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乳房下垂的防治
所谓乳房下垂,通常指乳头位置低于乳房下皱襞的弧线。成年女性特别是哺乳后,乳头和乳晕都会出现轻度下移,但多数人仍在乳房下皱襞弧线以上,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如乳头低于乳房下皱襞弧线,视为乳房中度下垂;如乳头乳晕已处于乳房最低或乳头已接近脐部时称为重度乳房下垂。乳房下垂多伴有乳房肥大。下垂的乳房不仅影响女性体形健美,妨碍日常活动,而且还会给这类妇女造成精神与生理负担。
对于乳房肥大下垂的治疗,目前国内外均采用乳房缩小整容手术,此术可把乳房改造成正常大小状态,恢复女性胸部的曲线美,术后乳房外形不仅美观,乳头乳晕也能完整地保留。此手术的原理是去除乳房多余的乳腺体组织和皮肤,向上移植乳晕乳头,由于乳晕乳头是采用与乳腺组织瓣和真皮瓣相连的带蒂转移,可保证乳头有充足的血液供应。整容后的乳房外观丰满挺拔,呈半球型。惟一不足之处是乳房皮肤下方有一道“T”形瘢痕,但多能在一年后平复。
(二)乳头内陷的防治
乳头在乳房的前方中央突出,是乳腺组织导管的最终开口部位。乳头内陷轻者部分或全部低于乳晕平面,重者反向内凹,陷没于皮面之下使局部呈火山口状。
有的女子,无外加原因就乳头内陷,这是因乳头和乳晕平滑肌发育不良,乳头下缺乏支持组织撑托所致。由于乳头凹隐,局部常蓄积分泌物不易清洗,易引起慢性炎症、湿痒,并伴有疼痛和臭味,使病人常为之羞涩或恐慌。待她们生育哺乳后,内陷的乳头可导致乳腺导管畸形,排乳不畅而发生哺乳障碍,过于凹陷的乳头可使婴儿无法吸吮而不能哺乳;乳液的蓄积使急性乳腺炎的发病率也增高。
若是先天性乳头内陷,应在青春期后,哺乳前及早纠正,矫治方法有3种;①用手牵拉:即每日数次用手揪住乳头向外牵拉,可使乳头逐渐外突。②用吸引疗法:即妊娠后每日应用吸奶器负压吸引乳头数次,促使乳头膨出。③用整形手术法:在不损伤乳腺导管前提下,切断过紧的平滑肌纤维和纤维结缔组织,通过外科技巧使乳头突出。
(三)乳房发育不良的防治
首先寻找产生乳房发育不良的原因;如有的偏食、挑食;有些怕胖,节制饮食;也有的因患慢性病,像结核,肠胃功能紊乱,寄生虫病等影响机体对营养的吸收;或情绪易波动、影响食欲等情况,这些都会导致营养摄入不足而影响乳房发育。
其次是在医师指导下,适当服用雌激素,或用含有雌激素的油膏涂抹在乳房上,以促进乳房的发育。这对某些因雌激素分泌不足而致乳房发育不良的女性来说,会产生明显的效果。
还可以服用一些天然保健品,如羊胎素产品,含有细胞生长素和促性腺激素,服用后能促进性激素的分泌,使女性乳房丰满、挺拔,腹部脂肪减少,达到美体塑身的效果。
此外,青春期的少女应让乳房得到充分发育,除了适当加强营养外,平时还应昂首挺胸,不要伛胸弯腰,更不能有意穿紧身衣而束缚乳房;还应加强体育锻炼,特别是加强胸部肌肉、胸大肌的锻炼,这对促进乳房发育是大有好处的。
(四)乳腺增生的防治
乳腺增生使不少女性忧心忡忡,究其原因,无非是怕得乳癌,或怕将来会癌变。那么乳腺增生是不是癌?将来会不会变成癌?这就要从发生乳腺增生的起因讲起。
乳腺是女性特征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育儿腺体、哺乳器官。它受体内脑垂体、卵巢、肾上腺等产生的内分泌激素的调节和控制。月经前乳腺发生胀痛,月经后胀痛缓解。怀孕时乳腺增大;婴儿出生后,乳腺分泌乳汁;绝经后,乳腺发生萎缩,这都是因为乳腺受体内不同内分泌激素的影响和调节所致的。
乳腺增生亦称乳腺小叶增生,还称为乳房囊性增生病。它发生的确切原因和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因为乳腺增生多见于青春期少女和30~40岁生殖旺盛年龄的妇女,所以目前几乎一致公认,它与卵巢功能有关。在育龄期间,卵巢功能较活跃,分泌雌激素和黄体酮较多,因此,在月经前7~10日,乳腺出现胀痛,尤以乳腺外侧最明显。触摸局部,可摸到一块或数块扁平、结节样或条索状的增生肿块,形状不规则,界限不清楚,大小不等,质地不硬,能够动,触之有痛感。常见于单侧,也可见于双侧。待月经过后,乳腺疼痛渐渐减轻或消失,肿块也逐渐缩小和摸不到。这是因为卵巢在排卵中,分泌雌激素和黄体酮(孕激素),以刺激乳腺增大和卵子受精坐胎。若卵子未受精成胎,黄体酮分泌则减少,但雌激素仍继续分泌,则造成雌激素和黄体酮的比例失衡,致乳腺增生。待月经后,雌激素分泌减少,乳腺增生块缩小或消退,乳腺胀痛也随之减轻和缓解,呈周期性出现。
乳腺增生不仅与月经有关,也与情绪、怀孕、哺乳有关。有乳腺增生的未婚妇女,结婚后增生常可减轻和缓解。怀孕后乳腺增生可以消退。在哺乳期,不会发生乳腺增生。此外,多数乳腺增生不经任何治疗,能在数月或1~2年内自行消散。由此看来,乳腺增生不仅不是癌,也不是病,而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现象。
那么乳腺增生将来能变癌吗?这个问题至今尚未定论,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它有可能发展成癌。不过乳腺增生要转变成癌,不是一年半载的事,并要在乳腺肿块持续存在下才能发生,癌变率约2%~10%。可见,乳腺增生变癌有可能,但机会不多,发生率不高。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例外,因此一旦有了乳腺增生,应注意增生块在月经前后的变化。若月经前增大,月经后缩小,可以说不是癌。若增生块在月经后没有改变,并且似有所增大、变硬或乳头流血,则应及时到医院找有经验的医师检查。如果自己拿不准增生块改变的性质,应定期(3个月或半年)到医院去检查,以免延误。
总之,乳腺增生是一种生理现象。随着年龄增长及卵巢功能的衰退,增生能逐渐自行消散。由于乳腺增生与月经和卵巢功能有关,因此在绝经前后,一般指46~50岁以后,尤其在绝经后,就不应该有乳腺增生了。若在绝经前后,发现乳腺内有肿块,特别是一个无痛性肿块,多半不是好兆头,应及时去医院诊治。为此,在绝经前后应经常自己触摸检查乳房,并定期作体格检查。
乳腺增生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但要使自己心情舒畅,不生闷气,有心事说出来,或到无人的地方大喊几声或大哭一场。多食含碘食物,如海带、紫菜、鱼虾等有助软化增生块。性生活要适当,但不能没有性生活,每周1~2次为宜。有些乳腺增生病人的症状较严重,可服用天冬素、乳块消、他莫昔芬(三苯氧胺)等药物,有一定效果,但都是暂时性的,停药后还可反复。
(五)溢乳症的防治
女性分娩后,乳房分泌乳汁,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泌乳受大脑、下丘脑、脑垂体的调控。主管泌乳功能的脑垂体,同时还掌管着全身各内分泌器官的功能。它所分泌的激素,能够促进机体生长,并影响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使之相互协调制约,而得以正常运转。分娩以后,抑制泌乳素分泌的因素被解除,开始泌乳。如果不进行哺乳,则在产后4~6周,血中泌乳素减少,乳汁的形成也逐渐停止。断奶1年以后,仍然长期有溢乳者,可在产后数年发生脑垂体肿瘤。而脑垂体瘤病人中,亦有1/3左右曾经有过产后溢乳的病史,所以,产后长期溢乳者一定要引起注意。此外,性交以后或服用某些药物,以及胸壁手术等,均可发生一时性的溢乳,停药以后溢乳即可停止。
溢乳现象,男女均可发生,这是一种疾病发生的信号,称之为溢乳症。同时,血中的泌乳素血症,两者并非必然同时并存的。溢乳现象容易被觉察到,只要能够认识到其严重性,留心观察是不难发现的。重视的目的,主要是及早检查发现有无脑垂体瘤的存在。
脑垂体本身甚小,如黄豆大,呈卵圆形,其前后径长约1厘米,约重0.5~0.7克,妊娠时可达1克。如果长了肿瘤,早期是没有什么自觉症状的,只有注意有无异常溢乳现象这一惟一表现了。肿瘤直径不超过10毫米,血中泌乳素水平为100~300微克/毫升时,称之为脑垂体微腺瘤(泌乳素的正常值为20~30微克/毫升)。如果直径>10毫米,泌乳素水平>300微克/毫升则为巨大腺瘤,它能够压迫周围组织,引起视力障碍、头痛等,情况便严重得多了。
在诊治不孕症时,亦必须检查有无溢乳现象。因为血中泌乳。素升高,可以影响排卵、黄体功能不全等,大约能占不孕妇女的1/4左右。此外,还有一种异常现象,便是溢乳伴有闭经,称之为闭经溢乳综合征。可有3种情况,即①妊娠后闭经和持续性溢乳。②无妊娠的闭经溢乳。③伴有蝶鞍肿瘤的闭经溢乳。
经长期随访表明,以上3种为同一疾患的不同阶段,久之亦可形成微腺瘤。共同特点是闭经、长期溢乳、子宫萎缩……也会造成不孕。
那么,怎样注意才好呢?因为大约半数左右的妇女,可以自己发现内衣被污染;或在洗澡时轻轻向乳头方向挤压乳房,发现有乳白色乳汁样液体,或清水样液体流出,便是不正常现象,即为溢乳症,则应进一步检查。如果流出的为血水样液体,同时乳房上还有硬块时,则多半为乳腺病或乳癌等,这是乳房本身的疾病,更应进一步追查病因,千万不要麻痹大意。有条件时则应检测血中泌乳素水平。虽然溢乳时泌乳素水平不一定上升,泌乳素上升时也不见得必有溢乳,但总会有参考价值。进而应该作CT或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检查脑垂体内有无微腺瘤的存在,应用后一种检查方法,发现微腺瘤的机会更多。同时,还应检查视野和视力等,以免遗漏诊断。
在查明原因以后,方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目前治疗溢乳症的代表性药物有麦角溴隐亭等,可抑制溢乳,可调节月经,也可控制脑垂体微腺瘤的发展。脑垂体巨大腺瘤时,只有手术或放射治疗了。中药治疗非瘤性溢乳症,也有一定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六)乳房结核病的防治
众所周知,年轻姑娘的乳房淋巴系统非常活跃,并与其他部位淋巴系统相通,当腋窝、颈部及肺等处的淋巴系统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时,淋巴循环发生障碍,淋巴液则可发生倒流,结核分枝杆菌就会沿着淋巴管侵入乳腺组织;当乳房局部抵抗力降低时,如少女时期束胸或束胸过紧使乳房受压,导致乳房血液和淋巴循环障碍、结核分枝杆菌便会在乳房安营扎寨,引起乳房结核病。此病发病较慢,病程较长,一般初期无明显症状,当病变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出现低热、盗汗、乏力等症状,但乳房局部仅能摸到单个或多个硬块,无触痛,病人应服用抗痨药如异烟肼(雷米封)、利福平等,加强营养,心情愉快,注意休息,很快就会痊愈。
(七)乳腺炎的防治
乳腺炎是产后哺乳妇女常见的一种疾患,发病时,乳腺红肿、疼痛,严重时化脓,形成脓肿,还常伴有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乳腺发炎不仅孕妇痛苦,还影响婴儿吃奶。因此,积极预防乳腺炎是必要的。但是,仅在产后预防乳腺炎是不够的,而应在少女时期就注意这个问题,因为一些导致乳腺炎的因素是在少女时期形成的。
发生乳腺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后乳汁不能顺利排出而在乳腺管中淤积,所以少女应在乳腺开始发育后就注意消除各种容易导致乳汁淤积的因素,以预防产后乳腺炎的发生。
导致产后乳汁淤积的原因之一是乳头发育异常,包括乳头过小、扁平乳头和乳头内陷等几种情况。乳头过小是乳头发育较差所致;扁平乳头是乳头与乳晕皮肤平齐,没有形成突起;乳头内陷则是指乳头内陷在乳晕的皮肤中。乳头异常的女子在产后哺乳时,乳汁不容易排出,淤积在乳腺管中,从而发生乳腺炎。所以,少女们如果发现自己的乳头发育异常,就应及早矫正。最简单的矫正方法是用手经常地向外牵拉乳头,坚持做一段时间,就会收到效果。还可用负压吸引的方法矫正,做法是将两支注射器用胶管在前端联通起来,把其中一支抽出内芯后扣在乳头上,然后抽吸另一支注射器,使扣在乳头上的注射器内产生负压,起到吸引乳头的作用。
少女乳房发育后,就应戴乳罩,这是乳房保健的重要措施。但要注意选用合适的乳罩,不然,反而会影响乳房的发育,以致影响日后的哺乳。
罹患急性乳腺炎,要及早医治。炎症早期,患侧应停止哺乳,以吸乳器吸尽乳汁,乳房用胸罩或绷带托起;遵医嘱口服消炎药或注射抗生素,还可在乳房后组织内用普鲁卡因等药物作封闭注射。也可看中医,服用中草药。民间常用拍打病人肩臂的方法治疗早期乳腺炎,使病人乳房轻微抖动,以达到乳管疏通,解除乳汁淤积的目的。其中以乳房肿硬、胀痛,但不恶寒发热的病人效果最佳。其操作方法:病人坐凳上,解衣伏在桌上,胸部及上肢肌肉放松。家属或医师用手掌轻轻拍打患侧肩臂,由上臂中段拍到胸锁部,反复进行,使病人乳房抖动而感舒服为度。每次拍30分钟,4~6小时1次,一般2~3日可痊愈。
乳房脓肿形成时,要及时找医生治疗。若治疗不及时,形成脓肿,就须手术排脓。因此,女性为了乳房的健美,切莫忽视急性乳腺炎的早期治疗。下面推荐不用吃药打针即能治好此病的3种方法——喷热、按摩和梳乳,供病人选用。
(1)喷热法:取中药金银花、蒲公英、赤芍各30克,黄柏、防风、白芷、连翘、乳香、没药各15克,共放入水壶中,加水至不超过壶嘴底口,盖好壶盖加热。水沸后,在壶嘴上套1米长的塑料管,管的出口对准患乳(乳房上垫块干毛巾,以免热气烫伤皮肤),让药气喷在于毛巾上。每次30分钟左右,每日喷3次。
(2)按摩疗法:病人取坐位,充分暴露患乳。按摩者左手托患乳,右手用揉、按、推、挤等手法,由乳房四周顺输乳管向乳晕及乳头处按摩。产妇乳头如有硬结,可涂些消炎膏或蛋黄油,然后再用手托乳房由上至下反复按摩,使乳腺疏通,硬结消散。用右手示指与中指夹持乳晕、乳头轻轻拉或揪提3~5次,以促淤乳排出。乳腺疏通后,若婴儿吸吮仍有困难,则需继续按摩,以防复发。每次按摩20~40分钟,每日3次。
(3)梳乳疗法:用赤芍15克,夏枯草25克,蒲公英50克,水煎后趁热熏洗乳房。接着用木梳顺着输乳管方向在患乳上轻梳15分钟左右。再用手轻轻牵拉乳头,向下抖动,每次抖50~100下,节奏以每分钟牵抖100下为宜,以扩张乳头部的乳腺管。牵拉后再将木梳背烤热,按压乳房硬结处,以感觉患处发紧发胀为度,然后再向外侧梳理。每日重复3次。
治病期间病人衣服应宽松,内衣应清洁,不能戴胸罩,多喝水,吃容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保持心情舒畅,大便畅通,有乳头凹陷的要自行向外牵拉纠正。另外,不宜用患侧乳哺喂婴儿,并及时用吸乳器或吸吮法排尽乳汁。
(八)乳房脂肪坏死的防治
当乳房受到碰撞、挤压、手术、穿刺、注射药物时,乳房脂肪可发生坏死。乳房脂肪坏死是病理学诊断,须经组织活检方可确诊。本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中年妇女为多,乳房外上方多见。临床表现与急性乳腺炎相似,为局部红、肿、热、痛,可触及界限不清的肿块,同时伴有恶寒、发热、患侧腋下淋巴结肿大等。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乳房脂肪坏死治愈率的关键。早期应用足量的抗生素,若肿块较大且有波动感时,应到医院穿刺或切开引流;若病程较长或久治不愈,肿块已形成瘢痕者,可直接切除病灶;若怀疑乳癌时,还应作有关病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果断措施。
乳房脂肪坏死是可以预防的:平时要养成爱护、保护乳房的良好习惯,内衣要保持清洁卫生,衣料无不良刺激,并勤换、勤洗、勤晒。乳房较大、较重、下垂者,应选用合适的胸罩,并防止乳房受到碰撞、外伤。体质肥胖者应注意减肥,减少脂肪摄入,同时加强体育锻炼。
(九)乳癌的防治
乳癌的发病率在妇女所有恶性肿瘤中占首位,是威胁妇女生命的大敌。乳癌虽发于局部,但属全身性疾病。乳癌由一个癌细胞发展到10.个细胞大小的肿块时,大约要经过八年的漫长过程,但从临床发现直至死亡的平均病程(中间不做任何治疗)则是44个月。这就是说,乳癌的自然发展过程的2/3是处于临床前期,若提高警惕,改进检测手段,应该,也完全有可能在这段比较长的时间内被发现。
当癌细胞很少,尚未形成肿块(以T。表示)就能检测出来当然属最早,但这不是件容易的事。若肿块≤2.0厘米(以T1b表示,又分为三种情况,即≤O。5厘米以T1a表示,≤1.0厘米以T1b表示,≤2.0厘米以T1c表示),腋淋巴没有转移(以N。表示),均可称为早期乳癌。
怎样才能早发现乳癌呢?
(1)要更新观念:以往人们头脑中总是认为“不痛不痒就没病”,“又白又胖就没病”,“能吃能喝就没病”,这种观念应该纠正。有些癌症,如乳癌就正是不痛不痒,早期症状很不明显,一旦出现疼痛差不多就已到中晚期了。乳癌好发于丰腴肥胖、细皮嫩肉的妇女(可能与雌激素水平偏高有关)。发病后一般没有消化道症状(转移除外),所以,不能等出现疼痛等症状后才去检查乳腺。
(2)要增长知识:要做到早期发现乳癌,就必须学习防癌知识,最起码要掌握以下两方面的知识。一要知道什么是发生乳癌的危险因素,如乳癌家族史,一侧乳癌史,高脂膳食,肥胖,过晚生育或不生育,独身,流产多,不哺乳,初潮早,绝经晚,精神超负荷,情绪长期压抑等都是乳癌的易感因素。有以上这些危险因素的人群乳癌的发病率高于没有这些因素的妇女,所以,这些高危人群应当定期检查乳腺。二要知道早期乳癌的表现,如一侧乳房有孤立的结节或局限性肥厚,一侧乳房有持续性不适感,乳头出血水,乳头湿疹样变,不明原因的乳房皮肤潮红或水肿,凡有以上种种,均应立即请医师检查,不可麻痹大意。
(3)要积极参加乳腺普查:乳癌普查是妇女保健工作的重要一部分。如果一个单位每年都搞乳癌普查,70%以上的乳癌就能及早发现,若等病人自己来诊,就多已是中晚期了。所以普查是早期发现乳癌的好方法。可是有些妇女由于封建意识,盲目自信,尽管千呼万唤就是不参加体检,普查率仅能达到70%~80%,使一些乳癌漏诊,这真令人遗憾!
乳癌若能早发现,早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术后生存率,还能有效地提高生存质量。以前得了乳癌,不论早晚均需切除乳房,即行乳癌根治术。术后病人要承受双重的心理折磨,即要担心复发和转移,又要承受形体残缺的苦恼。现在随着诊断水平的提高,放疗设备的改进,对过去经典的术式已提出了挑战。目前对早期乳癌采取行大区段或象限切除,加术后放疗的方法。近年来国内已开展了这种保留乳房外形的手术,这无疑会大大改善病人术后美容效果,消除各种心理障碍。当然要严格掌握这种手术的适应证,其中最根本的条件是“早”,没有早发现,就不可能保留乳房。
最近召开的全国乳癌专题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共同确认保留乳房外形的手术基本条件是:①T1 N0 M0,即肿块最大直径<2厘米,腋淋巴结没有转移,无远处转移。②X线检查发现细砂样钙化灶,未扪及肿块(To)。③肿块距乳晕较远,乳房大小与肿块的比例合适。④病人能主动配合,愿意并理解这种手术。⑤放疗条件较好。
在许多国家,乳腺疾病都是由妇科大夫负责诊治。而在我国,乳腺疾病属外科范畴。从生理角度考虑,乳腺和妇科关系更为密切。乳腺的发展和成熟受女性卵巢分泌的性激素控制。不少女性伴随着月经周期,乳腺也出现周期性胀痛,甚至出现结节。因此,不难理解,乳腺疾病和妇科疾病间存在着相互影响。
乳癌是乳房的恶性肿瘤,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保健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之警惕性的提高,现在多数乳癌可早期发现。治疗多采用手术根治,但术后复发并不少见。因此,医师对存在有复发式转移可能的病人常给予补充放射线疗法或巩固性化学疗法。近年来,国内外均广泛使用他莫昔芬,辅助治疗和预防复发等一些方法,疗效是肯定的。然而,他莫昔芬对妇科器官潜在的影响尚未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根据妇科医师的经验,患乳癌的女性在治疗前后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乳癌术前,一旦发现患有乳癌,应争取在术前做一次全面妇科检查。其目的为:①了解卵巢大小。因为乳癌可以转移至卵巢,使卵巢增大。偶尔,卵巢癌也可以转移到乳房。罕见乳癌、卵巢癌同时发生。②了解子宫大小。若子宫增大,提示可能有子宫肌瘤,应做B超进一步明确诊断。③子宫内膜有无异常。若病人有不规则阴道出血,应做刮宫消除有癌变的可能。
乳癌术后,若术前未查妇科,术后应尽早检查。若病人术后服用他莫昔芬,更应定期检查妇科。他莫昔芬对妇科的影响主要有:①月经紊乱。他莫昔芬是女性激素(雌性激素)受体拮抗剂,大剂量应用时可抑制排卵,使病人月经稀发或完全不来月经。②子宫增大,他莫昔芬有微弱的雌性激素活性,有些病人使用后子宫可增大,有子宫肌瘤时肌瘤也明显长大,可能需要手术治疗。③子宫内膜异常增生。最近发现,长期使用他莫昔芬后,少数妇女子宫内膜呈息肉样增生,甚至发展为癌症,可出现阴道大量出血。绝经后妇女可表现为阴道出血。④双侧卵巢增大。长期服用他莫昔芬时,有些病人双侧卵巢稍增大。B超内为多个小囊腔,需要做乳癌卵巢转移鉴别。
上述4种情况在近2年已遇到数例。估计,随着他莫昔芬应用的日趋广泛,这些病例还会增多。因此,使用他莫昔芬的妇女应了解此药的这些副作用,及时到医院检查,减少或避免乳癌的复发及其药物治疗引起的副作用。
又怎样对乳癌防治呢?
补碘可预防乳癌。北美洲的五大湖地区,由于缺乏碘,那里的人们甲状腺肿的发病率很高。美国费城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中心妇科内分泌科主任埃斯金博士在疾病统计资料中偶尔发现,在那里乳癌的死亡率最高。
那么,上述情况是偶尔的巧合,还是乳癌的发病率与缺碘有着必然的联系呢?埃斯金博士查阅了大量资料,结果发现,在摄碘量较高的国家,如日本,乳癌的发病率显著降低,而在其他缺碘的国家和地区,女性乳癌的发病率往往很高。
为了证实乳癌的发生与缺碘的关系,埃斯金进行了动物实验。他把大鼠分成甲、乙2组,甲组给予足量含碘的饮食,乙组则给予缺碘饮食,并给2组大鼠都注射大量的烈性的致癌剂。结果,乙组的大鼠全部得了乳癌,而甲组中患癌率则显著降低,且致癌速度也比乙组慢。
肿瘤专家们认为,乳房发育异常,往往是乳癌的前期症状。为此,埃斯金对乳房发育异常者进行了补碘治疗,效果显著。因此埃斯金博士告诫人们,为防止乳癌的发生,在进食时加些碘,这对于乳房异常者尤有必要。
下列一些女性尤应重视预防乳癌。对女性罹患乳癌的可能性进行预测时,可以使用《乳癌风险量表》,每一名医师可以据此对自己的病人进行估计,妇女也可以自己使用它。①如果您的母亲曾患乳癌,那么,您患此病的可能性增加2倍,即您得此病的风险性是别人的3倍。②如果您的姐妹中有人曾患乳癌,那么您患此病的可能性增加2.5倍,即您得此病的风险性是别人的3.5倍。③如果您未曾生育,那么,您患此病的可能性是曾生育妇女的1.5倍。④如果您的第一次足月怀孕在25岁以后,与那些在25岁以前足月怀孕者相比,您患乳癌的可能性增加1倍,即您得此病的风险性是2倍。⑤如果您的月经初潮很早,而且每次月经持续很长,那么,您患此病的可能性将增加1倍,也即您得此病的风险性是月经正常者的2倍。⑥如果您有纤维瘤疾病,那么,您患乳癌的可能性是她人的2倍。
计分总汇方法以乘积形式求得,如果某项说的情况与自己实况不符,只记为1,即表明在这一方面您此病风险与他人相同。例如,某女30岁足月怀孕。母亲有乳癌病史且已故,但姐妹中无此现象,9岁初潮,平时经量多,无纤维瘤病史。那么,此女得乳癌的风险性为3 X 1×1×2×2×1—12,即说明,此女患乳癌的风险性是常人的12倍。
显然,这可以作为自检自测乳癌的一种手段,特别是风险性高的妇女,更应引起注意,以便早日发现、早日治疗。
在乳癌切除术后应采取的措施。手术切除是治疗乳癌的主要方法。当病人出院时,伤口一般已完全愈合,这时首先要注意的是复发问题,切不可认为作了手术就万事大吉了。乳癌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手术后仍然存在复发的可能。乳癌局部复发多在术后2年内,其中约40%发生在术后6个月内。因此,在手术后的半年之内,病人应每月到医院复查1次,以后每3个月复查1次。同时,病人还可进行自我检查,经常触摸患侧胸壁、对侧乳房、双侧腋窝及锁骨上窝等部位,若发现有可疑肿块,则应立即到医院请医师检查。手术2年以后复发的可能性就比较小了,此后可每隔半年或1年复查1次,以防远处转移。为了防止复发,有时医师还要给手术后的乳癌病人开一些抗癌药物服用,病人除按时用药外,更要定期复查。这时的复查除了预防肿瘤复发,还要检查这些抗癌药是否对身体产生了副作用,并及时调整用药。
其次是功能锻炼问题。由于乳癌手术范围较大,局部皮肤、皮下脂肪、血管、神经、淋巴管以及肌肉等,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影响患侧上肢活动,甚至出现胸廓畸形。要预防这一点,最重要的是及时进行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的方法很多,也比较简便。一般术后1周应开始活动患侧上肢,可先练习逐渐上举患侧手臂。开始时由于疼痛,活动度很小,但不要着急,要坚持天天练习。当患侧手臂可以触到同侧耳朵时,可练习用患侧手梳头,先从患侧梳起,逐渐梳向对侧,直到可以触到对侧耳朵。另外可将患侧手臂在身后,逐渐向上摸,直到能摸到对侧肩胛骨。同时还可以做些扩胸运动,使患侧肩关节得到适当的运动。
由于手术中患侧淋巴结被清扫,许多毛细淋巴管和毛细血管被损伤,可能会影响上肢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使患侧上肢肿胀,这也会影响上肢活动。预防这一点,除要抬高患侧手臂外,同时也应活动上肢,这样可以使肌肉收缩,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若出现了上肢肿则应尽量避免在患肢注射或静脉穿刺输液等。
在日常生活中,不要用患肢提取重物,手表最好戴在健侧手腕上,衣服袖口宜宽松。总之,只要及时并坚持锻炼,患侧手臂功能是完全可以恢正常。
乳癌根治手术本身虽不会对整个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但失去一侧乳房,势必给病人带来心理上的负担,特别是年纪还不很大的妇女心理负担更重。为弥补这一损失,在手术2年之后,如经医师检查确无复发,则可行乳房再造术。
(十)乳房窦道
中医称此病为“乳漏”、俗称“乳房瘘管”,常为哺乳期乳痈(脓性乳腺)的后遗症。此症状为疮口时常流脓血,溢乳(故称乳漏),久不收口。
中医认为,乳房窦道的形成,系由乳痈之脓毒外泄不畅,溃而旁窜,或手术时伤及乳络(输乳管)以及术后换药不当,脓毒引流不畅所致。气血不足或气滞血凝,毒邪炽盛,脓毒未尽,伤及乳络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因素。
由于本病多因乳房脓肿后遗症所致,故常有哺乳期乳痈的病史。它的临床特征是:疮口小而深,反复流脓、流乳,或乳汁伴有脓血分泌物从疮口流出,经久不愈。有时疮口可呈假性愈后(疮口结成脓痂,不时肿痛,溃破后仍流脓血)。若疮口感染,则局部红肿,疼痛明显,脓性分泌物增多。一般无明显的全身症状。
本病的治疗以外治法为主,配合必要的内治法则疗效较为理想。
(1)外治法:溃后不久、窦道较浅、窦壁较薄、疮El以流乳为主的病人,可在疮缘红肿消退后,用垫压法(以敷料加压固定疮E1)促使疮口收敛。溃后日久或反复流脓血为主,窦道较深的病人,则需用红升丹药线条插入窦道,以利蚀管生肌。在插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先查清窦道的方向、深浅和有无支管存在,这是利用红升丹药线条插入治疗成败的关键。②应用时,先按常规消毒窦道口和周围皮肤,用软金属“探针”轻轻从窦口插入窦道,探清窦道的方向、深浅,然后将红升丹药线条,沿探得的窦道方向插至窦道底,以达蚀管祛腐生肌的目的。外留1厘米左右的药线条尾部,用胶布固定,敷料盖贴,每日或隔日换1次。③换药时要注意分泌物的多少和黏稠度,并适时停用药线条。一般每个窦道只要插药4~6次,窦道的管壁即可基本脱净,并随脓性分泌物从疮口排出。当脓性分泌物明显减少,或伴见有血性的脓性分泌物时,就不宜继续采用药线条,应改用提脓拔毒的“九一丹”类药粉搽敷疮口或用红油膏敷贴。
(2)内治法:一般仅作辅助治疗,可根据病人的体质情况予以辨证用药。临床上可应用生芪扶正汤加减。
方药:生黄芪15克,当归15克,平地木15克,党参18克,羊乳根18克,蒲公英30克,炒苍术12克,炒白术12克,川I芎5克,陈皮5克,炙甘草4克。
该方具有扶正散结,托毒排脓的功效。方中生黄芪、党参、羊乳根(又名四叶参、山海螺)、平地木(又名矮地茶、紫金牛)和当归具有补气养血,扶正托毒排脓之功效。蒲公英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炒苍术、炒白术、陈皮燥湿脾和胃。炙甘草和中补益。
(3)饮食疗法:火腿(以纯精肉为好),切成薄片或条粒,加水清炖,当菜食用。有促进新肉芽生长的作用。
(4)手术治疗:主要在于及时而正确的治疗。一旦形成乳房脓肿,应以乳头为中心,沿乳络(输乳管)作放射状切开排脓,切口应宜于引流。对多房性乳炎脓肿可作内腔贯穿引流。必要时应该回乳,以免形成窦道。
参考文献
1 张湖德,实用美容大全,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
2 张湖德,养颜美发要诀,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3 张湖德,中华养生宝典,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
4 于琰,少女卫生与保健,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5 井建民,女性乳房健美,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6 张湖德,女性美乳要诀,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