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杰出青少年要培养的75种心理素质
31105400000023

第23章 陌生起来的世界(1)

第40(节)亲子关系——血脉相通,更需沟通

十岁的小飞,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很聪明懂事,就是性格有点内向,不善与人交流。小飞的妈妈从企业下岗后,整天呆在家里,情绪有时难免低落。于是她将自己的现状归罪于学历低所致,所以把全部精力都用到孩子身上,视其为唯一的精神寄托,细心照顾孩子饮食起居,立志把孩子培养成高学历的人才。

平时,母子二人在一起交流最多的话就是:“只要有优秀的学习成绩,你就能考名牌大学,将来才能过上有楼有车的日子。”时间长了,小飞自然把学习当成压倒一切的大事。如果这学期考试成绩不好,他就会把自己关在屋里看书,很少与家人交流,如果考的不错,他才对家里人汇报学习情况,讲某同学那门功课比自己好,自己决心下学期超过他等等。他们一家三口除了在一起谈论学习外,几乎没有别的话题。

青少年最大的心理困惑是没人理解自己。一名中学生曾经说:“我想这个世界上不会有人理解我。我从来没跟任何人说过心里话。”

如果说父母不为孩子付出,真是冤枉死了他们!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不仅需要勤奋工作,还要周到地赡养老人,更视孩子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孩子产生了心理困惑,父母真是愿意用生命去交换孩子的觉醒。在亲子关系中,成年人也有着许多困惑和巨大的痛苦,很多家长焦虑地问:“孩子不肯跟我说心里话怎么办?”

从青少年的角度看:世界上没有人理解自己;从家长的角度看:孩子不说心里话。所以,“沟通不畅”成为家长和孩子之间交流的最大阻碍。

父母不仅是子女生活的照料者,也是引路人、情感的支撑。密切的亲子沟通是一切教育的基础。青少年作为不成熟的个体需要帮助、肯定和鼓励,密切的亲子沟通有助于增强青少年的信心,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健康的人格;同时良好的亲子沟通也是青少年走向社会的通道,为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同伴关系、友谊关系、婚姻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国外的家长就很注重亲子沟通。比如成立亲子俱乐部,开展父母与子女共同参加的夏令营。亲子俱乐部通常是父母们相互交流的好场所,特别是有特殊问题的父母,比如离异父母,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别的家庭,通过心理专家、教育专家的指导来改善同子女的关系。在美国,每年4月都会安排一个周末的一天叫做“跟着爸妈去上班”,让孩子了解父母在做什么,了解社会,了解从议员到普通工人的职业特点,从而理解他们的父母。

也许我们的社会还没有像国外那么重视亲子沟通,也许我们身边缺少这样的场所,但是这并不能成为沟通的障碍。如果你愿意,每天和父母在饭后进行一次谈话,假期一起去游玩,这些都是不错的选择。

亲与子,血脉相同,却又心思不同。随着孩子的长大,不少家长都出现过不同层次的焦虑:孩子与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远。尤其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很容易和家长的关系变得紧张,无话可说。其实只要语言、行动得当,亲子间保持良好的沟通,青春期亲子冲突完全可以避免。

青春加油站

珍惜眼前人

有一则小故事,讲到一位辛苦持家的主妇,操劳了大半辈子,却从来没有从家人身上得到过任何感激。

有一天,她问孩子:“如果我死了,你会不会买花哀悼我?”

她的儿子惊讶地说:“当然会啊!不过,你在胡说些什么呀?”

妇人一本正经地说:“等到我死的时候,再多的鲜花都已经没有意义了,不如趁我还活着的时候,送我一朵花就够了!”

有时候,一朵花就可以表达谢意,给对方喜悦及希望。可惜的是,有些人不懂得如何适当地向他人表示感谢,尤其是不知道该怎么向父母表达感恩。长期辜负别人的付出,其实是自己的损失。没有道谢,就无法体会彼此的好意在互动之间是多么的真诚,也很可能因而无法再继续得到对方的恩惠。

其实,表达自己的感恩或接受对方的感恩,都需要练习,并且需要将它培养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大恩不言谢”只是客套话。恩惠不论大小,宁愿相信“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为了感恩,请向父母送上一句“谢谢”、一张贺卡、一封信、一个电话、一声问候、一份礼物……

心灵的超越

怎样学会和父母沟通?

勇敢地说出你做的“坏事”。相信天底下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而且这种爱是最无私,最纯洁的,没有奢望,不求回报。有了什么想法,或者出了什么问题,一定要让父母了解,相信他们会帮助你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法。

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父母。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圈子,每个人都受到这个圈子的左右。父母生活的时代给他们带来的是那个时代的标准,既然你无法达到他们的标准,那么也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父母。

一定要认为自己的父母是优秀的。儿不嫌母丑,也许父母在某些地方不如你,或者比不上其他人的父母,但你一定要知道:所有母亲的爱都是一样的。

了解家庭的历史背景和现状。知道自己现在是处于怎样的家族位置,知道自己将要对家族做点什么。即使你的家族是最没有文化背景的贩夫走卒、引车卖浆之流,祖父辈艰苦创业的点点滴滴,也足以使你铭记终生。

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要自觉锻炼敢说话、爱说话的习惯和能力。家庭中的大事,适当地去“参政议政”,有利于树立信心,敢于交往。

改变沟通方式。青少年学业负担很重,但不是说没有沟通的时间。尝试和父母一同外出、参加体育文娱活动、观看演出、参观展览等等。

利用年(节)的有利契机增加交流。不要把(节)日看成是单纯改善膳食的酒肉场,像小时候一样,围绕在父母身边,回忆一下小时候的趣事,讲讲现在的事情。在年(节)时一定注意别浪费了那美好的气氛,酒肉只能满足你的生理需要,而交流则满足了亲子沟通的需要。

第41(节)抽屉的钥匙——当你的小隐私得不到尊重

十五岁的小歌是初三学生。她在自己房间的书桌抽屉上加了锁。上初三后的一天,母亲收拾房间时发现女儿忘记了锁抽屉,不由得拉开抽屉来看。这一看使母亲吃了一惊。里面有不少信件和贺卡,还有女儿的日记本。据父母判断,大部分信件和贺卡是出自男孩子之手。女儿的日记中也描述了一些男孩子的情况,而且还把班上的男生进行“排队”,她在日记中写道:“有10名男生有一些长处值得我学习……前三名有可能成为我未来的恋爱候选人。”难道女儿在早恋?母亲立即紧张起来,马上配了一把女儿抽屉的钥匙。

几天以后,母亲“偷”出了女儿抽屉中的日记和信件,来见心理医生。“青春期的少女关注异性很正常。她的日记和信件都说明,她并没有与男孩早恋,只是正常的爱慕心理,无可非议,而且也没有影响学习呀!如果女儿没有发现您开过她的抽屉,就悄悄把她的东西放回去;若是被女儿觉察了,就要争取主动,向她承认错误,这样可以消除误解。”心理医生及时避免了一场母女关系破裂的悲剧。

在另一个家庭,却发生了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十七岁的小强是位个性倔犟的高中生。有一周,父亲两次发现自家的信箱里有小强的信,而且信封上的字体工整清秀,认为多半是有女孩儿给儿子写信。两口子合计:是不是儿子交上朋友了?这可不是小事!

于是“夫唱妇随”,开始“审问”:“那是谁给你写的信?字倒是很漂亮啊!你可别把时间用在写情书上,你小子不考上大学甭想那好事!”

小强硬梆梆地说:“我没有女朋友,是初中时的一个男同学来的信,他遇到难题了,我怎么不可以帮助他?”

“别拿这话骗人,好汉做事好汉当,为什么不把来信拿来给我们看看呢?”父亲说。

“这是我的私人信件,为什么非给你们看?”儿子理直气壮地反驳。“瞧瞧,不敢给人看吧,还是不可告人的秘密!”父母火上加油。儿子正在气头上,冲进自己的房间,三下五除二,把同学的来信撕得粉碎。

父亲更火了:“你小子翅膀硬了,看我管不管得了你!你把来信的内容给我默写出来,不然,我就去告诉老师!”

“你休想!我就不写!你不配当我爸爸!”儿子一气跑出了家门。

原来确实是小强的初中同学小李交上了一个女朋友,小李多次写信把自己的秘密告诉好朋友,并与小强商量。小强认为这是小李的隐私,作为好朋友,应该为小李保密,因此不愿让父母知道,这不是很正常吗?

你是否也正因为自己的隐私被父母碰触而恼羞成怒?隐私应该被尊重。如果没有体验过被尊重的感觉,就不懂得尊重别人。

隐私可以是具体得失,也可以是个人理想、观念、人际关系、身体状况等等。隐私权是公民对以个人生活秘密和个人生活自由为内容的禁止他人干涉的人格权。对隐私权的重视是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懂得个人隐私的保护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很难想象,如果人们之间没有隐私,社会将是什么样子?那样的社会如何进步?同样,一个人如果总是不恰当地把属于个人的隐私公布与众,这也必然使他无法适应社会生活,造成人际关系的不协调,也是他心理素质存在的问题,心理年龄滞后的标志。

人的心理发展是分阶段的,也是有迹可循的。婴幼儿时期,孩子一切依赖父母,少年时期也许孩子仍把父母当作学习、模仿的第一榜样。进入青春发育期,孩子生理上的成熟引起心理上的变化,会出现一种“闭锁心理”,开始有了自己的小“秘密”。他们不想把什么都告诉父母,这就是青春期的“隐私”。这在青少年时期是很正常的现象。

记日记正反映了中学生最显著的心理特点——闭锁性。他们已不再像儿童时那样直率,不愿意把内心的秘密轻易地向他人吐露,日记便成了最好的倾吐对象。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拥有一个相对完整、真正属于自己的世界,这个隐秘世界是他们自己的自由王国。他们常会用一些细小的举动为其勾画出一条“警戒线”。这条“警戒线”是包括父母在内的其他任何人都不能随便跨越的。

保护个人隐私是适应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保护隐私就是保护自己。当你的隐私意识逐渐增强时,标志着你开始走向成熟。处于花季的少男少女,总爱将自己的抽屉上一把锁,似乎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其实,这只是独立、自尊意识的一种体现,是青少年以此表明自己已经长成一个拥有个人行为秘密的人。

青春加油站

隐私的维护与尊重

尊重他人隐私,就要树立隐私意识。即破除我国传统文化中宣扬人格依附的陈旧观念;不干涉他人私人空间,不搬弄是非、揭人短处、扰人安宁;不因好奇而热衷于打听别人私事、传播别人的秘密。尊重他人隐私,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责任保证个人隐私的安全,信誉体现对他人的忠诚。亲人、朋友、同学之间常常会分享一些个人秘密,这是基于彼此信任。此时,要承担起对这份隐私的责任和信誉,这不但能保护自己的隐私,也是对他人隐私的保护和尊重。

青少年如何增强自我保护隐私的意识,就是要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例如,在向熟人敞开心扉时,要认真选择倾诉对象。因为并非所有的人都具有保守秘密的能力,有的人没有出卖朋友隐私的意图,但他的性格特质却决定了他难以保守秘密。另外,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在上网时要掌握网上安全运行的知识,以避免个人隐私在网络中被浏览和扩散。

能够自觉地尊重和维护隐私及隐私权,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保护隐私不等于自我封闭、与世隔绝。当自己遇到麻烦、产生困惑、出现烦恼时,应学会与值得信任的人沟通与交流,以获得成长所需的理解和帮助。

心灵的超越

如何看待父母偷看你的日记?

鼓励自己继续写日记。凡是坚持写日记的学生,几乎都是好学上进,有自尊心的学生。也许你在为人处事上不免有些失误,而吃一堑长一智,正是人生的必修课。把快乐和烦恼都记录下来,你会发现自己在逐渐成长并成熟。

学会和父母做朋友。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父母会偷看你的日记?因为他们想了解你。试着和父母营造一种朋友关系,就跟平常和同学聊天一样,跟父母聊聊青春期一些比较隐私的事,在聊天中父母掌握了你的思想动态及朋友圈子,他们自然就放心多了。

培养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青少年尽管自主意识增强了,但正确的人生观尚未最终形成,由于是非观念不强、自制与自控的能力比较差,在处理诸如学业、情感、人际关系等诸多问题时,还不可能把握好尺度。因此要在家长的帮助下,主动在学习和生活中检查、论证自己的思维过程和内心隐私的正确程度,以规范自己的行为。

留一块独享的天地。独享一块心灵绿地,不要任何人来涉足,这是一个心理健全的人的基本心理需求。青少年长大了,就应该有一块仅属于自己的天地,而这对自己的成长很有好处。但当你觉得某些事情让你迷惑时,一定要去找你最贴心的两个朋友——你的父母。

为自己的成长感到自豪。为自己能够良好地与他人采取各种方式进行沟通表示高兴,要注意收好并妥善处理来自朋友的来信、聊天记录以及短信,以防带给别人不必要的困扰。

第42(节)电话粥——不妨和父母分享你的电话内容

家里“独苗”的飞飞,一直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但父母对她管得也很严。平时学校和家里“两点一线”的距离就是她生活的全部空间。

贪玩是孩子的天性,她也不例外。她还是个活泼好动的女孩子,和同学们关系很好,同学们都喜欢找她玩。可是在家里是个乖乖女的她,能跟同学出来玩的机会并不多,同学们只好选择打电话跟她聊天。

可令飞飞烦恼的是每次同学打电话给她的时候,妈妈都会先“面试”一番,然后才让她接电话。有时,妈妈还会在自己的房间里用另一部电话听她们“聊天”。她很不喜欢妈妈的这种管束方式。她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需要有自己的隐私和自己的空间,她不想一直生活在妈妈的“阴影”下。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一下报纸上的数字调查:最近,全国妇联儿童部、《中国妇女》杂志、中国家庭教育学会联合开展了“你对孩子了解多少”千名父母问卷调查。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母亲没有给孩子一定的空间。本次调查的对象是11岁至17岁孩子的母亲,共回收有效问卷1021份。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会特别强调自己的私人空间。但从调查结果来看,很多母亲不太愿意或没有意识到应该适当给孩子空间。当问道“当孩子给同学和朋友打电话时,您会怎么做”时,36.23%的母亲表示会“坐在旁边听”,19.18%的母亲会“到其他房间偷听”。而当孩子的朋友或同学到家里跟孩子聊天时,21.12%的母亲会“参与他们的谈话”,16.68%的母亲会“坐在旁边听”,13.42%的母亲则表示“尽管走开,但忍不住会偷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