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精彩的语言艺术:句海泛舟
30544100000025

第25章 在名句中自勉(2)

秋瑾确实也是这样做的。她回国后,与革命党人徐锡麟秘密策划浙、皖两省武装起义,不幸失败被捕。敌人严刑逼供,她斩钉截铁地回答:"要杀便杀,革命党的事不必多问。"她咬牙闭目,坚贞不屈,就义于绍兴古轩亭口。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这两句诗用碧涛来形容烈士所流的血,意思是要将一腔沸腾的热血飞洒出去,变成滚滚波涛,冲溃一切恶势力。这里用了一个典故:《庄子·外物》上说:相传春秋时,周大夫苌弘忠于祖国,得罪了晋国,晋迫使周王杀死苌弘。人民怜惜他,用石匣藏起他的血,三年后他的血化为碧玉。后人常以"碧血"与"丹心"连用,称颂为国而死的人。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句话出自宋朝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全诗为:"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最后两句成为千古名言,这两句的意思是: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历史。

景炎二年(1277年),文天祥的军队被元兵打败后,曾从惶恐滩一带撤退到福建。当时前临大海,后有追兵,如何闯过那九死一生的险境,转败为胜,是他最忧虑、最惶悚不安的事情。而今军队溃败,身为俘虏,被押送过零丁洋(零丁洋在今广东的珠江口)。文天祥于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被元军所俘,囚于零丁洋的战船中。次年正月,元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打崖山,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于是,文天祥写了这首诗。

从来好事天生险,自古瓜儿苦后甜

这句话出自元代白朴的《喜来春》,意思是:自古以来好事就稀少,瓜都是先是苦的,熟了以后才甜。姜子牙的故事就是对这句话最好的注解。

姜子牙的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他先后编过笊篱、卖过面粉、经营过饭馆、贩过牛、马、猪、羊,结果都是只亏本不挣钱。后来告别结拜弟兄,一路风尘来到了磻溪。这一年他80岁。八十高龄的姜子牙隐居在磻溪河边,每日置身在滋泉边的一块大石头上垂钓。后来,西伯侯姬昌因梦见飞熊而动了访贤的心思。在访贤的途中,他首先听到了一群渔人在唱歌,歌词内容包括夏朝末代国君桀的灭亡、商朝的建立和其后600年的政通人和、后来纣王的荒淫无道,以及尧帝访舜的故事,这歌词一字一句无不牵动着西伯侯的心弦。他认为既然能唱此歌,内中必有大贤,一问才知众渔人不过是鹦鹉学舌,他们是从35里外的一条小河边的一个老钓翁那里学来的。西伯侯一行继续往前走,最后终于找到了姜子牙,请他出山。姜子牙后来辅佐武王伐纣建立周朝,最后被封在齐地,成为以后齐国的建立者。

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这句话见于范晔《后汉书·王霸传》,意思是:在猛烈的大风中,只有坚韧的草才不会被吹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知道谁真正坚强。

王霸是西汉末年颍阳人。新莽王朝末年,爆发了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西汉皇族刘秀也趁机起兵,拉起了自己的队伍。刘秀的队伍路经颍阳时,有个名叫王霸的人联络了一帮朋友投靠刘秀。从此,王霸跟随刘秀南征北战。王霸忠心耿耿,多次助刘秀打了胜仗;在昆阳大破王莽的战役中,立了大功,因而受到刘秀的信任。不久,王霸因父亲年老体衰,便辞别刘秀回乡照料父亲。后来刘秀率军路经王霸的家乡,特地登门看望,王霸心里很感动,就请求父亲让他再跟着刘秀。父亲欣然同意,王霸又回到刘秀的军中。这年,刘秀到河北去招降当地各州郡的地方势力。但队伍进入河北后,战斗进行得很不顺利。刘秀的部队渡过黄河,在河北邯郸和王郎作战时,军事行动遭到了重大挫折。王郎重金悬赏捉拿刘秀,形势很危急。队伍中很多人感到前途渺茫,再加上忍受不了艰苦的军旅生活,便偷偷地开小差了。只有王霸还继续留在军中,忠贞不贰。为此,刘秀非常感动,说:"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始验疾风知劲草!"后来,刘秀经过多年征战,终于夺得天下,登上了皇位。王霸也被任命为偏将军,成为刘秀的心腹将领。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句话出自《论语·子罕》,大意是:到了天气寒冷的时候,才能看出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夏完淳的事迹就体现了这句话的意思。夏完淳(1631~1647年),别名复,字存古。家住郡城西花园浜。完淳父夏允彝为江南名士,与完淳师陈子龙创立几社。夏完淳受父亲影响,矢志忠义,崇尚名节。少年时即胸怀大志,至十一二岁,已"博览群书,为文千言立就,如风发泉涌;谈军国事,凿凿其中"。

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下江南,完淳年方十五,随父、师在松江起义抗清。失败后,夏允彝投水自殉,乃追随陈子龙与太湖义军联系,参谋义军领袖吴易军事,继续从事抗清复明活动。

顺治四年(1647年)春,南京总督军务洪承畴,秉承清摄政王意旨,严缉夏完淳,完淳躲避在嘉善岳父家中,不幸于六月底被清当局侦获逮捕,取水道解往南京受审。洪承畴亲自讯问并亲自劝降,说:"童子何知,岂能称兵叛逆?误堕贼中耳!归顺当不失官。"夏完淳假装不知道审讯大员就是洪承畴,高声答道:"我闻亨九(洪承畴字)先生本朝人杰,松山、杏山之战,血溅章渠。先皇帝震悼褒恤,感动华夷。吾常慕其忠烈,年虽少,杀身报国,岂可以让之!"当差役们告诉他堂上坐着的就是洪承畴时,夏完淳声色俱厉地说:"亨九先生死王事已久,天下莫不闻之,曾经御祭七坛,天子亲临,泪满龙颜,群臣呜咽。汝何等逆徒,敢伪托其名,以污忠魄!"洪承畴气急败坏,无话可说。当时夏完淳的岳父钱梅也被捕,意志沮丧。完淳在旁勉励他说:"今与公慷慨问死,以见陈公于地下,岂不亦伟大丈夫哉!"从而使钱梅保全了晚节。

不经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

这句话出自唐代名僧希运的《宛陵录》:"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经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

人们都知道卧薪尝胆的故事,越王勾践的事迹就印证了"不经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这句话。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相邻,经常打仗。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吴王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三年以后,夫差带兵前去攻打越国,以报杀父之仇。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率兵击败越国军队,越王勾践被迫退居到会稽。吴王派兵追击,把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情况非常危急。此时,勾践听从了大夫文种的计策,准备了一些金银财宝和几个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给吴国太宰,并通过太宰向吴王求情,吴王最后答应了越王勾践的求和请求。但是吴国的伍子胥认为不能与越国讲和,否则无异于放虎归山,可是吴王不听。

越王勾践投降后,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吴国。其实勾践并没有放弃复仇之心,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但暗中训练精兵,强政励治,并等待时机反击吴国。艰苦的环境能锻炼意志,安逸反而会消磨意志。勾践害怕自己贪图眼前的安逸,消磨报仇雪耻的意志,所以他为自己安排了艰苦的生活环境。他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不时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打败了吴国,吴王羞愧自杀。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这句话出自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班超传》。"超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是说人们做事,如果不下决心,不身历险境,就不能取得成功。

东汉时候,班超跟随窦固和匈奴打仗,立下战功,后来被派出使西域。他首先到鄯善国。国王早知班超为人,开始对他十分敬重,但隔一段时间之后,却忽然变得怠慢起来。后来,班超发现是北方匈奴也派人来笼络鄯善国王,使他不知顺从哪一边。于是班超对随从们说:聪明人要在事情还没有萌芽的时候就发现它,何况现在事情已经很明显了。我们现在处境很危险,匈奴使者才来几天,鄯善国王就对我们这么冷淡,如果再过一些时候,鄯善国王可能会把我们绑起来送给匈奴。你们说,这该怎么办?当时,大家坚决表示愿听他的主张。他便继续说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今天夜里用火攻击匈奴来使,迅速把他们杀了。只有这样,鄯善国王没有了退路,才会诚心归顺汉朝。"这天夜里,班超就和他同去的36个同伴,冲入匈奴人住所,奋力死战,杀死了匈奴使者。鄯善国王于是决心同匈奴断绝关系,亲善汉朝。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句话出自唐代李白的《行路难》。这是李白所写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的最后一句。全诗是:"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组诗从内容看,是写在天宝三载(744年)李白在官场被排挤而离开长安的时候。最后两句说明他悲而不伤,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其中"长风破浪会有时",来源于《宋史·宗悫传》。宗悫年少时,有人问他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宗悫从小就跟着父亲和叔叔舞剑弄棒,练拳习武,年纪不大,武艺已经十分高强。有一天他的哥哥结婚,有十几个盗贼也乘机冒充客人,混了进来。正当前面客厅里人来人往,人们喝酒道贺之际,这伙盗贼却已潜入宗家的库房里偷盗起来。家仆发现了盗贼,大声惊叫着奔进客厅。一时间,客厅里的人都不知如何是好,只有宗悫镇定自若,拔出佩剑,举剑直刺盗贼,家人也呐喊助威。盗贼见势不妙,丢下偷得的财物,赶紧脱身逃跑了。宾客见盗贼被赶走了,纷纷称赞宗悫机敏勇敢,少年有为。当问他将来长大后干什么时,他大声地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