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策略与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对教学策略有很多界定,这些界定既呈现出一些共性,又表现出一些明显的分歧。共性表现为:教学策略有一定的目标,是在特定教学情境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产生的教学方案,包括教学活动中方法的选择、材料的组织、对师生行为的规范等。分歧在于:有的人认为教学策略有一定的理论性,将之视为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有的人认为教学策略就是教学方法;还有的人认为教学策略就是教学方案,在教学策略的归属上产生分歧。从根本上来说,这些分歧在于对一些基本概念如教学设计、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缺乏一致的认识。科学地把握教学策略的内涵,不仅要对已有教学策略的认识做进一步的概括和提炼,吸取合理思想,而且还要澄清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思想等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一、教学策略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1)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
有人把教学策略看成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开展之前的准备工作,是对整个教学活动的计划和安排。教学设计的结果或教学设计的文字表达形式是教学活动方案,而教学策略自然要在教学准备阶段进行设计、谋划,形成一定的方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组成部分。我们感觉,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各有自身的内涵,在具体内容或环节上有交叉、重叠部分。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教学策略的制定、选择与运用。教学策略选择与运用时,又必须通盘考虑教学的整个设计。教学设计一旦完成就比较定型了,它可以是对整节课或整个单元的设计,也可以是对整个科目的设计。教学设计包括的范围比较广,而教学策略的运用范围较窄,一般主要集中在某一课时、某一内容的范围内,并且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2)教学策略与教学思想
有人把教学策略看成是一种教学思想,还有人甚至认为教学策略中,观念与技巧的关系应该是绝对统一的,教学观念支配决定着教学技巧,教学技巧从属于一定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目标。的确,教学策略与教学观念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任何教学策略、教学技巧的选择和运用都不是盲目或随意的,尤其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教育活动的开展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运用必定要受到一定教学思想的制约或指导。但是,教学策略与教学思想之间并不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教学思想位于较高层次,属于理论、观念形态;教学策略虽包含有理论,但本质上是属于操作形态的东西,是对教学思想观念的具体化。在同一种思想指导下,结合不同的背景、条件,由不同的人来开发,就会形成不同的教学策略。同一种教学策略,也不必然都源于某一种教学原理或思想,而可以源于多种教学原理、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与教学策略之间是有实质性区别的。
(3)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
国外有学者把教学策略看成是教学模式,尤其在北美,有时把教学策略作为教学模式的同义词。诚然,从可操作性来看,这是二者的共同特征,但单从这一点并不能认为这二者是等同的。从教学理论到教学实践的转化,是从教学理论到教学模式再到教学策略,再到教学方法,再到教学实践,可见教学策略是对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具体化,教学模式包含着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是能用于构成课程和课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在课堂或其它场合教学的一种计划或范型,具有简约化、概括化、理论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教学模式规定着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属于较高层次。教学策略比教学模式更详细、更具体,受到教学模式的制约。从教学研究的发展来看,先有教学模式研究,然后才有教学策略研究,这也反映出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4)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
在已有的研究中,不少学者把教学策略等同于教学方法。从前面分析中,我们已看到这种认识是不妥的。因为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相互作用所采取的方式,手段和途径。教学方法是更为详细具体的方式、手段和途径,它是教学策略的具体化,介于教学策略与教学实践之间,教学方法要受制于教学策略。教学展开过程中选择和采用什么方法,受教学策略支配。教学策略从层次上高于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策略则包含有监控、反馈内容,在外延上要大于教学方法。
二、教学策略的界定
通过上面的分析,教师已基本上可以对教学策略有个大体的把握。
第一,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而不是教学活动展开前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案。
第二,教学策略带有很强的目的性,是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进行的。
第三,教学策略是基于对现实的教学活动的认识而采取的。
第四,教学策略包含有一定的教学理论成分,是对一定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受一定的教学理论的支配和制约。
第五,教学策略有变通性,要随教学的进程对教学措施进行反馈和调控,它不同于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基于上述认识,可把教学策略定义为: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它包含以下几层含义:其一,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活动的元认知过程、教学活动的调控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执行过程。教学活动的元认知过程是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的因素、教学的进程的反思性认知。教学活动的调控过程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的进程及其中的变化而对教学过程的反馈、调节活动。教学方法的执行过程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师生相互作用方式、方法与手段的展开过程。其二,教学策略不同于教学设计,也不同于教学方法,它是教师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活动的整体性把握和推进的措施。再者,教师在教学策略的制定、选择与运用中要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入手和着眼,要兼顾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学生的状况和现有的教学资源,灵活机动地采取措施,保证教学的有效有序进行。最后,教学策略是一系列有计划的动态过程,具有不同的层次和水平。
教学策略的特征与结构
一、教学策略的特征
认识和了解教学策略的特征,可以帮助教师加深对教学策略的把握,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教学策略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指向性
教学策略的产生就是为了解决现实的教学问题,掌握特定的教学内容,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任何教学策略都指向特定的问题情境、特定的教学内容、特定的教学目标,规定着师生的教学行为。不存在适合一切问题和内容的万能的教学策略。只有在具体的条件范围下,才能发挥教学策略的价值。当完成了一定的任务,解决了相应的问题,这一策略就达到了目的,与其相应的手段、技巧不再继续运用,而转向新的教学策略。
2操作性
任何教学策略都是针对教学目标的每一具体要求而制定的,具有与之相对应的方法、技术和实施程序,它要转化为教师与学生的具体行动。这就要求教学策略必须具有可操作性。
3整体综合性
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活动的元认知过程、教学活动的调控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执行过程。这三个过程并不是彼此割裂,而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彼此之间相互作用,每一个过程依据其它两个过程而做相应的规定和变化。也就是说,教师在选择和制定教学策略时,必须对教学的全过程及其各要素加以综合考虑。在此基础上对教学进程和师生相互作用方式作全面的安排,并能在实施过程中及时地反馈、调整。这一特征强调的是教学策略不是某一单方面的教学谋划或措施,而是某一范畴内具体教学方式、措施等的优化组合、合理构建。
4调控性
由于教学活动元认知过程的参与,教学策略具有调控的特性。元认知实质上是人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调节。它表现为主体能够根据活动的要求,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监控认知活动的进程,不断取得和分析反馈信息,及时调控自己的认知过程,维持和修正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教学活动的元认知就是教师对自身的教学活动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调节,教师能够根据对教学的进程及其各种要素的认识反思,及时把握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即时反馈和调整教学的进程及其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推进教学的展开,向教学目标迈进。当教师具有了教学元认知能力,能自觉认识和调节教学的进程时,教师对教学策略的运用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教师的教学水平就达到了较高的境界。调控性表现了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及时把握和调整,表现了教学活动的动态性。
5灵活性
教学策略不是“万金油”式的“教学处方”,不存在一个能包揽一切的大而全的教学策略。教学策略与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之间的关系不是绝对的对应关系。同一策略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不同的策略也可以解决相同的问题。这说明了教学策略具有灵活性。教学策略的灵活性还表现在教学策略的运用要随问题情境、目标、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变化而变化,也表现为,为了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可以采用各种可供使用的教学组织程序形式、方法、程序、手段等,且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根据需要不断改变和调整。教学中不同教学策略面对同一学习群体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即便是采用相同的教学策略教同样的内容,对不同的学习群体也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
6层次性
教学具有不同的层次,加涅把教学分为课程级、科目级、单元级和要案级四种水平。不同的教学层次就有不同的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和方法,也就有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策略可以来自理论的推衍和具体化,也可以来自对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理论推衍和经验概括水平和程度不同,形成的教学策略也就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层次。可见教学策略的层次性是确实存在的。不同层次的教学策略具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具有不同的功能,不能相互代替。另外,不同层次的教学策略之间尤其是相邻层次的教学策略之间是相互联系的,高一层次的策略可分解为低一层次的教学策略,指导和规范低一层次的教学策略。认识教学策略的层次性,有助于教师正确选择和运用它们,恰当发挥它们的价值。
二、教学策略的结构
任何教学策略都有其内在的结构。教学策略的结构是由它所包含的诸要素有规律地构成的系统。一个成熟的有效的教学策略一般应包含以下几个要素: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实施程序、操作技术。
1指导思想
即某一教学策略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它能对具体的教学策略作出理论解释,是教学策略的灵魂。任何一种教学策略的背后都有一定的教学观念、教学理论作支撑。在教学策略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教师拥有不同的教学思想,就会导致不同的教学策略出台。明确这一点,有助于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贯彻教学理论,更好地发挥理论的价值,否则有可能陷入盲目和混乱。
2教学目标
任何一种教学策略都是指向一定的教学目标,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创立的。目标是教学策略结构的核心要素,对其它要素起制约作用。也就是说,一定的教学策略总是针对一定的教学目标的,并且总是尽力满足教学目标所提出的要求。对教学策略的运用,无论是活动内容,还是活动细节、活动方式,或者是活动的程序及其每个环节,都是指向教学目标的,为达成教学目标而存在。比如知识教学的讲授策略,其目标是通过教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讲解,通过语言的表达,使教学内容简化成易理解易接受的内容,达到学生理解、把握和运用的目的。每一种教学策略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但教学策略与教学目标又不是一对一的关系。一种教学策略可以有多种目标,其中又有主次之分。主要目标是区别不同策略的特点,也是适用教学策略的重要依据。这是在教师在制定和运用教学策略时应当注意的。
3实施程序
即教学策略按时间展开的逻辑活动步骤以及每一步骤的主要做法等。教学策略是针对一定教学目标相互组织起来的程序化设计,因此有其自身的操作序列,它指出教师在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时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再做什么。由于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教学策略的实施程序只能是基本的和相对稳定的,而不是僵化的和一成不变的,也就是说教学策略的实施程序有一定的前后顺序,但没有定式,可以随着教学条件的变化以及教学的进程及时调整和变换。
4操作技术
即教师运用教学策略的方法和技巧。要保证教学策略的实施有效和可靠,就必须提出一整套明确易行的行为技术和操作要领,它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教师方面,教师在教学策略中的角色、作用或对教师的要求;(2)教学内容方面,包括教学策略的根据及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3)教学手段方面,除平常教学所需的教学手段外,还包括运用本策略所需特殊教学手段;(4)使用范围方面,包括本策略适用的学科性质、问题性质或年级层次等。以上几个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缺一不可,它们完整地构成一定的教学策略。教师了解了教学策略的基本结构,就掌握了教学策略建构的要领,抓住了它的实质。这不仅有助于学习和借鉴有效的教学策略,而且有助于总结和建构自己的教学策略,让教师知道从哪些方面去总结归纳教学策略。
三、教学策略的运用
教师在制定和选择了适当的教学策略后,还要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正确地运用。虽然教学策略有明确的指向性和一套实施的操作程序,具有可模仿性,但由于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变量,教学策略的运用并不能照抄照搬,而要在运用中有所变化,有所创造。
第一,要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策略总是受一定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支配和规范的,教学策略的运用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关键在于是否有正确的思想指导。在错误的教学思想干扰下,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都不可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第二,要树立完整的观点。每一种教学策略都有各自的功能、特点及应用范围和具体条件,而且又有各自的局限性。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坚持完整的观点,随教学的进程、环节及具体情况的变化,注意各种教学策略之间的有机配合,充分发挥教学策略体系的整体综合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