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为山区学生提供了一片学习的乐土。丰富多彩、轻松活泼的网上学习使各族学生的学习兴趣空前高涨。过去学校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文明礼仪教育,教师常常感到言之无物,学生则感到空洞乏味。如今,各学校通过网上下载相关资料,利用多媒体手段,选择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在课堂上播放,使学生在享受乐趣的同时受益匪浅。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服务农村、服务农民是黔江区的一大特色。
冯家中学是一所农村中学,应用远程教育资源,他们构建了“课堂+基地+农户”的办学模式,学校将15亩实验基地建成大棚蔬菜基地,通过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大棚蔬菜种植实用技术教学,使学生学会了种植技术,学生将技术带回家中,又带给了周边农户。
马喇中学积极探索校企结合的为农服务模式。该校与马喇镇高炉村畜牧饲养场建立了技术服务合作关系。学校为该场提供技术资料,饲养场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料及技术支持,发展成为黔江区第二养殖大户。2003年2月,蓬东乡蓬勃村村民万洪凡,利用学校的技术资料和技术咨询,建起了实用菌生产基地,面积由原计划的57平方米扩大到280平方米,将遮阴膜改为不透明塑膜,把原来露天土地里的培养场搬到房基林间空地用新技术进行栽培,获得了高产,截至2004年9月份,销售收入已达2万多元,同时带动了当地10余户农民走上了致富路。
黔江区水市乡青龙村的杨安全是个养猪专业户。远程教育项目实施以后,他就与水市中心校结下了不解之缘,三天两头往学校跑,咨询、查阅生猪饲养和疾病防治的相关实用技术资料。现在,他已经成为母猪、仔猪、肥猪一条龙饲养的养猪专业户,年收入上万元。同时,他又用学到的生猪疾病防治知识服务于当地乡民,成了远近闻名的“猪医生”,受到乡邻的称赞。
为了让更多的农民走上致富道路,各项目学校纷纷走上街头,利用赶场天为当地农民提供实用技术咨询服务,把装订成册的资料直接送到农民手中。白土乡农业技术服务站技术员胡立发说:“以前我们的资料不多,现在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弥补了我乡农业实用技术推广的不足,这些资料在农民中广泛应用,使百姓增收、财政增效,达到了双赢效果。”
2002年夏天,水市乡真武村发生大面积水稻稻瘟病,群众急得不知所措,得知这一情况后,乡中心校立即从网上下载了水稻稻瘟病防治资料,并印制了250份送到各户,使稻瘟病迅速得到了有效控制,让老百姓在大灾之年仍然取得了较好收成。
项目实施以来,各学校共下载了《水稻主要害虫防治技术》、《稻田养鱼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急性猪丹毒》、《怎样识别伪劣农药》等40多种实用技术资料5万余份。他们或是利用赶集日进行街头宣传,开展技术咨询;或是将资料发给学生带回家供农民选用;或是通过镇乡召开的会议进行现场培训,将资料发给村组干部;或是让农民直接到学校查询、下载资料;或是与镇乡农技推广站一起编印成实用技术资料小册子发给农民。这些资料成了农民手中增产增收的宝贝,当地很快出现了一批依靠科技致富的典型。农民交口称赞:“远程资源是个宝,农民致富离不了。”
利用现代远程教育信息资源服务农村、服务农民,推动农村加快脱贫奔小康的步伐,更重要的是促进农民的观念转变,一些过去认为“只有锅儿煮米饭,没有锅儿煮文章”、“读不读书照样能种田”的农民,真正认识到了知识文化的重要性,自觉把子女送到学校读书。太极职业中学是一所农村职业中学,过去生源较差,全校在校生不足500人,开通远程教育后,学校抓住机遇,积极利用远程教育信息资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去年秋季招生,新增学生120多人,创造了该校的招生纪录。
尝到远程教育甜头的重庆市黔江区人民积极性更加高涨,远程教育在这里已进入教室,走出校园。他们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探索应用模式,服务教育教学,服务“三农”,初步实现了资源共享。
(来源:黔江区教育局)
(第三节)融安高中远程教育模式
在融安高中的教室,与柳高的学生同步上课;柳高的老师提问,融安高中的学生回答……一项正在柳州高中和融安高中实施的远程教育试点工程,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把相距120公里的两间教室,变成了同一个课堂,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同步教学。
远程教育是利用音视频和数据系统,通过网络将授课老师的电视画面和数字化的板书、课件实时传送给上课学生,同时将上课学生的电视画面和文字、声音传送给授课老师,使师生双方可实现互动教与学,仿真面对面教学的一种新型远程教学模式。
柳高融安高中远程教育试点工程取得经验后,将在柳州六县中推广实施。随着远程教育新模式的不断成熟,还将进一步把该模式推广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中。同时市教育局还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开展农村教师的师资培训工作,提高农村教师的基本素质和教学水平。建立以城市优质教育资源为中心,辐射六县农村教育的远程教育新模式。
一、打破传统创新农村高中办学模式
自从柳州市接收北面三县以来,就面临着如何提高各县基础教育办学水平,推进融安、融水、三江县的“两基”攻坚工作,巩固鹿寨、柳城、柳江县的“两基”成果等问题。其中普通高中办学规模太小更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
据统计,2005年,每万人口高中在校生数融安为78人,融水35人,三江46人,初中升学率融安为20%,融水156%,三江13%。可见,目前的普通高中办学规模远远不能满足六县广大家长和学生强烈的就读普通高中的升学要求。而由于初中升学无望,影响了农村学生就读初中的积极性。据权威人士分析,如果农村初中生毕业后停止继续接受教育,由于城市用工条件提高到高中文凭,这些人只能再回到农村,甚至退化为新的文盲。因此,发展高中段教育,将成为一段时间内农村教育的重要工作。
但如果按照过去通过新建高中学校等传统手段来扩大高中段办学规模,将面临着投资大、周期长、缺师资等系列问题。按目前的造价,建一所高质量的高中要投资上亿元,而由于经济和地理环境等原因,要在六县短期内扩大高中办学规模也不可行。同时由于六县引入高素质师资人才比较困难,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也相应难以保障。
传统的手段难以马上见成效,如何突破?如何创新?柳州市教育局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利用网络远程教育手段,快速发展六县高中段教育。经过多方调研和论证,柳州市教育局决定投资79.7万元,在柳高——融安高中实施远程教育试点工程。该工程的特点是投资省,见效快。投资经费与传统新建高中学校相比不到10%,并可在短期内扩大招生规模。工程实施后可发挥中心城市辐射作用,利用市区高中教师给六县联办高中学生上课,实现市区教师与六县学生实时互动教学,共享市区优质教育资源,解决六县优秀师资缺乏问题。
二、不断完善在发展中解决问题
2005年春季学期开始,融安高中扩招了1个远程教育实验班,初步开设历史、地理两个科目,采取由柳高老师利用远程教育系统为融安高中远程教育实验班学生上课,同时融安高中这边配备一个辅导老师的模式进行实验。
2005年6月2日,柳州市教育局组织了柳高部分教师到融安高中与远程教学试点班的教师进行交流,共同探讨如何扩大其他学科开展远程教学,并与几个月来只能通过视频交流的学生进行零距离接触。
笔者在融安高中实地听了半节数学课和半节物理课。两张悬挂在黑板前的投影大屏幕上,柳高教室上课的情景已实时的传播过来。形式新颖的网络视频课堂,老师生动的讲解和引导,深深吸引了学生地注意力,所有的学生几乎都全神贯注的注视着屏幕。但由于技术上的原因,上课期间,网络信号中断了数次,打断了课堂的连贯性。同时由于声音采集技术不完善,导致两边课堂的学生都无法听到对方回答问题的声音,使得柳高的老师在每次提问后,课堂都会出现几十秒钟的空白。由于摄像头的位置是固定设置好的,每次老师偏离了摄像范围,有时屏幕上就会只出现老师的半边身子或不见老师,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一堂课下来,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说老师上课逻辑清晰,知识面广,受益匪浅;有的说这种上课形式新颖,很好奇,很有趣;也有学生反映对着大屏幕,像看电影一样,没有融入感;有的学生表示由于长时间仰视着屏幕,眼睛感觉很疲劳。
课后,柳高、融中的老师总结了几个月来的实验情况。柳高老师的知识面广,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容量大,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在实验的过程中,也有很多问题有待完善。柳州市电教站副站长黄煜欣表示,问题主要分为技术层面和教学层面,其中技术支持是实施教学的保障。目前,的技术问题可以不断完善,最核心的问题是教育教学应用。目前融安高中一些学科的课程进度比柳高落后;融安高中学生的学习层次与柳高比相对较差。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融安学生的学习质量。
柳高的教师表示,工程的技术一定要保障,教学的实施必须要从高一开始同步进行。柳高的课程进度较快,即使本班都有部分学生难以接受,何况融安这边还隔了一段距离。如果耽误一两节课还可弥补,如果耽误了三节课以上,就难以弥补了。我们决不能耽误学生,必须要逐步寻求一套比较完善的解决方案。
一些教师认为,远程教育模式目前大多用于高校或教师培训,在基础教育阶段目前大多只用于辅助教学。如果在高中段全方位实施远程教育,首先要确保技术上的成熟和完善,以保障课堂的连贯性和师生思维的流畅性;其次,由于中学生自身的学习准备(知识经验和生理能力)还处于成长发育期,这种长时间人机交互的教学模式,会对学生的认知和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些都有待进一步的论证和探索。
正如柳州市教育局长朱伟才所说,远程教育模式毕竟是一条新路,存在的问题肯定很多,但这是一种发展趋势和方向。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发挥出远程教育的最大效益,这将是促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来源:融安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