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地会盟后,齐桓公仍陶醉在喜悦之中,对管仲及众文武道:“我等君臣呕心沥血,苦苦拼搏十数载,今日方可称之为大功告成!这都是众位爱卿的辅佐之功啊!从今往后,寡人终于可以松一口气啦!”
众臣也都个个面露喜色,称颂赞美之色不绝。只有管仲脸上没有丝毫喜悦的表情。桓公诧异地问道:“如此大喜之事,仲父为何不悦?”
管仲神色严肃地道:“听闻惠王天子十分精明,决非庸君。而这样的有为之君,怎么会平白无故把讨伐天下诸侯的大权拱手送与大王呢?臣百思不得其解,故此喜不起来。”
“嗨!寡人以为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害得仲父闷闷不乐呢!”桓公不以为然地道,“这怎么会是平白无故地送与寡人的呢!从兴霸大业开始之日起,寡人就用的是仲父的策略,打着‘尊王’的旗号,确确实实给周王室增辉不少。比之以前被众诸侯视作破履一般撇在一边不理不睬,周室朝廷现在的处境比之以前,不是有天渊之别嘛!寡人身为中原盟主多年,还不该有讨伐不服的权力嘛!”
管仲笑道:“大王的中原盟主当然给周室朝廷增辉不少。但大王您明白,微臣等明白,而周王天子并殿前诸位大臣也一定会明白,齐国不过是一种托词,并非真的要‘尊王’啊!”
桓公听罢管仲所言,突然放声大笑起来,道:“这都是拜仲父所赐嘛!难道还要寡人真的尊王不成!”
“当然不会啦!”管仲也笑道,“但,既然大王您要利用周王室,周王天子就送个顺水人情来了。不过,微臣断定,周王天子一定会有新的‘谕旨’接二连三地飞来!”
桓公正对管仲所言将信将疑之时,忽有侍从来报,说天子陛下的使臣单伯到了。桓公一听,瞅着管仲愕然道:“果如仲父所言,真的来啦!”
单伯进殿拜见桓公。
桓公命赐座。待单伯坐下后,蹙眉问道:“召伯廖大夫前脚刚刚离去,单大夫后脚就到了,莫非又带来了天子陛下新的谕旨?”
单伯道:“正是。天子陛下请大王您代他征讨卫国。”
桓公惊异地问:“为何?”
单伯道:“当初陛下刚刚即位时,王室内乱迭起,卫惠公曾援助忤逆公子颓,与陛下抗衡。过去整整十年了,卫国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这事成了陛下的一块心病,一想起来就食不甘味,夜难成寐。遍观天下诸侯,只有大王您一心一意地尊崇王室,所以只有请您代为惩治卫国啦!”
桓公一边听一边心里暗道:“这惠王天子忒也小家子气了吧,十年了,还耿耿于怀,非要旧怨重提!”
其实不然。周惠王初立之时,公子颓及其同党发动的篡位叛乱,虽然一时得手,但很快就被平息了。公子颓等逃到了卫国,得到卫惠公短时的庇护。叛乱并没有形成气候,也没有对惠王的地位构成多大威胁。再说,当时在位的卫惠公已死,现在是卫懿公在位,根本用不着再去小题大作。周惠王所以有此谕旨,只不过是想试探一下齐桓公口中说得那么悦耳动听,是否真的“尊王”?也乘机试一下自己这个堂堂天子陛下是否还有权威。
听单伯说完,桓公看了一眼管仲,见管仲向他点头示意,便明白了,对单伯道:“请大夫回禀陛下,小白不才,当亲率大军讨伐卫国,为天子陛下雪恨!”
送走了单伯,桓公看着管仲,心悦诚服地赞道:“仲父真乃神人也!”
翌年(前666)春,齐桓公准备伐卫。
桓公与管仲商讨,问道:“此番讨伐卫国,邀哪一国诸侯之兵为好?”
管仲却一反常态,说道:“大王不是一直要显示一下齐国的兵威吗?伐卫正是时机。”
桓公疑道:“怎么?仲父莫非要齐军一家去讨伐卫国?”
“正是!”管仲胸有成竹地道,“臣已打探属实,卫懿公乃是个平庸之君,平时只知吃喝玩乐,整日耽于酒色。有其君,必有其将,卫军必然不堪—击,只齐军足可以一举踏平卫国!”
齐桓公闻言大喜,当即点齐精兵八千,兵车五百辆,亲自率领出征讨伐卫国、这是齐桓公称霸以来,第一次真正遵照周天子的谕旨,讨伐不驯服的诸侯。卫懿公于周惠王九年刚刚即位,时间还不到两年,没有经过大风大浪。尚不知道齐军的厉害,听说齐桓公亲率大军犯境,不问青红皂白,昏头昏脑率军应战结果,犹如鸡蛋碰石头,两军刚一交锋,卫军便即溃败。齐桓公率大军乘胜追杀,直逼城下,隰朋大声宣读周天子的讨伐谕旨、数落卫国门、罪状时,懿公方才猛醒,明白了为何受到讨伐,便大呼冤屈他认为那些事都是先君惠公干下的,与他没有丝毫干系。于是,备下五车金银玉帛,命长公子开方送到齐军大营,请求讲和、免罪和入盟。
齐桓公问管仲:“仲父以为,此事该当如何处置?”
管仲道:“周王朝有制度,本人有罪不牵累子孙。卫国既然愿意遵从王命,加入盟约,应该答应他们的请求为是。”
“好。”桓公点头答允,“就依仲父之见。”
齐桓公接受了卫国的讲和,一面派使臣向周惠王报捷,一面准备班师回国。
齐桓公从即位七年(前679)后开始正式称霸,在长达十三年的时间里,会盟诸侯,德、武并举,东征西讨,建立并巩固了兴霸大业。这一时期,由于全面实行管仲制定的内政外事策略,兴霸事业蒸蒸日上。到周惠王十年的幽地会盟,周王赐号,以王师伐卫大胜,终于大功告成,一统中原。
就在齐国大军离开卫国前,出现了一个插曲。插曲虽小,后果却很严重,将来直接影响齐国国政的兴衰,不得不提一下。
原来,卫懿公的长公子开方,眼见齐国的强大,齐桓公的威风,十分眼红。于是恳求齐桓公带他到齐国,赐给他一个小小的官职。
管仲并不熟悉这位公子,便亲自叫来询问道:“你是卫公的长子,论次序该当继承卫国君位,为何舍弃一国之君不当,却要抛离家乡,跑到别的国家去做一个臣子呢?”
开方回答道:“盟主是天下最贤明的君侯,开方如能够执鞭随镫侍奉左右,那就太荣幸了,当一个小国的国君有什么滋味儿?”
开方回答着管仲的问话,眼睛却温情脉脉地望着齐桓公,一副献媚的神态。管仲听了他的话,便知此人是个多是非之人,便想劝说桓公拒绝带他回齐国。但此时的齐桓公由于一连串的胜利,早已被冲得飘飘然,昏昏然,听到开方的赞美之词,不由得眉开眼笑,当即答应了开方的请求。
管仲还没来得及劝说,见桓公已经允诺,当着众人的面,再难启齿,只是紧蹙眉头,叹息一声,心中暗想:“大王身边已有竖刁、易牙两个阴险刁钻小人,现今又多了一个媚气十足的开方。如不早加防范,齐国江山恐怕要败在这三人手上了。”
齐桓公将开方带回齐国,拜为大夫。由于开方善言词,有心机,没多久便与竖刁、易牙打得火热,并受到桓公和众位娘娘的宠爱,齐人称之为内宫“三贵”。有管仲在,这“三贵”不敢造次。等到管仲一死,便开始兴风作浪,把个好端端的齐国江山,折腾得乌烟瘴气,从盛极走向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