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给我的第三印象,是它的小吃。记得刚到成都的那天晚上,一次晚餐,居然上了13道,一张桌子上堆积了50多只小碗,服务小姐不得不殷勤地一次次来收捡杯碗羹筷。这还不是全部,品种之多,令我们这些好吃的长沙人惊讶不已。我们入住的宾馆正在最繁华的春熙路上,早有成都人向我介绍过这条路闻名遐迩的小吃。最后一天晚上,我就和小殷一起去了不远处的龙抄手。一口气点了两份龙抄手,一份渣渣面,一份川北凉粉,两份银耳莲子羹,一份夫妻肺片、一份孜然牛肉串。等小吃上齐时,我们傻眼了——满满一桌子!没想到的是每一份的分量是如此之多。我们拼命地吃,连一份龙抄手都没能吃完。最后就把牛肉串带走了事,这样的浪费虽然出于无心,可是也是一种罪过呀。
成都人的好吃是显而易见的,否则也发明不了这么许多的吃法,同样的原料或食材,他们就能做出不一样的菜品和风格来,可见他们在吃上下的工夫!
我想,正是因为一种悠闲的心态,使得成都人在吃喝玩乐上费尽心思——是加紧脚步为生活拼搏好,还是抓紧时光享受生活好,这个命题成都人已经用行动做出了他们自己的选择。
成都给我的第四印象,是美女和时装多。有句话说“不来成都,不知结婚早”,真有道理。满街的女士,皮肤出奇地白,俗话说“一白遮百丑”,因此给人感觉这里到处是美眉。
一年365天,这里的阴雨天占了200多天,湿润的天气,给美女的皮肤终日保湿。不过这样也有不好的地方,那就是这里的男人也多是“小白脸”,性格也是柔多于刚,喜欢这样类型男人的女人,倒是可以考虑来这边安家落户。
偶尔闲暇去逛服装超市,发觉服装品牌和式样奇多,那可是比在上海的十里洋场见过的都多,有些简直可用奇装异服来形容了。美眉们穿着这样的服饰,自然是摇曳生姿。虽然成都美眉们的时装满大街地争奇斗艳,可是我无论如何也不觉得她们很时髦。上海的美女给人的印象是时髦与倨傲、精致与精明兼具的美;对比起来,家乡长沙的美女比较秀美,带着几丝灵气;青岛的美女呢,则是一种优雅发自内心的美;成都呢?成都美女的最大特色是悠闲,一脸的世外桃源——而非体现在着装上。
当她们在街上慢悠悠地遛狗时,引来无数路人回头,甚至有人在窗口探出头来看。可见这也是成都的另一道风景。
成都给我的第五印象,是这里的人很富人情味。打的或是坐帕耳朵(当地的一种人力三轮车)时,司机不管车程多远,都喜欢和你搭讪,摆上小小的一会儿龙门阵,其热心也让你倍感亲切。
我们的旅游车在市内迷路不是一回两回,每次立刻就有热心的老太太上来指路,有趣的是,指着指着,她们自己也糊涂了。
在路上看见一辆的士,车身后边书“新手喔”三字,令人着实感受到成都人的童心。
我们从住处坐帕耳朵去王府井百货,全部车程一分钟不到,可是车夫张口索要车费5元。我们和他不紧不慢地理论,调侃说笑,他可不松口,可是,最终给他3元,他也决不会和你纠缠一句,笑嘻嘻地就走掉了。他无非是想要和你贫嘴而已,当然,你能多给他几个钱就更理想啦,这样,晚上在麻将桌上,他的赌本就可以多点。他不是想敲竹杠,他把这当成了小费,可多可少——即使是安慰奖,他也希望能多拿一点,这是自然的。
成都给我的第六印象,是蜚声中外的川剧绝技:变脸、吐火、滚灯。这里边又以变脸最为出名,吐火和滚灯就不多言。
我们去的是全四川仅存的距今百年渊源的大型古典梨园“蜀风雅韵”,原来应该是个露天戏园,现在加盖了顶棚,更显正规、高雅。竹制的椅子和小桌,桌子上放一只小小的藤篮,装着盐水花生。每人一碗盖碗茶。提着长嘴茶壶的女人满堂穿梭来去,为客人加茶——隔着几张桌子,将长长的壶嘴对准,茶水从空中划出一道长而优美的弧线,飞过人们的头顶,一滴不落地注入你的杯中,不多不少,令人叫绝。其实在广州我曾见过四川的小伙计使这样的工夫,可是,跟在这样的戏园子里感觉却是不一样。
戏出人意料地好看,以前我反感的木偶戏在这里被演绎得意趣横生;印象里呕哑嘈杂的小提琴演奏的《葬花吟》居然是如此如泣如诉、哀怨悱恻,猛然刷新了我对小提琴的认识;一场在民间绝迹多年的手影戏,也表演得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
不过最抢风头的,还是变脸。
说到变脸,那才叫一个奇。瞬息之间,说变就变,近在咫尺也难以发现其破绽。我寻思良久,认为有一个解释比较合理。机关应该在帽子内,面具也应该是由薄薄的娟丝面料制作而成,演员上台时,脸上戴着全部的面具。需要变脸时,原来的面具就迅即弹回帽子里去,露出底下一层新的面具。那种快,是肉眼无法察觉的快。而且,我揣测,帽子夹层的机关应该能让每一层面具随心所欲地收放自如——这种说法,有它的根据,因为其间有一次变脸时,演员脸上的面具还剩一半,是否可以理解为机关故障,面具突然被卡住了呢?
看戏的中途,如果你要去洗手间,只要走到戏台一侧的一个小出口,立刻就有黄包车过来,100米的距离,车夫一路飞奔,来去只需1到2分钟,车夫很能理解你急于观看精彩演出的心情。虽然如此,你还是会觉得这1分钟的漫长。这里的黄包车没有定价,你可以随心给他一点小费,1元、2元不嫌少,5元、10元也不嫌多。
成都人对古建筑、古文化艺术、古老风俗的精心保护令人欣赏。想到湖南的湘剧,一样驰名中外,可是如今有几人还去看呢?以致日益衰落,淡出人们的视线。
同样作为一座古城,成都依然保有它的特色,长沙却丢掉了很多不应该丢弃的东西,这里可以屏除战火的因素。
夜深了,靠在酒店10楼的窗口边,俯瞰春熙路茂密的华灯,远眺成都密集的楼群,想到归航,居然突如其来地伤感——这座城市,我多么喜欢!
虽然他们说,成都,今夜我将你遗忘,可是我无法忘记;
虽然他们说,“少不入川”,可我已经来了。
既然他们说“老不离川”,那么我还有最后一个心愿,就是如果有机会,会来此养老。
诗意满九寨
(一)
这个夏天,我们从成都驱车赶赴渴慕已久的九寨。
迎面扑来了苍莽的群山,我们的旅游车,就像一只欢快的小鸟,迎着凉爽的山风,振翅飞入这一片阿坝的山山水水。
蜿蜒的盘山公路,镶嵌在险峻的崖壁间。崖底,流淌着滔滔的白水河。对岸的山坡上,零星的几处人家,点点山花。核桃林漫山遍野,枝叶间簇拥着青涩的桃果。
旅游车一直爬坡,历经大半天的时间,终于来到了杜鹃山。
在白云缭绕的杜鹃山顶,我们下车小憩:在山顶处处野花的草地上骑马、拍照、放歌,吃最鲜最美的烤羊肉串。这里,已是此行的最高点。海拔逾4000米,放眼望去,天高云淡,一览众山小。回顾来时路,细如白练,盘旋在山坡谷底,在云雾间若隐若现。
离开山顶,就变成一路下坡。可是山景陡然不同了:只见绝壁千丈,闯入视野,逼人而来。
此时此刻才发觉:原来山会有这么深、这么高、这么陡,而且,是这般孤寂!进山这一路走来,路上人迹杳无。偶尔看到对山一个采药的藏民,身背竹篓的身影,便是最美的风景,惹来满车欢呼,婉若惊鸿一现。
九寨沟,便在这山区的最深处,深不可测。
我们的车,一路劳累整整12小时,就是为了奔向它。
(二)
深山的清凉,阻挡着七月的流火,间或还有山雨,突袭而至。我们穿上秋天的外套,围坐在入住酒店门前藏民的露天小火炉边,吃着烤羊肉串。山外的世界,离我们恍惚隔着一个时空的隧道。
此情此景,让人想起白居易的诗: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虽然此刻下的不是雪,手中也没有可以助兴的酒,但是那种在凉意中寻找温暖的感觉,却是一样的。
(三)
树林里、山坡下,成群的海子(即堰塞湖),点缀着九寨的青山。在阳光下,呈现了深的蓝、淡的紫、浓的绿,还有白云、丛林、山花,倒映其中。是大师的染料盒,一不小心被打翻在此吗?
那是我从没见过的奇异色调呀。我从来没试想过这样多的浓烈的颜色能如此协调地融合在一起!任何大胆的画师也不会有这样的创意吧。难怪有话说“黄山归来不看岳,九寨归来不看水”,诚哉斯言!
水,是九寨沟这个童话世界的灵魂所在。
惊呼、赞叹,无休止的拍照,我也记住了一大堆海子的名字:熊猫海、箭竹海、五花海、长海、天鹅海、芦苇海……
造化的匠心独运,在九寨的深山,挥洒出神奇瑰丽的一笔。
海子里的水,清澈无比,枯枝碎石,历历可见。活跃水中的生命,只有高山裸鲤鱼。也许,真应了那句话:水至清则无鱼——裸鲤鱼为了破这戒,受到了惩罚。它们无鳞,永远饥饿,终其一生,也长不大。藏民因为有水葬的习俗,从不吃鱼,所以在这高山的湖泊里,它们是自生自灭的。
其实,又焉知它们不是世间最自由的生灵呢?
色彩斑斓的海子,爆发出了这样的壮观:宽达几百米的瀑布,在钙化了的滩涂上激起点点水花,宛如珍珠,又好似百米高的银幕,在深山老林间静静地倾泻。阵阵水雾,遮掩着它的激情。珍珠滩瀑布,曾成《西游记》的外景地;诺日郎瀑布,则成为了藏民心中雄伟的象征。
神奇的,不仅是这里的水,还有传说中的大熊猫。当然,十天半月,也不一定能见到一只。
神奇的,还有这里的一草一木。路旁随风摇曳的小白花,叫节骨草,可治风湿关节炎;林间树皮剥落的,是红桦树,叶子可以用来写字,字迹永不褪色。纸张发明以前,它就是藏民的信笺。
蓝天白云下,脸膛红彤彤的忠厚的藏民,围聚在海子边浓绿的草地上,兜售着假的藏银工艺品,还有一群体态壮硕的妇女,手搭美丽的藏袍,急着出租。一不留神,一顶珠光闪烁的帽子套在了我的头上,“多么好看!”她们赞叹,然后殷勤地给我披上藏袍,建议我拍照留念,要价10元,作为这一穿的代价。
我怀抱一只老藏民的小绵羊,在原始森林前朵朵白花的节骨草丛间,拍照、流连。这里聚集的健康负离子浓度很高,呼吸变得清爽,所谓的高山反应,也彻底消失。
原始森林里,栈道逶迤,顶着高山的烈日,我们在树荫里穿行、躲闪,阳光偶尔晒在后背,感觉滚烫如开了锅的水。
遒劲的古藤,攀缠着高耸的原始林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林间,没有小鸟的身影飞过,也许是熙攘的游人,惊吓走了它们。
天鹅海里,也没有天鹅;芦苇海里,只见零星的野鸭,是我们来得不是时候,还是它们已不愿归来这受了惊扰的故园?
据说当年追随松赞干布的勇士,他们后来隐居于这片幽深的山林。在历史的长河中,流向山区的各个角落,缓缓形成九个村寨其中的三个,已经被开发。
此行要观赏的景点,便全在这三个古老而美丽的寨落里。
我喜欢那藏民的小屋,石头垒成下层,木屋在上;以及木屋前闲坐的老奶奶,看着我们,目光遥远而陌生。
我还喜欢村寨前那烈烈风中、高高树立的各色经幡:红色代表骄阳,蓝色代表天空,绿色代表生命和希望………
时光,不知不觉间悄然流逝。
黄昏,沟里起了山风。
满谷的游人,匆忙离去。我们排着漫长的队伍等候,绝望而心烦:旅游车,车车爆满。
路还在修,众多的山民正在忙着开山。有一段归途,尘土飞扬。车子经过树正寨、盆景滩时,我惆怅而不舍——这里,还没来得及游览呢。再见谁知又是何年?
(四)
晚上的藏羌大型烤羊歌舞晚会,在九寨沟最好的国际大剧院举行,几百人观看,出乎意料的精彩。
我们脖子上围着雪白的哈达,喝着味道醇正的青稞酒,大嚼着牦牛肉,歪在丝绒的靠背里,用相机对着台上不停地拍照,镁光灯闪烁成一片,感觉惬意而美好。
一个全场几百人参与的淘汰性知识竞赛,我进入前5名,然后5人抽签,我得了头魁,幸运地抽到大奖。奖品是藏民心中最神圣的唐卡,纯手工制作,价值自然不菲。同行的朋友一个个比我还兴奋,手掌拍得通红。揭开黄纱,我看到佛祖冲我微笑颔首的面容。
第二天清晨离开,我们冲着车窗外齐声大喊:再见啦,九寨沟!……
那声音在沟中,应是久久回荡……
这一日,沟中阴云密布,山雨飘飞。想到前日也是阴雨缠绵,独昨日云开见日,我们遇上的,竟是如此难得的机缘巧合!
佛祖浅浅的微笑浮现眼前,我不由双手合十,感谢他赐予的这次完美之旅。
浮光掠影,峨眉与乐山
只要到了成都,去峨眉和乐山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我们从春熙路的住宿酒店出发,到达乐山也就半个小时。之所以先到乐山,后到峨眉,我理解成最美的风景总是放在最后,有压轴的效果。
我对乐山的印象,来自一部古老的电影《神秘的大佛》,刘晓庆主演。那时的她还年轻,在影片中扮相非常青春美丽。
等到身临其境了,发现大佛不过就是一座普通的大山,有红色的砂石和岩体。大山的整面被雕琢成了佛像。既是佛,也是山,乃世界第一大露天坐佛,通高71米,相当于24层的高楼。大佛的造型很好,头与山齐,足踏岷江,背倚青山,双手抚膝,体态匀称,神情肃穆。有那别出心裁的游人,喜欢在佛像对面的山腰拍照,伸出手去,以大佛当背景,和它合影。照片出来,效果很是搞怪,竟然好像手就抚在大佛的头顶——阿弥陀佛,这是对佛像的不敬还是敬爱呢。
据说这个佛像很有灵性,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佛像的脸部出现了两条泪痕,而且双目闭合,不曾打开,似是不忍目睹人间惨剧。按照科学的解释,也许就是酸雨侵蚀岩体的结果,不过人们依旧愿意解读为佛像显灵。
在一个标明为维护佛像的捐款箱前,我们纷纷慷慨解囊,但愿大佛的眼睛从此每天打开,看这清清朗朗的大好人间,与民同乐吧。
后来有人说那捐款是假,我们挨忽悠了。可是乐捐的心是真,善举的心是真,也谈不上被骗吧。真正的挨宰和上当,那是在后来的峨眉。
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出差回家,跟我说过峨眉山的猴子,我便向往了多年。现在来了峨眉,父亲已然不在,峨眉也面目全非。猴子固然还有曾经的顽劣,又怎掩饰满山浓郁的铜臭气?到处是门票,到处是拉你烧香的人,到处是劝你买玉开光的人。这烧香,分三六九等,平安香、全家福、姻缘香、财运香、事业香等等,最最离谱的是一炷叫高香的,要价动辄上千上万。
开光就更加令人咋舌了,既要开光,就得有玉吧?他会先声明,不好的玉石开光也是白搭,要开光就要请好玉,尤其是峨眉山上寺院专门采购来的上等好玉,然后给你上一课玉石常识。你若是没玉,寺院有一条龙服务。偏殿里,正开辟了玉石专场。等着吧,这里的玉石,你要翡翠便有翡翠,要白玉就有白玉,甚至羊脂,看起来也很不错,要价特别高昂,是百货店里的好几倍,还不带证书。买了他的玉石,寺院自然立刻免费给开光,说是高僧亲自来了,机会几年难遇。
等你买回去,玉石很容易就坏了,导游自有解释:玉石坏了,便是为你挡了一大灾祸,阿弥陀佛。不仅不该怨玉石,反得责怪自己的命不好,责怪之余,别忘感恩——感恩玉石,感恩佛祖。实在让人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