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战争中,由于军队的武器装备比较原始,机动力和打击力很低,攻其无备一般多适用于战术范围——短距离的奇袭、偷袭、奔袭,只有在特殊的政治、军事、外交伪装的配合下,才有可能在战略范围内实现攻其无备。古人讲:“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这是因为军队长途跋涉,耗费时间多,军事企图容易泄露,即所谓“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加之,那时的战争准备比较简单,一旦企图暴露,对方的“无备”就会很快变为“有备”。当飞机和坦克出现后,高速突击兵器迅速发展,以“闪击战”为样式的突然袭击应运而生,攻其无备才真正开始向战略敲门。
总的讲,战略上攻其无备,在于迫使敌人实行错误的计划和方针,采取错误的战略行动,以保证首次打击的效果。其做法多是通过政治军事欺骗,包括歪曲事实真相,蒙蔽、迷惑敌人的情报,以及蛊惑人心的宣传,使对方在思想上完全陷入混乱而无法统一作战行动。
战术上的攻其无备,常指战场上采取大胆而坚决的机动,巧妙地利用天时、地利和空间,以创新的战术使用现有的兵力、兵器,抓住战机,乘敌之隙。在这里,战术手段的创新是最重要的。大凡新的第一次使用的东西,敌手是难以预料的。那些在战场上创造奇迹的英雄,不是新手段的创造者,便是以创新的方式使用某种手段的第一人。
攻其无备,就是突然袭击,其施行手段有以下几种:
一曰诈降。这是诳骗敌人之一种手段。使用诈降。可以更好接近敌人,打入敌人内部,内应外合,进行突然袭击。但在战争年代,敌我双方警惕性都很高,如何骗取敌人,进行诈降?一般采用“苦肉计”。周瑜打黄盖,高士达扬言杀窦建德妻子,皆使用“苦肉计”诈降,欺骗敌人,以实现自己之战略意图。
赤壁大战前,周瑜用“苦肉计”,使黄盖诈降曹操。周瑜鸣鼓大会,诸将咸集,孔明亦在坐次。周瑜与黄盖故意龃龉,发生冲突,瑜是主帅,假装发怒,痛打黄盖,黄盖被打得皮开肉绽,鲜血淋漓,昏厥几次。唯孔明坐在一旁,不发一语,盖知其为“苦肉计”也。此番痛打,居然骗取曹操奸细蔡中、蔡和,通风报信。故黄盖诈降,曹操信以为真,探听虚实。嗣后,泽献降书,黄盖率兵假降,得近曹操,东风一起,万船齐发,一场火攻,杀得曹操片甲不留。
用“苦肉计”诈降,常配合反间计使用。我已知敌之耳目在我跟前,先不打草惊蛇,而是顺势制造假情报,让敌间盗去,为我所用。周瑜施展“苦肉计”,正由于他知道曹操间谍潜伏在周围。他于大庭广众之下痛打黄盖,有意做给敌间蔡中、蔡和看,通过他们将此事传到江北。据考证,史料中确有黄盖诈降曹操一事,但与演义叙述不完全相同。《三国志·周瑜传》中写道:“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肉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由此看出,黄盖诈降曹操,并没有使用过“苦肉计”。显然,周瑜黄盖这一情节实为演义作者之虚构。但是,这一情节虚构得人情入理,成为军事上用间的一个典范。
兵不厌诈,是军事取胜一个重要斗争艺术。周瑜打黄盖这则故事启示我们,对善于制造投降之狡猾对手,要十分加以警惕。反过来说,在战争关节点上,如何派人打入敌人内部,则是打开胜利之锁的重要法门。
二日偷袭。不举堂堂之阵去做正面进攻,而是偷偷摸摸进行掩袭。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其袭击目的,或破坏敌人交通要道,或烧其粮谷,或袭其战略据点。为取得掩袭成功,常常采取一些伪装手段,如袭击前表示友好,或伪撤退,或打着敌人旗号……袭击时间经常是选取在黑夜、月夜、雪夜。总之在敌人不注意的情况下进行袭击。曹操夜袭乌巢,吕蒙白衣袭荆州,李想擒吴元济、李靖攻颉利,皆为偷袭之战例。
《曹瞒传》云:曹操选精锐步骑,皆用袁军旗帜,衔枚缚马口,夜从间道出,人抱束薪,所历道有问者,语之曰:“袁公恐曹操抄略后军,遣兵以益备。”闻者信以为然,皆自若,既至,围困,放大火,营中惊乱,大破之,尽燔其粮谷室货,斩督将陆进,骑督韩莒子、吕威璜、赵壑等首。割得将军淳于仲简鼻,未死,杀士卒千余人,皆取鼻,牛马割唇舌,以示诏军,将士皆惮惧。
清太宗与明军对峙,彼此相持,难于取胜。于是亦采用曹操夜袭乌巢之经验,烧尽明军粮草,终于击败明朝军队。《清史通俗演义》云:多尔衮与阿济格二人领命,急选健卒数千,悄悄出营,靠着杏山左侧盘旋过去,可巧星月双辉,如同白昼,到了明营,把兵分作两翼,阿济格率左,多尔衮率右,向明营扑入。这明营内军士,因有松山大营挡住敌兵,毫无防备,正是鼾声四起时猛被清兵捣入,人不及甲,马不及鞍,霎时七座营盘统已溃散,清兵驰至岗上,见有数百辆辎重,立即搬运下去,从原路驰回。因为失辎重,明军全军失败。
李想雪夜擒吴元济,亦是采用偷袭方式。《藏书》云:吴元济恃高山之阻,吴房朗山戎之援,盘踞瓠城,以为万无一失。李想知吴元济麻痹大意,有隙可乘,于是师夜起,集军而东,袭张柴,歼其戍,突然入蔡州,袭击吴元济,行七十里,夜半至悬瓠城,雪甚,城旁皆鹅鹜池,想令击之,以乱军声。贼恃吴房、郎山戍,晏然无知者,韦占等坎墉先登,众从之,杀门者开关。黎明雪止,想入驻元济外宅,蔡吏惊曰:“城陷矣。”元济尚不信曰:“是洄曲子弟来索褚衣尔。”及闻号令,日常侍传语。始惊曰:“常侍何得至此!”率左右登牙城拒之。愬计元济且望救于董重质,乃访其家,慰安之,而以书召重质。重质即单骑来降。进城,火南门,元济请罪,梯而下,槛送京师。
狄青夜袭昆仑,击破智高,亦乘雪夜进军,并在袭击之前,大张灯笼,宴请将佐,以麻痹敌人,然后青率领轻锐,雪夜进军,出其不意,大败智高。《藏书》云:时智高还守邕州,青惧昆仑关险阨为所据,乃按兵不动,下令宾州县五日粮,休士卒。值上元节,令大张灯烛,首夜宴将佐,次夜宴从军官,三夜餐军校。首夜乐饮彻晓,次夜二鼓时,青忽称病,暂起如内,久之使公孙沔,令暂主席行酒,少假药乃出,数使劝劳座客,至晓,客未敢退,忽有驰报者,云:“时三鼓,元帅已奔昆仑矣。”是夜大雪,青率兵度昆仑关,出其不意,大败智高。
李靖攻颉利,颉利请降,表示举国以附,但心怀犹豫,举棋不定。唐王朝下令,以靖为定襄道总管往迎之。“诏使至,虏自安。”李靖出其不意,督兵急进,追奔逐北,生擒颉利,由此北漠以安。《藏书》云:突厥部将离叛,靖以兵部尚书为定襄道行军总管,率劲骑三千,由马道恶阳岭,颉利可汗大惊曰:“兵不倾国来,靖敢提孤军至此?”于是帐部大恐。靖纵谍者,离其心腹,夜袭定兖破之,颉利走保铁山、遣使者谢罪。请举国内附、诏以靖为定襄道总管往迎之。又遣鸿胪卿唐俭,将军安修仁慰抚。颉利外为卑辞,内实犹豫,欲候草青马肥,亡入漠北,靖引兵与李世勣走白道,谋曰:“颉利虽败,其众犹盛,若去度碛北,保依九胜,道阻且远,追之难及。”乃谓副将张公谨曰:“诏使至,虏必自安,若万骑赍二十日粮,自白道袭之,必得所欲。”遂督兵疾进,行遇候逻,皆俘以从,遣前锋二百骑,乘雾而行,去其牙七里乃觉。颉利乘千里马先走,遂擒其子垒罗施,而杀义成公主。颉利亦大同道行军总管张宝相斫伐,于是卞地由阴山北至大漠皆平定,因大赦天下。
吴、蜀荆襄之战,是历史上一个较为有名之战例。《三国演义》对此作过详尽描写。这次大战,标志吴蜀两国最后决裂。当时,关羽围攻樊城旷日持久,加上陆逊采取“卑而骄之”之策略,关羽掉以轻心,调兵与魏作战,从而造成后院空虚,荆州失防,此对东吴而言,有可乘之机。东吴将领吕蒙看时机已到,便亲率三万士兵“选会水者扮作商人,皆穿白衣,在船上摇撸,却将精兵伏于〈舟冓〉船中”,令八十余条快船昼夜兼行,溯江而上,开始夺取荆州之军事行动。船队徐徐靠近北岸,一场登陆与抗登陆之战即将开始,然而,由于吕蒙精心安排,吴兵未费吹灰之力,即登陆上岸,袭取荆州。所以吕蒙白衣袭荆州,在战争史上是一次真正的突然袭击。
研究突然袭击,兵法家多认为始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它是现代战争一个特点。当然,希特勒闪击欧洲,进攻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均为突然袭击之战例。这种现代条件下突然袭击,是现代化武器发展条件下所产生之作战方式。由此推知,冷兵器时代,部队机动能力极弱,突然袭击缺乏必要之物质基础。“劳师远袭,未尝闻之”,便成为兵家一句箴言。其实,只要分析突然袭击之要点,就会发现,达到军事行动之突然性,不完全取决于物质条件,还依赖于谋略方面之因素。苏联伊万诺夫大将在《战争突袭期》中指出:“对侵略进行的伪装已不仅仅是军事指挥机关的职责,其中大部分工作已由国家领导机关担负,它可以广泛利用情报和反情报机构、外交活动和所有情报手段,以达到伪装的目的。”突然袭击的关键是突然,而突然无非是《孙子兵法》中关于“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思想之体现。这一方面要求军队必须行动神速,另一方面要靠对行动进行巧妙伪装,从多方面欺骗对手。吴军白衣袭荆州,可以说是综合运用了多种伪装手段。吕蒙突然称病辞职,“能而示之不能”,即属于一种政治伪装;陆逊一上任对关羽修书送礼,以极其谦恭方法骄纵关羽,可称为巧妙之外交伪装;当战机出现后,吕蒙以战船扮作商船,巧夺江岸烽火台,是一次极其机智之军事伪装。
三日假道。假道于甲以攻之,旋又回戈以灭甲,此乃掩袭之一种方式,如晋之“假道灭虢”即为此例。
《东周列国志》云:时有虞虢三国,乃是同姓比邻,唇齿相依,其地皆连晋界,虢公好兵而骄,屡侵晋之南鄙,边人告急,献公谋求伐虢。荀息献计曰:“虢公淫于色,广求美女,以进于虢,使其荒于政事,更行贿犬戎,使侵扰虢境,然后乘隙图之。”但灭虢必经虞境,只有假道于虞,始能灭虢。虞公好贪,苟息又献计:“吾厚赂虞,而假道以伐虢。”晋遣荀息使虞,虞公初闻来假道,欲以伐虢,意甚怒,及见璧马,不觉回嗔作喜,于是假晋以道。宫之奇谏曰:“君勿许也!谚云:‘唇亡齿寒’,晋吞噬同姓,非一国矣,独不敢加于虞虢者,以有唇齿之助耳,虢今日亡,则明日祸必中于虞矣。”虞公不听,并派兵作晋之前驱,掩袭虢之下阳,遂灭虢。晋灭虢之后,将所获虢之宝藏,献于虞公,以作进一步麻痹。与此同时,献公未见虞公,约与虞公较猎于箕山,诱虞公离开京城,以便从中举事。晋公与虞公之射猎,围尚未撤,城中火起,虞之城池已为晋兵所袭。虞公来至城边,已见晋将巍然立于城头,向虞公言曰:“前蒙君假我以道,今假我以国,敬谢明赐。”正值虞公进退两难之际,献公前来笑曰:“寡人此来,为取璧马之值耳。”命以后车,载虞公以还,虞因以亡。后人作诗以讽虞公之愚:“璧马区区虽至宝,请将社稷较何如,不夸苟息多奇计,还笑虞公真是愚。”虞公不智,助晋自灭,故韩非说他“爱小利而不虑其害”。
掩袭之前,亦可馈赠大礼,先后以通友好,伪装运载,而随之以兵,乘其不备,突然袭击。如知伯将伐仇由,而道路险阻,不易进兵,于是铸大钟,载以广车,以赠仇由,仇由之君大悦,除道将纳之,赤章曼枝曰:“不可,大钟运来,卒必随之,不可纳也。”仇由之君不听,遂纳之,果然知伯遣之以广车,而随之以兵,临其境,猝然发动,取仇由而归。
假道与利啗相同之处,皆诱之重利,使其受骗,为掩袭创造有利条件,其不同之处,前者是假虞君以灭虢,旋反戈而中虞,后者借运馈赠,以掩护进兵,兵法云:“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即此之谓也。”先诱而后击,多为战略所沿用。《史记·留侯世家》云: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蛲下军。张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璧,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并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为间,持重宝蛲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懈而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兵,大破之。
良使食其说和而击之,此以食其为死间也,此次食其幸免于死。后食其说齐降而韩信击之,以食其为死间,而食其遂死矣。良使食其说秦将也,生为疑兵以威胁之,乃持重宝以利啗之,既间而和,则懈而不设备,因其不备而击之,此孙子所谓出其不意,攻其无备也。
假道伐虢,文章作在“假道”上,所以,有时亦可找出其他“假道”理由,掩盖其真实意图。1968年5月,即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前三个月,“社会主义大家庭”成员苏、德、波、匈、捷联合在捷境内举行军事演习。苏军借机向捷克境内集结兵力与军用物资,熟悉作战地域。这次演习主要地区,即后来苏联入侵地带,演习中所使用部队,即后来人侵之先头部队。入侵时,苏军为了迅速控制捷克首都布拉格,企图夺占机场,八月二十日,苏联借口一架苏联运输机发生故障,要求在布拉格迫降。机场按国际惯例允许其“迫降”后,从飞机突然出现七十名伞兵,迅速占领机场,威逼工作人员照常工作,为其后续部队着陆服务。这一卑鄙做法,亦是一种“假道”之手段。
“假道伐虢”之计常为后人所重视,反复套用,但有用之成者,亦有用之失败者。三国时,袁绍自离开洛阳后,率兵驻扎河内,由于缺少粮草,他对冀州十分垂涎,只苦于无良计取之。谋士逢纪献策说:“可暗使驰书公孙瓒,令进兵取冀州,约以夹攻,瓒必兴兵,韩馥无谋之辈,必请将军领州事,就中取事,唾手可得。”袁绍听后,立即致书公孙瓒,约他“共攻冀州,平分土地”。同时又遣人密报韩馥,说公孙瓒要起兵攻打冀州。韩馥得知此讯,大惊失色,不顾手下劝谏,派人请求袁绍,帮他共同御敌。“绍入冀州,以韩馥为奋威将军,以田丰、沮授、许攸、逢纪分掌州事,尽夺韩馥之权”。结果,“馥懊悔无已,遂弃下家小,匹马投陈留太守张邈”。然后,袁绍又同“盟友”公孙瓒撕破脸皮,一场兵戎相见,自己独占冀州,借道伐虢之计得以实现。
三国时,周瑜为夺荆州,亦曾使出“假道伐虢”之计,但未成功。史传赤壁大战后,刘备根据诸葛亮计谋,趁周瑜与曹兵激战之机,用巧计“借得荆州”。后来,东吴几次派人索回,都未要回。开始,诸葛亮曾许愿“取下西川便还荆州”,后来又以“益州刘璋是我主人之弟”,“若要兴兵去取他城池时,恐被外人唾骂”为由,一再推托。周瑜气愤不已,想出一计:“若刘氏不忍去取西川,我东吴起兵去取。”妄图借兵取西川路过荆州,刘备出城劳军之时,“乘势杀之”,以武力夺取荆州。不料周瑜此计,早已为诸葛亮识破,于是孔明将计就计,设下圈套。当周瑜率兵来到荆州城下,突然伏兵四起,将东吴人马团团围住,杀声震地,“皆言要捉周瑜”。周瑜知道中计,大叫一声,箭疮复裂,坠于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