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济学原来这么有趣
29667600000014

第14章 马克思老师主讲“分工”(2)

马克思似乎并不在意,而是在黑板上写下了“理想”和“现实”两个词,接着讲:“我们都知道,‘理想’与‘现实’之间是有很大差距的。很明显,我所说的生产资料共有、社会分工科学、人与人之间只有协作没有剥削的状态就是理想。而现实呢?看看现在的这个世界,少数人坐拥很多资本和土地,贫富差距严重,多数人很辛苦地做着不喜欢的事情却获得很少的回报,这就是现实。”

张山有点儿疑惑,为什么突然讲到贫富差距和“理想”了?其他人看上去也是一头雾水的样子。马克思接着说:“但是,根据我们的经验,只要是合理的理想,经过不断努力,现实就会一点一点改变,向着理想靠拢。”

“我们所讲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原本就不仅仅是指生产力。人自身也会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得以发展,人的缺陷会慢慢弥补,我们并不是只有通过竞争的方式获取动力,当然了,这可能需要很长时间。”

“但是,我们要明白,任何事情的发展方向都是趋于稳定的,既然原有的经济体制有很多缺陷,很不稳定,那么它向稳定而合理的经济体制发展就是无可抗拒的。这就像是水往低处流一样,你不能阻挡,既然有更稳定的状态,这样的趋势就一直存在。”马克思在黑板上的“现实”与“理想”之间画了一个箭头,刚才他所写的“理想”刚好低于“现实”,接着说,“不可抗拒的洪流,一切阻碍都会被冲破。”

张山突然觉得非常激动,教室里也正好响起掌声,他急忙跟着鼓起掌来。

王永军老师评注

堵不如疏,面对社会化大分工的趋势,以权力压制私有制经济的思想是极为荒谬的。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马克思伸出双手示意大家安静,然后拿起粉笔在“理想”与“现实”中间的横线下面写上了“生产力”一词。他转过头来,讲道:“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叫作生产力,我们说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就不得不提到生产力,假如人们不会种植,不会运用机械,也就不可能会有封建社会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了。”

“生产力包括什么呢?主要是三个要素: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包括自然物经劳动加工后的原材料)。显然,科学技术被劳动者掌握,便成为劳动的生产力;科学技术物化为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就成为物质的生产力。”

连续两个“科学”的运用,让张山想到了邓小平的一句话:“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果然,马克思老师在“生产力”下面有写上了“科学技术”一词,然后加上括号。

他环视一周,接着说:“我今天要说的要点就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之中,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马克思举起黑板擦,张山想:不会又是随手拈来的例子吧?果然,马克思卷了卷袖子,左手拿着黑板擦,右手指着说:“就像这个黑板擦,很简单的一件工具,却可以非常方便地擦掉不需要的文字,而且不像抹布那样沾灰。”大家看到马克思这样简单的示例,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显然,这个例子过于简单了,我在台下的时候,旁边的一位朋友给我提供了一些数据:高新科技产业的人均产值,是传统工业人均产值的5~10倍,是手工业的50~100倍。另外,如果以产品的单位重量价格比来计算,钢材为1,小轿车为30,彩电为5,计算机则为1000。”

马克思耸了耸肩:“这里面很多名词我并不知晓,例如,‘计算机’是什么东西?重量价格比怎么会达到1000?不过这恰恰证明了科学进步带来的变化。”大家一阵哄笑,张山突然想解释一下,但是转念一想,算了吧,计算机怎么能够在一时半会儿解释清楚呢?

显然,台上的老师注意到了台下的混乱,他咳了两声,让众人安静之后,接着讲:“这样的数字对比已经说明了在诸位生活的社会里面,科技含量对于生产力的重要性了。当然了,这只是一些零零散散的物件,我们以一门学科为例吧。”

“刚才给我提供数据的那位朋友是研究化学的,我就以化学为例吧。化学的每一个进步都可以增加人类已知的有用物质的数量,有的化学研究成果能够使人们知道某些物质的具体用途,然后就会衍生出新的生产方法,新的投资方向。紧接着,化学研究成果所改变的某一个环节就会在整个生产领域中发挥作用,影响生产方法和生产制度。事实上,任何学科都跟我们所说的化学一样,可以从方方面面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这时候,张山旁边的一个同学举起了手,马克思似乎意犹未尽,但还是示意他发言。这位同学明显有点儿兴奋,说话音调都有点儿不正常:“老师,您刚才所说科学技术主要是在生产工具方面,那么同样作为生产力的劳动者是怎么受科学技术影响的呢?”

“很好,请坐。科学技术不是凭空出现的,是由劳动者创造的,科学技术出现之后也不会自动应用于生产,也是通过劳动者才得以实现的。自然界不可能造出任何机器,也不可能造出机车、铁路、电报、自动走锭精纺机等。它们是人类产业劳动的产物,是转化为人的意志驾驭自然界的‘器官’。社会生产力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不仅以知识的形式,而且作为社会实践的直接‘器官’,作为实际生活过程的直接‘器官’被生产出来。

“提到劳动者,我想说,科学技术不仅仅是指先进的工艺和工具,还包括其他层面上的科学,例如管理科学、社会科学,人类运用高科技产物的头脑也是科学发展的结果。一个生产部门,例如铁、煤、机器的生产或建筑业等的劳动生产力的发展,这种发展部分地又与精神生产领域内的进步,特别是与自然科学及其应用方面的进步联系在一起。”

马克思顿了顿,意味深长地说:“与社会制度不同的是,科学是专业性的,并且不具有阶级性。因此,不管在任何时代,人们都需要不遗余力地追求科学,在座的诸位都对科学饱含热情,努力前进吧!”

张山突然想到了一句话:“科学是无国界的。”他心里有对马克思充满了敬意,这个睿智的老人,也早早剔除了科学里面的阶级杂质。

穿鞋还是光脚,这是一个问题

关于科学技术,马克思的话并未讲完,他等待大家情绪平复之后接着说:“科学是专业性的,不具有阶级性,但是事实却并不乐观。科学技术被资产阶级利用了,被当作了为资产阶级积累财富服务的工具。”

下面又是一片安静,张山也从刚才的高昂之中回过神来,凝望着马克思老师。“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能够利用已有的生产资料,创造出大量的物质财富。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这些财富创造的速度也日新月异。然而,我们必须注意到,大量的财富仍旧牢牢掌控在资本家手中。无产阶级能够得到的依旧是极少量的回报,与资产阶级相比,无产阶级依旧是光着脚的。”

“我所讲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怎么样的呢?是人人都有鞋穿的社会。科技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使物质极大富裕,每个人都拥有自己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物质财富,每个人都能够得到良好的教育,人人平等,没有剥削与被剥削……”

下面顿时有些嘈杂,似乎有很多人持不同意见。不知道谁嘀咕了一句:“现在大多数人的生活已经很不错了,如果没有了竞争,每个人在不必担心生活的情况下,斗志会不会减弱,甚至有的人什么都不会做……”

马克思示意发言者站起来说,一个剪着碎发的男同学站了起来:“反正到那个时候,每个人都一样,都会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做不做都行,多数人不再努力了,科技不会进步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没有了,农民不再起早贪黑种地了,商人不再努力赚钱了,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就不会再提高,很可能短时间内整个社会的原本丰裕的物质财富就会被消耗殆尽,那岂不是人人都没有鞋子穿了?”

这下要惹怒老人家了,张山不禁有点儿担心,毕竟这样的话语太尖刻了,但是也非常好奇马克思会怎样回答。

马克思听到这样的话并没有生气,也没有迟疑,他说:“首先,我所讲的是社会发展到物质富裕的时候,这样的目标很高,这个高度足以使很多产业的生产过程变得简单方便,人类不需要为此付出过于辛苦的劳动。生产效率、生产管理都有长足的发展,人们可以轻易地维持整个经济体制的运转,效率也会很高。”

“另外,物质的丰裕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人们的思想素质也能够达到一定的高度。”

王永军老师评注

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实而知礼仪。

马克思喝水的时候,一个人在下面轻声说:“我们所讲的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就是这样吧。”

马克思突然抬头:“对,就是这样,任何一个民族,在物质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素质也在提高。我所讲的能够人人有鞋穿的时候,物质文明的发展已经足以支撑精神文明达到理想的高度。人们不会再为自己的付出而斤斤计较。事实上,稍微有责任感、有思想的人,其奋斗的终极目标都不会是为了财富。”

“人们都会努力维持整个经济体制,较之于为生活所迫或是竞争压力,真正有追求的人会有更加强大的动力。整个社会的经济也会比现在发展得更快。也就是说,在理想的经济体制之下,必定是人人都有鞋穿的。”

正当张山沉思的时候,马克思话锋一转,说道:“对历史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原始社会人类也是共同协作的,也没有剥削,但是为什么都没有鞋穿呢?因为生产力太低,没有积累财富的能力。而现在,社会的物质依然不够丰裕,这就需要在座的诸位共同努力,使社会的物质条件、人的精神层次都达到理想状态,从而使整个社会建立起最终的经济体制。”

马克思整理好自己的讲义:“我的课结束了,做个总结吧!科学技术对于生产的推动作用不可忽视,但是最理想的经济体制应当是真正的社会大分工,这是不可抗拒的洪流,人人都有鞋穿的时代总会到来的。”

教室里掌声响起,张山站起来,目送马克思缓缓地走了出去。

马克思老师推荐的参考书

《资本论》卡尔·马克思著。该书完成于1876年,是马克思一生最伟大的理论著作。这本书从揭示资本生产的角度出发,以剩余价值为核心,预言资本主义将灭亡,共产主义时代将最终来临。《资本论》的最大特色,就是把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扩大了经济学的范围,揭示了物质生产和政治生活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