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壮文论集
30023900000014

第14章 汉语文和南方民族文字功能互补初探(1)

在保存自己民族语言的南方各少数民族中,汉语文到底能发挥哪些动能,发挥到什么程度;原有的和新创的民族文字还有没有功能,发挥到什么程度,这个问题至今仍未深入探讨过。如果两种文字的功能不能得到较为确切的界定,则民族文字的使用和发展就不可能有自觉的实质性的进展。

其结果,对民族地区发展的损害是一定很大的。汉族是我国的主体民族,先进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汉文已经在实际生活中成为各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巨大的作用,这是无可置疑的。但是,也由此而带来一些片面的认识,即认为汉文在少数民族中也能发挥与汉族地区一样的作用。这种以偏代全、以点代面、以少代多、以国家机关活动代广大群众日常生活活动的观点,在一些民族的各级领导和上层知识分子中颇为盛行,成为发展民族文字的巨大阻力。那么,汉文在南方各少数民族中的使用有什么特点呢?第一,层次性。对于广大少数民族人民来说,除了极个别民族完全使用汉语外,绝大多数都保留自己的民族语言,因此,汉文并不是与自己语言一致的文字,这势必造成使用上的层次性。层次性包含两层意思,其一,在汉族中,文盲、略会汉字、中等水平、高水平这四个层次.构成了掌握汉文的金字塔。但最低的两个层次,虽然不能从文字中得到科学知识,却可以从听觉当中得到弥补。听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文盲的局限,虽然不理想。少数民族则不同,文盲这一层次基数很大,远远超过汉族。有的甚至不少于50%,甚至更高。半文盲这一层次,基数也很大。由于民族语的优势,小学生乃至初中生学了汉文,都会很快复盲或变成半文盲。这样,文盲、半文盲这两个层次就形成了一个展延面积很宽的塔基,与汉族的这两个层次不同的是,不仅占人口比例大,而且排除了通过广播、影视、宣讲等获得科学知识和各种技术,乃至天气预报的可能性。另外的两个层次即中、高层次,在少数民族中人数不多,高层次人数尤少。它们在本民族中鹤立鸡群,超然突兀,使少数民族的四个层次形不成金字塔,而是倒T字形,底座宽厚,顶冠突出。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认知体系,且由于语言的相对牢固性,文言又不一致,不易改变。其二是行业的层次性。实际情况表明,汉文在南方各少数民族中并非可以自由地随时随地发挥作用,它受到了文言不一的制约。一般来说,汉文的功能是与掌握汉语的程度成正比的,这恰恰限制了它的作用,使之在高层次中运动,无法沉底。总的来说,在民族地区,汉文在下列领域的若干层次中能够充分地或较好地发挥它的功能:第一是县以上党政机关。在那里,无论开会,作报告,研讨工作,下发文件,发布文告,通常使用的是汉语文,即便有少数的州县发布文告或下发文件同时有民族文字,但总的还是以汉文为主。特别是由于大杂居小聚居,政事活动非依赖子汉语文不可。第二,传统教育体系中的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南方各少数民族中,汉文教育占有优势。中、高等教育的教材、参考书、师资掌握的文字、教学科研活动,都以汉文为工具。

由于这些学校又往往是多民族的,不同民族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必然以汉文为交际工具。因此,一般来说,中高等教育皆以汉文从事教学。第三,科技尤其高科技领域,汉文资料占有绝对优势,研究人员掌握的是汉语文,因此,汉文的优势是不容置疑的。第四,县级以上的工业交通和商业活动,由于跨民族、跨地区和跨行业,必然以汉文为主。第五,外事活动,汉语文占绝对优势。第六,以汉族群众和少数民族知识分子为对象的文学艺术活动,也主要以汉语文为工具。但是,汉文在少数民族中并非万能,它在下列层次中受到了很大的制约,有的甚至影响甚微,这些领域是:广大乡村的种养活动、基层群众的政治生活、日常生活领域、小学及初中低年级教育、扫盲及农民技术夜校、乡村人畜疾病防治、乡村广播宣传、面对群众的文学艺术、乡镇企业、乡村商业活动、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法制宣传和贯彻等。由于汉文在这些层次中较难发挥作用,致使各族主体即工农群众在现代化建设中难以腾飞,这已经是严峻的现实。第二,点线性。汉文在少数民族中的影响具有点线性的特点。点指的是政治中心,即县城、州或专区所在地及省(区)首府。在专区所在地及省城,因一般汉族占多数或绝大多数,汉文有绝对优势,即使是凉山彝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湘西苗族土家族自治州、广西河池地区及百色地区等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地方,其首府也以汉文为主。线指的是交通线,主要是铁路线和公路干线,这些地方汉族及各族干部来往较多,商业活动频繁,汉文占有一定优势。沿主要江河干道,也是汉文占优势。例如广西的湘桂铁路沿线各壮族聚居县,汉语汉文占有优势,沿线壮族群众懂汉话(粤方言及柳州话)比较多,掌握汉文的人也比较多。南宁至百色的公路乃桂西公路干线,沿途大小城镇汉语(粤方言)占有一定优势,汉文也是如此。但是,离点线以外的广大乡村和小镇,汉语文则不占优势。在这些地区,民族语占有绝对的优势,因而汉文在群众中很难普遍通行。而这些地方绝大多数又没有发展民族文字,造成文字上的真空状态,人们难以了解外部世界,难以开发智力,难以吸收现代科学技术,导致与内地的差距不是缩小而是扩大,给现代化建设带来很大困难。第三,渐进性。汉文在南方各少数民族群众中的传播,具有渐进性的特点。它不可能像在汉族地区那样迅速普及,这首先是由于语言本身固有的性质决定的。语言不仅是交际工具,也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它的使用受环境和民族意识的制约,因此,它具有巨大的稳固性。少数民族使用自己的语言,社会通用的却是汉文,这种文言断裂的局面,大大限制了汉文在各族群众中的传播,这是形成渐进性的根本原因。这和汉族人不可能迅速普及某种外文,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文言不一,民族语的巨大稳固性,使相对聚居的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受到很大的阻碍,收效比汉族地区要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