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说说开元之治那些事儿
31914900000016

第16章 崇俭抑奢,拒绝封禅

经历了动乱之后,虽然恢复了唐王朝,但前朝形成的奢侈之风依然盛行,统治阶级萎靡堕落,这些严重阻碍了玄宗的强国富民的进行。为此,唐玄宗李隆基一方面抑制奢侈、厉行节俭;另一方面大力振兴经济。经过发展农业,减轻百姓徭役,括户举措,兴修水利,繁荣商业等措施,终于迎来了开元盛世。

关于开元初中期所采取的抑制奢侈、厉行节俭的措施,从总体上看,玄宗对奢侈之风的打击和抑制,既有经济上的原因,也有政治上的原因,其根本目的在于巩固自己的统治。而对奢侈豪华的抑制,必然产生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财政的积极效果。

从武则天统治晚期到中宗、睿宗以来,统治阶级只知享受,腐化堕落,社会风气日趋干下。唐玄宗在推行开元新政的同时,又注重改变社会风气,移风易俗,抑制奢靡,厉行节俭。先天二年(713年)三月,晋陵尉杨相如在上书中就提出了“隋氏纵欲而亡,太宗抑欲而昌”的问题。开元元年(713年)十月,中书令张说提出了禁止北周时从波斯传入中国的“泼寒胡戏”。他在进谏中说:“泼寒胡未闻典故,裸体跳足,盛德何观;挥水投泥,失容斯甚。法殊鲁礼,亵比齐优。”同年十二月,唐玄宗敕令:“腊月乞寒,外蕃所出,渐浸成俗,因循已久。自今以后,无问蕃汉,即宜禁断。”

开元二年(714年)四月,玄宗首先下令销毁武则天在洛阳建的“天枢”,以示与铺张浪费的风气一刀两断。天枢用铜铁制成,很是劳民伤财,当时建造时铜铁不足,还收缴了很多民间农具,熔毁了耗费了数以百万计的钱财。工匠们这次用了一个多月才把天枢熔毁,之后把这些铜铁铸了钱。同时,韦后在长安城朱雀建的有数丈高的“石台”也被拆毁了。

自唐中宗、睿宗以来,宗室和贵族中奢靡成风,竞相浮华。姚崇于开元元年为相后,“屡以奢靡为谏”。为贯彻已经制定的治国方针,唐玄宗采纳姚崇的进谏,开元二年七月乙末日,下达制书:“乘舆服御,金银器玩,宜令有司销毁,以供军国之用。其珠玉、绵绣,焚于殿前。后妃以下,皆毋得服珠玉锦绣。”同月戊戌日,唐玄宗又发布敕令:“百官所服带及酒器、马衔、镫,三品以上,听饰以玉,四品以金,五品以银,自余皆禁之。妇人服饰,从其夫、子。其旧成锦绣,听染为皂。自今天下更毋得采珠玉,织锦绣等物,违者杖一百,工人减一等。”同时,“罢两京织锦坊”。

从唐玄宗的制书、敕令来看,他的禁令是难以贯彻执行的。然而,他在殿庭前焚烧锦绣、珠玉以及为此发布制书、敕令,亦是不容否认的历史事实。他的上述举动,确如司马光所评论那样,是出于“始欲为治”的需要,是他贯彻治国方针、推行开元新政的题中应有之义,故“能刻厉节俭如此”。因此,无论焚烧锦绣珠玉的禁令能在何种程度上被付诸实行,都不能把上述行为称为宣传举动。他在七月乙未敕令中谴责“互相夸尚,浸成风俗”的奢侈之风,主张“还朴还淳,家给人足”,表明唐玄宗烧锦绣珠玉、发布制书敕令,确实是为改变风气、易风移俗,为实现“家给人足”而在社会风气方面提供必要的条件,避免重蹈“隋氏纵欲而亡”的覆辙。玄宗不仅雷厉风行地禁奢倡俭,还以身作则。

发布焚烧锦绣珠玉敕令的两个月后,唐玄宗又颁发制书,“以厚葬为诫”。制书指出:“近代以来,共行奢靡,递相仿效,漫成风俗,既竭家产,多至凋弊。且墓为真宅,自便有房,今乃别造田园,名为下帐,又冥器等物,皆竞骄侈。”为着禁止厚葬,敕令还对随葬物品的色数、规模做出限制,禁止同宅下帐,坟墓务遵简俭,不得以金银为送终之具。对于违犯禁令者,杖一百;州县长官如不举察,则贬授远官。与此同时,唐玄宗还发布《禁断奢侈敕》,指出:“雕文刻镂伤农事,锦绣纂组害女红。粟帛之本或亏,饥寒之患斯及。朕故编著格令,且列刑章,冀以还淳,庶皆知禁。”

唐玄宗提倡节俭,当他经过以节俭著称的已故宰相卢怀慎墓地时,见“碑表未立,停跸临视,泫然流涕,诏官为立碑”。唐玄宗当即令中书侍郎苏颞为卢怀慎起草碑文,由他亲笔书写,刻于墓碑之上。

开元二年(714年)八月,唐玄宗又敕令“禁断”某些“事切骄淫,伤风害政”的“技艺”。以上敕令,是唐玄宗开元初年移风易俗的开始之举。这时,社会上风传皇帝要在民间选美,充实后宫。玄宗一听说后,向天下表示要改变以往纳女入宫的做法,还要精简妃嫔以下的宫女,让其回家。下诏后就将宫女集中到太明富崇明门,派人用牛车将她们送回家去。

玄宗改革皇帝的食封制,对诸王公主的封户数进行限制。有的公主要求增加封户,他说:“百姓上交国家的租赋并不是我个人私有。将士们在沙场上浴血奋战,不过赏赐一些绢帛,你们有什么功劳白白享受这么多封户呢?你们要懂得节俭才是。”由于玄宗身体力行提倡节俭,宫廷奢靡的风气颇有改观。

为了扭转社会风气,玄宗提拔了许多清廉之士,这些人身居要职,却两袖清风,成为天下人的榜样。宰相李元绍、杜暹皆以恭身节俭闻名。与姚崇同时任相的卢怀慎,才能不如姚崇,遇事不敢决断,当时人戏称他是“伴食宰相”。但是他为官清廉,不谋私利,一生清廉节俭,所穿所用都是一般物品。他当了宰相后,妻子儿女们生活很清苦,房子也很简陋。玄泉匝是用他的清廉以镇雅俗,净化社会风气。玄宗尤为痛恨暴殄天物的行为。一次,玄宗在宫中复道中看见卫士随手倒掉吃剩的饭菜,龙颜震怒,下令要杖杀这个卫士。周围的人见玄宗为此小事动大刑,都觉得不合适,但没人敢劝阻。这时,宁王李宪从容劝道:“陛下从复道中看到这个人的错误行为而想杀了他,今后恐怕人人都惴惴不安了,陛下志在节俭,反对浪费,但也不必为一点剩饭就杀人呀。”玄宗听后从震怒中清醒过来,就释放了卫士,对兄长说:“如果不是兄长您及时点拨,我差点就滥用刑法了。”这件事从一个方面反映了玄宗尚俭的精神。玄宗克制私欲,身体力行地奉行节俭,对禁抑奢靡,促进社会风气的好转产生了一定的作用。

在这个时期,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封禅。封禅是古代封建王朝的大典,是“帝王受天命告成功之为也”。玄宗时期,他以太平盛世的明君形象,举行了唐朝最隆重的,也是最后一次封禅仪式。

按照张说的解释,封禅是帝王英明、社会安定的标志,不具备一定的条件,就不能封禅,否则只会给人们留下笑柄。而进行封禅的条件,具体说有位、时、德三个方面。只有符合这三条,封禅才能名实相副。“是谓与天合符,名不死矣。有一不足,而云封禅,人且未许,其如天何!”在张说等人看来,造就了开元之治的唐玄宗当然具备了这些条件,举行封禅仪式是当之无愧的。

实际上,早在开元之初,就有官员倡导封禅。吏部尚书崔日用曾在玄宗平定太平公主后,借皇帝生日之机,献上了西汉司马相如的《封禅书》,意在鼓动玄宗。然而,当时玄宗帝位未稳,政治上百废待举,社会亦不够稳定,经济也不够繁荣,急于进行封禅,并不利于玄宗的统治,可能还会造成副作用。对此,玄宗的脑子是清楚的,他在给崔日用的手诏中说道:“古者封禅,升中告成,朕以菲德,未明于至道。竦然以听,颇壮相如之词;惕然载怀,复惭夷吾之谮。”以春秋时管仲(夷吾)阻谏齐桓公封禅之事为例,婉转地驳回崔日用的建议。但是,玄宗拒绝崔日用的建议,并非认为封禅之说不对,而是认为条件不具备。

到了开元中期,随着治世的出现,封禅之议开始频繁起来。具体来说,从张说当宰相后,封禅成为唐朝统治中枢的主要议题。在开元十二年(724年)一年内,关于封禅的议论达到了高潮。“文武百僚、朝集使、皇亲及四方文学之士,皆以理化升平,时谷屡稔,上书请修封禅之礼并献赋颂者,前后千有余篇。”。在这些倡议活动中,张说起着主要作用。史称“张说首建封禅之议”。起初,玄宗还数次推辞,但是,由于官吏们的坚请,加之玄宗本人态度上的松动,特别是玄宗在内心深处十分渴望以封禅来表达自己的丰功伟绩,大臣们摸透了这一底细,所以才不厌其烦地反复奏请,而社会历史条件也已经能够负担这种大规模的奢侈行为。因之,在这一年,玄宗终于发布了《允行封禅诏》,决定于开元十三年(725年)十一月封禅泰山。

开元十三年(725年)十月,经过一年的准备,玄宗自东都出发,开始了规模浩大的封禅活动,随行的百官臣僚、皇亲国戚、四夷酋长,不司计数,人众连绵达数十里,运送物资的随行车辆达数百里。马匹以不同毛色,分别列队。登高眺望,车马组成的队伍犹如五彩云锦摊铺在大地上,壮观至极。到达泰山之后,玄宗与宰相、诸王以及负责祭仪的礼官登山祭告,其余随从官员留在各口,仪卫环列于山下百余里。泰山上十行道问布满卫兵。“夜中燃火相属,山下望之,有如连星,自地属天。”在泰山封祀之时,先行祭拜仪式,封藏玉册玉牒,然后燔燎。“皇帝就望燎位,火发,群臣称万岁,传呼下山下,声动天地。”再至泰山西南的社首山,祭拜皇地柢(土地神)。在这一祭祀天地的大典结束后,玄宗接受百官和诸州朝集使、四夷使者等的朝觐,大赦天下。封禅的直接目的,是宣布治理国家的功绩。玄宗在“为苍生祈福”的告天玉牒(实际上就是祭文)中是这样说的:“恭承大宝,十有三年。敬若天意,四海晏然。封祀岱宗,谢成于天。子孙百禄,苍生受福。”表达了他功成名就、踌躇满志的心态。在宣布允行封禅时,玄宗依然强调:“所司与公卿诸儒详择典礼,预为备具,勿广劳人,务存节约,以称朕意。”

封禅结束返回途中,玄宗又表彰了三位官员,一是怀州(今河南沁阳)刺史王丘,二是魏州(今河北大名)刺史崔沔,三是济州(今山东茌平)刺史裴耀卿。他说道:“雪者屡遣使臣分巡诸道,察吏善恶,今因封禅历诸州,乃知使臣负我多矣。怀州刺史王丘,饩牵之外,一无他献。魏州刺史崔沔,供张无锦绣,示我以俭。济州刺史裴耀卿,表数百言,奠非规谏。且日:‘人或重扰,则不足以告成。’朕常置之坐隅,且以戒左右。如三人者,不劳人以市思,真良吏也。”玄宗对这三位官员的表彰,说明当时他还不失为开明之主。

由于开元时期君主开明,上下协力,在经济财政问题上多种措施并进,开元年间的社会经济稳步发展,国家财政有了根本性的好转。

杜佑在《通典》中称:当时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过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仅二百一十文。到开元晚期,经济与社会都呈现出一派升平气象。“天下县千五百七十三,户八百四十一万二千八百七十一,口四千八百一十四万三千六百九。西京东都米斛直钱不满二百,绢匹亦如之。海内富安,行者虽万里不持寸兵。”后来,白居易曾对太宗和玄宗的历史功绩作了这样的评价:“太宗以神武之姿,拨天下之乱;玄宗以圣文之德,致天下之肥。”。把玄宗的历史功绩集中在“致天下之肥”的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充分反映了开元之治的成效。

唐玄宗在开元初年所发布的一系列禁止奢靡、移风易俗的制书、敕令,是值得肯定的。他认识到抑制奢侈、移风易俗,是推行开元新政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他采取“编著格令,且列刑章”的立法与司法手段,来加以贯彻执行。这样做,不只是防止重蹈“隋氏纵欲而亡”的覆辙,更主要的是为着防止奢靡风气“伤农事”,“害女红”,想通过“返朴还淳”来达到“家给人足”的目的。可见,在唐玄宗的认识上,已经把抑制奢侈、移风易俗同实现家给人足、发展生产、治理国家联系在一起了。总之,抑制奢侈、移风易俗作为开元新政的重要内容之,它为开元盛世的到来,事实上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准备了必要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