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注释】
①司马谏议:司马光。他当时任右谏议大夫(向皇帝提意见的官)。
②某启:某,写信人自称。古人写信作文,草稿上常用某字代替自己的名字,正式信上则写上本名。启,写信说明事情。
③蒙教:蒙您给予指教,指接到来信。
④君实:司马光的字。
⑤所操之术多异故也:司马光对宋神宗说他与王安石"犹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但在来信中却虚伪地说他与王安石是"趋向虽殊,大归则同"。王安石在这里针锋相对,表明自己与司马光一伙存在着原则的分歧,绝对不可调和,无法谈得来。所操之术,所持的政治主张。
⑥强聒:硬在耳边啰嗦,强作解说。聒,声音嘈杂。
⑦视遇厚:待我很好。
⑧反复:指书信来往。司马光曾连续写了两封信给王安石,反对新法。王安石给他的这封短信,一一加以驳斥。
⑨儒者:指学者。汉、唐以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不论是崇尚法家还是儒家,一般都称为"儒者"。
⑩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这是司马光在《与王介甫书》中攻击王安石的"四大罪状"。侵官,指侵夺其他机构的职权。生事,指惹事生非。征利,指夺取财利。拒谏,指拒绝劝告。
人主:代指皇帝。这里指宋神宗赵项。
有司:指各级官吏。
先王:泛指古代的所谓圣明君主。
难壬人:斥责巧辩的坏人。壬人,花言巧语不行正道的人。
恤:关心,忧虑。
汹汹然:大吵大闹的样子。
盘庚之迁:盘庚,商代的一个君主。据《尚书·盘庚》记载:盘庚即位,认为国都设在商地(今河南商丘)常有水灾,所以决定迁都亳(bó)京(今河南偃师县),并改国号为殷。
胥怨:相怨。胥,共、都。
是:意动用法,以为……正确。
膏泽斯民:施恩惠给人民。
事事:前一"事"字,用为动词,从事,办理。
所敢知:愿意领教的。知,领教。
不任区区向往之至:写信的客套话,意思是自己不胜仰慕。不任,受不住,形容情意的深重。区区,谦称自己,私心。向往,仰慕。【译文】
安石启:昨天收到您的来信,承蒙您指教我。我私下以为和您交游相处的日子很长,但是谈论政事时意见常常不合,这是因为我们所持的政治主张存在很大分歧的缘故。虽然我想跟您说几句,但想来一定不会得到您的谅解,所以只简略地回了一封信,不再一一为自己辨解。又想到承蒙您看重我,在书信来往上我不应该傲慢草率,所以现在详细说明原委,希望您或许会谅解吧!
大概学者所争论的问题,最突出的便是关于名义和实际的关系。如果名义和实际的关系已经弄明白了,那么天下的大道理也就弄清楚了。现在您用来指教我的,竟认为我是"侵犯其他官员的职权、惹事生非、夺取财利、拒绝劝告,因此遭到天下人的怨恨指责。"我却认为,从皇上那里接到命令,议订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加以修订,然后交给主管官员去执行,不能说是侵犯其他官员的职权;施行古代贤明君主的政治主张,做兴利除弊的事,不能说是惹是生非;为国家整理财政,不能说是夺取财利;驳斥错误的言论,责难花言巧语的坏人,不能说是拒绝劝告。至于新法执行会遭到这么多的怨恨和诽谤,我早就预料到会这样的。
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已经不是一天的事了。士大夫中大多数以不关心国家大事、附和世俗、讨好众人作为美德。皇上就是要改变这种风气,因此我不管反对变法的政敌有多少,都要出力帮助皇上抵制这种风气。那么这些人怎么会不大吵大闹呢?从前商朝的君主盘庚把国都迁到毫地,当时连老百姓都怨恨不满,还不仅是朝中的士大夫反对呢!但盘庚并不因为有人埋怨就改变计划,这是因为他经过考虑认为这是合理的,然后就去做。做对了,就看不出有什么可后悔的了。如果您指责我任宰相这么久,未能帮助皇上大有作为,使人民得到好处,那我是知罪的。如果说今天要我什么事都不做,只要墨守前人的法规行事,那是我不敢领教的。
没有机会和您见面,说不尽我对您十分仰慕的心情。
游褒禅山①记
【原文】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②,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日褒禅③。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④也。距其院东百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⑤,有碑仆道,其文漫灭⑥,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⑦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⑧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⑨,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予与四人拥火⑩以人,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予有叹焉。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予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注释】
①褒禅山:山名,在今安徽省含山县北十五里。
②慧褒始舍于其址:慧褒,唐朝著名的和尚,他因喜爱含山县华山的优美而筑庐定居。舍,盖房子居住。址,基地,这里指山脚。
③禅:古印度语"禅那"的略语,原义为入定,是一种宗教修养的方法。后来泛指与佛都有关的人和物,如禅院、禅师等。
④庐冢:房舍和墓地。
⑤步:古代一种长度单位。这里指脚步的步。
⑥其文漫灭:碑文模糊不清。文,碑上的文章。
⑦"华实"之"华":汉字初时有华字没有花字,华也就是花。后来才造了新字"花"。于是,华、花的读音也不同了。碑文上的"花山"是按"华"的古音而写的今字。如把它念作华实的"华",是读了"华"的今音,所以王安石把音读错了。
⑧记游:题字在洞壁上作纪念。
⑨窈然:幽深的样子。
⑩拥火:举着火把。
怠:这里指懒于前进。
方是时:从洞里退出时。
夷以近:平坦而近。
名:把事理指明、称引出来。
庐陵萧君圭君玉:庐陵,今江西吉安县。萧君圭君玉,君圭是名,君玉是字,事迹不详。
长乐王回深父:长乐,今福建长乐县。王回深父,名回,字深父,宋代理学家,文章品行闻名于世,曾以进士补卫真县主簿,与人不合,一年多就称病自退。
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安国平父,王安国,字平父,文章有名,曾任西京国子教授、秘阁校理。安上纯父,王安上,字纯父,王安石最小的弟弟,事迹不详。
至和:宋仁宗年号。至和七年当为公元1054年。【译文】
褒禅山也叫华山,唐代有个叫慧褒的和尚,当初就在山脚下建屋居住。他死后又葬在这里,因此后人就称这座山为"褒禅山"。现在所谓的"慧空禅院"就是当时慧褒的住房和死后的墓地。距离这院子东一百里,有个"华山洞",是根据它位于华山的南面而命名的。距离华山洞口一百多步,有块石碑倒到路旁。碑文已经模糊不清,只能从碑上残存的文字可认出"华山"两字。现在把"华"念为"华实"的"华",大概是读音读错了。
石碑下面地势平坦,有股泉水从旁边流出,而且游人的题字很多,这就是"前洞"。从这里往山上走五六里,有一个幽深的山洞,里面很冷,若问这洞有多深,就是那些爱好游玩的人也不能走到尽头,这就是"后洞"。我和同游的四个人举着火把进去,越到深处,前进就越困难;然而看到的景致就越奇妙。有一个走累了而想出去的人说:"如果不出去,火把就要烧完了。"于是大家就和他一起出来了。我们所到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旅游的人,论深度还不到他们的十分之一。但是看看两边,游人的题字已很少了。大概越到深处,到的人就越少。当时,我的体力本来还足够往前走,火把也还够照一段时间。出洞后,就有人责怪那个提议出洞的人,而我也很后悔跟他们一起出来了,而不能尽情享受这次游玩的快乐。
于是我深有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会有心得,这是因为他们深入思考问题并且对任何事物都要思索一番的缘故。道路平坦而离得很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就多;道路难走而距离又远,那么到的人就少。然而世界上雄伟、奇丽、不寻常的景色,却往往又在艰险、遥远而又少人到的地方。所以没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有了意志,又不随着别人中途停止前进,如果体力不够还是不能达到。有意志和体力,且又不盲从别人,可是到了幽深昏暗的地方如果没有帮助克服困难的物质条件,也同样不能到达。自己的力量足以达到却没有到达,别人就会讥笑你,自己也会感到后悔的。要是尽了自己的努力还不能达到,那就没什么可以后悔的了,谁又会讥笑你呢?这就是我这次游褒禅山的心得。
对于那块倒塌了的石碑,我又因此叹惜古代文献没有留存下来,后人以讹传讹而不能弄清事情的真相。类似这样的事真是说不完。这是今天的读书人不可以不深刻思考和慎重取舍的道理。
四个同游的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国字平父、安上字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安石记。
祭欧阳文忠公文
【原文】
夫事有人力之可致,犹不可期,况乎天理之溟漠①,又安可得而推?惟公生有闻②于当时,死有传③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
如公器质④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⑤于文章,见⑥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⑧;其发于外者,烂⑨如日星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⑩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辨,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世之学者,无问乎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呜呼!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复,感世路之崎岖,虽屯邅困踬,窜斥流离,而终不可掩者,以其公议之是非。既压复起,遂显于世,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
方仁宗皇帝临朝之末年,顾念后事,谓如公者可寄以社稷之安危;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箕山之侧与颍水之湄。
然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歔欷,而况朝士大夫,平昔游从,又予心之所向慕而瞻依?
呜呼!盛衰兴废之理自古如此,而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归!【注释】
①溟漠:昏暗、寂静。这里指幽晦。漠,寂静,没有声响。
②闻:声望、名望。
③传:指道德学问流传不朽。
④器质:指才能、度量和品质。
⑤充:充满、充塞,这里有表现的意思。
⑥见:通"现",显现、表现。
⑦怪巧瑰琦:怪巧,异常巧妙。瑰琦,奇特美好、奇异不凡。
⑧停蓄:汇积、汇聚。
⑨烂:灿烂、光彩四射。
⑩飘风:暴风。
仕宦四十年:指欧阳修自宋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中进士,任西京留守推官,至宋神宗熙宁四年(公元1071)辞官回家,其间四十年。
上下往复:官职的提升与下降,外调与召回,屡经变化。
世路:世间的经历。
屯邅(zhān)困踬(zhì):处境艰难、困厄不得升迁。屯也作"邅",困难。邅,曲、回。踬,跌倒,事情不顺利。
窜斥:放逐排斥。
以其公议之是非:因为是非自有公论。指欧阳修致书谏官高若讷,斥其诋毁范仲淹,结果贬为夷陵令,蔡襄即作《四贤诗》颂其为人。(范仲淹、余靖、尹洙和欧阳修。)
既压复起:欧阳修被贬为夷陵县令后,经过几次迁调,到宋仁宗康定元年(公元1040)召回朝中,以后逐渐显达,受到皇帝的信任。压,压抑、被贬。
从容指顾,立定大计:指欧阳修在嘉祐六年(公元1061)以参知政事的身份与宰相韩琦一起奏请仁宗立赵曙为太子。嘉祐八年仁宗病死,他又佐皇后当机立断,辅赵曙即位。指顾,手指眼前。比喻迅速敏捷的行动。
功名成就不居而去:欧阳修在英宗治平三年(公元1066)上表请求辞官,未获准。神宗即位,欧阳修受到朝臣的攻击,又称病请求解职。出为地方官后,仍多次上表乞归。
庶乎:大概可以说。
箕山之侧与颍水之湄:指隐士居住的地方。相传上古时候,尧帝想把天下传给许由。他不肯接受,逃到颍水之阳、箕山之下,耕田为生。箕山,今河南登封县东南。湄,水边。
歔欷:哭泣时的抽噎声。【译文】
事情有人力可以做到的,但还不一定能够成功,何况自然法则深奥渺茫,又怎么可以推测呢?您生前在当时的社会就享有很高的声誉,去世后又有业绩在后代流传不朽。如果人生能够这样已经足够了,又还悲痛什么呢?
正因为像您这样具有高深的才能度量和资质、高瞻远瞩的智慧和见识,再加上精深入微的学术修养,所以表现在文章里、显现在议论中,是那么的豪健俊伟、奇妙卓越。您那胸中蕴聚的,如同大江大河一样广阔浩翰。您那文章中所展现的,好像日月星辰一样光辉灿烂。您那清雅幽怨的音韵,像急风暴雨骤然来临。您那宏辞雄辩,像轻车骏马一样奔驰轻捷。世上的读书人,不论认识您的还是不认识的,只要读了您的文章,就可以知道您的人品。
唉!自从您做官四十年以来,晋升迁降外调回京,几经反复,深感人生道路的曲折和艰难。即使是处境困顿不顺,遭到放逐流亡,也始终没能将您埋没。这是因为是非自有公论。您在遭受被贬之后重新被起用,于是显达于世。您果敢的气概,刚正的节操,直到晚年仍不衰退。
在仁宗皇帝执政的最后几年,考虑死后的事情,认为像您这样的人,可以托付国家安危的大事。当您出谋决策时,从容迅速,毫不犹豫地裁决国家大事,可以说是一时间就建立了千年的功勋。功成名就后,不肯居功而辞职。您出仕、隐退既能如此,大概您的英灵魂魄不会随身体的腐败而丧失,而是长存在箕山之侧和颍水之滨。
既然天下贤能的人和不贤的人都为您的逝世而哭泣哽咽,何况同朝做官、平时友好相处,又对您向往仰慕追随的我呢?
唉!事情盛败兴衰的道理从古以来都是这样。但我临风想念,不能忘怀,就是因为想到再也见不到您了,今后我还能跟谁在一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