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无中生有:中国历史中的诬告往事
30257200000024

第24章 躲不开的污水(4)

当然,从戴梓事件上,我们看到的是,满清统治者对汉人的防范之心非常之大。作为异族入主中原,清朝统治者对汉人反抗的恐惧心理自然敏感而强烈。而想要镇压汉人的这种反抗,他们想到的第一条就是防止先进的军事技术装备落入汉人手中。因为担心,所以惊恐;因为惊恐,所以将其泯灭。满洲人虽然不相信火器能决定大局,但他们却尝过火器的厉害:在入主中原之前,成千上万的八旗兵在攻坚战中被明军用火器击毙。他们想得却不是自己得到这些火器,而由于自卑心理,他们不希望别人得到。这种思维方式让人感到惊讶与愕然,就似乎是一个马桶,因为害怕被别人先占上,就决定要毁掉。他们从不想,自己也能制造一个这样的马桶。

早在入关之初,多尔衮就曾立过这样的规定:大炮和火器等当时的先进武器只限于八旗军中使用,清军中的汉军禁止装备。

事实上,从多尔衮本人的角度来讲,这个措施是相当正确的。因为当时投降满清的汉军人数已经远远超过八旗军,这些军队如果拥有有先进武器,一旦降而复叛,八旗军肯定对付不了。另外,多尔衮只让八旗军拥有大炮和火器,可以大大增加八旗军对汉军的战斗力优势,可以更有效地震慑和控制清军中的汉军。

继他之后,历代满清统治者出于对汉军的防范,一直严格施行这一规定,直至鸦片战争以后,因为八旗军丧失战斗力,为了利用汉军镇压农民起义,才有所松动。但是,此时的满清已经到了穷途末路了。

我们纵观历史,任何一个朝代到最后都会走到腐化这一步,这一步是永远也不可避免的。那么,当一个朝代腐化彻底的时候,在面对外来武装冲突之时,武器就成了重中之重。但清军武器装备的不断倒退,不仅使之无力抵御外敌,镇压农民起义也越来越困难。及至两百多年后,面对太平军的冷兵器,腐败清朝正规军几乎完全没有武器上的优势,满清政权在农民军的凌厉攻势下差一点就被连窝端了。由于八旗军乃至所有的正规军完全丧失了战斗力,为了救命,满清不得不允许曾国藩、李鸿章等汉族组建“湘军”、“淮军”地主团练武装,开始装备外国先进武器,后来为日益严重的内忧外患所迫,又不得不在全国范围内组建新式陆军,一律装备德式武器,所以后来新军起义时,满清政权就像纸房子一样地倒塌了。

满清政权为了压迫汉族而压制武器的应用和发展,乃至压制科技的发展,虽然能够得逞于一时,却弄得国衰民穷,不堪一击,走上了彻底覆灭的道路。在深重外辱和内乱下,为了保命,又不得不放弃对武器、科技的应用和发展的压制,但是,为时已晚,满清政权已经元气耗竭、威信扫地、人心丧尽,在耻辱中灭亡。

满清的作为,正应了一句老话:“害人终害己”。满清的结局留给历史的应该是这样一个教训:靠压制维持政权绝非强国之策,也非长久之计,实乃亡国败运自取耻辱之道!

所以说,南怀仁的诬陷戴梓,并不能被许多诬陷者看作是经典,倘若不是上面分析的种种原因,这盆脏水根本泼不到戴梓身上,很可能会溅到自己。

6、载漪的诬陷

熟悉义和团的人,就不可能不知道端王载漪。在当时洋人眼中,端王载漪是个极端民族主义者。整个义和团运动期间,载漪希望并付诸实践地与洋人破裂,是个不折不扣的积极分子。

据一些记载说,载漪这位王爷根本不具备作为传统道德的皇室子弟的要求。这位王爷最喜好的,正是当时旗人最不齿的一套穷汉人耍把式卖艺的行当。由于载漪从小就喜欢武术,所以经常跑到当时卖艺人活动的天桥去跟人家较量,一些资料记载说,这位王爷还曾将有千人之众的丐帮帮主藏匿于他的端王府里。御前女官德龄公主《御苑兰馨记》中就这样记载载漪道:“他从不关心他同级人士的一切,他喜欢与这班拳民称兄道弟。其实按照满清风俗来说,官吏根本不许看江湖卖艺人献艺的,而参加表演更加是不用说的了。满清高级官员就是到中国饭馆里吃饭都是不合理的。”

可是,载漪完全不把这些成规放在心上,“(端王)却不管这一套。最喜欢穿起法衣,跟卖艺的一同耍枪弄棒,然后人家撒钱时,他跟着磕头谢赏。他是亲王中的一员,当时上上下下的人都知道他是端亲王,每逢他粉墨登场,总引起无数观众。”由此可以看出,这位并不像王爷的王爷后来那么支持义和团,或多或少地有点惺惺相惜的意思。但这只是其性格的一方面,能让他后来有极大支持义和团的行为,还因为政治的缘故。多年以前,这位王爷因为不好读书,行事乖僻,所以很不得统治者慈禧太后的喜欢。后来,他娶了慈禧太后的侄女为老婆,频频出入大内,慈禧太后见他虽然没有什么学识,但忠诚之心倒是有一堆,就慢慢地喜欢上了他。戊戌政变中,他出力不小,慈禧太后把新成立的虎神营交给了他。这不仅是最高荣誉,还是权力的拥有。政变发生后,慈禧太后在皇室子弟中挑选皇帝的人选,所选中的人正是载漪的儿子。这当然让他心花怒放。可洋人们参与进来,他们坚决不许大清国废掉光绪皇帝而令立新君。如此一来,载漪的儿子就不能成为合法皇帝,所以,他对洋人是有切肤之恨的。这也正是他成为仇洋派的最根本原因。

而在载漪的印象中,多年以来整个大清帝国都受到洋人的欺压,但无可奈何。义和团在山东河北兴起后,载漪看到了希望。没有官方证据显示载漪什么时候与义和团有的接触。在一些时人的笔记中倒有记载。据一位时人记录,当载漪牢骚不断的时候,他府中的一位师爷就说了一句话:“曹州府拳民素以‘扶清灭洋’为志。”端王爷急问具体情况。这位师爷就说了山东拳民的基本情况,最后说道:“这些人会用法术,让洋人的枪炮失灵。”

端王爷欣喜若狂,就让这位师爷赶紧找来一位拳民,他要当场试验一下。不知道来的那位拳民是怎么蒙混过关的,总之,这位拳民的确让端王爷相信了他是可以“刀枪不入”的。端王爷那段时间心情很是舒畅,而这个时候因在山东剿义和团不利的被迫卸任的山东巡抚毓贤来到京城,大夸拳民不但勇而且还忠,毓贤向他说道:“当今国势日降,由于民志未伸,如果还要杀拳民,不等于是自剪羽翼而开门迎盗嘛。”

载漪对毓贤这段话真是有些感激,他似乎在茫茫大海上找到了灯塔一样。在他的帮助下,毓贤去了山西当巡抚。他又在慈禧太后面前,力请用拳民抗击洋人。慈禧太后可没有他那么疯狂,对这种“刀枪不入”的江湖神术半信半疑。不过,这位喜欢看京剧并且对中国神话传说了如指掌的老女人最终还是架不住载漪的苦苦请求,答应看一下拳民们的“刀枪不入”神术。慈禧太后在观看了拳民的表演后,看着载漪问:“我相信了。你准备怎么办?”

载漪还能怎么办,他认为这种神术,简直就是上天赏赐给大清国最好的礼物。他开始在自己的虎神营里散播这种神术,于是,所有的虎神营士兵取消了每天的操练,转而去练神拳了。他又在自己的王府里设立神坛,早晚必拜。载漪这个时候恐怕还不知道自己创造了一个记录:他的虎神营士兵与他的王府中人是北京城里学习此术的最早者。

以上的论述大致可以给我们勾画出一个清末王爷的简单画像。他因为没有受到过贵族教育,思想没有那么重的包袱,所以会使用各种不被人耻的招数对异己这进行打击报复,诬陷自然是其中之一;而更由于他大权在握,所以在诬陷他人的时候,可以马到功成。

在他的大力举荐下,朝廷中形成了势不可挡的亲义和团势力。诸多朝臣都认为可以靠义和团与洋人做出决裂的行动。这种情绪的影响如洪水一样迅速泛滥。但有两个人却保持着清醒的的头脑。一位是庄亲王载勋的家臣内阁学士联元,另一位是曾担任过内务府大臣,现任户部尚书的立山。两人都认为,即使是中国的正规军都无法与洋兵抗衡,更何况是乌合之众的义和团。倘若一旦与洋人决裂,导致的战争后果必将是惨败。惨败之后结局谁来收拾,这个问题不可谓不严重。

联元是一个品性端正的学者,他曾经一直坚持保守思想,反对任用任何改革,立山的政治嗅觉相当敏锐,此人喜欢玩女人也是人所共知。慈禧此时还没有下定决心要与洋人断绝友好关系。她问二人有什么意见,联元就出了个主意,他说,可以去大使馆劝阻洋人不要攻打大沽炮台,否则便“下旗回国”。事实上,此时大沽炮台的战斗正在进行中,朝廷方面只不过不知道罢了。慈禧太后虽然已经倾向开战,但并未得到大沽的后续消息,她这个时候仍然希望能通过和平方式来解决。只要洋人进不了城,那封照会就会失去效用。

她决定让联元与立山再试一次。

联元等人肩负着重要使命出发了,他们最先到的是英国使馆。他们希望西摩联军能就地返回,因为此时北京城各个使馆的卫队人数已经饱和,根本没有必要再让远征军来此。

英国使馆的负责人不置可否,联元等人只好悻悻而离去。他们接着到了美国大使馆,说明来意后,美国大使馆的负责人态度很是骄横,他说,如果我手上有一千士兵,就会杀尽城里所有的拳匪。联元等人在最后要离开的时候,这位大使馆的负责人威胁道:“如果我的家人或使馆任何成员受到伤害,美国军队将会毁掉北京城。”

联元鼻子都气歪了,但并非是因为使馆负责人的态度,而是他觉得自己居然完不成这么一个很简单的任务。

其实这个任务一点都不简单,当他走遍了所有使馆后,就发现,这些洋人之所以态度骄横拒不接受他的请求,无非是对西摩远征军的到来抱有信心。在这一点上,联元可能想过,如果真的可以把西摩远征军击败,他完成任务的困难度是不是会减小许多。

联元等人奔走大使馆的失败让慈禧和主战派更加坚定了开战的决心,第二天,慈禧召开御前会议。会议的重点一开始就放在了如何对付骄横的大使馆上面。

也就是说,上次讨论的要不要攻打大使馆已经被批准,而这一次讨论是如何攻打的问题了。但没有人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一提出来,和上次会议一样,主和派坚决认为不可。

他们的理由很简单,一旦攻打大使馆,将会引起联军更强大的军事报复。联元就说:“万国公法,凡使臣不保,他日城破鸡犬不留。”

端郡王载漪立即回敬:“你怎么就知道日后城破?”

光绪皇帝插嘴道:“你只喜言战,朝鲜之役(甲午海战),创巨痛深,大家有目共睹。况诸国之强,十倍于日本,我何以御之?”

载漪道:“董福祥可用。”

光绪皇帝接口道:“他最不可用。”

载漪嘿嘿一笑,史载:“出语不逊”。但并没有记载他到底对光绪说了什么话,总之,他说完这些话后,“上(光绪)嘿然。”

立山在光绪皇帝“嘿然”后,接着光绪皇帝上面的话说道:“自朝鲜之役后,我海军丧失殆尽,南北咽喉已断。一旦开战,军械粮饷无从运至到。洋人一旦攻破大沽口,来到京城指日可待,拳民乃乌合之众,想要靠他们,绝对不行。”

慈禧太后觉得这在第一次御前会议已经讨论过的问题,她认为没有反驳的必要了。载漪刚要在一旁说话,有主和派官员就抢过立山的话:“对!拳匪绝不可恃,应速驱之出城。”

载漪也把话抢过来,“对!你这是失民心第一良法也!”然后转向慈禧太后,“请老佛爷下旨攻打各大使馆。”

慈禧点头,元联大呼:“不可。”

载漪大怒,立即毫无理智地泼脏水:“你是汉奸,当斩。”慈禧也大怒,要把联元斩首。

幸好他的主子庄亲王载勋立救,说他一心是为了江山社稷着想,才有如此愚言,联元这才保住了一条命。

不过,当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向北京城开进的时候,联元等人的命运彻底被推进深渊。载漪这个时候的情绪已经近于崩溃。在同一天,他诬陷立山勾结洋人,原因是立山的家就在大使馆旁边。这种诬陷自然不能使立山心服。但无关紧要,载漪有权在手。他捉了立山后立即进行了审问。审问与判刑者都由义和团担任。

在载漪的暗示下,义和团审问立山的问题如下:有一天你为何请同文馆教习那个大毛子(美国人)吃饭?你为什么要送大毛子礼物?你家住在使馆旁边,为什么?如今我们与二毛子打仗,你为什么不搬家?

立山对这样的无中生有与借题发挥,根本无法回答。最后被斩于街市。

1900年义和团运动时期,栽赃陷害之事恐怕已经不是值得人们关注的事情。载漪的载脏陷害所以使立山无法躲避,就是因为大环境决定了载漪所泼出去的脏水必能淋到目标。那是一个全民仇恨洋人爆发的年代,只需要跟“洋”沾上一点边,就无路可逃。立山虽然为大清高级官员,但在一个已经丧失了理智的年代和载漪的权力的合力下,想不被诬陷都是不可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