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千年来激荡人心的继位史
29822700000013

第13章 顺天承命:被潮流推向政治舞台的继位者(1)

“顺天承命”,自古以来的任何一个皇位继任者都会拿这4个字来形容自己,来给自己的脸上贴金。也许正是由于这4个字已经被皇帝们用得滥了,后世之人再也不会把这4个字放在心上。但是,历史上还真的就有那么一群顺天承命的人,他们继承皇位虽然也要经过残酷的政治斗争,但却确确实实地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在他们登上皇位之后,也着着实实做出了一番事业。

1.刘恒——被平乱大臣推上皇位的汉文帝

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个儿子,也是西汉的第三位皇帝。汉文帝雄才大略,在治国方面卓有建树,不但以“文景之治”的盛世载入史册,而且他所施行的仁政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如此,汉文帝刘恒更是二十四孝故事中唯一的帝王,足见其在我国古代帝王中所具有的尊崇地位。

可就是这样一位英明的皇帝,起初却对帝王之位没有任何企图,甚至拒绝再三。客观地讲,刘恒之所以能够登上帝位,是刘姓宗室与功臣集团之间最终平衡的产物,也是最高统治集团进行利益和权力再分配的结果,更是皇权体制的一次重组和洗牌。

令人欣慰的是,这位被历史潮流推上政治舞台的刘恒,并没有辜负天下苍生的厚望。不但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弥合了社会的分歧,削弱了诸侯割据的实力,巩固了自己的政权,还为天下百姓开创了罕见的盛世。因而,汉文帝刘恒,素来被后人视为一个值得称道的好皇帝。

继位内幕

汉文帝这位历史上颇有作为的一代明君,其皇位却实实在在是捡来的。用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句话来形容刘恒登上皇位的过程可以说是再恰当不过了。

吕后高举屠刀杀皇子,刘恒隐忍不发躲清算

刘恒在刘邦的众多儿子中无疑是很幸运的。刘邦共有8个儿子,其中只有汉惠帝刘盈是吕雉所生。在惠帝去世后,吕后对最高权力的欲望更加强烈,为了达到自己长期掌握政权的目的,在大力培植吕氏集团的势力的同时,更是对刘邦其他的儿子们大开杀戒。结果,刘邦的4个儿子先后死在吕后的屠刀之下。而刘恒不但能够成功地躲过吕后的政治清算,还和他母亲薄氏安然地获得了封赏,而且吕后在死前对他都没有任何防范。这不能不说,是和他的隐忍智慧有关。

公元前195年,刘邦在长乐宫病死。刘邦的死直接导致汉朝政权落入了刘邦的夫人,当时的皇太后吕雉的手中。在吕后的扶植下,同年,她为刘邦所生的唯一一个儿子刘盈即位,也就是历史上所说的汉惠帝。

汉惠帝即位时只有17岁,再加上生性懦弱,而且对自己的母亲怕得要死。因此,自己虽然贵为皇帝,也只能任由母亲吕后独揽大权,自己只能做朝堂上的傀儡。

公元前188年,年仅23岁的惠帝刘盈忧愤而死。儿子的死并没能让吕后的权力欲望有一丝一毫的消退。很快,吕后立少帝,少帝年幼,吕后自然继续临朝称制。4年后,少帝被废,吕后又拥立了恒山王刘弘当皇帝。

傀儡皇帝换了一个又一个,吕家的势力也是越来越壮大。吕后甚至不断地找借口诛杀刘邦的儿子们,把吕家的政治对手一一消灭。《汉书·外戚传》中的“杀高祖子赵幽王友、共王恢及燕灵王建。于是立侄子吕台为吕王,台弟产为梁王,建城侯吕释之子禄为赵王,台子通为燕王”就是吕后残杀刘氏扶植吕氏的最好写照。

不仅如此,吕后的亲戚吕台、吕产、吕禄及吕通都被封了王,吕家势力不断壮大,刘邦当年所立下的“非刘不王”的限制也被打破了。

在吕后疯狂迫害刘邦诸子的情形下,后来成了汉文帝的刘恒却得以幸免。这是因为,在刘邦的众位皇子当中,刘恒是最不引人注目的一个。刘恒的母亲薄姬原是项羽所封魏国王宫里的一名宫女。刘邦灭魏之后曾将许多宫女选进自己的后宫,薄姬就是其中的一个。后来,薄姬曾经被刘邦宠幸了一段时间,便为刘邦生下了刘恒这个儿子。但是,薄姬虽然生下了皇子,但却逐渐失去了刘邦的宠爱。因此,她的地位一直是“姬”,甚至连个“夫人”的名号都没混到手。所以,比起当年风光无限的戚姬和她的儿子刘如意,刘恒母子实际上根本就是汉朝宫廷里不起眼的小人物。再加上刘恒母子事事小心,从不惹是生非,因此下场也就比戚姬母子好得多。在刘恒7岁时,30多位大臣共同保举他做了代王。虽然地位没其他王子那样显赫,但这恰好帮文帝躲过了吕后的迫害,幸运地活了下来。

刘氏宗族和大臣们对吕后都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的残暴而敢怒不敢言。待到吕后死后,这次密谋的消息传到了刘氏宗室——齐王刘襄那里,为了保卫刘氏的江山,他决定起兵讨伐诸吕。

公元前180年7月,吕后因病去世。吕后一死,吕氏宗族惶惶不安,唯恐遭到迫害,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聚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的江山。诸吕作乱,齐王刘襄随即调集军队,高举勤王的大旗发兵西进。

为了抵挡刘襄的进攻,相国吕产派遣大将军灌婴率兵迎战。灌婴本来是汉室开国元勋,是忠于刘氏王朝的重要人物。他在领兵到达莱阳之后,不仅没有与刘襄交战,反而与刘襄联合,反戈一击,杀向了长安城。

在长安城里,太尉周勃、右丞相陈平等私下密谋策划,设计让上将军吕禄交出了兵权。周勃进入军中,让士兵们拥戴吕氏的就袒露右肩,拥戴刘氏的就袒露左肩,结果吕氏不得人心,军中士兵纷纷袒露左肩,表示愿意效忠刘氏。周勃就这样顺利地控制了长安城周边的军队。接着,周勃命令朱虚侯刘章率兵千人以进宫护卫皇帝为名,伺机捕杀了统率着不少效忠于吕氏的御林军的相国吕产。吕产被杀之后,周勃和陈平又分派人手去捕杀诸吕,凡是吕氏宗族,不论老少全部处死。至此,吕氏集团被剿灭,统治大权又回到刘氏集团手中。

刘襄刘泽鹬蚌相争,刘恒意外渔翁得利

大汉初年,政治权力的核心部分主要由宗室、功臣、外戚三种势力构成。三大集团既有共同利益,又各有自身利益,而每种势力的消长都可能引起皇权结构的波动。任何一种势力的过度发展,都会打破均衡,导致冲突。在吕后死后,吕氏兄弟认为全面夺权的机会已经来临。然而,这显然低估了汉朝老臣们的忠诚与能力。很快,老臣周勃与陈平便将吕氏集团一举剿灭,汉室江山出现了暂时的权力真空。现在,大家所面对的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谁来继承帝位?

按理说,最先竖起抗吕大旗的汉室成员、齐王刘襄最有资格继承汉室江山,而且他还是刘邦的长房长孙。然而,他曾经得罪过的琅玡王刘泽却反对他当皇帝。

刘襄在起兵讨伐诸吕的时侯,曾经设计挟持了琅琊王刘泽,夺取了琅琊的军队。对于这件事,刘泽始终怀恨在心。后来,刘泽假意提出前往长安说服众位老臣,让他们拥立刘襄为帝。但是,刘泽到了长安以后,却出尔反尔,极力反对立刘襄为帝。

刘泽说:“齐王刘襄的确很有能力,而且宅心仁厚。只是虽然齐王本人很不错,可他的舅舅驷均这个人很有权势,而且野心极大。”这话虽然表面上是在夸刘襄,但却是吃准了功臣集团的软肋,经历了漫长的吕氏专权,现在的功臣集团最怕的就是再来个外戚专权,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因此,刘泽的话一出口,功臣集团的态度马上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所有人都开始反对刘襄当皇帝。对此结果,齐王刘襄当然不满意,他表达了自己的反对意见。结果还没有动用到中央南北军团,只是灌婴小小地展示了一下军威,刘襄就乖乖地回自己的封地去了。

这样一来,众人的目光由刘邦的孙子转到了刘邦的儿子们身上。刘邦总共8个儿子,从大到小排列为:齐悼惠王刘肥、汉惠帝刘盈、赵隐王刘如意、代王(后来的汉文帝)刘恒、梁王刘恢、淮阳王刘友、淮南厉王刘长以及燕王刘建。在这8个儿子当中,除了刘邦的长子齐悼惠王刘肥早早去世之外,赵隐王刘如意、梁王刘恢、淮阳王刘友以及燕王刘建都已经被吕后迫害致死了,再加上在位4年就去世的刘盈,这样一来,刘邦的儿子就只剩下代王刘恒和淮南厉王刘长了。

淮南厉王刘长虽然不是吕后亲生,但却是吕后一手抚养大的,跟吕后的关系非同一般。这也正是他没有遭到吕后迫害的原因。但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他并没能获得功臣集团的青睐,失去了当皇帝的机会。

最后,就只剩下代王刘恒了。大臣们认为刘恒宽厚仁慈,而且名声很好,于是派出使者去接刘恒赴长安继承皇位。

刘恒见到使者,开始并不是很高兴,反而起了疑心。刘恒的属臣们意见也不尽相同,有的认为是一个阴谋,有的则认为是一个天赐良机,不可放过。左右为难的刘恒决定用占卜来决定吉凶。结果达到一个“大横”的占卜结果,这个结果的意思是:大横所裂的纹路很是正当,我不久要即位天王,将父亲的伟业光大发扬,就像启延续禹的那样。

但即便如此,刘恒还是不放心。为了以防万一,刘恒在向长安进发的过程中可以说是步步小心,生怕自己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他先是派舅舅薄昭先到长安探听虚实,然后在离长安城50里的时候,又派属下宋昌先进城探路,然后才自己进了长安城。

来到长安,刘恒遇到了周勃和陈平。在皇室和功臣商讨应当由谁来继承皇位的会议上,已经被内定的刘恒当然还是要先推辞一番。他说了一通推荐楚王刘交(刘邦的弟弟)、齐王刘襄之类的废话。最终,陈平鼓动他的如簧之舌,还是说服了刘恒。刘恒就这样住进了未央宫,成了君临天下的汉文帝。

刘恒之所以能够登上帝位的原因,说起来有些可笑。朝中大臣们看重的实际上并不是刘恒本身的德行和能力。他们选择刘恒竟是因为刘恒本身的势力很小,而且他的母亲薄太后的娘家几乎无人。因为母家势力小而当上皇帝,刘恒可以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刘恒登基之后,那位差一点就当了皇帝的齐王刘襄很快就抑郁而死了。又过了3年,当时也是皇帝候选人之一的淮南厉王刘长举起了叛旗,想要推翻刘恒的统治。但是,刘长尚未行动,他的企图就被朝廷发觉。刘恒派人传刘长入京,罢去他的封号,将他发配蜀郡。在入蜀的途中,刘长绝食而死。

就这样,刘恒渐渐稳固了自己的统治,然后施行仁政,成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汉文帝。

千秋评说

刘恒在王室与功臣的政治妥协交易中,因偶然因素登上帝位,但他却汲取了惠帝被架空的教训,更不愿意像历史上许多被大臣们扶植上位的皇帝一样,只做傀儡,而是牢牢地把住了汉室江山。

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刘恒不但任命亲信担当领军大将,还对帮助自己上台的有功之臣也大加封赏。为了安抚刘氏宗室成员,在保持原有诸侯地位不变的基础上又加封了许多新的诸侯,虽然这一政策导致很多负面作用,但对他上台之初的皇位巩固却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对于一些敢于挑衅他威严的诸侯,刘恒也毫不手软。在镇压济北王刘兴居和淮南厉王刘长的叛乱这件事中,刘恒不但显示了他强硬的手腕,还起到了杀鸡儆猴的作用,让其他诸侯不敢轻举妄动。这样一来,刘恒不仅很快坐稳了皇位,而且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皇帝,还建立了名垂青史的不朽伟业。刘恒也因此而跻身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伟大帝王序列。

2.苻坚——铲除暴君登帝位

苻坚字永固,又字文玉,小名坚头,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人,氐族。苻坚史称宣召皇帝,是前秦丞相苻雄的儿子,前秦开国君主苻洪的孙子,前秦第一位皇帝苻健的侄儿,其祖先世代为西戎酋长,同时也是东晋十六国时期的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

历史学家陈登原认为苻坚有四大优点:文学优良、内政修明、大度容人、武功赫赫。纵观中国古代君王,真正能做到这四点的寥寥无几。在苻坚的统治之下,前秦帝国横扫黄河流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国北方的非汉族的少数民族政权,可谓盛极一时。他所建立的这些赫赫功业,可以说丝毫不在当年的魏武帝曹操之下。

继位内幕

虽然后来经历了肥水之战的惨败,但这并不能抹去苻坚在政治上的才华和功绩,纵观整个历史,苻坚的执政能力毫无疑问是可以排在很靠前的位置的。那么,这样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又是经过了怎样一番波折才登上了皇帝之位的呢?

勤奋好学,少年天才呼之欲出

史籍上说,苻坚自幼就生具了一副富贵的面相。传说在他出生的时候,当时的市井上流传着一举童谣:“草付臣又土王咸阳”。“草付”即是“苻”;“臣又土”是繁体的“坚”,也就是说,将来会有一个名叫苻坚的人在咸阳称王立国。谶文童谣一类的话是很受迷信的古人的重视的。当年陈胜吴广举兵起义的时候,就曾经装神弄鬼地编造“大楚兴,陈胜王”之类的谶语,那些兵卒们一听,果然就死心塌地地跟着他们造反。因此,在苻坚出生的时候市面上流传着“草付臣又土王咸阳”这样的话,那是非常吉利的,于是,苻坚的父亲苻雄干脆就给自己的儿子起名叫“苻坚”了。

也许正是应验了那句童谣中的话,苻坚自幼聪明过人,7岁的时候就知道帮助周围的小伙伴,因此自然而然地成了那群孩子的首领。八九岁时,苻坚的一言一行,就已经成熟稳重地如同大人一般了,所以,苻坚从小就备受祖父苻洪的宠爱。当时有个善于相面的人,在路上看到苻坚长相奇特,心中一动,就想试试他。于是,这个人上前拉住苻坚的手说:“这里是皇帝巡行的街道,你们在此玩耍,不怕司隶校尉(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公安局局长)把你们捆起来问罪吗?”苻坚回答说:“司隶校尉只捆有罪的人,不捆玩耍的小孩。”这个人听了苻坚的回答之后,哈哈大笑,对随行的人说:“这孩子有霸王之相,以后必定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啊!”后来两人又相遇,那个善于相面的人悄悄对苻坚说:“你的面相不同寻常,日后必定大富大贵,前途不可限量。”苻坚听了这话,却一点都不感到意外,他一本正经地说:“如果真的有那一天,我终生不会忘记您的恩德。”

在苻坚8岁的时候,一天,他突然向爷爷苻洪提出自己想要上学、想要读书的请求,想让爷爷给自己请个家庭教师。苻洪惊奇地望着这个从小便出类拔萃的孙子说:“我们这个民族从来只知喝酒吃肉,如今你想求学,实在太好了!你以后啊,一定会比你爷爷更有出息的!”苻洪第二天就给苻坚请了一个饱学宿儒做老师。从那以后,苻坚跟着老师刻苦攻读,潜心研读经史典籍,并且随着学识的不断增长而立下了经世济民、统一天下的大志向。成年之后,苻坚深厚的才学、广阔的胸襟、高雅的谈吐让他结交了许多当世豪杰,很快成了在朝野中享有盛誉的佼佼者。

堂兄苻生残暴不仁,天才苻坚众望所归

公元353年,苻坚的伯父——前秦的开国皇帝苻健病死,他的三儿子苻生继位,做了前秦帝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