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经不敢忘记战争,然而我们却经常会忘记战争是为了什么。战争,是为了保卫并留住繁华。
我问过古城的朋友,这个二战遗址公园的地理位置,是在整个古城的最中心吗?
其中有一个朋友的回答也许是最正确的,他说:“很难准确说它是不是在你所指的地理中心,但它一定是在每个人心的中间。”
我无言点头。
从一开始走进台儿庄古城,我就知道,我必须要面对和解读的,就是关于那场战争和眼前这座古城之间,相生相灭相辅相成的关系。
这么说也许不太准确,但台儿庄城形成后三百多年的繁荣茂盛,的确就毁于1938年春天的那场著名的战役。台儿庄一战成名天下知,成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的一座里程碑,成为我们心中敬仰的圣殿和精神祭祀。其后几十年,成为英雄以后的台儿庄一直在沉默,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风起云涌波澜壮阔地前行,它依然沉默地守护着被岁月浸润后更刻骨的那些弹痕与焦土,守护着英烈们的亡魂,就这样走过一轮又一轮的世事变幻,走到了新的世纪。
今天想来,那是守护,也许更是等待。
那片土地在我的心中太神圣,我始终未能走过去。
既然走不过,那就走进去吧。
陪着我走进那座大战遗址公园的,是古城管委会的高启民站长。高站长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摄影记者,枣庄本地人,不但参与了台儿庄古城的整个重修过程,还用大量的影像图片,定格记录下了古城恢复重建前最真实的原貌。
我们现在看到的台儿庄,是在当时政府决定重建之时,经过大量艰苦的寻访与记忆,以及无数只言片语文献的拼凑、考证、复原再加上合理的发挥想象,于被摧毁前的遥远又模糊的图貌,重新规划并建设出来的。与往昔相比,仅仅四年多时间,台儿庄已经变得连台儿庄本地人都不认识了。那么那些关于战争的残存的痕迹呢?除了原土未动居于古城最中心地理位置的大战遗址纪念公园以外,就是存在于像高站长这样有情并有心的影像记者的视图之中了。
他们见证并记录下了台儿庄这几年来真正翻天覆地的巨大改变。
所以,当每一次走进也就四年多前留存下来的真实场景中时,高站长的感慨与恍惚,肯定比我要真切得多。和他一起走进这片遗址,我不用去对比和想象这里的前生今世是如何的翻天覆地,我只要看见高站长的眼神和表情,就立刻懂得了他日日得见的这块土地上的巨变与震撼。
“简直像梦一样!”高站长站在公园中心的那幢土屋前,告诉我。
我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没有比这里更独特的公园了,如果公园是以鲜花盛开草木长青为定义的话,那这里就不是。这里只有一场残酷血腥的战争过后留下的累累弹孔,和破败陈旧的灰色土墙。
那些刀光剑影和曾经弥漫的硝烟,因为这片繁华丛中的沉寂与伤痕,因为断壁残垣,而更加的刻骨。
那位朋友说得对,它不只是在古城的中心,它更是在我们的心中。
三万英烈的亡灵,一个民族史诗般的战争,所有的繁华荣光都不抵曾经穿过那面灰色土墙上的子弹的创痕。
站在那面土墙前,站在也曾浸透了鲜血的粗糙的土地上,我禁不住在想:时光轮回,岁月绵长,当战争越来越远,当所有的一切都已过去,走到了正在被改变的今天,它们,我们过往历史中一遍遍被复述和记忆的英雄主义圣地们,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历史,又到底要我们记住的是什么?
这是一个共同的古老的命题,而在台儿庄,我一直在试图寻找出新的答案。
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里,是这样解读繁华重现的今日古城与昔日战争之间相互并联的意义和关系的:我们曾经不敢忘记战争,然而我们却经常会忘记战争是为了什么。战争,是为了保卫并留住繁华。
至少台儿庄用它今日的复原繁华,让我们明白了重修古城另一层重要意义上的一种。
台儿庄曾经是那么的芬芳美丽,连当年乾隆六下江南,都多次在商贾云集人文丰厚物产充盈的关口要道台儿庄上岸,流连忘返,那时的人民就已懂得滋润而富足地生活,难道一场保疆卫国的著名战争以后,我们的人民就应该至今守着落后与贫穷,和战争的遗址过着停滞不前的贫瘠生活吗?
我们现在来到这里,只看见梦幻一般诗情画意的美丽古城,而如果不走进这片战争遗址公园,谁都无法想象,在古城重修之前,台儿庄是怎么样的模样。除了被岁月蒙尘了的战争遗迹外,城区破旧不堪,到处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居民生活似乎与这个时代严重脱节。
此刻,那些战争的硝烟,在和平的烟花中灿烂绽放,在我身后隐去,更在我们的心中永存。
说到这里,我自然就想起了曾经看到的在关于修复古城的一段记录中,对古城决策领导者的真实描述。当时,刚刚上任没多久的枣庄市市长去到台儿庄走访调研,居民们不认识新来的市长,但是认识随行的副市长,有人就追上来,向领导埋怨道:“你看看我们住的地方,能赶上猪圈吗?什么时候才能通水通路啊?”最真实简单的一句抱怨,令这位新上任的市长当场感到无地自容。后来据他自己说,当时当景,他是恨不得找个老鼠洞钻进去,夏日炎炎,他却觉得心里透底的凉。
同样为那场战争奉献过热血和支援的百姓子民们,多少年过去了,当城市已是崭新月异的飞速发展时,他们难道就该过这样的日子吗?
这是作为枣庄领导者,在为这个资源枯竭的城市产业转型决策时考虑的又一重要因素。
时任枣庄市市长的这位领导者,是江南人氏,曾留学国外多年,听闻中的他斯文儒雅,饱读诗书,永远谦和地笑,和永远不知疲倦地工作状态。他来枣庄上任后没多久,就叫停了台儿庄已经签订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用50万吨煤的利润4个亿作为资本金,决定启动恢复台儿庄古城的项目。
那个时候,不见得所有人都能理解并明白他的想法。用那么多钱去修建一座谁都没见过的传说中的古城,为什么?值吗?
反对声不绝于耳,但看似文静斯文的江南书生,却有着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坚韧毅力,他相信他的决定是正确的。因为他不是心血来潮,他是为了历史,也为了未来,更为了百姓们最具体的生活改变。所以这样的一往无前,自然也就带了英雄舍我其谁的无畏的气概。
我们现在都知道了这一切今天被验证的正确和英明。无数关于古城恢复后细数过来的种种非凡意义中,在我解读并铭记最重要的一点,却是决策者当初的悲悯之心和博大情怀。没有那份刺透心底的凉,又怎能赢得今天发自内心的热?
关于重建,关于枣庄市所有的领导者,和跟随他们一路走过来的重建大军们,已有太多相关的报道,我不想在这里再重复,就用几个数字来简单总结一下这场同样是“战争”的重建工程吧:走访了27位80岁以上的老人;拜会了30多位国内与此相关的各类著名专家;召开专家学者会100多次,开会期间,仅大包子就吃了1万多个;每个人都跟着领导者没有节假日,每天只睡4个小时;翻阅查寻过的资料更是不计其数。
好了,关于重建,那是要用另一本厚厚的书来讲述的,不是我今天的主题。我的主题是,当我终于“千山万水”地走过了那片我心中的战争遗址中心公园,走回阳光明媚活色生香的繁荣街上时,临水的拱桥下,正有一叶游船荡漾而来,船家妹妹甜美的歌声依旧在飘扬。花飞起来,天空正蓝,阳光正灿烂,这是一座新生的古城,而它的美好生活,才刚刚开始。
这是和平的魅力,更是战争的果实。
而此刻,那些战争的硝烟,在和平的烟花中灿烂绽放,在我身后隐去,更在我们的心中永存。
我再次想起前面提出的那个共同的命题。也许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说,我个人认为,台儿庄古城的所作所为,也为更多我们远落于时代繁华脚步之后的那些曾经的英雄之地,做了一个精彩的引领。他们也是英雄。而对英雄的定义,在现代词汇定义里,已不单只是对于战争,也对于和平与繁荣的建设。
而我也明白了,这样的一个公园,为什么会以这样的一种形式来留存在全新的古城中心的含义。也唯有在台儿庄古城,才能更透彻地明白战争之于和平之于繁荣的深刻意义。
我想我可以借用一首题目叫“士兵的梦”的短诗,来解答我的这场寻找。
那天夜里
我做了一个梦
我梦见所有的子弹
都发出嫩芽
刺刀也长成一片
又宽又厚的叶子
逝去的鲜血没散
还在大地的脉络里循环
透过根须
我梦见所有的茎叶上
都吐出了重生的芳香
世界的四分之一
我在台儿庄第一次听到台儿庄人告诉我这个说法时,很震惊,也很振奋。
台儿庄人说,他们是世界的四分之一。他们的意思其实更准确的应该是,他们是全世界最坚强和传奇的四座城市中的一座,另外三座城市分别是华沙、丽江和庞贝。
这四座城市分别有两个特点而闻名天下。庞贝和丽江,是因为自然灾害而闻名,只不过庞贝古城一夜之间永远被沉陷;而丽江,却因为地震而将云南边陲的绝世风光为世人所知晓。华沙和台儿庄,是因为人类自相残杀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而饱受摧毁的两座城市。华沙幸运的是,波兰人民在德军全面炸毁华沙城之前,已经让波兰美术学院的学生们将全城按照1:1的比例全部画了下来,图纸被很安全地藏了起来。战争一结束,波兰人民就拿出图纸,照着原貌完整建起了和原来一模一样的华沙城。但是我们的台儿庄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我们的战争更惨烈,所有的守城战士都坚守到最后献出生命,战争决定性地胜利了,但台儿庄没有了,它也没有能留下被摧毁前的图像全貌,只有那条古老的大运河,见证过流经身边岸上的锦色繁荣。
唯此,台儿庄的修复才是那么的艰难,而它的重建,意义又该是多么的重要。
被战争摧毁的社会发展的曾经繁荣,终于在我们今日的手中重现。所以台儿庄人那么自豪地大声说,我们是世界的四分之一,我们没有沉陷,我们站了起来,我们让全世界看到了我们今天的美丽。
这样的古城修复和重建,又是哪座古城古镇能比较的?
刻在我心里
我忍不住要在这里再说说台儿庄感动我的一点一滴。
其实我也不是一个愿意被传统方式教育所灌输的人。实事求是地说,对于那些老套正派让人昏昏欲睡又没什么新意的革命式接受再教育,我敬仰却宁可远离,那些已无法触动我心灵的正确又乏味的道理,像记忆中正襟危坐的八股干部,所讲的陈词滥调真的没有办法再激发起我新的感动。但台儿庄不同,它只是沉默,却用悄然刻画在青砖碧瓦新墙上的黑白色的战争场面,始终在不着痕迹的惊醒着我的眼睛和内心。
那些偶尔出现在繁华或僻静之地青灰色墙体上的画像,安静,却会因为它最简单的黑与白,让人顿感锥心的厚重与痛感。
我在我之前的那篇文章里还这样写道:那些关于战争的回忆和教育不是在展览馆,而是在红灯映照和煦温暖的崭新的古城之中,在幸福安康来此度假的游人掠过的眼眸里,唯有这样,战争的塑像才会变得如此让人感动。
在此,向给予我们胜利后幸福生活的烈士们深深地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