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节)情窦初开——不要为接到情书而烦恼
前几天放学的时候,班里的一个男同学突然跑到我面前,往我的书包里塞了个东西就走。本来,我们常常在一起闹,我以为是什么垃圾一类的东西放到我书包里了。可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封信,信中他向我诉说了他对我的喜欢之情,我想这就应该是所谓的情书了。
他是个很不错的男孩子,我也很喜欢他,经常一起玩一起闹,和他在一起也感觉很自在、很轻松,大家相处的好像哥儿们一样,可是我没有那种感觉。
同时,初三的学习生活很枯燥,我也很苦闷,也希望有个人能和我分担痛苦和负担,但是,我担心如果我和他真的相处下去,也许会影响到我们的学习。所以,我很矛盾,很苦恼。我到底该怎么办呢?是拒绝,还是勇敢地接受?
如果你是为了接到情书而困惑,那么请不要烦恼,暗自高兴一下。这充分说明,你足够优秀,已经能够吸引异性的目光了。如果你也暗自喜欢对方,那么还要恭喜一下,你已经开始了解另外一种情感了。下面,让我们从理论上分析一下。
有人对青春期恋爱现象做了这样的比喻:80年代属于“星星之火”,90年代有“燎原之势”,21世纪的今天,有点“汹涌澎湃”。进入青春期以后,由于性的成熟,性意识的萌芽,男女同学都会产生对异性的好感和爱慕。这是没有办法避免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从少年的懵懂无知,到青少年的情窦初开,到青年的恋爱婚姻,这都是一种发展,是一种认知的改变,是一种心理的成熟。“早恋”的发生实际上是青少年生理与心理成熟的标志,是对性意识的明晰和体验的结果,是个体发展的一种现象。
性意识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无知期,即对两性之间的关系一无所知的时期;第二阶段为朦胧期,两性交往发生变化,开始对异性有些朦胧的好感;第三阶段是敏感期,主要指中学阶段的学生能够明晰地感觉到对异性的好感,愿意和异性相处,并出现一些特殊的心理感受,产生一些微妙的行为变化。“青春期恋情”即发生于这个时期。第四阶段是在经济及生活独立之后的恋爱婚姻阶段。中学生正处于性敏感期,渴望与异性的交往,并通过与异性的交往达到智力与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互补。因此,男女学生的吸引是心理发展的一个必经过程。“青春期恋情”对学生来讲,无论最终的结果如何,都是一种心理体验与发展。
异性间的吸引力是爱情的一个显著特征。青少年由于对爱情的真正涵义、爱情所含的全部内容缺乏正确的认识,往往容易被异性间相互吸引这一特征所迷惑,误把异性之间的相互吸引,把异性之间产生的一些好感,当成爱神的降临,伴之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就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被假想的爱情牵引着,步入一个危险的情网。而情书,此时也应运而生,尤其对处于害羞朦胧阶段的青少年来说,情书无疑是一个最好的表达方式。
其实,此时的青少年并没有真正接触到爱情的本质。在他们的感情世界中,具有和爱情截然不同的感情特点:
(一)朦胧性。越是紧张的时候,恋情越容易点燃。因为情绪太紧张了,人的感情变得异常脆弱,需要宣泄。这种情况下,谁能理解自己,自己就容易跟谁亲近。恋爱可以给人情感以暂时的安慰,也可以让人逃避紧张带来的压力,还可以给害怕竞争的人以借口。青少年以为这是在恋爱,其实,他们还分不清在这种情感中友谊与爱情的界限。
(二)变异性。18岁之前的爱情特点是:主要是被异性的外貌吸引居多,其次是性格或专长的吸引,因此常常很不稳定。也许你今天对一个人迷恋得茶不思、饭不想,几天之后又会觉得他(她)一无是处。
(三)单纯性。青少年只觉得和对方在一起很愉快,没有成年人谈恋爱时对家庭、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理智考虑。
(四)矛盾性。面对感情变化的漩涡,青少年无法自拔,内心充满了矛盾,既想接触又怕被人发现,交往过程中愉快和痛苦并存。
除了以上特点外,在这个问题上,青少年往往还会遭到家长的置疑。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家长最怕的就是他们掉进情感的漩涡。一般家长都认为:孩子对异性发生兴趣,就一定会影响学习,甚至影响前程。所以,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什么情感方面的蛛丝马迹,不是搞侦察追究,就是围追堵截,采取各种手段防患于未然。这种时候应当理解家长,因为他们是不会害自己的孩子的。
对于青春期的男孩子长胡子、变声,女孩子来月经、乳房发育等现象,所有的青少年都会极其平静地接受,将其视为生命成长的一种自然。但对异性有好感,喜欢跟异性交往了,自己以及家长就立刻感到紧张焦虑,甚至惶恐不安。
为什么我们尊重自己生命的自然,而不尊重自己的感情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没把情感看作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看作是成长中自然流动的一种生命气息和情绪。
平静地看待手中的情书,理智地对待感情的纷扰,不久,你会发现自己魅力百分百。
青春加油站
玫瑰花美莫早摘
青少年过早地摘取玫瑰园中的花朵,究竟有何危害呢?
(一)不持久性。目前校园内出现的青春期恋情大多数都是难以持久的。大多数学生是出于好奇或者是为了在朋友中炫耀自己,所以青春期恋情都是一时热度,转瞬即逝。
(二)盲目性。许多青春期恋情的事例中,男孩与女孩多半是不理智、不成熟的,又加进了自己的幻想和情绪冲动,更容易造成过度狂热,从而影响学习,这一点在女孩子方面表现更为明显。
(三)偏激性。青春期恋情在遇到波折时,例如对方感情转移、争吵、分离等情况时,易产生偏激行为,如殉情、恶性报复、离家出走、患忧郁症,甚至自暴自弃、自杀等。
(四)危害性。青春期恋情发于青春期,此时青少年正处于心理躁动时期,被一种朦胧的性爱意识主导,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性知识和理智,自我约束力较差,有可能在一时的性冲动之下发生并非心里所愿的性关系,更难以承担这种关系造成的怀孕、堕胎的严重后果。
心灵的超越
怎样正确对待别人对你的爱慕?
祝贺自己。它说明你已经被人关注、被人欣赏了。但同时,也要了解,这其中的喜欢,并不是真正的爱情,它是青春期性发育成熟时的性意识萌动,它飘浮不定,很难长久。
正确对待,敢于说不。此时两个人前途未决,可变性还很大,实际最终成功的可能性极小。从情感上说,大都是一时的冲动,难保永久;在意志上,自制力差,易感情用事,做出“越轨”的事情;从经济上看,远未具备恋爱的经济基础;从精力和时间上看,必然出现与学习争精力、争时间的矛盾现象,从而影响前途,丧失机遇,那真是得不偿失。可见,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不宜贸然接人家轻率抛来的绣球。
进行冷处理。不宜轻易嘲讽、训斥、谩骂对方;或随意报告老师,向同学公开,使人家难堪。这样是不理智,也是不文明、缺乏修养、不尊重人的表现。对方写信、递纸条多半是在一时的感情冲动之下进行的一种试探,对此,可以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照常与之正常交往,既不过于疏远和回避,也切不可过于热情、亲近,可略冷淡,让对方了解自己的心意。这样既不伤害人家,也让对方知道,这只是一厢情愿,有个“鸣金收兵”的下台的台阶。
将自己的爱慕对象朦胧化。青少年的爱慕对象比较朦胧,常常是某一类型的理想化人物或是生活中的近似人物。家长往回拉一拉,就可以拉回到友谊上来;推一推,就可能推向早恋。如果孩子接到的情书,正是他(她)所喜欢的对象,我们用近似人物将爱慕对象模糊化、群体化,是有效果的。比如对所有有特长的学生进行评价,将每个同学的优点帮孩子进行一下分析,让他感受到,自己喜欢的对方不过是大众中的一个。
拓展交友范围。身处青春期的青少年对异性的好感具有不稳定性,因此在与异性交往时,不必把目标集中在某个人身上,这样会在无形中限制你的眼界,可广交朋友,学习吸收他们的优点,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珍惜这次的经历。有男孩子追求不是坏事,把这封情书保存好,这可是自己人生第一封情书,很有纪念意义。去谢谢对方的好意,并且转告对方,因为年龄小所以只能做小伙伴。相信自己成年以后还会有更出色的一个人来追求自己。不过要想有出色的对方追求,自己一定也要是出色的人才行。所以现在该做的事就是把自己变成一个出色的人。
第65(节)单恋——当一颗心敲打另一颗心
几个月来,感情方面的困扰,弄得小丰疲惫不堪,可又不知道怎样去做,很困惑。让我们来看看小丰的日记吧:
说实话,我一向自我感觉不错,觉得自己在女孩子眼里还不赖。过早地认识“爱情”这两个字眼,使我一直对那个神奇的世界很向往,很想自己也有一位恋人陪伴在身旁。我一直寻觅我梦中的女孩。有一天,她的出现,使我的生活掀起了狂涛巨澜。
那是一个秋高气爽的上午,我和同学正准备上楼回教室,可是在楼梯口无意地回头一瞥,看见了她:上身穿黑色皮茄克,下身着黑牛仔裤,足蹬黑皮鞋,脖子上围着一条白色丝巾,一头不长不短的黑发很随便地飘在脑后,看着是那么脱俗!我只记得我当时惊呆了,为她美丽,为她的清纯,为她的本身所流露出的那种气质。我折服了,我激动了,因为感觉告诉我,她就是我所苦苦寻觅的女孩儿——我的安琪儿,冰清玉洁。我喜欢上她了,我要追求她。
于是我便开始了“高凌凤式”的追求:到她必经过的门口去等她,去静静地注视她,去期望她能发现我在注意她……我很有耐心,每天一下课,便冲下楼去,到门口守候她的出现,可惜结果很糟,她没看我几回。
记得有一天很冷,西北风像刀一样刮着我的脸,天还下着大雪,我照旧站在那里等她。终于,她和同学们打完仗,快乐地跑了过来,可没有看我。当时,我真愤怒到了极点,真想冲到她面前,告诉她我的爱,告诉她我为她所付出的一切:为了她,我失去了欢乐,不再与同学们玩在一起;为了她,我不顾站在门口的那种尴尬,让人以奇怪的眼光看我……然而,我终于没有去,那天之后,我大病了一场。
记得有位名人曾说过:恋爱不是一颗心去敲打另一颗心,而是两颗心共同撞击的火花。从小丰的日记中可以看出,他始终是在用自己的一颗心敲打另一颗心,因而他的爱也只能是单方面的一厢情愿,即单相思。
虽然有些成年人将少年的爱称为“小猫的爱”、“小狗的情”,意即这不能算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爱,但是少年们所感受到的激情却是真实的,丝毫不亚于成年人。就单相思而言,它给青少年带来的痛苦甚至更甚于成年人。
尽管单相思可能发生于所有年龄,但14—22岁系多发年龄段。单相思的原因很简单,该年龄段少男少女处于青春期,特别爱沉湎于幻想,又不善于自我控制。“单相思”十有八九热烈、冲动、执着,但在被单相思的一方或外人看来,却是不可能、不现实,有时甚至是滑稽可笑的。
单恋多是一场情感误会,是青少年“爱情错觉”的产物。“爱情错觉”是指因受对方言谈举止的迷惑,或自身的各种主观体验的影响而错误地主动涉入爱河,或因自以为某个异性对自己有意而产生的爱意绵绵的主观感受。“爱情错觉”导致一厢情愿式的单恋,俗称“单相思”。
单相思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毫无理由的单相思。对方毫无表示,甚至对方还不认识自己,而自己执着爱对方,追求对方。这种恋爱,是纯粹的“单向”;另一种是自认为有“理由”的单相思。错认为对方对自己有情,于是“落花无意”变成“落花有意”。这是假“双向”,真“单向”。
单恋者的心理状态是各不相同的。羞怯型的单恋者,往往把所爱的人看得很高,把自己贬得很低。他们把理想的光环加在对方的头上,并被心造的光环罩住了双眼,愈发觉得对方高不可攀,自己卑微低贱。他们唯恐吐露心曲以后,遭到拒绝,或受到奚落,连爱的希望也失却了,因而宁愿把炽热的爱情埋在心底。执拗型的单恋者向心爱的人表达了爱意,却遭到了拒绝,但他们热烈的情绪并不因此消减。幻想型的单恋者所爱之人远在天边,飘在云端,渺渺茫茫,可望而不可及,或是明星,或是英雄。他们明知连走近对方的身边都毫无希望,却无法熄灭心中的爱情,日夜空思念。无论是羞怯型、执拗型还是幻想型的单恋者,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感情真挚、强烈、缠绵,挥之不去,斩之不断,即使满腔热情得不到一丝一毫的回报,仍不改初衷。他们的另一个心理特点是,不肯或不敢正视现实。事情已经再明白不过了,根本没有相恋的可能,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却仍怀抱希望,不肯罢手。
青少年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单恋现象比较常见,且较多地出现在内向、敏感、富于幻想、自卑感强的人身上。首先是自己爱上了对方,于是也希望得到对方的爱,在这种具有弥散作用的心理支配下,就会把对方的亲切和蔼、热情大方当作是爱的表示,并坚信不已,从而陷入单恋的深渊,而不能自拔。单恋者固然会体验到一种深刻的快乐,但更多地是体验到情感的痛苦,因为他们无法正常地向自己所钟爱的异性倾诉柔情,更不能感受到对方爱意的温馨。
单恋者中,男性、女性都有,而以青春期的女性为多。处在这个时期的女性,她们的爱情以浪漫型为多,往往呈无固定目标的状态。她们读了小说,会爱上书中的男主人公;听了歌星费翔的歌,又会把他当作自己的偶像。单恋者一般性格内向,内心热烈,外表冷静,把爱情深埋在心底。他们一般不采取攻击性的行动,只是沉迷于虚幻的爱情之中。因此,它不像失恋者那样受到人们的关注,危害性也不容易看清。事实上,它像一剂慢性毒药,腐蚀着单恋者的心灵。
青春加油站
青少年容易走进哪些感情误区?
(一)恋爱游戏
有的同学在青春期心理需要的驱动下,有强烈的与异性交往的愿望。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受一些言情小说的影响,向往那种神仙式的爱情(因为小说中的男女主角从来没有衣食住行之虑)而坠入爱河,但未考虑后果,只管满足当前需要,未做长远打算,更谈不上为对方负责。
(二)找一个倾诉对象
有的学生可能在学习上、生活中遇到很多麻烦,尤其是人际关系紧张,深感寂寞孤独,需要有人倾诉。而青春期的学生心理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不轻易向别人吐露,包括父母、老师。特别是性格较内向的学生,他们希望找一个可以信赖的人,而此时有一个异性同伴能理解他(她),愿意跟其谈心,他们就会感觉得到了安慰,大有情投意合、觅到知音之感,因此,容易误入爱河。
(三)单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