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经济学原来这么有趣
29667600000036

第36章 格林斯潘老师主讲“复苏”(2)

“当然了,金本位货币制度受到很多人的质疑,集权主义者们就疯狂地仇视金本位。因为他们能够很明显地感受到,金本位和经济自由相互依存不可分离。事实上,这一点也是许多坚持无为而治的自由主义者所喜爱的,金本位是无为而治的工具和手段,想要达到经济自由,金本位的货币制度是必须坚持的。”

张山非常疑惑,黄金本来就是最基本的货币啊,为什么和自由经济联系起来呢?他环视了一周,大家似乎都不是很明白。最终,一个女同学代表大家表示了看法。

格林斯潘能够理解大家的疑惑,他说:“这个问题就是我接下来要讲的重点,现在,我们来理解一下黄金对一个自由社会的作用。”

“大家都知道,经济交换需要一个共同的分母,然后,货币应运而生。货币原本的作用是充当交易媒介,这种媒介在市场经济里为所有市场参与者所普遍认可,作为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支付手段。既然如此,货币就能够用作衡量价值的标准和作为储存价值的手段。在座的诸位到市场上询问一件商品的价格时,一定是问多少钱,而不是询问商品里包含了多少劳动量;相应的,所有人收入有所结余,到银行里面储存的一定是货币,而不是粮食或衣服。”

这是简单的道理,大家都不住点头,格林斯潘徐徐地说:“这样的商品,也就是货币的存在,使我们不需要亲自生产维持自己生存的一切物品,我们只需要做自己擅长的劳动,然后换来这样的媒介商品,就可以维持生活,也就是说,货币是劳动分工的前提之一。如果人类缺乏这种被普通认可为货币、能够衡量客观价值的商品,想一想,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教室里气氛热闹起来,大家众说纷纭,张山轻声说道:“没有货币的生活真不敢想象,也只有原始社会有这样的经验了。”

“是的。”格林斯潘接过话,“没有了货币,人类将不得不回到原始社会的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或者将被迫回到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活中去,自给自足,或是用很复杂的方式维持很低水平的生活。总而言之,人类的文明将会大幅度倒退,我们将被迫放弃劳动分工带来的巨大优势。再者,如果人类没有储存价值或储蓄的手段,那不论是长期计划还是远期交易都无法实现,许多东西不能储存,不能批量生产,我们只能走一步是一步。也就是说,货币是必须有的,接下来就是为什么这种交易媒介会是黄金的问题了。”

“这不是由一部分人的简单意愿而决定的,事实上,在任何一个经济体系里,能够被所有市场参与者所共同认可的交易媒介都必须满足一些客观要求,这些要求才是选哪一类商品作为交易媒介的决定性因素。”

格林斯潘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上了“交易媒介的要求”,然后一边说,一边写。

“首先就是耐久性,交易媒介需要有耐久性,能够存放很长时间。在原始社会,所有的市场交易都只发生在收获季节,所以麦子的存放时间也许让它足以胜任交易媒介的角色。不过,随着原始社会的生产力越来越发达,耐久性的要求变得更高了,耐久的物品很多,比如贝壳、石块等。”

“人类选择过贝壳,但是最终为什么选择金属呢?这就是由于两个原因:同质性和可分割性。”格林斯潘转身写上,然后接着讲,“金属只要重量相同就没有区别,可以被弯曲和塑造成形。其他耐久的商品,比如珠宝玉器之类的,既不具备同质性,也不具备可分割性。当然了,这还不够。”

格林斯潘转过身说:“第三个要求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求,就是稀缺性,这种交易媒介必须是一种奢侈品。所谓的‘奢侈品’,是指拥有稀缺性和高价值。高价值且要便于携带,比如一盎司黄金就足以买下半吨生铁,你随身携带一小块金子就可以买下很多粮食,这比你拉一大车生铁去交换要方便得多。”

张山心想,那么能够满足这三个条件的商品就只有黄金了吗?虽然暂时能够想到的商品不多,但是应该不止一种的,正当张山要发问的时候,格林斯潘接着讲了:

“在货币经济的发展的初级阶段,有许多的商品可以满足上述条件。”张山心想,格林斯潘老师果然可以看透人心,格林斯潘自己则丝毫没有注意到,“所以在某段时间内,有多种交易媒介并存。可是那样是混乱的,不管是黄金还是白银,或是其他什么商品,总需要有一种商品脱颖而出,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参与者所接受,从而成为公认的、唯一的交易媒介。至于单一交易媒介是黄金、白银、贝壳、牛羊,还是烟草,则要取决于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发展情况。看似每一种都有机会,但是实际上存在着必然的因素。”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以上我所列举的五种商品都曾经作为交易媒介。一直到近代,黄金和白银都还被用作国际性的交易媒介。之所以被淘汰,就是时代和大众的选择结果。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黄金正逐渐取代白银。黄金,因其兼具艺术性、实用性与稀缺性,相比所有其他交易媒介有着显著优势。

王永军老师评注

世界上白银还可以使用约40年,工业上大量消耗白银而不是黄金。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白银虽说还具有一定的地位,但是黄金实际上成为了单一的国际性交易媒介。当然了,我们现在的货币都不是直接用黄金打造,银行发行纸币作为黄金的替代品,这是为了交易的方便,实际上,交易媒介的本质就是黄金。”

消除恐慌情绪是关键

“经济危机不可能完全消除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大众的恐慌情绪,”格林斯潘接着说,“在金融危机出现苗头时,恐慌情绪的蔓延要比金融危机蔓延的速度快得多,破坏力也大很多。”

“实际上,股价之所以会影响到很多经济活动,原因就是人们的恐慌情绪在起作用。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金融媒介失灵触发的国家经济停滞的案例并不少见。例如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先是繁荣发展,然后金融行业出现大量泡沫,最终走向破灭。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之间,日本的很多金融政策都有失误,当时虽然看不出来,但现在看来,无疑是很明显的。日本政府其实在当时预见了金融市场的危机,也采取了措施,例如1987年的金融缓和政策,1990年的金融紧缩政策等。但遗憾的是,这样的政策都操之过急,反而加速了经济泡沫的膨胀或是破灭,这都充分证明了政策的重要性。”

张山对于日本金融危机的了解不是很多,但是他非常佩服日本的经济发展之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在制裁中飞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格林斯潘老师接着讲:“由于这场经济危机的源头是金融政策的错误,所以学术界许多人认为股价对经济活动存在很大的直接影响,但我更倾向于认为股价与实际经济活动并无联系,因为股价的波动其实只是视为‘账面的’利润或损失,社会财富并没有减少,许多公司的经营状况也是在很不错的情况下会发生股价的跌落。”

“那么,为什么账面利润的蒸发对全球经济活动的紧缩作用十分明显呢?这就是通过民众的恐慌情绪所导致的间接影响。通过前面经济学课程的学习,我想大家应该明白,家庭财富对个人消费支出存在影响,而股价对私人资本投资也存在类似的重要影响。投资者非常关注股价,股价大幅跌落会使投资者变得恐慌,他们的经济行为就会变得不理智,恐慌情绪蔓延,多数的投资者就会影响到整个经济发展。”

格林斯潘翻了一页讲义,然后停下来喝水。

张山注视着这位曾经在经济领域叱咤风云的大人物,心想,格林斯潘老师在经济出现问题时,除了做出政策调整,往往也会发表一些言论,看来有时候提升信心的言论可能比政策还重要。

格林斯潘老师将讲义拿起来,说道:“我在1959年发表的论文里,曾用公司股价代替资产价值作为参数,研究结果显示,公司股价自1920年以来与工厂订单数量呈现出高度的相关性。两者的相关性一直延续,即使是在近期私人资本投资剧烈波动的情况下也是如此。研究表明,1991年至2008年,股价每变化10%可使实际资本支出同方向变化3%。这一分析充分说明,经济活动下滑同股价的下降必然有着某种间接联系。”

不过,格林斯潘又转口说道:“这一切联系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类的天性,人们情绪的反复无常,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股市的涨跌和经济活动的周期。那么,要想控制或是消除经济危机,促成经济复苏,我们就必须注意消除市场参与者的恐慌情绪。”

“某一只股票有所回升,或是某个地区的经济回暖,都不能够真正标志着危机的消除。只有当投资者的恐惧情绪逐渐消失并带动股票市场复苏时,当前的危机才称得上进入了关键转折点。

“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恐慌情绪就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原本的经济泡沫不小,金融市场秩序很混乱,这一点我们承认。但是直接危害绝对没有我们现在看到的那么大、那么广。这些金融泡沫引起的民众恐慌才是最大的危害,也就是说,恐慌情绪才是大混乱的最大助力。打个比方,一个原本在自己职位上安心工作的工人,听说了金融危机将要到来,会导致货币贬值、工人失业等,他就会担心自己,害怕失业,然后就会减少开支,战战兢兢地工作,效率也不会很高。当然了,一个人这样做,不会影响到大局。但是多数情况下,这样的应对措施都普遍存在,整个社会弥漫着一种悲观的情绪,大家都减缩开支,经济危机马上就会到来,所有的担心就会很快变成现实。整个市场经济是由人组成的,人是市场活动的终端,只有每一个人都做出有利于经济复苏的举动,整个市场才有希望在低迷之后复苏。”

王永军老师评注

比如中国在2011年发生的抢盐风潮。

“恐慌情绪的危害真的有这么大吗?金融危机发生了,大家才会恐慌,总不能说是因为大家的恐慌才有了金融危机吧!”不知道谁在底下不服气地嘀咕。

格林斯潘老师的表情并没有变化,他仍旧不紧不慢地说:“可以打一个比方,在一列拥挤的火车上,一名乘客抽烟,烟头引燃了座椅旁边的袋子。这时候,如果马上消除隐患就不会造成伤害。但是,袋子产生的浓烟引起了多数乘客的注意,大家意识到失火了,就会大喊着逃跑,恐慌很快蔓延,多数人看不到真相,只是加入到混乱之中,传播恐慌,加剧混乱。最终造成的伤害就是非常可怕的。”

“当然了,这只是说明一个道理,让大家明白恐慌情绪对于民众造成的影响。两者造成的破坏并不相同。

“明白了恐慌情绪的破坏性,我们就要想办法消除这种情绪,通常我们需要经济学家的引导和媒体的安抚。当然了,空头支票也不管用,政府需要拿出资金或是调整政策,干预经济,这是应对严重危机最有效也最无可奈何的方法。当主流的乐观看法被投资者所接受时,市场参与者的恐慌心理完全消除,并足以支撑私人借款人更为充分地参与到金融市场融资过程中去,我们就可以判断市场能回归正常。”

格林斯潘接着说:“因此,恐慌情绪的消除非常关键,让所有人明白事实的真相,使市场参与者的经济活动回归理性,整个市场也就有秩序了,经济才可以复苏。到这里,我的课就讲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张山起立鼓掌,大家都目送这位曾经的经济掌舵手离开教室。

格林斯潘老师推荐的参考书

《动荡的年代》艾伦·格林斯潘著。2007年,格林斯潘写了回忆录《动荡的年代》,他在书中详细而生动地记述了他的个人成长经历和主政美联储时的各种趣事逸闻,以及其经济思想的传统师承,最后还展望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危机。这本书将经济学和经济学家的生活时代相结合,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经济学理论是如何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