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济学原来这么有趣
29667600000035

第35章 格林斯潘老师主讲“复苏”(1)

千万不要以为经济会永远这么稳定,一旦投资人谨慎起来,利率就会上涨,资产价值就会下滑,这将对经济构成威胁。

艾伦·格林斯潘(AlanGreenspan,1926—)

美国第十三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将经济理论用于实践的经济学家,被媒体业界看作是“经济学家中的经济学家”。金融界对他的评价是:“格林斯潘一开口,全球投资人都要竖起耳朵来。”

股市引导经济复苏

“大家晚上好,我是艾伦·格林斯潘,今天晚上的经济学课由我来为大家讲述关于经济危机和经济复苏的问题。”

张山发现这位大名鼎鼎的前美联储主席从外表上看并没有官架子,而是像极了一位老学究。格林斯潘穿着一套深色西服,戴着一副黑边眼镜,看起来也没有什么表情,只是脸上的皱纹让他看起来非常亲切。

“大家都知道,在2007,经济危机从美国开始,蔓延全球。在经济危机发生之后,我们仅仅沮丧是没有意义的,我们需要考虑一下其他措施。所有人都希望危机可以快一点儿过去,期望经济复苏,那么,经济如何才能复苏呢?

“要想明白这个问题,需要先回顾一下以前的经济危机是怎样的。在市场经济诞生之后的漫长时间里,全球资本主义遭遇过很多次类似的危机,以我们现在的角度看,这些危机总是会在一段时间之后平复,然后迎来一次繁荣,整个社会更加发达,物质繁荣会上一个台阶。这样看来,经济危机的平复就是必然的,就像太阳东升西落一样,即使政府不采取任何措施,金融危机也会在一段时间之后自发地消失。事实是这样的吗?之前的经验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即使其他一切都失灵,全球经济也不会永远停滞或一直糟下去,经济总会在一段时间之后做出自我调整。”

王永军老师评注

这和经济周期理论是相通的,即使人们不去做,全球经济也会走出困境的。

在2007年全球经济危机的时候,张山和同学们时常关注经济方面的新闻,他对于格林斯潘尤其印象深刻,这位当已卸任的美联储主席所说的话大大鼓舞了人心。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经济危机的背后,埋藏着一粒复苏的种子,这粒种子总会发芽,看上去一年多的时间使社会财富空前蒸发,实际上蕴含着希望。这粒种子其实就是全球股市,股市不会一直跌下去,在空前发达的金融市场中,股市即使非常温和地复苏,也会产生巨大且正面的经济后果,进而引导经济复苏。”

“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格林斯潘说,“我们回想一下当时的情况。”

听到这里,张山的思绪也跟着老师回到了经济危机开始的那段时间,坏消息和消极的报道历历在目。

“2007年下半年,经济危机刚出现时,其实只是局限在金融领域,有价证券出现了令人担忧的走向。全球经济除了金融行业之外,状态还是很好的。没过多长时间,金融业危机开始蔓延到各行各业。2007年10月全球股市渐渐下跌,这个过程很短,股票的下跌幅度却非常大。”

格林斯潘扶了扶眼镜,严肃地说:“仅仅是从理论上说,大家也许不会意识到情况有多严重,都说股票下跌,都说失业率升高,但是幅度有多大,失业人数有多少呢?在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之后,全球公开交易的公司股票亏损达16万亿美元。之后,在金融危机没有得到控制的情况下,这一数字飙升到35万亿美元。上市交易的公司亏损较大,没有上市的公司实际上也好不到哪儿去,总体来讲,金融危机带来的亏损达到了40万亿美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二!”

听到这里,大家都惊愕不已,张山想想这样庞大的数字,不禁吐了吐舌头。

格林斯潘翻了一页讲义说:“这样的糟糕状况要怎样改善呢?那就是刺激股市,让股市重拾信心,引导整个市场经济重新站起来。”格林斯潘从眼镜上方看了看大家,接着讲,“从结构来看,全球合并股本也是所有单个公司、企业、家庭以及政府独立但可累加的股本的总和。在某一时间,全球股价将触底反弹。全球私营部门股本增加,往往会提升几乎所有企业实体的资本净值(以市价计算)。在牛市,绝大多数股票会上涨。股票上涨了,人们的信心就会竖立起来,从而愿意去投资。”

“重新确立信心的投资者会将一大批资金投向市场,这就是有活力的新股本,新股本将开启被冻结的市场,并在全球向所有企业(特别是银行)提供资本金。在解决了银行资本净值短缺的问题后,股本增加将支撑比目前数额更大的银行放贷,提高抵押品(债务以及股本)的市值,还可能重启奄奄一息的债务市场。”

格林斯潘抬起头来说:“这样说诸位似乎不太了解,我打个比方吧,资本就像是流水,流动起来就能够创造利润。当大家被经济危机吓怕了,不愿意涉足金融市场时,整个循环就会停滞,经济发展就无从谈起。而当有活水注入,干涸的渠道被充满时,整个循环就会重新运作。”

“这就像是连锁反应。”张山的朋友在他旁边,忍不住轻声说,“怪不得当时政府都鼓励大家的信心呢。”

讲台上,老师并没有注意到台下的讨论,而是慢条斯理地介绍:“简而言之,资金的流动性应再次出现,偿付能力的担忧应消退。让全球放贷恢复正常,其刺激效果可能不亚于当时各个国家政府的任何财政刺激方案。政府的刺激方案就像是对于休克人员的电击疗法,而这样的资金流动则标志着心脏的重新起搏。”

格林斯潘老师翻了一页讲义,接着讲道:“股市可以引导经济复苏,那么为什么股市必然会先复苏呢?首先,在经济危机的时候,我们可以按任何一种历史标准来衡量,危机状况下全球股价肯定相当低廉,即便股价在之后有所上扬,但总体还是偏低的。历史告诉我们,恐慌在何种程度及多长时间能够使市场参与者瘫痪,都是有限度的,总会在一段时间之后有一部分人开始趁着低价购进优质的股票,从而引发整个股市的回暖。”

“可能由于经济危机的发生,很多人会认为股票的副作用很大,但是股市对于整个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不容忽视,每到经济危机蔓延的时候,股市也会引导整个市场经济复苏的。”

经济危机何时了

“我喜欢用回顾历史的方法来看待我们最近遭遇的经济危机,这似乎是有周期的,经济危机似乎总会在一段时间之后发生,我们不禁要问,经济危机真的不可能完全消除吗?到什么时候我们才可以完全摆脱经济危机呢?”

张山听到这里,非常感兴趣,假如有方法可以终结经济危机,那就太棒了。

“还以2007年的经济危机为例。”格林斯潘继续回望历史,“我们都明白,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总会因为市场参与者的盲目性而走向混乱,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每个政府都有经济监管体系。而20世纪50年代,哈里·马科维茨也对非常风险管理理论做了很多阐述,他后来多次赢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个理论不仅被学术界所接受,也被绝大多数金融专业人士及全球监管部门广泛接纳。这样的监管体制的建立,似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发挥了效用,但是2007年,这些机制失效了。”

“2007年8月,风险管理框架暴露出了自己的缺陷。究其原因,还是人的盲目性,我们很多看似客观的计算机数据分析,其实都有赖于一个前提,那就是风险管理者的可靠性。一般情况下,他们开明的利己做法将积极监视公司资产和预测风险,因为他们要尽量缓解破产的冲击。”

这时,一个女同学举起了手,格林斯潘示意:“这位同学请讲。”

“尊敬的格林斯潘老师,既然已经将监管人的利益和市场风险联系了起来,为什么他们还会失职呢?”

“不是他们失职。”格林斯潘先示意她坐下,“其实在很长时间内,这种体制非常有效,似乎固若金汤,但是在2007年夏季破灭了。这并不是风险管理者的失职,而是市场运作者在十分乐观时,将风险管理技术和风险产品设计做得十分复杂。由于过于复杂,以至于非常成熟的市场参与者,也由于看到的理论过于繁复而无法正确处理市场活动。”

格林斯潘停顿了一下,喝了点儿水。张山在这个时候记录了一些格林斯潘老师的话,听说格林斯潘在别处演讲一次15万美元,能听格林斯潘老师讲课,真是难得。

休息一下之后,格林斯潘接着讲:“自我监管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接下来就是抵御危机的第二道防线——政府的监管体系了。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危机的压力下,它同样失效了。仅仅一年前,也就是2006年,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还公然指出,‘全部被保险的机构中有超过99%达到或超过了资本金标准的最高监管要求。’既然这样,为什么经济危机一来,就轰然崩塌呢?可见,监管体系并不可靠。”

这不是在公然批评政府吗?张山心想,不过政府的监管体系在经济危机之前的表现确实让人失望。

“说到接受监管,我列举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银行的例子。众所周知,美国银行受到很好的监管,但是,即使很多大银行里面都有专业监督人员现场监管,这些银行依旧不顾风险,为了利润而去接受一些有风险的业务,并因此使整个银行陷入危机之中;不仅仅是美国,这样的情况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普遍存在,英国的金融服务局,工作成绩非常显著,但是在大危机来临的时候,很多问题依然没能及早避免。”

“自由的市场经济不可靠,企业内在的风险管理不可靠,政府的金融监管不可靠。在这样的情况下,经济危机必然会在一些错误逐渐积累之后爆发。那么,经济危机真的无法避免吗?”格林斯潘看着大家,等待良久。

王永军老师评注

这和行为产生风险,风险就会积累的原理一样。

教室里没人发言,张山心想:既然什么都不可靠,所有人都只能等着一次又一次的危机来临了。

“我们首先要追寻更加合理的市场经济模式,”格林斯潘接着讲道,“正如20世纪50年代哈里·马科维茨的理论成果一样,他的理论虽然没有成功避免经济危机,但是也协助维持市场经济稳定了很长时间。”

“另外就是要吸取教训,我们发现了是银行监管机构无法全面准确地进行预测,之后就要多多关注。例如,次货是否会成为有毒资产,或某一笔特定的担保债务凭证是否违约,甚或某一金融体系是否会失灵。这类预测十分困难,但是,为了尽量减少或是避免经济危机,我们必须做到最好。”

格林斯潘缓缓地说:“也就是说,从理论上讲,经济危机可以在诸多因素完善之后,逐渐地减少甚至消失,但是这只是理论。”

看到大家有点儿失望,格林斯潘改变了自己的口气。

“我们不需要为这样的结果而失望,因为自由市场资本主义产生自各种观点的较量,出现的种种状况原本都是物质福利最大化最有效的手段,虽然自由市场资本主义曾因资产价格泡沫和罕见却毁灭性的、造成普遍痛苦的经济崩溃而周期性地偏离轨道,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泡沫的形成需要一个较长时期的繁荣、受抑制的通胀和较低的长期利率。

“你如果希望泡沫完全不出现,那就不要再奢望经济的长时间繁荣,利害是相关的。就像你喜欢玫瑰花,就不要奢望花下面没有刺一样,尽量减少或是避免伤害就行了。”

黄金和白银,谁是危机的赢家

“经济危机与政府的货币政策关系很大,现在被多数国家认可的就是金本位,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格林斯潘开始了他的下一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