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言是一个人的目标,一个人的承诺。正所谓“一言九鼎”,但是誓言的作用是明确行动的方向,而不是为了困住你的头脑和前进的脚步。过于苛求自己遵守誓言便等于刻板,不讲变通难免流于陈腐。我们常常受到誓言的限制而不懂得变通,一次一次地后悔,一遍一遍地更改誓言,最终只会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其实,禁锢住我们心性的不是誓言,而是自己的固执与墨守成规。既要遵守誓言,又要懂得变通,不然注定走向另一个极端--偏执。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应该学会灵活多变,在多变中求生存,在多变中求发展,逐渐走向成功。
这庙为什么荒废了
彼一时,此一时,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孟子
世间万物原来就是一个整体,虽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是依然有相同的地方。只要彼此能容,在差异中容忍对方的存在,世间又哪来那些斗争。
3个云游四方的和尚在山上一座破庙里相遇。“这庙为什么荒废了?”不知是谁提出了问题。
“必是和尚不虔,所以菩萨不灵。”
“必是和尚不勤,所以庙产不修。”
“必是和尚不敬,所以香客不多。”
三人争执不下,最后决定留下来各尽所能,看看谁能重振庙宇。
于是第一个和尚礼佛念经,第二个和尚整理庙务,第三个和尚化缘讲经。没多久,这座破庙香火渐盛,原来的庙宇也恢复了旧观。
“都因我礼佛虔心,所以菩萨显灵。”
“都因我勤加管理,所以庙务周全。”
“都因我四处化缘,所以香客众多。”
三人日夜争执不休,谁也不愿理庙宇的事务了,于是刚兴盛不久的庙宇又衰败了。
这时,3个和尚终于明白了破庙原先荒废就是因为和尚不和睦。
3个和尚因为不能和睦,各说各话,各自自以为是,最终还是分离,不能共荣。世上的事物千奇百怪,人与人之间也有着众多的差异,生活背景、生活方式、个性、价值观等的差异,让我们的相处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困难,无所谓希望或者失望、信任或者背叛,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相互尊重、相互包容、求同存异、真诚相对,不必强求一致,或许反而彼此都能过得很好。正是因为差异性的存在,在客观上便要求我们要做到“求同存异”,即寻找相互之间相同的地方的同时尊重相互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性,从而实现相互之间的合作。因此,要做到“求同存异”,“尊重”是基础,而且还需要有耐心、能包涵、心胸开阔。
如果我们不懂得求同存异,那么,我们就很有可能在面临差异与分歧的时候会不能通力协作,最终使双方都受到巨大的伤害。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易经》
有句话说得好:“出头的椽子先烂。”这确实是客观世界中不争的事实。出头椽子,总是比不出头的椽子要承受更多的风吹雨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自然也比别的椽子要腐败得早。因此,人在风光尽显之时,若能够居安思危,用低调的盾甲保护自己。实在不失为明哲保身的一大秘诀。反之,若不懂得这样做,那后果只能是将自己置于凶险的境地。
战国时期,楚怀王宠妃郑袖,才貌双绝,工于心计。当时,魏王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赠给楚怀王一个大美人,人称魏美人,娇嫩柔美,眉目传情,真乃绝顶佳丽,把个好色的楚怀王搞得神魂颠倒,白日寻欢,夜晚作乐。
智深谋远的郑袖,看在眼里,恨在心上,她稍加思索,一计即上心头。于是乎,她便拿出女人温和、柔顺的性情,既不同魏美人争风吃醋,也不显示一点不满的情绪,而是像个知情达理的大姐姐,非常和善地对待魏美人,事事顺着魏美人的性子,还在楚怀王面前赞美魏美人美丽。
魏美人初到楚国时还有些害怕郑袖,但是看到她一贯待自己很好,便没了戒备之心。一日,魏美人亲昵地告诉郑袖:“姐姐,在异国他乡遇到您这样的好人,真是幸运哪!”“快别这么说!”郑袖安慰魏美人道,“咱们是同侍一夫,本是骨肉相连的一家人,姐姐不疼爱妹妹,谁来疼爱呢?常言道:家和万事兴。我们姐妹和睦相处,才是国君的幸事,而且,妹妹能给夫君快乐,我也快乐!”
魏美人闻此言,感动得热泪盈眶,说:“姐姐,以后请多多指教小妹怎样使夫君快乐!”“好说好说,今后我们姐妹和睦相处,互通一气,就不会出什么差池。”郑袖和颜悦色地回答魏美人的话。
楚怀王见这对如花似玉的宠妃和睦相处,无限欢欣,慨叹道:“世人都说女人天生是醋做的,看来也不尽然。我的郑袖就不吃醋,她是真心爱我,她知道我喜欢魏美人,就主动替我照顾她、关心她,使她不思念故国,实在是贤内助啊!”
郑袖见自己的计谋已起作用,暗自高兴。一天魏美人来看郑袖,郑袖看似无意地告诉魏美人:“大王在我这儿说你非常称他的心,只是嫌你的鼻子略尖了点儿!”“那可怎么办呢?姐姐!”魏美人摸摸鼻子,求秘方似的。
“这也没什么,”郑袖若无其事地说,“你以后再见到大王时,轻轻地把鼻子捂一下不就行了吗?”魏美人连称郑袖高明。
此后,魏美人每次见到楚怀王就把鼻子捂起来。楚王暗自惊奇,魏美人逢问必笑而不语。楚王便问郑袖,郑袖有意把话说个半截儿,含嗔带笑,欲言又止。楚王一直追问,郑袖便装着不情愿的样子,说道:“她说她受不了你身上的那种狐臭味!”
“什么!寡人乃一国之尊,她竟敢嫌弃寡人?真乃无理!”草菅人命、喜怒无常的楚王大怒,一掌击在几案上,喊道:“来人!快去把那贱货的鼻子割下来!”魏美人的鼻子被割掉了,既丑陋,又吓人,永远被打入冷宫。郑袖用计除去了她的情场对手,恢复了她在王宫独自受宠的地位。
正所谓“显眼的花草易招摧折”,自古才子遭嫉、美人招妒的事难道还少吗?所以,一个人无论有怎样傲人的资本,都尽量不要炫耀显露。要知道,人性往往有阴暗的一面,张扬的同时,也是招惹麻烦的时刻。如若这时还不能及时醒悟,用低调的策略保护自己,就是在将自己置身于凶险的旋涡急流当中,到时想抽身也难。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孔子
在《论语》中,孔子提出了与君子和小人的相处之道:“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意思是说:与君子共事容易,却难以讨他的喜欢。不以正当的方式去讨他喜欢,他是不喜欢的。等他用人的时候,却能对人量才使用。与小人共事很困难,却容易讨他喜欢。即使不以正道去讨好他,他也会很高兴。但当他用人的时候,就对人求全责备。
那些行事光明磊落的人,你得罪了他,他也不会和你斤斤计较,更不会暗地里恶意中伤,而那些小人却会睚眦必报,做那些偷偷摸摸的事害人。总之一句话,在生活中是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真正的智者,能够分辨出君子与小人,并在与不同的人相处时,采用不同的相处方式。
徐文远是名门之后,他幼年跟随父亲到了长安,那时候他们的生活十分困难,难以自给。他勤奋好学,通读经书,终有所成,后来官居隋朝的国子博士,越王杨侗还请他担任祭酒一职。隋朝末年,洛阳一带发生了饥荒,徐文远只好外出打柴维持生计,凑巧碰上李密,于是被李密请进了自己的军队。李密曾是徐文远的学生,他请徐文远坐在上座,自己则率领手下兵士向他参拜行礼,请求他为自己效力。
徐文远对李密说:“如果将军你决心效仿伊尹、霍光,在危险之际辅佐皇室,那我虽然年迈,仍然希望能为你尽心尽力。但如果你要学王莽、董卓,在皇室遭遇危难的时刻,趁机篡位夺权,那我这个年迈体衰之人就不能帮你什么了。”
李密答谢说:“我敬听您的教诲。”
后来,李密战败,徐文远归属了王世充。王世充也曾是徐文远的学生,他见到徐文远十分高兴,赐给他锦衣玉食。徐文远每次见到王世充,总要十分谦恭地对他行礼。有人问他:“听说您对李密十分倨傲,但却对王世充恭敬万分,这是为什么呢?”
徐文远回答说:“李密是个谦谦君子,所以像郦生对待刘邦那样用狂傲的方式对待他,他也能够接受;王世充却是个阴险小人,即使是老朋友也可能会被他陷害杀死,所以我必须小心谨慎地与他相处。我针对不同的人而采取相应的对策,难道不应该如此吗?”
等到王世充也归顺唐朝后,徐文远又被任命为国子博士,很受唐太宗李世民的重用。
徐文远之所以能在隋唐之际的乱世保全自己,屡被重用,就是因为他针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应对之法,懂得灵活处世。
有人以水比喻君子,以油比喻小人,说道:“水味淡,其性洁,其色素,可以洗涤衣物,沸后加油不会溅出,颇似君子有包容之度;而油则味浓,其性滑,其色重,可以污染衣物,沸后加水必四溅,又颇似小人无包容之心。”此话说得精辟透彻。
君子坦荡荡,你可以拒绝他的要求,他不会挂怀。君子有缺点,你指出来,他感激不尽。与君子交朋友,可以袒露心扉,不用有戒心。对小人却万万不可,与之相处,需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待小人要宽,防小人要严”。要礼而敬之,敬而远之。
变通,走出人生困境
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孔子
做人不能因为这个世界有不少坏人,我们就放弃仁义道德。君子的内心有自己的气节和信念,只要他懂得适应变化就不会感到寂寞和痛苦。同时,一个君子在有了自己的原则和主张后,他内在的品质就不会因周遭的环境而改变,达到“外化内不化”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