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书画背后的故事
30399700000024

第24章 五牛图的回归之旅

《五牛图》是唐代著名画家韩滉的代表作品。史载他曾有几十幅作品传世,但是只有《五牛图》历经千年风雨,流传至今,可谓弥足珍贵。今天,这件国宝能静静地躺在故宫里,还与周恩来总理有一段故事。

韩滉是唐德宗时期的一位宰相,喜绘画,尤喜田园题材,善画牛。那时,另一位画家韩干以画马著称,而韩滉以画牛著称,后人就称他们为“牛马二韩”。韩滉并不是一开始就善于画牛。据说有一次,韩滉画了一幅斗牛图,自己感觉不错,便拿给一个放牛的牧童看。牧童看了捂着嘴笑了起来,韩滉问牧童笑什么,牧童说:“我放牛放了这么久,看到牛争斗时都是夹着尾巴的,大人画的牛却都是翘着尾巴的。”韩滉一听,恍然大悟,深感自己观察不细,此后精心观察创作,终于在以后画出了《五牛图》这样的不朽之作。

《五牛图》问世以后,能够流传一千二百多年至今,其中有着不同寻常的经历。在宋代,《五牛图》藏于皇宫内苑;金兵进犯,宋高宗赵构在兵荒马乱中把它带到江南。元代,此画由赵伯昂收藏,后到赵孟頫之手,赵孟頫为此画题了“神气磊落,希世名笔”的跋文。在明代,《五牛图》又几易其主。清兵入关后,下落不明。直到乾隆年间,才被乾隆皇上从民间收集回来,盖上御玺,珍藏于宫中。八国联军侵略北京,这件瑰宝又落入外国人手中,不久侵略者又将此画卖给香港汇丰买办吴蘅孙。到了建国初期,吴氏由于濒临破产,欲将此件珍宝出手拍卖。《五牛图》再次面临流失海外之险。

此时,周恩来总理收到一位香港爱国人士的来信,说唐代著名画家韩滉的《五牛图》近日在香港露面并将被拍卖,他本想买下来献给祖国,但是画的主人要价10万港元,他无力购买,心急如焚,只得给周总理写信,希望政府能出资收回国宝。

中国历史悠久,文物广博,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为文物保护工作费尽了心血。他在看了这封信后心情沉重,浓眉紧锁。因为10万港币对于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但是又怎么能眼睁睁地看着国宝流落海外呢?再困难也要收回国宝!周总理立即给文化部下达了三条批示:一、派专家赴港对国宝进行鉴定,确定真伪后负责收购;二、派可靠人员专门护送,以确保文物安全;三、文物运回后,交给收藏条件好的单位妥善保管。

文化部接到总理批示后,立即组织专家赴港,经鉴定,《五牛图》确系真迹。后经过多次交涉最终以6万港元买下。当这幅传世佳作重归故园时,画面上已经千疮百孔,体无完肤了。直到1987年,文物保管部门把此画交给故宫博物院修复厂的高手孙承枝以后,这幅幸存的古画才一洗颓颜,焕然一新。这其中的奥妙当然就是身怀绝艺的孙承枝师傅的再造之功。

当时孙师傅接到修复《五牛图》的任务以后,心情十分沉重,虽然他13岁学艺,并以擅长古旧书画修复而闻名,但对此重托也确实潜心思索了一番。揭除旧画托纸之功力,不是每一个裱画师傅所能具有的。

《五牛图》旧裱共有4层,两层背纸很快揭去,可再揭画心这一层,就不那么容易了。内行称紧贴画心的托纸为命纸,若稍有疏忽,就会揭掉半层画心,或者掉粉掉色伤了画面。孙师傅揭除《五牛图》的命纸自然更是慎而又慎,万万不敢掉以轻心。这样一幅不算太大的画卷,仅揭除这一层与画直接粘连的托纸,也足足用了5天。至此,孙师傅还运用了掏、转、补、刮各种业技精熟的处理手法,把这幅大小破洞500多处的古画,补缀得完整如初,可谓天衣无缝(2002年12月1日至2003年1月6日,由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上海博物馆联袂举办的“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中,这件稀世遗珍亦向观众作了隆重展示。听说有人在惊愕之余,怀疑是否为原件之貌)。孙师傅将此画补好破洞,还得补全颜色,行话叫全色。由于孙师傅择纸得宜、补法娴熟,再加上添色经验丰富,全色后的《五牛图》无从看出修痕,达到了理想的修复效果。最后孙师傅又以原式装潢,前后足足花了几年时间,才算全部完成《五牛图》的修复装裱工作。

现在,这幅历尽浩劫的千年古画《五牛图》,以国家特级文物的殊荣,入藏于故宫博物院画馆。

精彩链接:

走近韩

韩滉,字太冲,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德宗朝宰相,后封晋国公。这样一位高官显贵,却尤好画田家风俗,人物水牛。《宣和画谱》记载他有作品36件,其中表现农村生活与生产的就有24件。他的画,与张萱、周棠所表现的绮罗人物有所不同,两者似不可比,把选材重点从宫廷、豪门生活扩大到当时的农村,这是我国风俗画发展中的一大进步。

唯一真迹

《五牛图》是今存于世唯一可信为韩滉的兽畜作品的真迹。此件绢本矮卷,设色,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共画了5头大牛,有黄色、酱色、紫色的几种。其中一黄牛在棘枝上搔痒,一花牛昂首低鸣,一酱色牛正面张口吼叫,一黄牛转首回视,有一头酱色牛头上还束有一很讲究的“络头”(古代的牛有时作乘骑之用)。纵观整个画面单纯统一,但又变化丰富、多姿多彩,给人以形神俱现的生动之感。画中五牛都用粗笔线条勾画轮廓,充分表现出牛的强健身体与粗厚皮肤,元代大画家赵孟頫曾赞叹道:“右唐韩晋公《五牛图》,神气磊落,希世名笔也。”前人在研究《五牛图》后认为,此作品并不是单纯动物画,有深刻内涵寓于其中。韩滉画五牛比喻自己兄弟5人,以任重而顺的牛的品性来表达自我内心为国为君的情感,是以物寄情的典型之作。画面形象生动,笔法精妙,线条流畅优美,形神俱佳,表现出作者高超的笔墨技巧,是难得的唐画佳作。

五牛寓意考

韩滉创作的《五牛图》,仅仅是单纯的描写动物,还是另有所指,对此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于是产生了韩滉创作意图之谜。有人在研究《五牛图》后认为:此作品并不是单纯的动物画,而是有深刻内涵寓于其中。韩滉画五头牛以比喻自己兄弟5人,以任重而顺的牛的品性表达自我内心为国为群的情感,是以物寄情的典型之作。由于韩滉曾提出“营田积粟”的主张,并且建议朝廷采用“且战且耕”的办法对付吐番、回绝的军事入侵,在任职宰相期间,注重农业发展。有人根据此认为此图可能含有鼓励农耕的意义。唐代已开始使用曲辕犁作为耕作工具,而牛是其主要动力之一。当时唐代农业的发达,与牛耕技术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以牛入画,确有鼓励农耕的意义。

元代著名大书画家赵孟頫也对《五牛图》的创作意图进行了猜测,他于画后曾经再三题跋。关于他的猜测,我们可以从他的题跋“昔梁武帝欲用陶弘景,弘景画二牛,一牛以金络首,一自放于水草之际。梁武叹其高致,不复强之,此图殆写其意云”看出,他认为画的是梁代陶弘景辞谢梁武帝征聘的典故。陶弘景生于世家望族,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17岁时就人南朝齐为官,任诸王侍读兼总记室,迁拜左卫殿中将军,后被皇帝调任“奉朝请”的职务,在朝廷任职20年。37岁这年,陶弘景拜表辞禄,入茅山修道。齐末曾帮助过萧衍,萧衍做了梁武帝后,想征调他做官,于是他画了一幅二牛图来拒绝。赵孟頫以宋太祖十一世孙的身份来出仕元朝,那种感觉可想而知,并且他也曾经产生过退隐的思想,所以看到《五牛图》后便联想到陶弘景,也合乎情理。

当图到了清帝乾隆手里的时候,他又作了另外一种揣测,可从他的题诗上知道:“一牛络首四牛间(‘间’当为‘闲’),弘景高情想像间。舐虼讵唯夸曲肖,要因问喘识民艰。”前两句说的也是陶弘景的故事,后两句则是引用“丙吉问喘”的典故。汉代名宰相丙吉在路上,遇到杀人事件,他理也不理。后来看见一头牛在路边喘气,他立即停下来,问这头牛为什么喘气。有人后来问他,为什么关心牛命而不关心人命。丙吉说路上杀人,自有地方官吏去管,不必我去过问,而牛异常的喘气,就可能是发生了牛瘟,或者是其他有关民生疾苦的问题,地方官吏不大会注意,我当然就必须问个清楚。因为细察垂询牛喘的事,于是他的名声大振,被称为好宰相。乾隆身为帝王,正处于大清盛世之际,自然希望得到贤臣良将的辅助,对陶弘景“出世”的做法肯定不赞成。韩滉是唐代的名宰相,并且和丙吉一样关心人民疾苦,所以乾隆看到《五牛图》,然后联想到汉代名宰相丙吉,便不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