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平鲁旅游志
31693800000058

第58章 凤凰城“参将署”

站在凤凰城南城墙上向北俯看,南大街东侧,有一处高大的二层砖木建筑鹤立鸡群,占据了六道街的全部位置。凤凰城内历来没有东六道街,却有东七道街、八道街。后墙下裸露在外的房基石规整而厚大,类似包城石料。地基石呈方形格局,单边长约70米左右。以该二层砖木楼为中心,这里曾是一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岁月的流逝和多年之前的战乱将这一明代古建筑破坏得面目全非,今天只留下一栋木楼建筑和一面砖雕影壁。

该古建遗存为一栋外观五间、上下二层楼与城墙同高的砖木结构古楼。原有的长檐檩年久朽坏被依次锯掉1.2米;屋脊的龙首和残缺不全的雕花脊板在20世纪60年代已毁,取而代之的是近年来新装饰的龙首和琉璃瓦脊。

檐下原有五柱过廊,廊柱直径0.4米。两边山墙柱头由八层雕花砖砌成须弥座,座上镶嵌浮雕“麒麟卧松”、“鹿鹤同春”、“犀牛望月”等。

一楼一进两开门,方砖铺地,残损严重。天花板为“井”字造型。中央有木梯可通二楼,二楼“升、斗”型雕梁,后墙上由青砖精工砌出一左一右两个满月形瞭望窗口。

主楼下面建有东西耳房。西耳房保存完好,同主楼建筑结构大致相同,为出檐过廊两间居。门上方有木匾,同门窗互为一体,匾芯浮雕行楷“伫月”二字,笔力雄健,一尺见方。

耳房西侧二十多米范围内原建筑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近代修建的石窑。但是,石窑前靠近雕有“伫月”,耳房西南方向的院子里遗有青砖精砌的地窖一处,窖内墙壁上有三层铁吊环。该地窖是古代的储藏窖。

主楼东侧不仅耳房保持完好,而且迤东25米内建有7间砖木古建筑,房屋一字排开,后墙壁互为一体,内住三户居民各自垒砌院墙将其隔开。古建筑除了屋顶、门窗进行了改造和翻新外,基本保存了原貌。后墙壁都铆有铁制柳叶铆钉,因年代久远铆钉乌黑生锈,判断该处建筑群曾在很久以前对其进行加固修葺。

主楼院内东侧存有古代精美砖雕“一字影壁”一座,影壁长为5.16米、高2.6米。基座为八层砖雕须弥座,由画像砖,海棠花砖和莲花砖砌接而成。壁身表面由150块八棱形水磨青砖加490余块小三角青砖精砌而成龟背图,古朴典雅,庄重吉祥。中央嵌着由九块雕砖组成一米见方的“一瓶万福”图,四角为不同图案的盘花、鸟兽砖雕图案;壁顶最上部的瓦檐已毁,檐下面保存着砖雕斗拱、梁枋和八块“喜鹊登梅”等不同图案的砖雕。影壁阳面壁身为龟背图,中央嵌六块大砖雕,组成“富贵花卉图”,但缺损严重。在残存影壁的西端,砌砖通体上下被凿出半圆,使之成为可以嵌入木柱的凹槽。原貌应为中央木柱彩绘雕花、托架斗拱飞檐,上置类似牌楼顶端的琉璃瓦脊,门两侧磨砖对缝,砌工精细,砖雕精美,象征平安长寿、富贵、喜气的影壁迎屏,是进入后宅的一道垂花门。

该古建筑大门处(东七道街)曾竖立高大的旗杆,顶端为铜制球形顶,十分威武壮观,现在荡然无存。古楼历尽沧桑,虽年久失修,却依然古朴庄严,气度不凡。为凤凰城内最高最完整的古建筑。

经考证,该建筑主楼采用了减柱、五架过梁,斗拱的结构作用减少,梁柱构架的整体性加强,看不到“肥梁胖柱”。梁托朱漆,镂雕精美,以水浪卷潮和鲤鱼跃龙门为主题纹饰,原廊柱和现存望柱上两侧均有“水浪卷潮”镂刻木雕饰件。

楼顶柱头砖雕须弥座和影壁下的须弥座一为覆莲,一为仰莲,雕工纯熟对称。

从该建筑所占据的地基规模推断,应在立城之初应已妥当,从而空出两道街的位置进行规模较大的官署建设。所不同的是历代加以修葺、改造和利用,不同时期扮演了不同角色。

该建筑的保存,为了解明代军事战争,研究卫署府衙建筑和平鲁人文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