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杀敌以怒
《孙子兵法·作战篇》:“杀敌者,怒也。”《乾坤大略四囊书》:“兵之所以战者,气也;气之所以激者,怒也。”又《百战奇法·怒战》:“凡与敌战,须激励士卒,使忿怒而后出战。”这些都是说,要使部队勇敢杀敌,就要激励他们仇恨敌人。善于用兵的将领,都很注意培养士气,积蓄精神力量,待部队“气勇怒盈”时再与敌交战。
《资治通鉴·卷四》载,公元前284年,燕王以乐毅为上将军,统帅燕、秦、赵、魏等国军队于济西一战,消灭齐军主力,连克七十余城,随即率燕军攻占了齐国的国都临淄。齐国在仅存有即墨和莒两座城池的危急关头,突然听到燕昭王去世,惠王即位的消息。齐将田单知道惠王作太子时与乐毅不合,便用离间计,使燕军失去了乐毅这位智勇双全的指挥官。田单坚守即墨,故意扬言:我最怕燕人把俘虏的鼻子割掉,把他们配置在攻击部队的先头,那样即墨城里的人就要畏敌怯战,城池就难保了。燕军听了这话,就照着办了。即墨城中的齐国军民看到敌人割了战俘的鼻子,异常愤怒,死守不屈。接着,田单又派出间谍向燕军放风说:我最怕燕人挖掘即墨城外的坟墓,那会令人伤心沮丧。燕军闻讯,又挖开齐人的坟墓,烧骨示众。齐国军民从城头上看了这番情景,悲痛涕零,义愤填膺,纷纷要求与燕军决一死战,报仇雪恨。田单见火候到了,准备大举反攻。他先以诈降进一步懈怠燕军,又用火牛阵破敌,然后乘胜追击,收复全部失地。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开展的以“诉苦”和“三查”为内容的新式整军运动,以及许多部队进行的战前诉苦会等,就是从阶级教育入手,激励士气的有效方法。毛泽东同志在《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一文中,对此作了很高的评价。这个运动大大提高了全军指战员为解放被剥削的劳苦大众,为消灭敌人而战的觉悟性,对于最后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择人任势
《武经总要》云:“夫大将受任,必先料人,知其材力之勇怯,艺能之精粗,所使人各当其分,此军之善政也。”择人任势,意思指根据斗争形势和任务的需要选用恰当的人材。杜牧解释说:“言先战者先料兵势,然后量人之材,随短长以任之,不责成于不材者也。”
人材各有长短。用人如用器,贵在用其长而避其短。虽“鸡鸣狗盗”之徒,若用得恰到好处,可收排难解危之效。否则,即使是顶天立地的盖世英豪,用之不当,也不会发挥大的作用。
在战争史上,许多败北者的失利,直接原因表现为前线指挥员失误,间接原因则是统帅部用人失策。赵王错用赵括,方有长平之败;孔明误遣马谡,才有街亭之失。相反,正确地选用人材,则是创造奇迹的开始。赤壁大战之后,吴蜀矛盾随起,孙权能适时地起用白面书生陆逊,随获江陵之战和彝陵之战的胜利。
公元215年,曹操要亲自征讨张鲁,命令张辽、李典、乐进率七千余人守合肥。临行前,曹操叮咛:“若孙权至,张、李二将军出战,乐进军守城。”当时,众将领对曹操这种预先分工很怀疑。后来,孙权果然带十万大军来犯,三将军按照既定分工去做:张辽、李典乘东吴军立足未稳,挑选了八百名勇猛将士,突然冲入孙权所在的军营,杀得吴军措手不及。张辽等杀出重围后,并力坚守合肥,士气奋发、孙权出师不利,锐气大损,围城十余日不能得逞,只好撤退。
后人有个叫孙盛的评论这次作战说:“夫兵,诡道也,至于合肥之守,悬弱无援,专任勇者,则好战生患;专任怯者,则惧心难保。且彼众我寡,众者必怀贪惰;我以致命之师,击贪惰之卒,其势必胜。”可见,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合肥所以能固守,曹操能择人任势是个重要原因。
三、赏不逾时
《司马法》云:“赏不逾时,欲民速得为善之利电。”
奖励战功,是历代兵家重要的治军思想。奖励包括物质奖、荣誉奖和官爵奖,目的都是为了激励斗志,激发士气,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但不论实行哪种奖赏,只有做得适时、恰当,恰到好处,名副其实,才能达到其目的。否则,赏之过滥,甚至无功受禄,无劳受赏,奖赏这一手段,就要背离它原来的目的,助长不正之风,成为一种瓦解战斗集体的腐蚀剂。正所谓:赏虚施,则劳臣怨;赏无度,虽费财而无恩。
赏赐不避怨仇,因而齐桓得管仲之力,唐李得魏征之佐。这是古人从大局出发,从本阶级的长远利益出发,虚怀若谷,正确地行赏用才的范例。
三国时的曹操,非常强调论功行赏。据说,他带兵出战,每次攻破敌方的城池,都把掠获的贵重财物,全部拿出来赏给有功劳的将士。而对于没有功劳的人,从不滥加奖赏。所以,作战中将士们都争着建功立业,表现得很英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曹操赏谏,秉公无私。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曹操打败袁绍之后,准备北伐乌桓和辽东。决策之时,有些将领认为孤军深入,作战不利,反对这次出兵,但曹操没有采用反对意见。北伐途中,先因道路有敌军卡守,加之阴雨连绵,泥泞难行,不得不改道,凿山填谷而行。接着又因断绝水源、粮食,只好杀掉几千匹军马充饥。一路之上,历尽艰险。当到了距乌桓军驻地还有二百余里的地方时,曹军与敌人主力又突然遭遇,情况十分危急。曹操亲自到阵前指挥督战,居然化险为夷,一战成功。待凯旋归来开庆功大会时,曹操问:出发前是哪些人劝我不要北伐的?当时劝谏过曹操的那些将领都很恐惧,纷纷跪下请罪。曹操哈哈大笑,非但不予治罪,反而每人赐以重赏。曹操说,这次北伐,差一点全军覆没,侥幸取胜的冒险行为只能偶一为之。其实,当初你们的意见是正确的。曹操行赏确有独见,受赏者无不感叹,旁观者都非常信服。从此,部下献计献策的积极性更高了。
四、罚不迁列
《司马法·天子之义第二》云:“罚不迁列,欲民速睹为不善之害也。”是说行罚要当场,好让百姓迅速看到为非作歹的害处。
罚和赏,是将帅治军所采用的相辅相成的两手。迁:移动变更。罚不迁列,指就地惩罚,目的是为了迅速执行军纪,及时教育群众。那种待问题成堆之后再抓“典型”的做法,非但不能杀一儆百,还常常会弄得众怨沸腾。
军队有铁的纪律,才能令行禁止,有战斗力。所谓“兵当先严纪律,设谋制胜在后”,就是这个意思。在我国历史上,宋代的“岳家军”,明代的“戚家军”,都是由于赏罚严明,才不畏强敌、勇敢善战的。戚继光从自己的治军经验中提出,赏罚要合乎情理。情理者,众人之心声也。就是说,要奖励的人必须是群众所喜爱、佩服的,要惩罚的人也必须是群众所痛恨、厌恶的;善恶分清,功过分清,才能赏罚严明;或赏或罚,都需要先把道理讲清,使大家知道受赏受罚的原因,就会使众人真正受到教育而不会产生怨恨之心。
纪律应该是无私的。罚不避亲,刑不畏贵,法才有权威性,令才有号召力。在我国战争史上,流传着许多执法严明的佳话,如田穰苴辕门立表斩庄贾,周亚夫细柳行军令,曹操割发自刑,孔明挥泪斩马谡等等,都是值得后人学习的。
五、既胜若否
《司马法·严位第四》云:“凡众寡,既胜若否。兵不告利,甲不告坚,车不告固,马不告良,众不自多,未获道。”意思是,兵力大小的运用,虽已取胜,也应当像未战胜时一样兢兢业业。不要说兵器锐利,不要说衣甲坚牢,不要说战车坚固,不要说马匹精良。因为我方兵力未曾自行增多,而作战能力因征战而下降,何况还未达到最后目标。这一谋略,要求打了胜仗要像没有打胜仗一样,仍然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这是指挥员修养成熟的表现。《百战奇法·胜战》云:“凡与敌战,若我胜彼负,不可骄惰,当日夜严备以待之。敌人虽来,有备无害。”“骄兵必败”,是军事斗争的至理名言。战争史无数次地证明,未有将帅骄傲而不失败的。特别是在打了胜仗之后,如不能正确对待胜利,往往容易产生骄傲,由骄傲而产生懈怠,由懈怠而放松警惕,最后必然反胜为败。
《史记·卷七》载,秦末,反秦起义军重要首领之一的项梁,在多次胜仗之后,反被秦军击败身死,原因就在于胜利后的骄傲轻敌。宋义曾劝他说:“打了胜仗而将骄卒惰就一定失败。现在我们的士卒已懈怠了,而秦兵却在加强,我很为您担心。”项梁根本听不进去。这从反面说明了,为将者时刻不能忘记“既胜若否”的思想。
坚持既胜若否的谋略思想,要求指挥员在战场上时时处处都要想到:既然敌手的松懈是自己可乘的良机,那么自己的胜利也会成为招致敌人突然报复的祸端。在古代战争史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军队打了胜仗之后,全军欢庆,而主帅想的却是“敌人可能会在今晚偷营”。于是,他便根据自己的力量,或者立即撤离险境,或者表面上示出轻敌无备之形,暗中巧布伏兵陷阱,从而使伺机报复的敌军或者扑空,或者重落圈套,再遭失败。这一谋略思想,至今仍不失其借鉴价值。所不同的是,现代条件下敌人有着很高的快速反应能力,其报复行动在刹那之间即可降临。所以,战斗胜利之后,指挥员的神经更要绷得紧一点,灵敏一点。
六、受降如敌
《百战奇略·降战》云:“凡敌人来降,须察其真伪,愈慎斥堠,昼夜隄防,不可怠忽。”堠(音后):古代探望敌情的土堡。斥堠,也作“斥候”,指侦察。陧,堤的异体字。隄防,本指筑堤防水,这里指提防。遇到敌人前来投降,必须察明它是真降还是假降,特别要注意侦察敌情,日夜进行戒备,一点不能懈怠和忽略。
据报载,我军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在广西作战方面有这样一件事:某部七连穿插到坂然,刚把控制坂凉公路的任务布置完毕,忽然发现越军一个共有八人的炮兵班,从凉山方向沿公路向坂然过来。我众敌寡,七连准备进行政治瓦解,抓活的。
当敌人走进我火力控制圈时,同志们用越语高喊:“你们被包围了,缴枪不杀,优待俘虏!”
八名越军连连用诈,时而假降,时而装死,八连在指挥上因人众而自懈,以势强而失戒,麻痹轻敌,未作防范,结果一位副连长几乎丧命,使本来已到手的胜利折半,付出血的代价。这件事很值得引以鉴戒。
利用假投降麻痹对方,或达成出其不意的攻击,或混进对方的心脏里浑水摸鱼,这样的例子中外战争史上皆有。
假降,特别是派谋士、将领或间谍人员向敌人实行假投诚,为了取信于对方,常常伴之以苦肉计,使对方感到降之有因,信而不疑。
战争是用诈的场所,在紧要关头采取装死或实行假投降,摆脱困境,化险为夷,甚至转败为胜,这不论对于何种军队都是机智的表现,都是和发扬军人的勇敢精神相统一的。
假降和装死,又是军人在危急关头运用诈术时相互联系的两手。有时候,装出贪生怕死的样子,可以起到掩盖假降的作用。有时候,以刚直轻生,宁死不屈的表现,也可为假死待机造成一种心理伪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