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我以我所需要的东西吧,同时,你也可以获得你所要的东西。现在,这样的东西中间有了金钱作为媒介,人们就会追求金钱。所以我们每天所需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要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要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要说自己有需要,而要说对他们有利。”
斯密神秘地笑了笑,对着教室里的同学们说:“拍拍你们的钱袋子,你们有谁和它过不去呢?我们不会和钱作对,我们也不需要和钱作对,我们都在做主观为己、客观为人的事情,这是利己心驱动的。但是请记住,这是高尚的行为。”
众人被斯密最后的一席话逗乐了,都鼓起掌来。
是谁在操纵着这一切
掌声停下之后,斯密整理了一下衣领,摆正讲义,接着往下讲:“我们已经明确了,人类的利己心是奋斗的动力,能促使整个社会财富的增加。我也讲到了,自由市场经济不应当受到政府的过分干预,那么,市场的秩序靠什么维持呢?”
教室里的气氛顿时有些活跃,很明显,多数人还是了解斯密的,有人窃窃私语:“自然是‘看不见的手’啊。”毕竟这个概念过于出名了,张山即使不是学经济的,也知道这个概念。
斯密点点头,接着说:“其实在前面两个内容上,我已经提到‘一只看不见的手’了,但是这只看不见的手究竟是什么呢?”斯密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一种自然的、不可抗拒的神秘力量”一句话。
“有点儿神秘了。”张山想。众人也是聚精会神地看着斯密老师,等着听他接下来的话。
斯密慢慢讲述:“‘看不见的手’首先要复归到人,无论是经济学还是伦理学,都不是自然科学,都在社会科学范畴内,都是研究人的,这‘看不见的手’首先指的就是人的常理、常情,常理意味着人在发展过程中,为社会公众所认同、接受,至少容忍的最基本的价值和经验,这种底线的常理一般都被指定为法律法规;常情是人性在正常情况下的正常反应,是具有普遍性、长期性特征的基本情感诉求和伦理要求,例如一个人在面对土豆和肉食时,一般都会选择肉食,人都是在追求更加舒适的生活,追求生理和心理上的依靠。”
“在人的常理和常情方面,这只‘看不见的手’也就是人的‘本能’,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自私的激情。在座的每一位请想一下,谁没有自我保护的意识?谁没有追求过自身欲望的满足?谁不希望自己有所成就?毫无疑问,每个人生来首先和主要关心的是自己;而且,因为他比任何其他人都更适合关心自己,所以他这样做是恰当和正确的。这也就是我们在上一个大问题中讲到的,没有人跟钱过不去,利己心就是操纵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动力源,前面已经说得够多了,不再赘述。”
这时候,斯密环视了一下教室,拿起粉笔说道:“诸位怕是还对‘利己心’这个词耿耿于怀吧?我关注人的利己心,但是我并不否认人的很多美好而高尚的品质,第二个方面就是友好的激情。”斯密转身,在“利己心”旁边写上了“友好”一词。
“很多人认为我是贬低人性的,这是一种误解。我并不像霍布斯那样忘记或者贬低这些强大而合宜的友情。无论人们认为某人怎样自私,这个人的天赋中总是明显地存在着这样一些本性,这些本性让他关心别人的命运,把别人的命运看成是自己的事情,虽然他除了看到别人幸福而感到高兴以外,一无所得。”
张山笑了笑,斯密老师先是摆正别人对于自己市场经济观点的误解,说自己不是放任自由,现在又指出“人性自私”的错误。“这是为自己平反来了。”张山偷偷说了一句。
旁边一位同学提醒他:“不是平反,许多对于斯密老师不是很了解的人都只是断章取义,许多资本家利用了老师的观点,过于自由化,其实斯密老师是非常严谨的。”
显然这是一位学经济学的同学,张山友好地笑了笑,而讲台上的老师已经开始讲第三个方面了。
“第三就是不友好的激情,比如仇恨、怨恨这样的情绪。神学家们都谴责这种不友好的激情,但是,这样的激情是需要存在的。对于不合理的、黑暗的事物,我们需要怨恨,怨恨可能是我们防卫的天性所赐予的,也正是有了这样的情绪的制约,市场经济的发展才不会陷入混乱和黑暗。”
斯密摸摸自己的头发,然后指了指自己的心脏部位,说:“为什么讲到市场经济时,要解释人性呢?因为人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人的心理和诉求就是影响市场变化的最本质的原因。没有人的心理影响,下面要讲的‘看不见的手’就不会存在。”
“最普遍的看法,操纵市场的力量就是客观的经济规律。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每一个消费者都依据效用最大化的原则做购买的决策,而生产者依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做销售决策。两者的关系就形成了供求关系,市场就会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通过价格的变动,引导资源向着最有效率的方面配置。这时的市场就在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的相互作用下,推动着生产者和消费者做出各自的决策。市场活动中,每一个人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其实都是指‘经济人’。经济人从道德上和经济角度选择的‘为己利他’手段——等价交换。通过有规律的等价交换,市场经济就创造了社会财富,促进了社会发展,也增加了每个人的利益。”
斯密老师喝了口水,将讲义向前推了推,总结道:“总的来讲,操纵市场经济的最终个体是人,动物世界就没有市场经济。每一个人都在为自己争取利益,同时又为他人谋利,无数的市场经济参与者都散发着自己的影响力,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市场经济规律,凝聚成巨大的力量,操纵着我们在经济活动中看到的一切。”
最完美的经济系统
斯密用粉笔压住自己的讲义,说道:“最后,我们来展望一下最完美的经济。”
对于最完美的经济,斯密显然是非常期待,他的脸上露出无限向往的神色,缓缓地说:“事实上,最完美的经济并不是说市场会一直处在最佳的状态,并非所有的一切都尽善尽美。而是说市场机制足够成熟,市场在发展的过程中一旦有了偏向和缺陷,它就会很快地自动修复。”
“自由的市场经济体制看似杂乱无章,实际上是一个自行调整机制,我们想要达到的最完美的经济就是说这个自行调节机制能够尽善尽美,完美的自行调节机制制造并维持完美的经济,就这么简单。”
张山举起了手,斯密刚好讲到停顿处,一边伸手拿水,一边示意:“年轻人,有什么疑问?”
“尊敬的斯密老师,这个自行调节机制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吗?具体是怎么调节的呢?”
“很好,坐下。自动调节机制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能够使市场自动倾向于生产社会最迫切需要的货品种类的数量。如果某种市场需要的产品——例如牛奶——供应短缺,那么市场上牛奶的价格自然上升,价格上升会使牛奶的生产商、销售商获得较高的利润,一段时间之后,很多商家看到生产牛奶可以赚更多的钱,就会纷纷转向牛奶行业,生产增加的结果会缓和原来的牛奶供应短缺。当然了,由于聚集的商家过多,就会产生各个生产商之间的竞争,供应增长会使商品的价格降到‘自然价格’,即其生产成本。这样一来,牛奶的市场就是合理的。
“当然了,谁都不是有目的地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帮助社会,但是最终问题却解决了。这样的市场机制不需要太大的投入和管理,能够自我净化,自我完善。”
这时候,一个英国留学生发言了:“斯密先生,现在的市场体制就是这样的,供求关系调整着市场配置,但是为什么现在的市场还不完善呢?”
“这是因为自由竞争受到阻碍,‘无形的手’没有把工作做得恰到好处。”斯密没有迟疑。
“我们所看到的市场经济的缺陷主要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其一就是政府的破坏性干预。政府的干预总是有这样那样的借口,宣称是为了国家的利益,这样的干涉看上去是在维护市场秩序,为国家利益着想,其实是对市场自行调节机制的一种破坏。这样的干涉几乎总要降低经济效益,最终使公众付出较高的代价。
“就像一个社会,或是一个单位,每一个成员需要足够的自由,他们才能没有束缚地发挥自己的才干,创造最多的财富,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去做事情。这样的话,不仅社会或是一个小集体的利益能够最大化,每一个成员也都能够感到舒适和自由,能够将自身价值最大化。不够自由,就是现实中的市场经济不完美的一个重要原因,换一种说法,就是完美的经济首先需要自由。”
张山心想:“原来不仅是社会体制,斯密老师的经济学上也提倡‘自由’,经济上也讲‘民主’。”斯密扫视了一下在座的同学们,仿佛是看有谁还有疑问,但是大家都沉浸在他刚才的话里面,没人提问。
斯密接着说:“第二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过于自由化造成的,一部分人联合起来,以主观的协议来影响自然的市场调节机制。很多时候,物价会被一部分用心险恶的人控制,他们不尊重正常的供求关系,运用垄断或是散布谣言的手段来破坏正常的市场秩序,这是极端可恶的。一旦发现这种行为,要坚决消灭。其实我不赞成同行业的人聚会,不赞成他们互相交流。你们也会了解到,同行人一旦聚会,一般不是为了讨论如何更好地提高产品质量,他们的会谈不是策划出一个对付公众的阴谋就是炮制出一个掩人耳目提高物价的计划。”
斯密显然非常痛恨这样的行为,他面部微微发红,言辞激烈。
“这就是另一种极端,过于自由化导致的市场无序,这样的阴谋显然不是自然状况下的市场调节。这就涉及政府的作用了,政府需要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不去干扰,并要打击其他形式的干扰者。”
斯密用手绕了一个圈,说:“举个例子,这所学校就像是市场,学校不能过分限制老师和学生的求知行为,不能限制每一个成员的思想和追求,只有让所有的成员有足够的自由,整个学校才能充满活力。但是,又不能过于散漫,不能允许一些人拉帮结派,横行校园,这样就会干扰到其他成员的学习自由。”
“市场就是如此,政府不去干扰自由,但是帮助维持自由,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就能完美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将经济调到完美的状态。”
斯密说完,就整理东西准备走人。
教室里所有人都起立鼓掌,斯密挥一下手,离开教室。
斯密老师推荐的参考书
《国富论》亚当·斯密著。本书原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是亚当·斯密于1776年发表的著作。书中对市场、自由经济、财富发展做出了充分论述,是现代经济学的开山之作,也是学习经济学的首选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