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会偷听电话,是因为很多父母不明白:为什么现在孩子有话不愿意和自己说,但却可以和朋友煲起电话粥几个小时?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像个水晶人一样是透明的,但是孩子越大越不透明。有的家长为了多了解孩子,就偷听孩子的电话,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伤害,孩子会认为“你不信任我”。
现在的青少年大多为独生子女,不愿意接受父母或者老师长辈的教诲,而倾向于接受同学或朋友的建议。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同学朋友之间彼此相互了解,能感受到彼此所处的困境。而家长多数用强迫的方式让孩子做事情或接受意见,通常以自己的经验来教导或命令孩子。
孩子有自己的小伙伴,小伙伴之间有时候有秘密,好奇心太重的家长就千方百计地想要问出来,但却不知道,如果真的问出来了,孩子可能在小伙伴中失去威信。这对青少年以后的成长都会造成影响。秘密很多时候意味着独立面对和承担责任,没有秘密的孩子长不大。但在“保护隐私”的时候,你是否思考了下面的几个问题?
(一)父母想知道你聊天的内容吗?
(二)你会主动的、毫无保留的告诉父母聊天的内容吗?
(三)如果你每次都能主动告诉父母,他们还会偷听你电话吗?
(四)父母想关心你、了解你吗?
(五)为什么父母偷听电话才能了解你、关心你?
(六)究竟是你,还是父母不理解对方、不信任对方、不愿意沟通的?
青春加油站
千言万语隐私权
隐私权的内容:隐私权的内容是与公共利益、社会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个人生活安宁权,指权利主体能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的私生活,不受他人的干涉与破坏。如自然人(即公民)的私生活不受非法窥视和骚扰,自然人的住宅不受非法的监视、监听、摄影等。
(2)个人信息和生活情报的控制、保密权,指权利主体(即公民)对于自己的个人信息和生活情报的收集、储存、传播享有排他的控制权并有权加以保密。诸如个人的身高、体重、生活经历、信仰、爱好等。
(3)个人通讯秘密权,指权利主体有权对个人的信件、电子邮件、电报、电话、传真的内容加以保密,禁止他人擅自查看、刺探和非法公开。
(4)个人对其隐私的利用权,指权利主体有权依照自己的意志利用自己的隐私从事相关活动,不受他人非法干涉,但不得违反法律的规定。
侵害隐私权的表现:(1)侵扰他人私生活、公开他人隐私的行为;(2)监视、窥视他人私生活,以偷看日记、私拆信件等手段千方百计刺探他人的秘密,道听途说传播他人的隐私,非法利用他人的个人信息等。这些侵害隐私权的行为,既是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
心灵的超越
从打电话开始学习如何走向“成熟”
培养打电话的礼貌。除了一些礼貌用语外,要知道:对方的家长很可能很好奇你们的关系和你们谈话的内容,学会体谅对方家长的苦衷。在对方家长接听电话时主动告知:自己的姓名、与对方孩子的关系以及主要的来电原因。同龄人的效仿能力也会让你的朋友与你具有一样的表现,这样逐渐消除父母的疑虑。
接电话的时候大方得体。适当的音量,礼貌的措辞必将减少父母的担忧。而当发现他们偷听时,假装不知道,多多旁敲侧击,让他们感觉偷听你的电话没有必要,能让他们很放心。
和父母分享电话的内容。其实父母偷听电话无非是想了解你的朋友圈子及思想动态,如果接完电话后,你能将来电人的名字,同你的关系,主要讨论的事情简单的向父母说明,他们就不会偷听你的电话了。
增强和父母之间的交流。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并非一定要找个时间,找个地点,找个话题,交流可以随时随地,尝试和父母出去散步,共同看个电视(节)目,讨论一个话题,谈论一个新接触的朋友,当他们充分的了解你后,家中的电话绝对是直播,而不用转接了。
第43(节)顶嘴——不要消极顶嘴
妈妈是个比较内向的人,虽然有时也不太会说话,但是她像所有的母亲一样爱和女儿谈心,所以很长时间以来,我都觉得她和我很亲近。可慢慢长大了,却突然发现有时候她的话让我很反感,有时她明明是好心,却会让我接受不了。我性子有点急,当感觉她说话不中听时,我总爱嗓门突然大起来,后来渐渐变成了不断反驳她、抵触她,甚至她说东,我偏要说西。有一次,她因为一点小事就狠狠地批评了我,我当然是据理力争,最后我们两个都哭了。其实,那么做不是我的本意,我也不想惹她伤心,不想让她觉得养个女儿还学会了和她顶嘴,但我真的不知道我是怎么了。难道我变坏了吗?
你是不是也曾经和父母大呼小叫?你是否也曾反抗父母?或者你也曾把父母气得吹胡子瞪眼睛?
大约到了小学高年级和中学阶段,青少年开始进入比较逆反的青春期。这时的孩子已不再满足单纯被教育的角色,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不喜欢被动地接受父母的吩咐和安排,遇事愿意独立思考和判断,希望自己解决。如果父母干涉过多,他们就会感到失望,会反抗、顶嘴。
中国的家庭教育信奉“听话”教育,中国的父母普遍认为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不听话爱顶嘴的孩子就是坏孩子。这种思想在我们的文化中有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听话”也是中国家长对孩子讲得次数最多的,在教育孩子时使用频率最高的词。孩子在家里被时时教训要听父母的话,孩子上幼儿园被千叮咛万嘱咐要听阿姨的话,上学了也要被告之要听老师的话。总之,听话的孩子招人疼、惹人爱,不听话的孩子招人嫌、惹人烦。
顶嘴实际上意味着青少年的心理在成长,说明他们对待事物,有了自己的判断,有了自己的见解。所以要正确看待青春期孩子的顶嘴现象。
青春加油站
“顶嘴”的积极意义
第一,培养青少年的自信心。青少年顶嘴,说明他们有自己的见解,而且敢于表达和坚持自己的见解。如果家长这时能够听取和采纳他们的正确的意见,他们就会感觉到自己是有能力的,是有价值的,这对他的自信心的提高大有裨益;相反,如果总是用“听话”两个字去教育青少年,只能养成孩子唯唯诺诺的性格。
第二,提示父母教育的不当。孩子顶嘴通常发生在父母批评不得法孩子不服气时,孩子没做错事而受到父母的冤枉时,孩子不想马上去做的事可父母硬逼着他去做时,或者大人心情不好拿孩子出气时。其实这些都反映了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的方式方法有问题。家长可以从孩子的不满情绪和顶嘴的表现中反思一下自己的做法,从而来改变和提高自己。
第三,缓解青少年的心理压力。孩子的顶嘴也是一种心理宣泄。这是孩子缓解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平衡的一种方式。如果孩子心里对大人的不恰当的所作所为不敢怒、不敢言,许多委屈都憋在心里,孩子的心理压力就会非常大,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忧郁、头痛、精神不振、懦弱等不良心理反映。
心灵的超越
对父母要有感恩的心,更要讲礼貌
不要因为熟悉而忽略。说话时,即使对父母也不要太随便,要说请,谢谢,对不起,您,稍等,这是必要的。不要因为他们是父母,就可以说话不用礼貌用语。另外,说话的时候声音要轻柔,有理不在声高。
彼此之间冷静下来。与父母顶嘴后,为父母泡杯茶,无论谁对谁错,作为子女首先说声对不起有助于缓和紧张气氛。
体贴外加体谅。和父母吵架是因为他们是你最亲近的人,接触多,自然会有摩擦。每个人都有毛病,其实父母容忍了你很多,你也应该让着点他们,作为回报。同时,要多关心父母的身体和心理,还有工作情况,谁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父母也不例外。
第44(节)有机会独处——其实你就想自己一个人待着
本文的主人公叫一江,是一个刚刚升入初二的学生。以前每到放学的时候,一江总会和父母没完没了的说话聊天。有时候,一江的父母不得不告诉他:学习的时间到了。而每当放假的时候,一江更会将自己所见所感的一切和父母分享。
可是上个假期,一江有了变化。他总喜欢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独自听听音乐,看看电视,有了什么有趣的事情也不说了。起初,父母以为一江有什么心事,宽容的父母没有寻根问底。可是开学后,一江的问题更严重了,不但不和父母分享快乐,放学吃饭后就走进自己的房间,还会把房门关上。有一次,一江的妈妈走进去看他,他竟因为妈妈没有敲门而和妈妈大吵起来。
你是否也经常希望能独处,经常需要找寻借口而不直接地将你的心思表达出来?
进入青春期,少男少女结束了“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孩童时代,进入了“多事之秋”。此时由于心理的不断发展,自己情绪的自控能力比孩提时有了较大的提高,学会掩饰、隐藏自己的真实情绪,出现心理“闭锁”的特点。过去爱说爱笑,进入青春期可能会变得沉默寡言。
比起小学生,升入初中的学生愿一个人待着的比例陡然增加。在回答“长假我最希望和谁待在一起”的调查时,16.4%的学生选择“其实我就想自己一个人待着”,而“一个人待着”在他们心中的定义为“安静、自由”。
青春期是确立自我统一性的时期,孩子逐渐发展了自我个性,喜欢和同龄人交往,不愿和父母待在一起。大人希望孩子不要离开自己,孩子却不希望大人碰他,这种倾向一般从初二开始明显起来。此阶段的孩子心理迅速成熟,有很强的叛逆心理,往往表现为喜欢一个人待在房间里。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特别在乎同龄人的评价,这是每个人自我发展的必经阶段。在这个阶段要经历四种评价的统一,即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的统一,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的统一,社会评价与自我评价的统一,以及性别角色的统一。这四种评价统一了,才能健康发展,否则就会导致自卑或自傲,而要达到统一就必须在自我认识中不断比较与反思。
孩子们知道他们需要拥有一些独处的时间。例如,在美国加州曾让小孩们来帮忙设计一个游乐场,结果发现除了一些游戏的公开空间外,他们还希望能提供包括岩石暗礁、洞穴、树林等可以藏身的场地。儿童发展专家马里兰博士曾要求孩子们去安排整顿他们的教室,结果发觉他们喜欢设计一个安静的阅读角落,以书架为屏风,而且有舒适的家具或枕头可以靠卧。
孩子以各种不同的方法寻求独处。乡下的孩子比城市的孩子拥有更多属于自己的空间,也拥有更多可以享受独处的场所。城市里的孩子则可能以在心中保持一个秘密或者是避开其他人等方式寻求独处。
在很多情况下孩子希望有隐私权,很多孩子都会认为父母不该在他们没有允许之前侵犯他们的私人空间或探视他们的私人秘密。他们希望父母能尊重他们!
调查显示,当青春期的孩子独处时,往往会想一些不存在的事,甚至自我批评。例如:“我愈来愈胖”、“佩佩不喜欢我”、“我总是浪费时间,我应该做功课的”。但是除了这些负面情绪外,研究发现青少年一天之中醒着的时候约有四分之一的时间是独处的,而事实上他们也从其中获得助益。他们可以计划更多的事。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与他人友善相处,与家人亲近,更希望他们能与父母分享他们的情绪思维。很多研究证明孩子需要与他人有社交性的接触,但是保留隐私对孩子也相当重要。那些拥有自己独处机会的孩子,会有较高的自我评价。缺乏隐私权可能会导致攻击性或心理退缩。研究发现:生活在拥挤的空间的孩子,比那些生活空间大且有更多隐私机会的孩子,在学校里会表现出更多的攻击行为。
虽然隐私权有其正面的影响,但是父母们仍然会担心孩子之所以希望独处,可能是想做一些父母并不赞同的事。这个怀疑会导致父母与青春期孩子之间的战火。沃尔夫博士认为父母侵犯孩子的隐私只会使孩子感到自己有罪,对他人产生防御心,甚至更加的退缩。
到底需要多久的独处时间?对于青少年而言,通常一周15—30小时是最恰当的。但要避免长期一个人,更要避免重复听同一首歌。如果你在独处的时候只是专注于自己的嗜好或是特别有趣的事,就无需担心了。
青春加油站
喜欢独处不同于“孤独症”
喜欢独处与“孤独症”(也称为“自闭症”)是绝然不同的两回事。“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长期发展障碍,主要有三点表现:
(一)人际交往障碍:不愿与人交往,不能或者很难与人建立正常的社交人际关系;
(二)语言障碍:无语言或只有很少语言,甚至只是鹦鹉学舌地仿说,言语发展严重滞后;
(三)情绪与行为异常:对物品有怪异的兴趣和玩法(如长时间旋转某物),长时间重复某些动作,莫名其妙的表情(哭、笑、闹),对某些声音、画面、广告很敏感,不知道害怕和危险,肢体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可能发育不平衡。
“孤独症”常常伴随着认知与学习上的障碍,诸如:患有“孤独症”的人内心世界多是由一个个的独立小(节)所组成,所以他们无法从生活经验中学习事物的相关性,或者说无法明白事物背后形成的原因及彼此的关系;常常过于专注事物的不重要部分而忽略了重要部分;专注力一般比较差,很难跟随训练者进行训练,经常会自顾自地玩或者看周围的东西;思考方式较简单,只能明白具体的概念,较难明白抽象的概念或比喻,也较难综合不同的概念;在同一时间段内很难有组织及有次序地做不同的事情;较难将已掌握的概念运用到不同的情况中。
心灵的超越
学会享受独处的美
明白地告诉父母你需要独处。当你的父母问你“今天发生了什么事”的时候,不要给予令他们感到挫败的回答“没事”,如果你还不想马上告诉他们,那么就对他们说:“给我一些时间,我现在还不能告诉你们。等我想不明白了再向你们咨询。”父母会感到欣慰并放心。
寻找合适的独处空间。“家”对于孩子而言,是一个享受宁静的重要地点。拥有一个属于你自己的私人抽屉或书架。野餐或露营是很好的全家性活动,但是对于住在城市或公寓的孩子,这样的旅游并不能让他们自自在在地纾解内心情感,倒不如让他们自己在公园里、河边安静地待那么一晚,让他们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向大自然倾诉。
第45(节)望子成龙——理解父母的爱心
据报载:前不久,一对父母带着女儿走进南京市心理训练中心寻求帮助。母亲一进门就拉着训练中心主任的手流下了眼泪:“老师,您千万得帮帮我们,我们拿这个女儿真的是没办法了。”她的女儿子含则垂着头站在那里一句话也不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