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红泥炉(上、下)
31374400000016

第16章 西北行(10)

这些年,总有人谈说诗坛的不景气,诗人没市场。一个没有好诗的时代,总是有些单调,有些悲哀。最近,我看了一位当代颇负盛名的诗人的集子,看着那些被断开的长长短短诗句,却找不着感觉,有些干脆就不知所云,与读来琅琅上口、细品韵味无穷的好诗大概是差之千里,转而又为他或她的曲高和寡感到些许忧虑。读季羡林老先生的《漫谈散文》,受到一些启发。这位大学者讲道:“至于新诗,我则认为是一个失败。至今人们对诗也没能找到一个形式。既然叫诗,则必有诗的形式,否则可另立专名,何必叫诗?在专家们眼中,我这种对诗的见解只能算是幼儿园的水平,太平淡太低下了。然而我却认为,真理往往就存在于平淡低下中。你们那些恍兮惚兮高深玄妙的理论‘只堪自怡悦’,对于我却是‘只等秋风过耳边’了。”我虽然年未老,却对此说颇有同感。于是缺乏高深玄妙理论的我,胆子顿时壮了一些,随即突发奇想,以为眼下充斥诗坛的不少新诗,或许就是文字符号的随意组合。在新诗派看来,即便有些混乱,有些不合逻辑,也是无所谓的事情,这就是标新,就是立异,就是抢眼,就是现代,就是超现代……看不懂?对不起,你这人没悟性,没灵气,没有超时空的前卫意识,没有超现代的思维方式……

仔细琢磨一番,我也想在头脑混乱状态下过上一把新诗隐,于是将自己前些日子发表的一篇散文随意穿插,随意断句,随意拼凑,结果出现了这样的东西:

哦,香格里拉

丽江

一个美妙的地方

满目青翠

遍野安宁

李白斗酒诗百篇

(杏花村汾酒厂展雕)

二次大战的硝烟中

一名盟军飞行员

撑着漂亮的花伞

降落

他惊呼一声

哦,香格里拉

长江第一湾的腹地

与喧嚣尘世

隔绝

熠熠生辉的明珠

云贵高原上闪耀

雪山玉龙

云杉草坪

掀起迷人的面纱

撩拨着

溪水石桥

古楼风车

五花石古街道

纳西族老白屋

云遮雾绕中

风光旖旎

浪漫无限

世界为之动容

多姿的东巴名城

丽质天生

质朴明净

传奇般的色彩

点缀了

巍巍锦绣中华

非常抱歉,或许我正在做着一件“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事情。可我还是抱着一线希望:诗人,应该无愧于时代;诗人,应该对得起热爱诗歌的民众。

第四十一(节) 私塾弟子

在我的学术之路上,魏宏运教授的帮助非常关键。在《山西抗战口述史·前言》中,我写了这样一段话:“为了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有两位可以称得起是耄耋老人的特殊关心和支持让我们感激不尽。一位是今年97岁高龄的前党和国家领导人薄一波……另一位是年届八旬的学界泰斗、南开大学的魏宏运教授,魏老先生用半个世纪研究中国的抗日战争,建树非凡。”从2004年主持山西抗战口述史课题以后,我认识了魏老,2005年出版的《山西抗战口述史》三卷本,由魏老先生和曾任山西省委书记的田成平作序,让我们感到这部着作的分量,后来魏老的序文以《山西抗战的历史地位》为题,收录200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锲斋文存》。

此后,几乎每年都与魏宏运老先生或者见面,或者通信,偶尔也有电话。2010年元旦,魏老给我寄来发表的两篇作品,一篇是《1994年丹麦讲学日记》(《历史教学问题》2009年第6期),一篇是《南开学子为“一二·九运动”增辉》(《南开大学报》2009年12月11日),其中饱含了先生对我的教诲,让我深深感动。魏老是中国现代史领域的泰斗级人物,我现在保存的魏老的学术着作就有他关于中国二十世纪系列等方面的八九种着作,比如《二十世纪的中国农村社会》《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太行山地区社会调查与研究》《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东农村社会调查与研究》《抗日战争与中国社会》《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等等,从魏老的着作当中,除了吸收专业的养分、学习专题研究与田野调查的方法之外,我得到更多的是一种不断进取、蓬勃向上的精神鼓励,特别是他那种老骥伏枥、笔耕不辍的良好状态,激励着我学有所长、专有所成,要对社会对人民有所贡献。魏老精神矍铄,风度翩翩,思想活跃,观察敏锐,谈吐风趣深刻,说理深入浅出,深厚的学术造诣让我无限钦佩。有时,我也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寄送魏老,请求指教和指正,比如《屋宇春秋——山西老宅院》《山西抗战口述史》《口述大寨史》等,魏老偶尔还附上一封亲笔信过来,让我感动不已。我想,就是为了老先生的辛苦指导和殷切期望,我在学术的道路上也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每一次在南开校园的会面,都有收获,每一次教导,获益匪浅。见面由我的学兄、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王先明教授引见,我也非常感谢这位从山西大学再到南开大学的学兄对我始终不懈的理解和支持。魏先生除了在我主持课题时给予具体明确的指导之外,也谈谈治学的方法,这里是一份2009年3月16日的记录:

下午四时许,与王先明一起去魏宏运教授家,老教授依然身体康健,风趣依旧。三个人在魏先生的“锲斋”聊了大概一个小时。魏老说,你们的口述史做得不错,要坚持许多年做一个方向,你比别人在这个领域积累多,知道的多,那谁还能比过你呢?还要从地方走出来,多参加一些学术活动,结识一些人,你的信息多了,眼界宽了,自然就会在这个方面有发言权;要与外国的学者来往,参加国际上的学术研讨会,特别是专业研讨会。魏老先生提到山西的田酉如(原山西史志院研究员),与古德曼来往多些,也写了许多不错的东西,最近他在写华国锋。写文章要瞄准北京、上海,只有站在这样的平台上,你才会产生影响。他讲了关于“中国1958年专题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情况,说这方面的人聚在一起,大家就会有很多共同的语言。还有,要坚持学习外语,要精通一门外语,要用外文资料,别人没有的资料,你看到了,写出来的东西就会有深度。写历史,就要关注民众,既要知道上层领导集团的决定和想法,也要知道老百姓的思想,老百姓的行动。两方面要结合起来写。否则的话,你写的历史怎么能可信呢?还说你现在担任了一些行政工作,会占用不少时间,但专业研究不能放弃,要持之以恒。我想,“锲而不舍”也许就是魏老成为大学者的秘诀之一吧!

魏老的学生很多,有成就的学生也很多。他坚持了田野调查掌握一手资料和参加研讨会站在学术前沿的作风,谈到一年前他去了延安,他的学生在延安中央党校任副校长,邀请他去的,他说延安的变化很大,每天都在变化。天津社科院历史所所长张利民研究员是魏老的快婿,也是天津史学界的知名专家,魏老说张利民的研究现在与王先明形成互补,王先明研究华北的乡村社会,张利民他们研究华北的城市社会,也就是说,各有侧重,不能撞车。他提到如果选择天津城市史,就会限制自己的研究面,而他们选择了华北城市史,范围比较适中,既有特色,又有足够往深做的空间和时间。我说很想做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晋西北女性生活与生产的调查,王先明提议可分成土改时期、民国时期、改革开放时期来做。魏老说,这样的题目很有意思,你拿到的是一手资料,别人没有。

当时就由王先明提议,我做魏先生的“私塾弟子”。魏老没有反对,我自然求之不得。我的导师江地先生,90年代初去世,对我的学术指导突然中断,多年来我深感痛惜。做魏老的“私塾弟子”,或许可以弥补我的这种憾痛,更主要的还是在关键时刻魏老给予我非常管用的指导和支持。后来我在范曾先生题写书名的《魏宏运自订年谱》中,看到了1978年春天,史学界在讨论撰写《新编中国近代史》时,魏老与江地、任茂棠、苑书义、林言椒、赵矢元、胡思庸等先生已有较多的交往,就是说,那时候两位先生已经认识。范曾先生在魏老八十诞辰的时候,以手书“南开一号”和“老子出关”图相赠,我也以与魏老合影“南开一号”匾下留念为荣。魏老在他的《南开学子为“一二·九运动”增辉》一文写道:“现在的读书环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现在出现了一种不良倾向,就是一些青年浮躁,追逐名利,甚至不择手段,这已引起社会的担忧。我想做学问应甘于寂寞,淡泊名利。任何学科都不是轻易可以掌握的,总结以往事业成功者,都付出过辛勤劳动。千万不要虚度光阴。”尽管我不再年轻,我还是愿意按照魏老先生指引的学术路子走下去,人生如白驹过隙,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情,也许是我这个“私塾弟子”能够宽慰先生回报先生的唯一事情吧。

第四十二(节) 松花糕小记

自幼生活在晋西北一座古老的小县城里,喜欢的零吃也非常一般,如山楂饼、爆米花、葵花子和苹果、杏之类的水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又增加了吃巧克力、开心果、话梅、冰淇淋之类的嗜好。现在我们的生活改善了许多,有时反倒不知吃什么好,到超市里转上一圈,或许还是一无所得。于是偶尔还会想起朱元璋逃亡途中的珍珠翡翠白玉汤类的传说,想起近年一部贺岁片中花钱找苦吃的老板。

前些天,单位里的女友从昆明出差回来,相赠一盒当地特产松花糕。看看包装,非常一般,没有什么引人流涎的特别之处,看看朴实无华的包装,想想其中的食品也不会有多少精美。于是搁置茶几底下,一放就是半月。可能是因为外包装的缘故,喜欢小食品的儿子竟然也没有打开这盒礼品。

一天,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时,又看见了茶几底下的松花糕。友人奉送,情真意切。小试一块,味道很好,淡淡的香甜,绵绵的口感。也真算是“不可貌相”。包装虽然简陋,却又非常正规,外金内银色的锡纸之间,包着方寸大小的乳黄色米糕,两指轻拈,顿成齑粉,何物所造,如此“不堪一击”?

细看盒子的说明:云通牌松花糕,产品是传统的工艺配方,精心制作而成。配方是糯米粉、松花粉、植物油、绿豆沙、白砂糖、蜂蜜、芝麻、花生。盒子上标写着:获中国专利技术博览会金奖。再拿一小块放入口中,依然是淡淡的甜,清清的香。正如产品的介绍:清新冰凉,润化爽口。不觉喜从中来,顷刻间又自嘲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以食为天”的平头百姓。提气美食,小吃精品,可谓是唯此为美?

我想,什么东西,只要能达到极致,就会有人去欣赏,去怀念。

第四十三(节) 闲话零食

从乡下回来,当务之急是一饱口福。橘子香蕉饼干巧克力瓜子花生,逮着什么吃什么,大有一次吃个够的架势。

我一向对零食有兴趣。吃零食的过程中,你不仅可以满足味觉需求,还能够调动自己的精神需求。当你疲倦的时候,一块巧克力能让你的思维重新活跃;在你瞌睡难耐的时分,一颗话梅、一颗超霸柠檬立波糖能让你打起精神;吃的同时,你还能知道不少事,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甚至中外古今的趣事。我说零食还有功能,那大概要数人际交往方面的了。成年男子社交时,彬彬有礼递给对方一支香烟,气氛顿时就会融洽许多;而孩子交往时,如果慷慨赐予对方喜爱的食物,立时就会变为朋友。再说年轻人恋爱时,男方常常主动为女方买些零嘴以取悦对方,也颇能体现花小钱办大事的精明和骑士风度。还有我们的茶话会,没有零吃的空谈也不多见,人们边吃边谈,谈的人缓解了紧张,听的人不感到枯燥,因为嘴里至少还有味道。即便堂堂男子汉,他可能拒绝你的烟,你的酒,却不可能一概拒绝你的零食。浩如烟海的小食品中,总会有你有我有他喜爱甚至是特别嗜好的小吃,东西南北风味里,总会找到符合自己情趣的零嘴,不由你不信。

对于许多成年人来说,儿时的一卷果丹皮、一串糖葫芦、几颗奶油糖、几片耐火砖饼干和黑面包都让人兴奋,让人留恋。那年月的寒冷冬季,除了火炉上架起的铁罐随着那“嘭”的一声闷响,爆出满盆的米花和满院的笑声外,有谁想得到世界上竟然还有巧克力、大杏仁、开心果一类颗颗香浓意犹未尽的东西呢!多吃零食是坏习惯,多吃零食有损健康,我们把上一代人告知的信条忠实地传递给下一代,可奋斗在零食生产战线的人还是越来越多了,于是,零食的品种那般丰富,包装那般精美,内涵那般可口,再加上广告商的推波助澜,不由你不动心不动情。如果囊中不很羞涩,你带了孩子一同去超级市场,柜台上琳琅满目的小食品此刻都会向你显示出那挡不住的诱惑,以食为天的小民带着自己的战利品心满意足地回家,你的喜悦肯定是双倍的。

第四十四(节) 闲谈差异

跟沈爱娣博士几次闲谈,发现一些中国文化与英国文化中的差异。

娱乐:在说到表演与合作方面的问题时,爱娣认为中国人很有表演天赋,善于表现自我,因此对卡拉OK类的娱乐接受很快。但是,中国人的合作精神她以为就要稍逊一筹,她说在中国的礼拜堂参加过活动,觉得中国人一起唱歌时调子很杂,唱得比较难听,远远比不上个人的独唱。英国人则喜欢跟大家一起唱,觉得特别开心,也就是说善于合唱,尤其是教堂的唱诗班,特别善于合唱。大多数英国人至今保留着比较传统的娱乐方式,比如城市女孩坐在一起绣花和聊天,喜欢在花园里玩,饭后散步、游泳、跑步,她以为卡拉OK是醉汉们的去处,她自己从来没去过。

衣着:从她的穿着看,我们以为可以说是保守了,她是一位三十刚出头的女孩子,其衣着并不艳丽,与许多中国的同龄女孩子相比,简直是古板了一些,但我以为她在衣服的搭配上颇有些功夫。记得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她穿了一件水红真丝短袖衫和一件白地碎花的长裙,在五台山时穿着浅色的裤子,白衬衣外罩一件浅色网眼衫,显得干净利落,充满朝气,既青春,也健康。回到太原后,见过她两次,一次在宾馆,一次在我家里。在宾馆时她穿着素色的休闲装,似乎更便于她每日的查阅与写作。与我的一位同事来家里时,她穿着一条漂亮讲究的红色长裙,白色套头装外是一件浅豆色的无扣毛衣外套,外面再加一件深蓝色夹克罩衣。我感到有些异样,她说在英国外套是少不了的,不能穿里面的衣服出门,于是我便理解了她这位颇有淑女风范的女士的衣着打扮。而我们的年轻女孩的着装,在她眼里,简直就是“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