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世界上最神奇的心理健康课
30729000000010

第10章 心理问题及矫正(3)

小林妈是个财务工作者,在单位声誉很高。她若知道女儿犯了这样的错误,肯定是会非常气愤的。但是,怎么能让小林继续把错误向父母隐瞒呢?偷偷地改正错误,这是一些对错误有了初步认识、有羞耻心而又缺乏勇气的孩子的共同想法。不过,改正错误是需要勇气、需要决心的,公开承认错误,是跟错误决裂的表现。要给小林以帮助,让她前进的步子迈得更大一些。

毛老师亲切地对小林说:“你不要怕,我可以保证你妈妈不打你。但是,你要向妈妈说实话。”小林含着泪点头答应了。

当晚,毛老师访问了小林的妈妈,向她具体介绍了白天发生的事情,并取得了她不打小林的保证。

第二天,小林向妈妈交还了5元钱,放下了背在身上的思想包袱。

毛老师的做法告诉我们,对孩子进行诚实教育,必须做到四个字。爱:爱护、尊重、信任学生,不抱成见。细:善于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时搞清楚事情发生的经过,并注意学生的神情、动作和言语。严:严格要求,培养学生承认错误的勇气,鼓励学生同错误彻底决裂。广:必要时必须和家长及其他老师取得联系,争取他人的积极配合。“恐惧会扼杀勇敢,胆怯会毁灭真诚和坦率”,“不应该使儿童因害怕惩罚而丢掉真诚、坦率的本质”,“如果儿童不小心走错一步路就要害怕得发抖,就不可能培养出对邪恶、谎言、欺骗的不妥协、不容忍精神”。

以身示范,让青少年多积累正面的道德经验

心理学的研究和教育实践表明,一个人早期在思想品德上所受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所形成的道德观念,对一个人品德的成长影响极大。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一个实例:三年级女生娜塔莎的父亲在畜牧场工作,她亲眼看见她的父亲把好好的活羊弄死,剥了皮,叫娜塔莎把皮和肉拿回家里,然后谎报说羊是病死的。这样,在娜塔莎的心灵上就留下了这样的道德烙印:为了个人利益,可以弄虚作假,欺骗人。这些毒害心灵的思想在娜塔莎的整个精神世界上打下了烙印:她对同学冷漠,她的心灵对那些高尚的、伟大的思想似乎是麻木不仁、无动于衷。可见,教师和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以深刻的教育影响。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要想使孩子养成诚实的良好品质,教师和家长必须注意自己的示范作用,让孩子多积累一些正面的道德经验。

家校结合,发挥合力功能

学校教育要想取得比较理想的预期效果,显然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研究表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不一致,常常是产生不诚实行为的重要原因。教师与家长的各自为战也给孩子产生不诚实行为提供了有空可钻的机会。例如,有一个孩子上学经常迟到,老师问其原因,他说家里忙,饭总是吃得很迟,后来班主任通过家访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而是这个孩子在上学的路上因贪玩所致。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下,这个孩子承认了自己所犯的错误,从此再也不迟到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诚实的品质,防止产生说谎等不良行为,加强家校联系,尤为重要。

启发自觉性,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有的青少年喜欢说谎,而有的青少年却很诚实呢?这里面自然有外界的教育影响问题,但更重要的还是与个体是否具有自我教育的能力有关。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所谓自我教育,就是指青少年积极主动地进行思想矛盾斗争和行为控制,使正确的思想和行为战胜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自我教育的形式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一是加强道德修养,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二是通过各种社会实践进行自我锻炼,通过各种锻炼,在正确认识和接纳自己的基础上彻底地战胜自我,遇事头脑清醒,能克制感情,辨别是非,一举一动不仅合乎理智,而且出乎自然,表里一致,理智与情感水乳交融。

烦恼心理行为分析及矫正

一、烦恼心理行为的成因

以上对青少年学生烦恼的主要方面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很显然,青少年学生烦恼的产生,决不会是无缘无故、莫名其妙的。也许有人会说,学业不良、性格缺陷、人际关系紧张等等,正是青少年学生在学习方面、性格方面以及人际关系方面产生烦恼的重要原因。我们认为,这种说法确有其一定的合理之处,因为学业不良、性格缺陷、人际关系紧张等的确是导致青少年学生烦恼产生的直接诱因。一般地讲,学业优良、性格完美、人际关系和谐的学生,自然也就不会在学习、性格和人际关系方面产生烦恼。但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一表层的认识上,未免也过于肤浅了。青少年学生烦恼的产生显然是有其深层原因的,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既有思想认识方面的原因,也有心理素质方面的原因。

客观原因

从客观方面讲,社会、学校和家庭的不良影响,特别是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或失误,是导致青少年学生产生烦恼的重要原因。

1.社会因素。一般来说,我们的教育注意了正面的教育,即注意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的,应该怎么样,而忽视了告诉学生什么是错误的、不应该怎么样的反面教育。因而,当社会上出现诸如贪污腐败、贪赃枉法、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现象或丑恶现象时,由于青少年学生缺乏一定的社会阅历和经验,当他们对这些现象既感到痛恨又感到困惑不解和不可思议时,产生思想上的矛盾、心中的烦恼便不足为奇了。

下面摘录的是一名中学生写给上海《文汇报》编辑的一封信,从中不难发现,不良的社会环境影响是青少年学生产生烦恼和忧虑的重要根源。他在信中写道:

“我是一名中学生,我家附近的隆昌路57弄(亦是海州路180弄)可以说是赌博成风。过去这里白天可以看见一堆堆斗蟋蟀的人群,一桌桌打扑克的牌迷。现在蟋蟀没有了,晚上走进弄内,常常可听到哗啦啦的麻将声,尤其是周末。这些活动都或多或少地带有赌博性质。因赌博而引起斗殴流血的纠纷,我亲眼所见的就有六起之多。

可怕的是,由于赌博风在这条里弄盛行,给孩子们带来了极为不良的影响。穿越此弄堂去上学的孩子常常驻足观看,个别的竟入了迷,连上学都迟到了。我们班级里,有许多同学会搓麻将,其中有的还上了瘾,赌资从五分、一角到二元、三元。有的女同学赌输了,就让人亲吻一下,或任人侮辱抵债。有一个女同学就因此而怀孕,以致放荡不羁。我并不是危言耸听,这些让人触目惊心的事,确确实实就发生在我的周围。

使我感到疑惑不解的是,我们现在报纸上、广播里经常在宣传禁止赌博。赌博的危害性也不言自明。可是,我所说的这个赌博成风的弄堂口,居委会、街道的干部和派出所的民警进进出出,竟熟视无睹,不闻不问,就是没有人出面管理。这条里弄,也许是社会现象的一个缩影,如此赌博成风的弄堂,据说并不是个别的。长此下去,让此类坏风气蔓延开来,实在叫人担忧。”

2.学校因素。学校本应是青少年怡情悦性、增知促德的摇篮,生活于其中的学生本应是欢乐的、愉悦的。遗憾的是,多年来,由于“升学率”指挥棒的作用,学校教育主要以应试教育模式为主,不仅家长子女施加压力,社会、家庭对学校施加压力,学校自身(与其他学校的竞争)也有压力,当然最终的落脚点,是落到了正处在生长发育中的青少年学生身上,是他们承受了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三者所施加的合力,孩子们身上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特别是那些名目繁多的统一考试和无休止的测验,大大加重了学生的身心负担。给许多孩子带来了痛苦和不幸,教育者教育方法的简单、粗暴,打骂训斥学生,不仅会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影响教育教学效果,更为严重的是它给青少年学生美好纯洁的心灵蒙上一层阴影,使其感到烦恼和不安。

3.家庭因素。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师。个体所接受的教育和影响,首先来自家庭。文明、健康的家庭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使他们不仅在生活中得到关心和照顾,而且在思想、文化、道德情操等方面得到启迪和教育,反之,则容易使他们受到不良的影响。这已为有关研究所证实:孩子的烦恼与其所处的生活环境有关。据美国全国卫生统计中心提出的报告说,在5~17岁的孩子中,57%的人会不同程度地产生下述问题:多动症、焦躁不安或心情忧郁,依赖性强、同伴间发生冲突、不喜欢社交或个性极强。而对那些未经过父母离异痛苦的孩子来说,极有可能在行为表现方面发生问题的比例,要比那些经受过父母离异痛苦的孩子低得多。这一发现与其他研究人员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即那些没有经历过父母婚姻破裂痛苦的孩子在感情方面的忧愁要少得多。

除了家庭环境以外,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也是导致青少年学生烦恼的重要原因。一份来自北京市重点学校史家胡同小学一年级的班级调查表明,许多家长不知道如何科学地教育子女,在教育方法上表现为简单、粗暴,对子女非打即骂。一班年龄都在6岁和7岁之间的48名孩子,清一色的独生子女,挨过家长打的47人,其中有27人是被用棍子打的(木棍、铁棍、管帚把、尺子),18个孩子是被脱了衣服打,25人被拧腿或屁股,20人挨过脚踢,15人犯了错误被罚过不让吃饭。挨打原因:23人是因学习上的问题,24人是因家长让学弹琴、画画、书法、外语,自己不想学或学不好,18人是因为淘气“不听话”。这些家长们哪里想到,这种非打即骂的教育方法不仅不顶事,而会给孩子们在心灵上造成摧残,甚至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发生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大武镇的夏斐事件以及发生在武汉市的夏辉事件(前者因分数未达父母要求而“撒谎”被打致死,后者因逃学被打致死),就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证。

由于历史的原因,独生子女成为我国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种特有现象。与前一种类型的父母相反,有些父母对子女视若神灵,对其娇生惯养,明明知道孩子不对,也不敢其实是不忍心说一个“错”字,以保护孩子的所谓“自尊心”。其实,这样做不仅对孩子毫无益处,反而是害了孩子。在这种过度的爱和保护下,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娇惯、孤僻和以自我为中心,遇到困难和挫折甚至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常会表现出种种极端的情感和行为。

主观原因

从主观方面而言,烦恼的产生与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发展不成熟有关。西方大哲学家叔本华有句名言:“苦恼并非从外界所注入,它就像流不尽的苦汁,而它的源泉正在我们心底。”可见,烦恼的产生不仅与外界客观的原因有关,更重要的是由内在主观方面的原因所决定的。这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看出:

1.不成熟。青少年学生受身心发展不成熟所限,对学习、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不能正确调整自己的认识、情感和行为,从而产生焦虑、烦恼和困惑。原来是好朋友的两位学生,因为一点小事而斗了嘴,结果互不理睬,互相埋怨,各自烦恼。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面子,保持高傲的自尊,谁也不肯为此而屈尊先与对方打招呼。其实,这一点点小事算得了什么呢?在大人们看来,一笑便可了之,然而他们谁也不情愿先这样做。

2.单纯。由于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比较单纯,对自己常抱有较高的期望,然而理想与现实毕竟不是一回事,特别是当他们经过自己的一番辛劳之后依然未能使自己的期望得到满足时,他们就会产生一种失落感和消极、悲观情绪。特别是那些尊重需要未能得到满足的后进学生,他们希望别人尊重他们,喜欢他们。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在总结自己教育、转变工学团学生的经验时指出:“得不到别人尊重的人,往往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可是这部分学生由于自己的言行又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喜欢,因而其内心深处有着强烈的难以排解的痛苦体验。

3.两难问题。一些两难问题或情境的存在,是青少年学生产生烦恼的又一重要原因。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两难问题或情境,如虽然知道自己和自己周围环境存在着问题,却不知如何去解决,或者即使知道了解决办法,却又不能付诸实行,这时就会变得情绪不安定,个人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等都处于抑制状态。也就是说,在确立对事物的见解、判断、行为等成人标准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不安定的状态。

4.挫折。挫折是导致烦恼的又一重要原因。人生犹如大海中行船,无风尚有三尺浪,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哪能万事皆一帆风顺呢?青少年学生因受认识能力所限,看问题容易凭感情用事,不能客观而辩证地对待所遇到的挫折,考虑问题多以自我为中心,达到目的就笑、就跳,达不到目的就哭、就闹,情绪波动性很大。当然,这是由其身心发展特点所决定的,在此问题上,放任不管不对,过于苛求也不现实,应正确待之。

二、教育与化解技巧

在青少年学生时期出现许许多多的烦恼并不可怕,也是很自然的。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所遇到的烦恼,日夜苦于烦恼,或者因为烦恼而扭曲了人性。

加强了解,教育青少年学生正确对待烦恼

了解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地对待烦恼,首先必须对他们所产生的烦恼有所了解。青少年学生的烦恼问题通常是在学习、生活、课余活动、人际交往诸多方面表现出来的。作为家长和教师,要做有心人,应能善于了解孩子,掌握孩子的心态,发现问题,通过个别谈话,及时加以帮助、规劝、启发和引导,做孩子的良师益友。应通过正面教育,使其懂得世界是美好的,青春是宝贵的,学会珍惜自己的豆蔻年华。同时,也要教育青少年学生正确地对待所遇到的挫折、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和委屈,教育他们像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及历史上的一些著名人物那样,以微笑面对人生。甚至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困难情境,来锻炼和培养孩子,使其通过解决各种各样烦恼的锻炼,亲身接触实际、取得经验、了解自己,并体会烦恼本身的含义,这对于培养孩子坚强的个性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犹如逆境在某种意义上有利于人才成长一样,烦恼并不都是否定的、消极的东西,相反,它可以转化为促使自己成长的契机,起着肯定的、积极的作用。因此,青少年学生为了自己的进步,就应正确地对待烦恼。

善于倾吐,学会自我化解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