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兵家论间
《孙子兵法》十三篇有一篇专门论述“用间”,把“用间”提到“无所不用”的高度来认识。为了掌握敌情,争取主动,孙武强调重赏间谍,主张“五间俱起,莫知其道”,广开情报来源。《百战奇略·间战》指出:“凡各征伐,先用间谍,觇敌之众寡、虚实、动静,然后兴师,则大功可立,战无不胜。”现代科学技术愈发展,获得敌情报愈显重要。有时,准确的情报甚至可以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
《孙子·用间篇》云:殷之兴,伊挚在夏。周之兴,吕牙在商。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所恃而动者。孔子高徒如子贡,常用间以成功。《李卫公兵法》云:子贡、史廖、陈轸、苏秦、张仪、范睢等,皆凭此求以成功。《太公大韬》亦重用间。《太公大韬》云:游士八人,主伺奸候变,开阖人性,观敌之意,以为间谍。
古名将若李牧、信陵君、韩信、李光弼等,亦皆重用间。《史记·廉颇传》云: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谨烽火,多为间。《史记·信陵君传》云:魏公子信陵君与魏王博,而北境传举烽。言赵寇至且入界。魏王释,欲召大臣谋。公子止王曰:“赵王田猎耳,非为寇也。”复博如故。王恐,心不在博。居顷,从北方来传言曰:“赵王猎耳,非为寇也。”魏王大惊曰:“公子何以知之?”公子曰:“臣远客有能探得赵王阴事者。赵王所为,客辄以报臣,臣以此知之。”
用兵贵知己知彼。而欲知彼,则必用间乃能知。且知,贵知之于事先。敌将至得为备,敌非至得毋恐。《孙子·用间篇》云: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信陵用客为间,能先知赵猎非寇,倘赵非猎,信陵亦必先知也。信陵长于用间,也《孙子》所言“英雄所见略同”。考《史记》信陵所著有《魏公子兵法》,其书言用间必精,《孙子》十三篇传,而《魏公子兵法》不传,可惜也。且信陵君善间,而后魏王中秦间,信陵君竟以间废,亦可慨也。
《史记·淮阴侯传》云:韩信兵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成安君聚兵井陉口,号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韩信远到,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其势粮必在后。愿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退。吾奇兵绝其后,不至十日,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成安君不听,广武君策不用。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擒赵王歇。韩信使间往视,知广武策不用,乃进攻,自是要着,使用而进,则失机矣,进退之当,全在使间一视。
《唐书·李光弼传》云:饶阳贼五千至九门,光弼谍知之,提轻兵敛旗鼓,伺贼方饭,袭杀之且尽。故信陵以间而按兵,光弼以间而锐进,惟先知虚实也。欲知虚实,在先用间。古名将之遇名将也,用间者各胜,若秦白起之与赵廉颇遇,皆名将也,秦用间,则秦胜矣。秦王翦之与李牧遇,亦皆名将也,秦又用间,则秦又胜矣。
论用间之法,《孙子》所言之五间,最为精微详尽。《孙子》云:用间有五:有乡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为神纪。何谓五间?
一曰乡间。因其乡人为间。《孙子》云:乡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者。注云:因敌乡人知敌,表里虚实之情,故就而用之,可使伺候也。
二曰内间。因其党羽为间。《孙子》云: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注云:因其在官失职者,若刑戮之子孙,与受罚之家,因其有隙,就而用之。寇之党羽伪官而用为间,为内间,即其城中受害者之民而用为间,亦称内间。
三曰反间。因其敌间而反间之。《孙子》云: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者也。注云:敌使间来视我,我知之,因厚赂重许,反使之为我间。肖世诚《孙子》注云:言敌使人来候我,我佯不知而示以虚事,前却期会,使师相语,是曰反间。《李卫公兵法》云:若敌使人来欲推虚实,察我动静,觇知事计而行其间者,当佯为不觉,舍其厚利而善啖之。微以我伪言诳事,示以前却期会。即我之所须,为彼之所失者。因其有间而反间之,彼若将我虚以为实,我承其弊而得其志。
四日死间。以罪人为间,死其间以行我之间。《孙子》云: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间知之,而传于敌间者。注云:做诈诳之事于外,佯漏泄之,使吾间知之,吾间至敌中,为敌所得。必以诳事输敌,敌从而备之,我所行不然,则间必死。又云:敌间来,闻我诳事以持归,皆非所图。二间均不能知幽隐深密,故称之死间。肖世诚《孙子》注云:所获敌人及已叛亡军士,有重罪系者,故为贷免,相敕勿泄。佯不秘密,令敌间窃闻之。吾因纵之使亡,亡必归,敌必信焉,往必死,故曰死间。
五日生间。以智者为间,间即行,而生还报我。《孙子》云:生间者,反报者也。注云:择己有贤材智谋,能自开通于敌之亲贵,察其动静,知其事计,彼所为已知其察还报,故曰生间。
五间相济成,而以反间为乡间、内间、生间、死间之本。
《孙子》云: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谒者也,主告事者也。门者,守门者。舍人,守舍之人。先知之,有急则呼之。不见呵止,亦因此知敌之情。)令吾间必素知之。敌之间来问我者,因而利之,导而舍之。(舍居止也。令吾人遗以重利,复导而舍止之。则可令诡其辞。)故反间可得而用也。因是而知之,故乡间、内间可得而使也。(因敌反间而知敌情。乡间、内间者,皆可得使。)因是而知之,故死间诳事,可使告敌。因是而知之,故生间可使如期。五间之事,主必知之。(人主当知五间之用,厚其禄,丰其财。知之必有于反间,故反间不可不厚也。反间,五间之本,事之君也,故当在厚待。)秘密以神其用,厚赏以结其心,始可以用间。
《孙子》云:三军之亲,莫亲于间。(若不亲抚,重以禄赏,则反为敌用,泄我情实。)赏莫厚于间。(厚赏之赖其用。)事莫密于间。间事未发,而先闻其间者,与所告者皆死。
《孙子兵法·用间篇》标志中国古代侦察间谍活动理论之正式形成,并达到高峰。继先秦之后,中古时期侦察间谍活动又经过1500年发展,涌现出许多侦察间谍活动事件,为侦察间谍活动理论进一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唐初李靖《李卫公兵法》对进一步完善侦察间谍活动理论做出重要贡献。
《李卫公兵法》云:凡间皆须隐密,重之以赏,密之又密,始可行焉。
《李卫公兵法》所言五间:与《孙子》相表里。一日因邑人,即乡间也。二曰因仕子,即内间也。三日因敌使,即反间也。四日择贤能,即生间也。五日缓罪,即死间也。《李卫公兵法》云:间之道有五:有因其邑人,使潜伺察而致词焉。有因仕子,故泄虚假令告示焉。有因敌之使,矫其事而返之焉。有审择能,觇彼向背虚实,而归说之焉。有佯缓罪戾,微漏我伪情俘计,使亡报之焉。
卫公论间,又有间亲、间能、间邻、间左右诸间法。《李卫公兵法》云:夫战之取胜,此岂求之于天地,在乎因人以成之。而观古人之用间,有间其君者,有间其亲者,有间其能者,有间其助者,有间其邻好者,有间其左右者,有问其纵横者。
间君,若子贡之于吴越。间亲,若秦间之于信陵。间能,若苏厉之于白起。间助,若张孟谈之于韩、魏。间邻,若张仪之于楚王。间左右,若秦间之于郭开。间纵横,若燕人之于苏秦。
李靖总结历史上进行侦察、间谍活动正反两方面之经验,尤其是反间经验,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形象作比喻,提出“间所以成功,亦有凭间而倾败者”这一重要理论,这比孙武间谍观大大前进一步,具有朴素辩证思想。此外,李靖还在反间、用间对象分类、运用窃听手段等方面提供很多有益见解。
除李靖而外,中古时期从曹操开始注《孙子兵法》以来,注家蜂拥,其中肖士诚、杜佑等人对《用间篇》作过较为详尽之注释。这些注释进一步阐发孙武用间理论,为后人学习孙武用间理论提供方便。
清代朱逢甲著《间书》为清王朝镇压各族人民起义出谋划策,并利用各少数民族之间矛盾,极尽挑拨之能事。《间书》引用各种史实,进一步说明《孙子兵法·用间篇》和《李卫公兵法》对间谍分类理论。作者认为,孙子所言乡间、内间、反间、生间、死间等五间“最为精微详尽”,而李靖所说的以邑人、仕子、敌使、贤能、罪戾为间,与孙子所说五间互为表里。李靖所说邑人即乡间,仕子即内间,敌使即反间,贤能即生间,罪戾即死间。但李靖用间之法为间君、间能、间助、间邻、间左右等,则更为详尽。作者为说明这些用间之法,引用大量史实如子贡出使吴越等国则为间君;秦国离间信陵君与魏王关系则为间亲;苏厉游说白起则为间能;张孟谈离间韩魏与智伯关系则为间助;张仪离间齐楚关系则为间邻等。通过举例说明。使孙子、李靖间谍分类理论更易于理解,易为人们所掌握。
《间书》还以大量篇幅,引用古今用间而成之事实,分门别类说明各种用间之法。作者用郑武公杀关其思而伐胡,韩信以郦食其破齐,李靖以唐俭败突厥,来说明死间之法。用陈平以项羽使者间楚君臣,韦孝宽以书信间牛道恒,岳武穆以金谍间刘豫,以说明反间之法。用子贡游说吴越等国以离间其关系,张孟谈游说韩、魏以离间他们与智伯关系,以说明生间之法。用张仪收买靳尚、郑袖为间,汉高祖收买匈奴阏氏为间,以说明内间之法。用沈希仪以赵臣间除岑猛,以说明乡间之法。此外,《间书》还对中国古代有关侦察间谍活动名词术语作过解释,这对于理解、阅读古代典籍有一定帮助。
《间书》也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除了该书反动的写作目的、动机与论述中结合镇压各族人民武装斗争为清统治者出谋划策外,作为一部侦察间谍史话,书中还遗漏历史上许多重大典型侦察间谍事件,如司马懿以李胜为反间战胜曹爽集团,长孙晟重视用间活动保障隋初边境安宁,李世民用间获得玄武门之变的成功等。其次作者只注意军事斗争,而忽视政治斗争、中外关系方面之侦察间谍活动。尽管如此,《间书》仍不失为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论述中国古代侦察间谍活动的专著,在中国古代间谍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兵经百字·间字》提出一系列用间方法,亦可归纳于下:
虎间:使用威胁手段来进行间谍活动。恩间:对敌方属民广施恩惠,征服人心,使之主动向我提供情况。言间:散布种种谣言,造成敌方国君对其将帅产生怀疑,将帅之间、部属之间互相猜忌,瓦解敌内部团结。歌间:用音乐歌曲减消敌军士气,瓦解敌军。友间:利用已在敌营中的朋友获取情报,或造假情况欺骗敌人。宦间:就是通过宦官及其党羽进行间谍活动。僧间:就是使用和尚进行间谍活动。孩间:就是利用孩童进行间谍活动。文间:《兵经百字·间字》提出的十六种用间方法之一。它的实施方法是故意丢失己方有关作战文件,使敌人受骗上当,按己之意图行动。书间:是通过向敌写信,造成敌人互相猜忌的用间方法。女间:《百兵百字·间字》提出的十六种用间方式之一。方法是利用美女姿色来取得敌情。这种用间方法,可以算“美人计”。不同之处在于,“美人计”重在用女人的姿色麻痹敌人,消磨敌之斗志,如越王用西施。这里的“女间”重在用美女取得情报。在现代社会中,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场合,“美人计”在实施中,一般兼两种功能于一身。赂间:《兵经百字·间字》提出的十六种用间方式之一。方法是用重金贿赂敌国国君或主将的心腹,使其多进谗言,达到杀敌爱将、乱敌方略的目的。诱间:诱间就是采用诈骗手段进行间谍活动。画间:画间就是使用画像进行间谍活动。谣间:《兵经百字·间字》提出的十六种用间方式之一。方法是编造歌谣在敌军中流传,造成可乘之机。“歌间”、“言间”、“谣间”更能迷惑人。它的形式活泼,能迅速传播开去,而且来无影,去无踪,无法追究,无法证实,使敌方不能不产生忧虑,宁信其有而保全自己,却不愿冒任其传播的风险,因而往往能取得成功。反间述:“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敌间,指敌方的间谍。杜牧注:“敌有间来窥,我必先知之,或厚赂诱之,反为我用;或佯为不觉,示以伪情而纵之,则敌人之间,反为我用也。”《三十六计》第三十三计:“反间者,因敌之间而间之也。”解语云:“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意思是在欺骗敌人的手段中,又布置一层“迷雾”,顺势利用敌垒内的间谍辅助我做工作,就可以有效地保全自己,争取胜利。
二、侦察与间谍
先秦时期,侦察、间谍活动主要用于军事。自夏至春秋战国时期,军事斗争是社会斗争主要形式。先秦时期,除军事斗争贯穿整个历史时期之外,政治斗争亦是相当激烈。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之间斗争,争夺国家最高统治斗争都时常发生,有时甚至非常激烈。春秋240多年,即有“弑君三十六”次之多。这些政治斗争有时亦用侦察、间谍等手段。
战国时期,新旧交替、战乱不已。在此时期,出现张孟谈、田单、赵奢、范睢、信陵君、李牧、苏秦、张仪、荆轲、郑国等著名人物,出现以他们的活动为中心的间谍活动。
先秦时期间谍活动牵涉面广,影响较大,他们采用各种不同方式进行侦察、间谍活动。概括起来,主要有这样一些方式:直接派人进行侦察、间谍活动;利用敌方俘虏、官员、间谍作反间;重金收买敌方将领、权臣作内间;从出奔、叛逃人中收集情报;以派遣使者方式进行间谍活动;派间谍从经济实力上进行破坏活动;派行动性间谍进行刺杀恐怖活动等等。这些活动手段,大多对后代产生很大影响,为后代所继承与发展。
中古时期,中国涌现大量侦察、间谍活动之著名人物与重大事件。如陈平、韩信、曹操、司马懿、吕蒙、石勒、韦孝宽、达奚武、韩果、长孙晟、裴矩、李世民、李靖、李愬、岳飞、韩世忠、种世衡等,以及他们的一系列侦察、间谍活动事件。这些事件表现出高超的用间水平。
其次,侦察、间谍不仅收集战术情报,而且注意收集战略情报。这在先秦时期,除合纵连横中间谍活动带有战略性外,其余一般都为战术性质。这表明中古时期,情报活动已有较大发展,如隋代裴矩利用监关之便收集大量情报。唐代元载也注意收集边地地理经济等方面情报。宋军间谍通过金兵造船、金兵在边地积聚粮草等现象,分析出敌人即将进攻的有用情报,以供朝廷使用。
中古时期,政治斗争侦察间谍活动,同先秦相比,已有很大发展。
他们在政治斗争中均运用侦察间谍活动手段,并发挥重要作用。如外戚宦官之争,乃东汉政治斗争的一种重要形式,斗争双方积极运用此手段,梁冀和张让即为其中代表。三国时期,司马懿为篡夺曹魏政权,同曹爽集团斗争中,即以曹爽集团李胜为反间,最后一举除掉曹爽集团,为司马氏篡魏奠定基础。隋炀帝杨广、唐太宗李世民、金海陵王完颜亮、宋丞相史弥远等,均运用此手段获得政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