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有一天答应要任命张思光为司徒通史,张非常高兴,一直引颈企望宋太祖正式任命,但是始终没有下文。张实在等得不耐烦,只好想办法暗示。张思光故意骑着瘦马晋见宋太祖,宋太祖觉得奇怪,于是问他:“你的马太瘦了,你一天喂多少饲料呢?”张回答:“一天一石。”宋太祖又疑问道:“不少啊!可是每天喂一石怎么会这么瘦呢?”张又冷冷地答曰:“我是答应每天喂它一石啊!但是实际上并没有给他吃那么多,它当然会那么瘦呀!”宋太祖听出语外之意,于是马上下令正式任命张思光为司徒通史。宋太祖终于通过自己的行动兑现了诺言。
既然是要,那就得讲究点艺术,象上述的这位官员,面对自己的最大顶头上司,他的做法其实还有冒了一定的风险的,万一皇帝心里不太高兴,一怒之下把他现有的也给夺去了,他岂不是得不偿失了吗?封建社会,什么样的情况都会发生。幸好现在是社会主义社会,你的要求可以正当地提出来,而不必担心有“性命危险”。
比较好的方法是告诉老板:“我在公司也做了这么久了,对公司也有很深的感情。但现在我面临了一些财务危机,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所以来跟你商量一下(先把老板拉到同一边,而不是对立)。你看,有没有什么办法,让我为公司多贡献一些,并能交换多一点儿的待遇,以让我渡过这个难关。如果公司一时之间真的有困难,而另一家公司表示可以解决我的问题,那么,我可能只好转到那家公司了。将来如果财务问题解决了,如果公司需要,我还是希望回来,为公司再次效力的。”
接下来,就是找个提出加薪的时机了。什么事情都要看势头、观风向,加薪谈判也是这样。这里要看的时机,涉及到大气候和小气候。
小气候指的是个人因素,比如老板最近的心情如何;最近有别人要求加薪是否成功;老板反应如何;应该趁老板高兴的时候一起要求加薪,还是过一段时间再说,免得老板一下子碰到那么多要求加薪的人而被搞得焦头烂额,这些都是要考虑的。
会不会焦头烂额,其实也不是你能决定的,这得看整个行业的“大气候”才行。比如说,公司的营运有没有问题,买方新购货物与其存货销售比例如何,这些都跟你的谈判筹码有关。因为销售增加,是公司获得利润的具体表现。反之,如果公司的销售量增加,而客户的存货也不断增加,那表示客户是在囤积,到一定数目之后,他们就可能停止进货,那时公司的利润就会下降,这种时候不是你提出加薪要求的时机。
比如你要求老板给你加薪10%,因为你过去5年都没有加薪了,你这个要求应该是合理的,老板也同意,但如果他一下子接受不了那么多,你就可以暗示他每年给你加薪2%,这也是可以考虑的建议。由于把压力分摊在几年内,老板兴许就可以接受得了。
当你打算向上司“要”的时候,首先要清楚你的贡献和你所要求的是否能够对接上,如果你的要求有点过分,那最好还是免开尊口,以免到时下不了台,最终只有走人的尴尬结局。
6、红脸白脸互为唱和
红脸也好,白脸也好,都要演得真,扮得像,否则让对方看出破绽,一点用也没了,而且还要找准对象或把握好时机,让对方在不知不觉中钻入圈套。
曲艺中有一种叫双簧的表演形式,即一人表演动作,一人藏在背后或说或唱,互相配合。后来常用来比喻一方出面,一方背后操纵的活动。这种方法也常常运用到舌战之中。作为舌战的一种谋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一个扮红脸,一个扮白脸,互相配合,互相借力,以此来说服对方。
双簧谋略往往是精心安排的“一台戏”,事先经过筹划,再分角色“演唱”。攻心时,一个使硬的,一个来软的;一个在动情上下功夫,一个在言理上下功夫;一个正面出击,一个旁敲侧击;一个强攻,一个软磨;对方在红脸白脸的夹攻之下,其防线会全面崩溃。
在政治思想工作中,采用红脸白脸的策略,往往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某校特级教师老张就曾与派出所的郑同志一起,用这种办法教育挽救了一名失足青年。赵健是张老师的学生,绰号“座山雕”,他邻居家自行车和手表失窃,经检举怀疑是赵健偷的。派出所的郑同志身穿警服,十分严肃,问:“叫什么名字?昨天下午3点50分上哪儿去了?为什么不上课?”又对他说:“我们已经掌握了情况,之所以还来找你,主要是给你一个机会:你们学校李大虎为什么判了五年,不仅仅在于他的罪行,还在于他态度恶劣,没有争取宽大处理。”
最后对赵健说:“今天在办公室先考虑一个上午,下午我们找你。”
郑同志走后,张老师马上找赵健谈心:“你看,派出所的郑同志为什么来学校找你?这是真正为了挽救你啊!你父母离婚,你妈为了养活你,晚上还要替别人缝衣服,你这样做,对得起你妈妈吗?现在你先别急于把你做的坏事告诉我,先仔细想想,想通了,想明白了,再告诉我。我并不是要抓你的把柄。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我现在要的是你的真心,要真正地改过自新,而不是假的。如果要抓你,现在就不这样与你谈了。我有五十多个学生,却在你身上下了那么多功夫,为了什么?是要你真正改正错误,你可以对不起我,但不能对不起生你养你为你吃尽苦头的妈妈。”
张老师的一席话,使赵健感动得热泪盈眶。
赵健终于交代了偷窃自行车、手表的事,并表示要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张老师和派出所的郑同志从不同侧面向赵健展开攻心战。派出所郑同志身着警服,义正辞严,显示了法律的严肃性和不可阻挡的威慑力。张老师的一番话侧重感情,从师生情、母子情,展开攻心,这样一软一硬,恩威并施,终于攻破了失足青年的心理防线。
红脸白脸以不同角色同时做一个人的思想工作,这两种角色的互相配合,具有双重的综合教育功能。没有白脸,感情和道理缺乏制约力;缺少红脸,则缺少情感因素的理智因素。只有红脸白脸巧妙配合,才能产生巨大的说服力。
红脸白脸在经济谈判中也很有作用,而且往往会收到好的效果。
红脸白脸策略,往往先由唱白脸的人登场,他傲慢无礼,苛刻无比,强硬僵死,让对手产生极大的反感。然后,唱红脸的人跟着出场,以合情合理的态度对待谈判对手,并巧妙地暗示,若谈判陷入僵局,那位“坏人”会再度登场。在这种情况下,谈判对手一方面由于不愿与那位“坏人”再度交手,另一方面迷惑于“好人”的礼遇,而答应“好人”提出的要求。
7、欲擒故纵:让“鱼”自动上钩
人都有一种探知欲,喜好探知新奇的事物,这不仅是对事物的一种态度,也是人的一种本能。对自己越不知道的东西或越神秘的事物,就越想知道答案。我们办事时不妨利用人的这一本性来一招欲擒故纵,这样愿者自然就上钩了。
有一天,一个推销员在温斯波罗市兜售一种炊具。他敲了公园巡逻员罗伯特先生家的门,他的妻子开门请推销员进去。罗伯特太太说:“我的先生和隔壁的史密斯先生正在后院,不过,我和史密斯太太愿意看看你的炊具。”推销员说:“请你们的丈夫也到屋子里来吧。我保证,他们也会喜欢我对产品的介绍。”于是,两位太太“硬逼”着他们的丈夫也进来了。推销员作了一次极其认真的烹调表演。他先用他所要推销的那一套炊具在文火上不加水煮苹果,然后又用罗伯特太太家的炊具煮。这种莫名其妙的操作给那两位女士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男人们显然装出一副毫无兴趣的样子。
一般的推销员,看到两位主妇有买的意思,一定会趁热打铁,鼓动他们买的。如果那样,还真不一定能推销出去,因为越是容易得到的东西,人们往往觉得它没有什么珍贵的,而得不到的才是好东西。聪明的推销员深知人们的这一心理,他决定用“欲擒故纵”的推销术。推销员表演完后二话不说,只管洗净炊具,包装起来,放回到样品盒里,这时才对两对夫妇说:“嗯,多谢你们让我作了这次表演二我实在希望能够在今天向你们提供炊具,但我今天只带了样品,你们将来再买它吧。”说着,推销员起身准备离去。这时两位丈夫立刻对那套炊具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们都站了起来,想要知道什么时候能买得到。
罗伯特先生说:“请问,现在能向你购买吗?我现在确实有点喜欢那套炊具了。”
史密斯先生也说道:“是啊,你现在能提供货品吗?”
推销员真诚地说:“两位先生,实在抱歉,我今天确实只带了样品,而且什么时候发货,我也无法知道确切的日期。不过请你们放心,等能发货时,我一定把你们的要求放在心里。”罗伯特先生坚持说:“嗨,也许你会把我们忘了,谁知道啊?”
这时,推销员感到时机已到,就自然而然地提到了定货事宜。
于是,推销员说:“噢,也许……为保险起见,你们最好还是付定金买一套吧。一旦公司能发货就给你们送来。这可能要等待一个月,甚至可能要两个月。”
这位推销员的手段可谓高明。他并不象一般的推销员那样,想方设法“逼”对象购买他们的东西,也不管这些东西对你是否有用,只要把钱付给他们,他们才会放过你。而这个推销员显然更加懂得他的顾客的心理,使用“欲擒故纵”的手法,使得两位原本对炊具不感兴趣的先生都引发了巨大的兴趣,这位推销员的推销功力可见一斑了。
三、善借力:
当你找不认识的人去办事时,你是否会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局促不安,感觉无法开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因为你在不认识的人面前,会觉得借对方的力去办事很难。
其实,只要你稍微修炼一下,你就会发现,借对方的力去办事并不是十分的难,至少不像你想象中的那么难。作为穷人,借别人的力量去办事是常有的事,如果你不懂得如何去借力,你的事儿多半办不成。相反,如果你善于借别人的力,相信你的穷人身份也维持不了多久。
1、以朋友找朋友
中国人都有老乡的观念,都是非常注重感情的,“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这“泪”“汪汪”直流,深刻道出了彼此内心的那种感受,似乎相互之间已不止是同住一个地方那么简单,而且与别人相比,有一种亲情混杂在情感之中。同吃过一个地方的饭,同住过一个地方的房,这种说不清、道不出的感情很特别,它促使着老乡关系的稳定发展。
国人自古以来,有这样一个传统,那就是同姓或联姻的家庭同住在一处,比如什么林家村、李家村,说的就是同一村中大家既是邻居,又是亲戚,对外则又都是老乡,彼此血缘承自一脉,大家都是一家人。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交通开始便利起来,人类的不断迁移也促进了交通工具的进步。因此,人们越来越不安分于那种传统的封建大家庭中,他们需要与不同姓或不同乡的人进行交流,迫切想到外面去走一走、看一看,就连儒家的传统也提倡读书人多出外走走:“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就这样,人不断地出去,就在异乡停留下来,定居繁衍,时间久了,同在异乡的人便根据地域自然形成一种关系,那就是老乡关系,但这种关系,深挖起来,其中还有一层也许近、也许远的血缘关系。
既然是有血缘关系的老乡,那就更是一家人了,不但亲上加亲,而且都认同一个祖宗,有事求你帮忙自然是分内事儿。因此,在处理老乡关系上,不要只限于地域上的相同或相近,更要懂得在这一层基础上深挖一层,说不定找到了彼此之间的裙带,那这关系不就更容易搞定了吗?
宋某是清朝末期人,当时是今安徽省金寨人,参加科举屡试未中,最后总算得了一个秀才头衔,在偏僻的小山沟里当一个私塾先生,教村里几个儿童以换取日常之粮食与衣物。
宋某虽说不能金榜题名,但博学精深,对自己学生的教育非常重视,千方百计地教学生些“必物致知”之学,虽说山村偏僻,但在那时,西方的知识也有所传来,宋某异常欣赏,遂经常教这些知识给学生。
有一次,为了给学生建一间动植物标本保存室,他想方设法地去筹钱,村里借了,去邻村,邻村借了就到乡里……最后,在实在找不到出路的情况下,他到了城里,希望找几个老乡想想办法。
当听说有一个老乡现已有家财万贯之时,他欣喜若狂,满怀希望地前去借钱,却不料这位老乡吝啬异常,一个子儿也不给就把宋某给赶了出来。
宋某原乃清高之人,现遇到这种屈辱,叫他如何咽得下。不过,冷静之后,宋某想到这个老乡对村里特别是儿童教育还非常有用,跟他关系搞好了,以后的教育经费就好办了,于是,他想出了一计去见这位老乡。
那时不比现在,亲属辈分之间乱了套,也对此不大在意了。那时的亲属辈分非常严格。爷是爷叔是叔,就是你比一个人大了十几岁甚至更大,但人家辈分比你高,你就得叫人家爷。
宋某找来族谱,经过认真查找,他发现传宗接代下来,自己比这位老乡高了一辈,严格上来说,这位老乡应叫宋某“表叔”,尽管宋某年龄只有31岁,而那位老乡年龄却有58岁了。
最后,在族谱的面前,这位老乡再也不敢如此嚣张了,在自己的长辈面前,他只有遵循那几千年来的“礼”,而宋某这时说什么话都嫌多了,最后轻松借到了所需的经费。
宋某在这里可以说出奇制胜,耍了一个花招,钻了一个空子,但从根本来说,就是他找到了与这位老乡的裙带关系,续上了血缘关系,在两重力量的压迫下,那位老乡的吝裔之心也不得不变一变了,或许,渐入老态的他也想以后叶落归根吧!
所以,在与老乡相处时,并不是所有的老乡都那么好说话,总会有一些非常难相处的,这跟人的性格有一定关系。也许在地域的观念上,他并不看重;或者是因为个人的人生价值观不同,只懂索取,而不知付出,这样的老乡就很难相处了。
但这时不妨来点“旁门左道”,不要死钻牛角尖,要想方设法找出与他在血缘上相连的地方,当然,这里的想方设法不是要你去骗,而是要你去找,努力地去找。七大姑、八大姨,或者他的爷爷的堂弟的妻子是你外公的妹妹,要不然有可能你的姑妈的表哥的侄子的女儿是他的妻子。这要一找起来,有可能就能找出一点端倪,毕竟,既为老乡。同住一个范围之内,彼此血缘相近的可能性非常之大。
这样看来,无论近亲、远亲,只要是“亲”,就可在老乡关系上再加一层基础,底子再牢靠些,以后的关系就有可能发展得更快、更好些。任何人面对“亲”人,无论是近、是远,在接待的态度上,总会与别人有些许的不同,也不论这不同点有多大,这就可能与之搞好关系。
既然中国人对老乡有特殊的感情,学会利用同乡关系,不但可以多交几个朋友,更重要的是办事时能得到关照,万一自己在外面有了什么麻烦,也可以有“征用”别人的资本。那么,该怎样拉近老乡关系呢?
(1)利用乡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