门,径自离去。
刚开始,妇人以为禅师一定是另有玄机,便在禅房中耐心地等着,可等了许久,也不见有人来开门。妇人气得破口大骂,但禅师并不多加理会。妇人见硬的不行,便来软的,开始向禅师苦苦哀求,可禅师依然置若罔闻。最后,妇人终于沉默了,于是禅师来到门外问道:“你现在还生气吗?”妇人回答说:“我是生我自己的气,我真是不长眼,怎么会来到这儿白白受这份罪?”
“对自己都不肯原谅的人,如何会心静如水呢?”禅师说完,便拂袖而去。过了一会儿,禅师又一次问道:“还在生气吗?”“不生气了,气也没有办法呀!”妇人回答。“看来你的气并没有消,你只不过将它压在了心里,倘若爆发将会更加猛烈。”说完禅师又离开了。第三次,禅师又来到门前,妇人说道:“我不生气了,因为不值得。”禅师笑着说:“你说不值得,可见心中还在衡量,心中还是有气恨。”直到夕阳落山时,妇人问禅师:“大师,究竟什么是‘气’?”禅师并不作答,只是将手里杯中的茶水倾洒于地,妇人沉思良久,终于有所感悟,叩谢而去。
“禅悟”是啊,到底什么是“气”?所有的人都生过气,但恐怕没有几个人真正地思考过这个问题。其实,“气”就是禅师杯中的茶水,倒在地上它就会消失不见,但如果你苦苦抓住不放,它也足以将你淹没。喜欢生气、为小事抓狂的人,总是让别人有机可乘。生气当然不会是件好事,至少对健康就是不利的,若能训练自己,在生活中减少对外在环境的过度反应,这样,有助于内心的平和。
飞越生死
我们往往怨天尤人,觉得世道不公平,自己一无所有,而事实并非如此,我们自身便是最大的宝藏。
世上人与物皆如此,如果我们认定自己是一块陋石,那么可能永远只是一块陋石;如果坚信自己是一块无价的宝石,那么自己就是一块无价的宝石。
有一个学僧道岫,虽然精于禅道的修持,但始终不能契悟,眼看比他晚入参禅学道的同参,不少人对禅都能有所体会,心想自己实在没有资格学禅,既不幽默,又无灵巧,始终不能入门,还是做个行脚的苦行僧吧!于是道岫就打点二斤半的衣单,计划远行。临走时便到法堂去向广圄禅师辞行。
道岫禀告道:“老师!学僧辜负您的慈悲,自从皈投在您座下参学已有十年之久,对禅,仍是一点消息没有。我实在不是学禅的根器,今向您老辞行,我将云游他去。”
广圄禅师非常惊讶地问道:“哦!为什么没有觉悟就要走呢?难道到别处就可以觉悟吗?”
道岫诚恳地再禀告道:“我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之外,都精进于道业上的修持,我很用功,就是因缘不合。反观同参的道友们一个个都契机地回归根源,目前在我心的深处,萌发一股倦怠感,我想我还是做个行脚的苦行僧吧!”
广圄禅师听后开示道:“悟,是一种内在本性的流露,根本无法形容,也无法传达给别人,更是学不来也急不得的。别人是别人的境界,你修你的禅道,这是两回事,为什么要混为一谈呢?”
道岫道:“老师!您不知道,我跟同参们一比,立刻就有大鹏鸟与小麻雀的惭愧。”
广圄禅师装作不解地问道:“怎么样的大?怎么样的小?”
道岫答道:“大鹏鸟一展翅能飞越几百里,而我只囿于草地上的方圆几丈而已。”
广圄禅师意味深长地问道:“大鹏鸟一展翅能飞几百里,他已经飞越生死了吗?”
道岫禅僧听后默默不语,若有所悟。
“禅悟”“人比人,气死人”。比较、计较,这是烦恼的来源,怎能透过禅而悟道呢?大鹏鸟一展翅千八百里,但不能飞越过生死大海。虽然小麻雀与大鹏鸟比较起来有快慢、有迟速,但禅是要从平等自性中流出的。所以道岫禅僧一旦除去比较、计较,回归到平等自性中来,就能有所悟了。
欲望是累赘
欲望永远没有止境!欲望的增长常常会使人处于危险的处境而自己却毫无觉察。人的欲望与现实之间的鸿沟永远无法逾越,因为人的贪欲永无止境,永远无法满足,这正是人性最大的缺憾。
人要能安身立命,“随遇而安”是第一件法宝,用当今的话就是与时俱进,顺应环境,把心静下来寻找自己的机遇才是硬道理。如果把希望定得太不切合实际,和自己能力相差太远,期望值过高就属贪。事物往往会从量变到质变,希望就变成了欲望的累赘。
一位行者到寺庙中拜谒在这里修行的禅师,希望禅师能够解开他心中的疑惑。
行者问道:“禅师,人的欲望是什么?”
禅师看了一眼行者,说道:“你先回去吧,明天中午的时候再来,记住不要吃饭,也不要喝水。”
尽管行者并不明白禅师的用意,但还是照办了。第二天,他再次来到禅师面前。
“你现在是不是饥肠辘辘、饥渴难耐?”禅师问道。
“是的,我现在可以吃下一头牛,喝下一池水。”行者舔着干裂的嘴唇回答道。
禅师笑了笑:“那么你现在随我来吧。”
二人走了很长一段路,来到了一片果林前。禅师递给行者一只硕大的口袋,说:“现在你可以到果林里尽情地采摘鲜美诱人的水果,但必须把它们带回寺庙才可以享用。”说罢转身离去。
夕阳西下的时候,行者肩扛着满满的一袋水果,步履蹒跚、汗流浃背地走到禅师面前。
“现在你可以享用这些美味了。”禅师说道。
行者迫不及待地伸手抓过两个很大的苹果,大口大口地咀嚼起来。顷刻间,两个苹果便被他狼吞虎咽地吃了个干净。行者抚摸着自己鼓胀的肚子疑惑地看着禅师。
“你现在还饥渴吗?”禅师问道。
“不,我现在什么也吃不下了。”
“那么这些你千辛万苦背回来却没有被你吃下去的水果又有什么用呢?”禅师指着那剩下的几乎是满满一袋的水果问。
行者顿时恍然大悟。
“禅悟”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其实真正需要的仅仅是两个足够充饥的“苹果”,而剩余的欲望只不过是些毫无用处的累赘罢了。欲望在现实中带给人们的是个累赘,特别是在能力还未够而又空想连篇的时候,人会产生没完没了的思想负担、烦恼等。古训说得好:“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其实,顺其自然,一切等自己充实了再说也不会迟。
小和尚扫树叶
生活中,我们企图把人生的烦恼都提前解决掉,以便将来过得更好、更自在,彻底无忧无虑。而实际上,很多事是无法提前完成的。过早地为将来担忧,于事无补外,只能让自己活得很累、很无奈,也会让自己觉得非常失败,这样,只会失去本该属于自己的快乐。
有个小和尚,每天早上负责清扫寺庙院子里的落叶。清晨起床扫落叶实在是一件苦差事,尤其在秋冬之际,每一次起风时,树叶总随风飞舞落下。每天早上都需要花费许多时间才能清扫完树叶,这让小和尚头痛不已。他一直想要找个好办法让自己轻松些。
后来有个和尚跟他说:“你在明天打扫之前先用力摇树,把落叶统统摇下来,后天就可以不用扫落叶了。”小和尚觉得这是个好办法,于是隔天他起了个大早,使劲地猛摇树,这样他就可以把今天跟明天的落叶一次扫干净了。一整天小和尚都非常开心。第二天,小和尚到院子一看,他不禁傻眼了。院子里如往日一样是落叶满地。
老和尚走了过来,对小和尚说:“傻孩子,无论你今天怎么用力,明天的落叶还是会飘下来。”小和尚终于明白了,世上有很多事是无法提前的,唯有认真地活在当下,才是最真实的人生态度。
“禅悟”不要预支明天的烦恼,过好今天比什么都重要。过去的已然成为过去,无法挽回,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握好当下,别再留下更多的遗憾。唯有保持一份坚强的心灵,即便有任何困难出现,也可坦然地去面对,去解决,这比什么都重要。生活中的人们似乎都逃脱不了一个“俗”字,经常把一些不足挂齿的小事当作是人生大事来处理,还喜欢想很多,不遗余力地分析别人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实在是没有必要!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改变自己的心态,让自己以一颗平和的心去对待这个世界、对待生命中的得与失,去掉浮躁,平静地接受生活给予我们的各种考验与磨难,成功终将会与我们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