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专题研究
32072800000006

第6章 川康兴业公司探析(1)

高远[41]

目前学术界关于企业史的研究多集中在清末民初东中部地区的企业,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尤其是对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企业的研究,多停留在内迁企业和国家垄断资本的宏观层面的考察上,个案研究除贵州企业公司[42]和中国植物油料厂股份有限公司外[43],其余则少有涉及。川康兴业公司是抗日战争时期成立的全国资本额最大的省营公司,是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为巩固川康“首善之区”、促进川康(指当时四川省和西康省)两省的经济建设而设立的一个重要机构,它的存在,对抗战期间川康两省乃至西南地区的经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但迄今为止,对它的研究尚付之阙如,个别文献甚至将该公司视为官僚投机机构或争权夺利的产物[44],其观点颇值得商榷。鉴于此,笔者根据档案资料,并结合当时的报刊等史料对该公司的成立、经营活动及特点、企业组织结构与经营管理、地区影响等方面作初步探讨,以期有裨于该公司及战时大后方企业的研究。

一、公司的成立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西南地区成为国民政府的战略复兴基地,其政治经济地位日益重要。川康两省以其拱卫陪都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资源为国民政府当局和国人所注目,持久抗战必建川康,逐渐成为各界的共识。1939年3月5日,在国民政府参政会第三次大会上,由参政会议长蒋介石提议设立了由熟悉川康情况的40多位参政委员组成的、旨在协助政府建设川康的川康建设期成会。1939年9月,蒋介石亲自兼任四川省主席,川康两省在全国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川康战略后方的建设步伐加快。在蒋介石的推动下,川康两省于1940年11月1日组建了川康经济建设委员会,专门负责设计、审议、协助、联系川康经济建设。该委员会由川康两省党政军当局及专家耆宿80余人组成,蒋介石亲任委员长。为了实施川康经济建设委员会制订的川康建设计划,国民政府和川康两省决定成立川康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1941年5月,行政院宣布成立川康兴业公司的筹备委员会,任命张群、徐堪、卢作孚、黄季陆、邓汉祥等20人为筹备委员,以张群为主任委员。筹委会拟定了公司组织规程、公司商股劝募及招股草案、公司官股之洽领与商股之招募进行案。经过半年多的积极筹备,1942年2月1日,川康兴业公司成立大会在重庆林森路军事委员会大礼堂举行[45],行政院院长蒋介石的代表及许多国民党政府要员参加了成立大会。会议推举出检查人,宣读了行政院派定的官股董监名单,包括董事长:张群,常务董事:顾翊群、秦汾、卢作孚、黄季陆、邓汉祥,还有8名董事、6名董事监察人。会议通过投票选举选出钱永铭、刘航琛、何北衡、税西恒等12人为商股董事,康宝恕、宁芷邨、范崇实等5人为商股监察人。依据出资的多寡,常务董事、董事及监察人中官方代表都占多数。成立大会讨论并通过了《川康兴业特种股份有限公司章程》。

《川康兴业特种股份有限公司章程》有行政院核准颁行,1940年12月28日,经由行政院院长蒋介石提交538次行政院会议通过,并由“院分别令饬财政部、经济农林部、川康经建会、川康两省政府及其他有关机构遵照”[46],显示出国民政府对即将成立的川康兴业公司的高度重视。川康公司章程规定,川康兴业公司成立的宗旨是“经营及协助川康各项实业,促进川康经济建设委员会计划之实施”。[47]依照国民政府公司法及特种股份有限公司条例的规定,公司采取官商合办的股份制有限公司形式“定名为川康兴业特种股份有限公司”[48](简称川康兴业公司)。所谓特种有限股份公司,按照经济部民国29年3月公布的《特种股份有限公司条例》的规定,即是“由政府机关组成,准许本国人民或外国人民或国人认股之股份有限公司。”[49]川康兴业公司设总公司于重庆,必要时可以在川康两省及省外各重要地点设分公司及办事处。公司股本总额为法币7000万,分70万股,每股100元,40万股为公股,占全股份的65.9564%,由国库认购30股,四川省政府认购7万股、西康省政府认购3万股,其余30万股为商股,占全部股份的34.0436%。商股包括了官商合营机构的股份(如商股参加的省银行、县银行)、以私人名义的投资、各县向民间代募的资金。[50]川康兴业公司发行记名式股票,股东以有“中华民国”国籍为限,股息定为6%,年终决算,每届支付股息先商股后官股。[51]

川康兴业公司的成立备受当时社会所关注,四川省政府对其寄予厚望,指出“对于本省各种经济建设,凡属业务者,统交该公司主持,建设厅专负行政责任,建设厅与公司随时互相咨询,密切联络”[52]。西南地区有影响的媒体《新蜀报》、《新新新闻》、《西南实业通讯》等都予以及时报道。《新蜀报》认为,“历来中国官办事业,多半效率不彰,缺乏企业精神,而民营事业具备企业精神,又太重视私利,不从国家时势、民生大处着眼,这是中国经济不能发展的一个绝大原因。川康兴业公司采取官民合营的组织,我们不但愿官民永久合作无间,更盼彼此能各展所长,互相渗透,树立一个现代化企业之模楷,做到商股不折本,有利润,同时有也益国计民生。”[53]西南地区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新新新闻》,用了较大的篇幅连续刊登了川康兴业公司的筹备过程、公司章程的主要内容,并为公司的成立配发了长篇社论,阐述了公司成立对巩固民族复兴根据地的重要意义及公司将来应注意的问题。[54]

二、主要经营活动及特点

按照《川康兴业特种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的规定,川康兴业公司业务的开展方式是“直接独资经营或倡设公司经营,或对于已成立之事业加入股本,或贷借资金协助其发展”。公司把业务推进方案定为四大纲:即,经营内外物产,扶助已成事业,促成新兴事业,注意地方事业[55]。在1943年4月16日第一次股东大会通过的《川康兴业公司营业计划书》中,公司把经营的业务范围分为贸易、信托、农林、工业、矿业五大类。关于投资的对象,《川康兴业公司投资简则》规定,请求川康兴业公司投资的单位,需要向公司提出书面申请,公司调查符合投资规则后方能投资。对于被投资单位的经营管理,《简则》规定,“凡经核定投资之各项事业,本公司得按投资数额之多少派员参加经营或管理”,“对投资之各项事业凡经查出经营不善或与原议不符者,得依法提议改组或解散。”[56]

(一)主要经营活动

川康兴业公司成立于抗日战争中期,国内外形势变化异常,虽然成立之时制订了详尽的计划,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公司对原有业务经营计划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整。纵观公司从1942年2月成立到1949年被西南军政委员会接收的近8年时间,其经营活动主要有一下几大方面:

(1)垫款代办原料。川康兴业公司成立后,金融市场动荡,通货膨胀加剧。根据形势的变化,公司经董监联席会议决定,对原来吸引游资扶助民营事业的计划作了调整,采用简便易行、为各方所申请的“垫款代办原料”开展业务。此业务主要集中在公司成立前5个月。这一时期公司为中国植物油料厂、中国建业公司等11个单位垫款购料达2230万元。

川康兴业公司垫款为别的公司代办原料,只向客户收取很低的利息,这对川康民营事业的发展裨益很大,但因为物价上涨原因,等到收回垫款时购买力大为减少,公司受到不小的损失,因此公司决定由垫款代办原料转向投资办企业。据1942年度公司的业务报告显示,前几个月的所垫各款“因货币购买力变动之结果,势难保护原值,且办理数月,仍不能树立本公司事业基础,殊不足达成所负使命,于是转而注重于产业投资。”[57]

(2)合资办公司。川康兴业公司为“树立公司事业基础”,完成其使命,从1942年8月起,把投资的重点转向产业领域。根据公司投资简则的规定,凡参加投资的事业,就视为川康兴业公司合办的事业。按照此标准,根据档案记载,笔者经过统计将1942年8月到1949年10月,川康兴业公司合资兴办事业10个的情况列表如下。

川康兴业公司作为股东根据投资的多少,参与合办公司的经营管理和分红。对于有些公司,川康兴业公司作为大股东和公司成立发起人,成为它们的母公司或领导机构。如四川机械制造厂股份有限公司,是四川省政府和川康兴业公司合办,有员工200百多人[58]。川康兴业公司出资2270万元(1945年增资后),占总股本的85.7%,成为公司的母公司。该公司董事会由10人组成,其中5人由四川省府指派,5人由川康兴业公司指派。“董事会设常务董事6人,由四川省政府及川康兴业股份有限公司会同指定,并由四川省政府于常务董事中指定一人为董事长”[59]。公司监察人5人,省府派2人,川康兴业公司派2人。四川机械公司是川康公司投资最大的单位,也是当时川西北最大的机械工厂,从事制造及修理小型动力机、无线电机,及农工水利各种工作机械。川康兴业公司的另一个“子公司”是四川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占33.3%,公司总经理邓汉祥出任该公司第一任董事长,彭革陈、程觉民、戴自牧出任该公司的股权代表人,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四川农业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农产品、畜产品之生产及加工运销;农具及肥料之制造与运销”等[60]。再如四川丝业公司,川康兴业公司初期加入850万元(1942年)占丝业公司资本总额的28.33%,成为丝业公司的“母公司”,川康兴业公司董事长张群兼任丝业公司董事长,总稽核彭革陈任丝业公司监察人,参与公司的决策管理。

(3)兴办独资企业。川康兴业公司所属的独资公司不多,唯一的独资企业是炼油厂。1942年川康兴业公司投资350万元,将重庆大陆化学制造公司所办炼油事业全部资产及设备作价收买,加以扩充独自设一炼油厂,以桐油为原料提炼代汽油、代柴油及煤油等项。该厂还做炼制油漆的试验,以期树立战后桐油工业的基础。

(4)开展贸易活动。川康兴业公司在投资生产事业的同时,依照公司“以商养工”营业计划,还经营贸易业务。[61]主要有:第一,公司以桐油为重要的抗战资源,不断购买,以供给各厂家炼制代汽油之用。油价照成本及市价商定,应付款项可在三个月内偿还,这种办法使各厂家获益匪浅。战后,后方工业萎缩,川康兴业公司所投资的公司效益不佳,桐油出口贸易成了公司业务的重要内容。第二,公司与四川农业公司合组运销部,在法令许可范围内,以安县茶叶运赴松潘换取羊毛,又委托四川农业公司与西康毛革公司分别代购灌毛和康毛,供应给有关毛织厂。此外,公司还运销小五金、盐等业务。川康兴业公司以靠贸易业务的经营,不仅获得了各种必要开支所需的资金、公司年终应付的股东股息与各种应缴税款,又可挹注生产性资金。[62]

(二)经营特点

川康兴业公司作为一个官商合办、使命在于发展川康地区经济的股份有限公司,决定了它的投资经营必然带有与一般官办和商办公司不同的特点,其主要有:

(1)投资的范围广、对象多。川康兴业公司以“直接独资经营或倡设公司经营,或对于已成立之事业加入股本,或贷借资金协助其发展”为投资经营的基本方式。开业不久,根据金融市场物价上涨,货币贬值的严重形势,投资重点选择在“较简便易行而又为各方申请所侧重者,厥为垫款代办原料一事”[63],如上所述,共投资2230万元,为中国植物油料厂、民治纺织公司等11个单位垫款购买桐油、羊毛、钢铁等原料。1942年8月以后,又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转向产业投资,先后向官办及民营10个单位投资,截至1945底金额达法币7860万元。[64]此外,还有独立投资、贸易投资等多个领域。川康兴业公司所经营的业务众多,又处于物价狂涨的环境中,7000万元显然杯水车薪,公司在实际经营中资金除了本金外,还采取生产事业代募资金、代为保证发行公司债、代为向银行接洽借款或订定透支契约、发行兴业公司债等融资措施,解决资金不足问题。

(2)合办事业多,独资事业少。由上所述,川康兴业公司在近8年间,基本上立足于与别人合办新兴事业或投资扶持已成事业,较少独资办企业,唯一的独资企业是投资不甚大的炼油厂。究其原因是川康地区应举办之事繁多,公司资金在物价节节高涨的形势下不敷运用。川康公司合办的事业,多是有一定基础或对川康地区经济发展有影响的单位,如机械公司、农业公司、水电公司等,投资合办这些事业,无疑是一种比较经济的方法,同时也符合公司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