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宣王在位时,沉湎于声色犬马,成天飞鹰走狗,到处围猎。
有一天,孟子来到了齐国,宣王接见了他。宣王问孟子:“寡人听说周朝时文王也喜欢打猎,听说他的猎苑足足围了七十里,究竟有没有这件事?”
孟子回答:“史书上是这么记载的,确实有这回事。”
宣王吃惊地问:“难道真有这么大吗?”
孟子答道:“确实有那么大,但是当时老百姓还嫌太小呢。”
宣王叹口气说:“唉,还是古时候的老百姓好啊!寡人的猎苑只围了四十里,老百姓都嫌太大了,真不通情达理。”
孟子说:“文王的猎苑虽然方圆七十里,可是他允许百姓进去砍柴,进去捉野兔,并且还可以一起分享打来的猎物。文王和人民一同使用这猎苑,而这个猎苑也属于人民。因此,人民嫌它太小,而您呢?”
顿了一下,孟子又道:“听说大王的猎苑,不准百姓砍柴拾草,不准随意进出,杀死一头麋鹿,就要判成死罪。这样,不就等于在国内设下一个方圆四十里的陷阱火坑了吗?人民嫌它太大,难道不合情合理吗?”
宣王听了,若有所思,过了不久,那些猎苑的禁令就被撤销了。
014所闻所见
三国时著名诗人嵇康耿直刚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隐居山林。
一天,他正在大树下打铁,钟会来拜会他。这钟会是司马氏集团的心腹,出身世家大族,趾高气扬,骑着高头大马来到嵇康跟前,摆出贵人的架子,等着嵇康上前迎接。嵇康呢,打铁不歇,旁若无人。僵持了一会儿,钟会觉得没趣,生气地掉转马头要走。
嵇康觉得好笑,就问:“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听见什么了,到这里来?看见什么了,离这里而去?)
钟会回答了两句话,自己摆脱了尴尬场面:“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听见我所听见的就来了,看见我所看见的才离去。)
015“秦”字的由来
秦始皇姓嬴名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
相传嬴政的国号原名“琹”。有一天,他无意中想到,“琹”字是一把木椅上坐着两个王,这可是主凶的兆头。
俗话常说,“天无二日,国无二主”,两个王坐在一把椅上,岂不要平分天下?于是他想造出一个吉利的字来代替“琹”字。他颇费踌躇,想了很久,仍无眉目,于是召来史官计议。
秦始皇问道:“从三皇五帝直到如今,谁人的功勋最高,业绩最大?史书上有无记载?”
史官拱手相对:“三皇五帝,唐尧虞舜,延及夏、商、周,是非功过,均见于《春秋》。”
秦始皇又问:“自开天辟地以来,只有《春秋》这部史书吗?”
史官答道:“下臣回奏,只有一部《春秋》。”
秦始皇继续问道:“如此说来,《春秋》只写到本朝为止,是吗?”史官点了点头。
秦始皇得意地笑道:“朕乃千古一帝,首称始皇,自然要占一半《春秋》,看来,以一《春秋》改定国号,最为适宜!”于是提笔在竹简上写出一个“秦”字,以取代“琹”字。
史官一看到始皇自造的这个“秦”字,的确是各取春秋二字的一半,虽觉新颖,却有些忧虑,便说:“万岁英明,不过,春若无日,则天地昏暗;秋若无火,则大气阴沉。昏暗阴沉并非吉祥之兆,望陛下圣裁!”
秦始皇一听,勃然大怒,拍案喝道:“放肆!竟敢胡言乱语,诽谤朝廷,来人,推出斩首!”
史官由于忠言反遭杀身之祸。文武百官由此胆战心惊,唯恐自己步人后尘,一个个跪拜阶前,口呼万岁,朝贺新的国号。
自此,“琹”字消亡,新造的“秦”字登上了历史舞台。
016吃鱼之辩
公仪休爱吃鱼是出了名的,他几乎每天都要吃鱼,达到了每日无鱼不欢的地步,因此家里人天天都去给他买鱼。
公仪休吃鱼不断地变换花样。他吃过的鱼很多,既有淡水鱼,也有海里的鱼;既有南方的,也有北方的。鱼的品种也不断变化。他还特别讲究烹鱼方法,他挑选厨师的标准,主要就看他烹的鱼滋味美不美,花样多不多。
这一年,公仪休当了鲁国的宰相。于是,上上下下认识他的人,以及那些有求于他的人,都争着买鱼去送给他。出人意料的是全都被公仪休拒之门外。
公仪休的学生觉得很奇怪,问道:“既然先生这么爱吃鱼,那为何不接受别人送的鱼呢?”
公仪休说:“正因为爱吃鱼,所以我才不接受别人送的鱼。假如我接受了的话,办事的时候就会徇情枉法,徇情枉法,我就会有被革去宰相职务的危险。到那个时候,就是我想吃鱼,这些人也不会给我送鱼了。
“我没了俸禄,自己又买不起鱼,那就不可能天天吃鱼了。与其这样,我不如现在不接受别人的鱼,做个廉洁奉公的好宰相。虽然不能吃别人送的鱼,但我自己的俸禄能保证我天天有鱼吃。”
017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东汉有个人叫陈蕃,有一天,他父亲的好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一室,室内杂乱,龌龊不堪,当时薛勤就对他说:“屋里这般杂乱,你为何不打扫打扫呢?”
陈蕃说:“大丈夫活在世上,要不拘小节,心里应该想着干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扫除天下之不平,哪里会去扫除一室之污秽呢?”
薛勤则说道:“你连自己屋子的污秽都不扫除,哪里还能去扫除天下的不平呢?”
陈蕃顿时被驳得无言以对。
018魏骥辞官
明代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后,南京作为留都仍虚设六部。景泰初年,南京吏部尚书魏骥入京朝觐,请求退休。当朝内阁大学士陈循早年科举应试时,魏公是主考官,故以门生身份前往拜候。
陈循竭请魏公打消归隐之念,劝说:“老师虽位已至尊,可是未曾在朝中立班,终是一桩憾事。不妨稍待时日,弟子一定为您争取在这里谋求一个合适的职位。”
然而,魏公非但不为所动,反倒对其心存鄙夷。跟人说起陈循,指谓:“此人将朝廷之事当做自家私事,岂能得其善终!”自己终究辞官而去。
数年后,魏公之言果然应验。景泰七年,英宗复辟,改元天顺,陈循和一班追随景帝的阁僚均被削夺官职。陈循本人还被发判戍边,后于天顺七年死去。而魏公引退后则安安稳稳度过余生,一直活到成化七年,寿至九十八岁。
当时士大夫皆佩服魏公的远见卓识。
附注:官僚恋栈是一个经常为人讥诟的老话题,而魏骥批评陈循“将朝廷之事当做自家私事”的说法则别有深见。
古人所谓“君子之道,或出或处”,表面上看是选择的自由,实际上反映着士大夫自身价值取向的困惑。
所以,就儒家的道德传统而言,以天下为本位还是以个人为本位,均无不可,或亦可相为调节。但此二者恰恰不可融为一体,否则就成了“藏天下于私箧”(王夫之语)。
在明代阁僚中,陈循政绩平庸,但不算是奸佞之辈,他那种私愿之所以不能为魏骥所接受,是因为它打破了士大夫固有的道德平衡。
019禽兽不如
魏晋时期的思想家、文学家阮籍与嵇康、向秀等七人被称为“竹林七贤”。阮籍在担任步兵校尉的时候,一次,朝廷接到了一件凶杀案的奏报,说是一个大逆不道的儿子把自己的母亲杀了。
“哎!把父亲杀了还可以,怎么能够杀死母亲呢?”阮籍禁不住大发感慨。
此语一出,朝中大臣感到非常惊诧,魏文帝也很纳闷,不解地问:“杀死父亲是十恶不赦的大罪,你怎么说可以呢?”
“禽兽只知道母亲而不知道父亲,杀死父亲,就如同禽兽一般。杀死母亲,则连禽兽也不如呀!”阮籍答道。
020庄子喻鸟
惠施在梁国当了宰相,他的老朋友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对惠施说,庄子这次来并不是要看望他,而是想争夺他的官职。惠施就派了很多手下,到处搜寻庄子,要把他赶出梁国,结果搜了三天也没有找到。
庄子听说惠施要把他赶走,却偏偏跑去见惠施。他说:“我这次到梁国来,在路上听说了一件可笑的事,你想听听吗?”
惠施说:“那你说吧。”
庄子说:“有一种叫渊雏的鸟,这种鸟很爱干净。它从南方飞往北方,一路上,不是梧桐它不栖息,不是竹米它不去吃,不是清泉它不喝。有一天,猫头鹰找到一只腐烂的死老鼠,连撕带扯地正吃得津津有味,恰巧渊雏从它头上飞过,它以为渊雏要抢它的死老鼠,就愤怒地大叫一声:‘吓!’准备同渊雏打架。你说可笑不可笑?”
听了这个故事,惠施羞得面红耳赤。
021谢绝求见
文学大师钱钟书先生是个甘于寂寞的人。他最怕被宣传,更不愿在报刊上露面。他的《围城》出版了,在国内外都引起了轰动,许多人对这位作家比较陌生,想见一见他,都被他谢绝了。
一天,一位英国女士打来电话,希望钱先生答应约个时间,她来见见这位大作家。婉言谢绝没有效果,钱先生便以特有的幽默语言对她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一定要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
022鱼羊合烹分外鲜
孔子周游列国时到达卫国,卫国不相信他那套处世治国之道,视之为粪土,把他扔在一边,不管不问,连饭食也不供给。
孔子十分困窘,钱很快就花光了,连拉车的马也填进了肚腹。跟随的学生多借故纷纷离散,留下的只有颜渊、子路、冉有、曾参等忠实信徒。
有一天早晨,孔子只喝了一碗菜汤,待到中午,饭食还没有着落,弟子们没有办法,便分路乞讨。
不一会儿,颜回拿来一个馍孝敬孔子。孔子接过馍,咬了一口,顿觉牙齿硌得直痛,但饥不择食,只好紧锁眉头,慢慢地嚼着。
“先生,有羊肉吃了。”子路捧着一块羊肉,满头大汗地跑回来。孔子一见,脸上显露出笑容。
刚点火烹煮,冉有又提回几条鱼,刷洗一番,随手放进了锅里。羊、鱼合煮不合常规,要在往常,孔子会加以指责,可是在那天,他只是沉闷着脸,没说什么。
合烹的肉、鱼很快就熟了,曾参先给孔子舀了一大碗,孔子尝了一口,觉得羊肉很香,鱼味很美,汤汁分外鲜美。喝下一碗尚感不足,但一见学生那种狼吞虎咽的场面,也就只好让开了。
他坐在一边回味着这顿美餐,忽然想到,甚、少二字组成的尠(鲜字古代的一种写法),哪有羊、鱼的味道鲜呢?不如改为鲜,方能名副其实。
从此,鱼和羊肉烹饪的名贵菜品“鲜鲜”也一直流传,被美食家奉为美食佳肴。“鲜”字确实能体现汉字以形示义的特点,通俗易懂,易为人们所接受。
023吃盐和吃醋
清代山东人张映玑,性情宽厚,诙谐多智。他任两浙都转盐运使时,有一次外出公干,遇上一位妇人拦轿告状,哭诉多时,张映玑总算听明白,原来她丈夫宠爱新娶的小老婆,对她这位正妻不理不睬。
张映玑哭笑不得,只得对妇人说:“我是盐务官员,不是地方有司;只管吃盐的事,不管吃醋的事。”
024屡战屡胜故亡国
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位大臣名叫李克。一天,魏文侯问他:“吴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是因为屡战屡胜。”李克马上回答说。
“屡战屡胜是吉利之事,怎么会使国家灭亡呢?”魏文侯大惑不解地问道。
“屡战,人民就要疲困;屡胜,君主就会骄傲。以骄傲的君主,去统治疲困的人民,这就是灭亡的原因。”
魏文侯信服地点点头,对李克的远见卓识大加赞赏。
025梁山泊
刘攽,字贡父,宋庆历六年进士。熙宁初任同知太常礼院,因反对王安石新法出为地方官。元祐时起为中书舍人。有诗名,曾助司马光修《资治通鉴》。
北宋熙宁二年,王安石拜参知政事,推行新政。当年,颁布农田水利法,号令各地起堤堰,决陂塘,垦辟滩涂荒地。
一日,王公与同僚坐议诸事。有人进言,曰:“若将梁山泊湖水排出,可得良田八百里,其利大矣。”王公一时心动,曰:“此策甚善,然不知湖水往何处排出?”
其时,刘攽亦在座,谑言讽曰:“可于梁山泊近旁另凿八百里湖泊,以盛梁山泊之水。”王公恍然悟及,笑而作罢。
026古镜
吕蒙正,北宋太平兴国二年举进士第一,太宗、真宗时三度入相。为官直言敢谏,知人善用,且不为物累,有重望。
北宋端拱元年,吕蒙正初任宰相,深得太宗眷垂。有一朝官意欲巴结吕公,进献家藏古镜一枚。但恐吕公不肯受纳,特请吕公胞弟为之说合。其自称此镜颇奇,能照方圆二百里。
吕公笑曰:“我这副脸面不过碟子大小,哪里用得照二百里的镜子!”其弟在旁不敢做声。
027赌钱不输方
汴京(今开封)相国寺外,一江湖道人设摊售卖诸色秘方,有所谓“赌钱不输方”。某嗜赌少年见之,心中窃喜,遂出重金购得。
回家启缄,见纸上唯书“但止”二字。
028洪景卢自矜
洪景卢任翰林院学士时,某日,起草诏书之事接踵而至,自早晨忙到午后,事毕,往庭间散步,遇一负暄老翁。问之,知是翰林院退休吏员。闲聊之际,老翁忆述翰林院故往,元祐年间也曾亲睹苏东坡一班学士当日风采。
转过话头,老翁问:“听说今日公文甚多,学士一定辛苦了吧?”
洪公说:“今日起草诏书20余份,倒是都处理完了。”
老翁啧啧称奇:“学士才思敏捷,真不多见。”
洪公听来颇有些得意,脱口而言:“想必当年苏东坡也不过如此吧。”
老翁颔首闭目,轻叹一声:“苏学士敏捷不过如此,可是,人家并不专是摆弄这般文牍。”
洪公自知失言,一时大为羞赧。后来曾对别人说起此事,叹曰:“人不可自矜,当时倘使地上开一道缝,我就钻进去了。”
附注:洪景卢,名迈,南宋绍兴进士,官至端明殿学士。说来,此公也算是文章诗词中人,自经史百家以至医卜星算,皆有论述,撰有《容斋随笔》《夷坚志》等,还编过一部流传甚广的唐诗选本《万首唐人绝句》。
不过,其文名尚不足与苏轼比肩。故一时骄矜,教训自明。此事推想开去,可作若干题外之说。宋人物论,文采或重于其他。
两宋文人地位之高,确是历代所无,诗文大家里边,位至参知政事(副宰相)以上者就有寇准、范仲淹、晏殊、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等。然而,诗人治国,国事也多半做成了诗章。
宋代的历史就证明了这一点。
029不说别人过失的人
高缭在晏子那里做了三年官,从来没有做错什么事,晏子却把他辞退了。
人们都觉得很奇怪,就对晏子说:“高缭为你做了三年事,从来没有出过错,你不给他奖赏也就算了,还要把他辞退,这也太说不过去了吧!”
晏子说:“我是一个经常犯错误的人,就像一块弯弯曲曲的木料,必须要用规矩来画出方圆,用斧头削,用刨子刨,才能做成一件像样的器具。但是,高缭和我一起做事已经三年了,却从来没有说起过我的过失,这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所以我把他辞退了。”
030许衡用人
元人许衡,字仲平,号鲁斋,今河南焦作人,至元中任中书左丞(副宰相)。
许公初入中书省时,应酬频繁,拟雇用一仆役,办理迎来送往诸事。是时,都城专有牙侩(经纪人)包揽夫役雇佣之事,许公交托物色。特意叮嘱曰:“须忠厚老实之人,愚呆且无妨。”
隔数日,牙侩领来一人,只见其蓬头垢面,一脸呆相。一问,果然愚呆。许公欣然录用。牙侩大惑不解,问:“何以偏用此下等角色?”
许公笑曰:“俗谚道,‘马骑上等马,牛用中等牛,人使下等人。’上等马跑得快,中等牛肯出力,下等人易驯服。他若是聪明过人,我岂不被他使唤?”
附注:许衡这般汰优选劣的“人才学”,说出来令人瞠目,却是历代官僚用人常例。流弊所及,至今尚随处可见。有曰“武大郎开店”,其实武二郎开店,亦多半选择武大郎以下人物。
如许衡本人就并非庸常之辈,在元代汉族士大夫中尤称佼佼者。曾上书《时务五事》,提出“北方之有中夏者,必行汉法乃可长久”的主张。至元六年参与制定朝仪、官制,并教习蒙古子弟,对稳定元朝开国后的政局起到重要作用。
031巨翮与软毛
晋平公渡江,伫立船头,眼望碧波万顷,江山如画,不禁长叹道:“唉,怎样才能得到贤人,共赏此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