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济学原来这么有趣
29667600000016

第16章 瓦尔拉斯老师主讲“边际”(2)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制度是最适合经济发展的制度,给稀少性的商品提供了足够充分的交换空间,尽量满足更多人的需要,但是国家的作用却被忽视了。”里昂老师回身在黑板上写上“土地国有化”几个字,然后说,“土地是最有价值的商品,它的国有化等于保障了每个人生存所必需的空间。可以说,实行土地国有化的国家就已经站在了正义的一方。”

“老师,国家为实现土地国有化而出现强拆等类似的现象难道也是正义的吗?”一个同学站起来质疑。张山在恶意地揣度:“要么他是愤青,要么就是他们家被强拆了。”

“国家是正义的,我所说的是它的经济立场,而不是政府或者行政是正义的,请不要混淆概念。”里昂老师显然不想继续探讨这个敏感问题了,转换话题道,“人们对所生活的社会不满意,或者说对国家的经济制度、财富分配不满意,其实是因为边际效应,这种经常性的‘满意’已经不足以让人们满意了。”

一般均衡理论

里昂老师恢复到刚进门时的“帅气模样”,清了清自己的嗓子,说:“在物理学上,研究速度等现象时总是假设某些条件,然后得出结论,我们在经济学上其实也可以如此。”

“现在我们假设每个市场的参与者都能对整个市场有清醒的认识;整个社会不会出现特殊现象,也不会因为预防这些特殊现象,致使一些市场参与者储藏货币;假定市场上不存在虚假交易,所有交换的进行全部都是在拍卖形式下进行的;假定这个市场或者说经济系统足够大,有足够的人参与,能够消费掉所有的商品。那么这个市场中会发生什么呢?”里昂老师问道。一阵沉默后,那个学经济的、喜欢回答问题的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您说的这些条件太苛刻了,根本不可能。”

“物理学上假设一个质点怎样怎样,难道真的有这种质点存在吗?”里昂老师反驳道,“而且我还强调了这是假设。当然我并没有想大家能回答这个问题。如果你能在几分钟内给出这个问题的答案,那你就是天才的经济学家,我就坐在下面听你讲课了。”老师的笑话在班里引起一阵哄笑,那个“专业”的同学也不好意思地坐了下来。

“在我设定的理想市场状态下,最后的结果就是市场发展到均衡状态。”他边写边说,“一般均衡。这就是在稀少性和边际效应的共同作用下,理想市场能发展出来的最终状态,或者说经济体系的理想模式。”

王永军老师评注

虽然各个经济学流派、经济学家的观点不同,但是一个成熟的经济学思想、体系,必然有对自己理想中经济发展的猜想。

“假设整个社会共有n种产品,划分为n个市场,那么社会消费品的总供给量就是n2,当然整个社会人们消费产品的总量也恰好是n2。不过这种总体上的平衡并不是某个行业或者说某个市场上的平衡,而是说如果一个人没有足够的苹果吃,他可以多吃点儿饼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但是对他来说,饼吃得多,边际效应递减了,所以价格下降,而苹果因为不够,所以价格上涨,然后产生交换。经济活动中,让所有参加者的饼的边际效应在别人那里得到最大化的体现,那么每个人就同样能获得适合自己的苹果。

“商品的稀少性随着其需求量的增加而递减,并且与交换商品时所能够支付的价格成正比。而一个消费者在进行交换时,会尽量使他的每一元货币所能购买到的每一种商品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在这个均衡状态下,所有的都是自由的,商品因为稀少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消费者让自己的资金也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全部得到销售,所获得资金让他们足够进行消费和再生产,而商品也会最大限度地被利用,也就是商业运行本身会消耗最小,而利润最大。”

“这就是一般均衡。”瓦尔拉斯老师巡视着整个教室,“当然,这只是经济学的猜想,因为永远没有可能达到这种状态。”

这让学生们很是纳闷,老师的例子很古怪,不过考虑到他的生活年代也就算了,而想说明的意思更加奇怪。张山心想:“既然大家都认为可以,为什么还不能实现?”

瓦尔拉斯老师看出了同学们的困惑,接着说:“请注意我一开始说的一般均衡的前提。走在北京街头,你能看见有卖羊肉串的,难道你能指望这个小贩知道远在美国的羊肉价格吗?”

“信息,请记住,信息。信息越是畅通,整个经济运行越接近一般均衡。”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信息”两个字。

有没有不懂数学的经济学家

“一个人如果每天喝500克酒,在数量上等于两个人每天各喝250克,也相当于四个人每天各喝125克;一个女人假如每年穿坏六双鞋,等于两个女人每年各自毁掉三双——前提是所有的女人都穿同一种鞋,当然那是不可能的;(说到这里的时候,同学们都大笑起来)一个人一年365天生病,每天都要让医生给放放血,等于365个人每年都只去一趟医院。”老师说得非常快,好像在说咒语一样。

“请问各位,在我刚才说的一段话中,大家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老师问道,同学们纷纷回答“数字”,当然也有人回答“女人和鞋子”——这再次在教室中引发了一阵哄笑声。

老师也笑着说:“对,就是数字,或者说数学。接触经济学,特别是深入接触经济学后,大家感触最深的估计就是经济学离不开数学。或者说数学已经占领了经济学的阵地,就像它占领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阵地一样。然而,经济学真的离不开数学,或者说冷冰冰的数字真的能取代经济学吗?”

王永军老师评注

哲学是一切学科的总结,数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

大部分同学没有搞懂老师怎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只好自己解释:“一个人每天喝一斤酒,真的和两个人每天各喝半斤酒一样吗?”

这下明白了,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不一样。”——老师刚讲过了,这是边际效应问题。

“是的。”老师对同学们的反应很满意,笑着说,“一人喝半斤酒,一点儿事都没有,但是他要是喝了一斤酒,就有可能被他的妻子用鞋子打,当然他的妻子还可能因此每年多穿坏一双鞋子。如果还手或者他每天这样,那么这对夫妻可能会因为外伤上医院,或者这个男人每年去医院一次。”老师说到这里故意停了停,“然后再也不回来了。”

同学们先是一愣,然后全部笑起来。张山心想:“这个老师帅气又幽默,真是个‘万人迷’啊。”

“不过,以上都不是重点。”瓦尔拉斯变得严肃起来,说道,“我要讲的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数学和经济学的关系,或者说,是否存在不懂数学的经济学家。”

全班同学沉默,但是都在琢磨,肯定没有。

“经济学离不开数据的分析,因此经济学家往往都是数学家,特别是经济学发展到现代,那些专门的经济现象分析没有一定的数学基础是根本看不懂的。比如,从19世纪逐渐兴起的选择权交易,就是一种为避免汇率变化带来的风险等而开发出来的交易方式,为计算权利金,必然应用到随机微积分方程这种高难度的数学知识。生活中的经济问题,也必须具有足够的数学知识,比如炒股,就必须研究满是数据、曲线的股价波动图表。”

“这种现象当然没有错,数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瓦尔拉斯老师接着说,“然而,一个不拿着计算器就不会计算菜钱的老太太,并不妨碍她在市场上挑选出最新鲜、最便宜的菜,反而是你让经济学家去菜市场,他们也许会被吵得晕头转向然后被人背着出来。”

“当然,有人会觉得我举的例子不大可靠,或者说太夸张。我不否认这一点。”瓦尔拉斯老师转身在黑板上写上“股票”两个字,解释说,“擅长数学分析的经济学家提到股票市场模型时,能头头是道,但是如果让他们去炒股呢?”

“我们都知道,物理学家牛顿也是一个著名的经济学家,通过微积分理论对经济学有着很大的建树。他曾经购买过英国南海公司的股票,先赚后赔,总共亏了20000多英镑。牛顿曾做过英格兰皇家造币厂厂长的高薪职位,年薪也不过2000英镑。这次投资行为,让他赔上了十年的工资。”名人八卦最有吸引力,当老师提到牛顿的时候,张山发现班里的一些人耳朵都竖起来了。

“牛顿最后只能自嘲,我算得出遥远的星空,却无法计算人们的疯狂。”瓦尔拉斯老师说到这里,突然有同学问道:“老师,您炒过股没有?”

瓦尔拉斯老师没有回答——这让张山恶意地猜测,可能“瓦”老师也在股票市场上赔钱了,瓦尔拉斯接着说:“世界上最难以估计的就是人们的欲望,也就是对消费的渴望和对劳动的惰性,根本是无法计算的。而经济学恰好离不开对人性的把握。”

“总之,数学是经济学的基础,但是并不能取代经济学,恰恰是经济学无法估计的部分才是经济学最有活力和精髓的部分。”老师一边拍打着自己的手掌,一边说:“课要讲完了,和大家相处得很愉快。最后说一句,只要你对经济学有着不懈的追求,然后对人性和经济学课题有着足够的敏感性,你也会成为经济学家。”

老师向外走去,教室里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特别是那些数学学得不好的同学,更是情绪激动。张山也是一个“数学盲”,所以拼命地将掌声送给这个给“人间”以希望的老师,直到手掌都拍红了才停下来。

瓦尔拉斯老师推荐的参考书

《纯粹政治经济学纲要》里昂·瓦尔拉斯著。本书于1874年和1877年分两部分出版,瓦尔拉斯在假设完全自由竞争制度下,认为价格存在是因为商品具有数量有限和有用的自然条件,对价格的意义有着深刻的解释。

《政治经济学和正义》里昂·瓦尔拉斯著。瓦尔拉斯于1860年发表了自己第一本经济学著作《政治经济学和正义》,开始出现对均衡理论的描述,对经济学中参与者的作为有着明确清晰的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