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B股市场存在的问题看,B股市场改革势在必行。作为资本市场的历史遗留问题,在股权分置改革从根本上消除了长期制约A股市场发展的制度性障碍之后,对B股市场进行改革已经拥有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首先,国家外汇储备接连创出新高,人民币持续升值,给解决B股问题提供了宽松的外部环境。除了外汇管制政策之外,B股市场的改革已经没有太大的法律障碍。其次,A股股改的示范效应使得B股投资者已经对改革形成了良好的预期,借鉴A股股改的成功经验,改革阻力很小,管理层已经有足够的经验和精力推进B股市场改革。再次,B股市场规模小,改革的涉及面较小,对A股市场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可以说大家对B股市场进行改革没有争论,争论的焦点是该如何改革。关于B股改革问题争论的实质就是B股市场定位问题:是让它逐渐与A股合并,最后结束使命,淡出市场?还是继续存在,让境内机构投资者也参与其中,恢复其融资与再融资功能,把B股市场发展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板?
因此,对于B股市场的前途问题,目前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取消;另一种是发展。持取消B股市场观点的人认为,要在时机成熟的时候,或者A、B股自然合并,或者干脆直接清盘关闭。而支持发展B股市场的观点则认为,发展B股市场,可以使中国的企业又多了一条融资的渠道,可以扩大企业直接融资的比例和规模。同时,也增加了持有外汇的机构和个人的投资渠道。在目前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压力越来越大的时候,发展B股市场,可以起到分流外汇和减压升值的作用,较好地实现“藏汇于民”策略,实在是一举多得的好办法。另外,既然B股市场的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强行合并或者关闭很困难,不如暂时搁置,先发展,等到以后时机成熟再谈解决去留问题也不迟。
(一)第一种意见认为,取消B股市场,B股市场向A股市场并轨
1.为什么要取消B股市场?因为H股已经成为境内资本市场吸引外资的主要途径,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实现自由兑换的进程逐渐加快,特别在实施海外上市、QFII、QDII等替代性政策的情况下,B股已无存在必要,最现实的出路就是与A股合并。
在2001年2月允许境内居民以合法持有的外汇开立B股账户,交易B股股票。此举既扩大了B股市场的投资者范围,也为A、B股最终走向合并奠定了基础。从那时起,B股市场由于投资者的本土化和散户化趋势,带来的走势也日益显现A股化。同时,在B股上市公司中,只有23家纯B股公司,其他都是A、B股共存的公司。这种相同的参与主体也使得A、B股市场走势趋于同化。目前,B股市场仍处于滞胀状态且流通性差、交易量弱,B股投资者多为境内自然人并多被套住,B股市场已经被边缘化;而且A+B公司都是用A股解决股改难题,纯B股公司则以亏损居多。在当前的形势和环境之下,取消B股市场是明智的和负责任的。历史造就了B股这个特殊的市场,当这个特殊的市场因失去融资能力而不再有存在的价值之后,这个市场的关闭已经是唯一的选择。
2.如何取消B股市场?取消B股市场,B股市场向A股市场并轨,它的基本思路就是发行A股回购B股,或者把 B股直接转换成 A股。对于符合《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的B股公司,可先公募增发A股,利用募集资金回购B股,发行的A股可直接上市流通,原非流通股在锁定期结束后可上市流通;对于不符合公募增发条件的B股公司,可向机构投资者或者重组方进行定向增发再回购B股,定向增发的A股和原非流通股在锁定期结束后可上市流通。增发A股的价格以IPO定价方式、询价方式确定,所得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回购B股。当然,由于各家公司情况差别很大,不可能采用统一模式,其中存在许多操作细节问题,也有待各界共同商讨、沟通,寻求对策。譬如公募增发的募集资金用于回购B股时,需要证券监管部门开辟“绿色通道”;回购B股涉及换汇问题,又需要外汇管理局对换汇的额度“开绿灯”;如果大股东是国有性质的企业,解决B股问题须上报国资委;等等。由此可知,B股改革的“破冰之旅”,仍然是知易行难。
2008年6月8日珠海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拟拿出不超过1.6亿元的资金,以不高于每股16港元的价格,回购部分丽珠B股。这个消息一经公布,就在资本市场引起较为热烈的反响,不仅公司的B股和A股当天都走出涨停行情,而且带动整个B股市场出现少见的上涨行情。许多专业人士认为,丽珠集团回购本公司部分B股,可以说是解决B股问题的一个积极尝试。丽珠集团本次回购股本数量虽然不大,但是对有B股,甚至有H股和S股的上市公司都有一定的示范性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回购B股手续繁复,允许回购体现了监管部门支持促进B股市场变革的积极态度。
但是,就目前B股市场的实际状况来看,这种模式还难以在所有的B股上市公司中推广。回购B股,需要回购者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也就是说要拿得出真金白银,而目前有不少B股公司经营业绩低下,甚至因B股的存在而使它们的再融资比纯A股公司更为困难。因此,回购显然不是彻底解决B股问题的一个可以全面实施的方法。即使是丽珠集团,此次回购的 B股也只有1000万股,仅占其B股总量的8.18%,显而易见,尽管丽珠集团2007年的经营绩效非常好,但要求它以此种方式回购全部B股,也是难以承受的。
很明显,解决B股的问题,需要更大力度的改革,这种改革不能从一两个公司身上来寻找突破口,而应该是一个具有制度创新的一揽子计划。不然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008年9月21日晚,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回购股份补充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补充规定》),规定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回购股份不必再经过证监会的行政审批,而只需备案即可,其中也包括B股公司。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股份回购后要在10日内注销。据此,一些专业人士认为,证监会已经为B股公司及市场的走向提供了一个路径选择:通过回购并注销股份,实现B股的市场化消亡。一方面,回购本身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就是市值管理的手段,通过回购注销股本可以提高每股收益率,另外向市场发出信号,公司对自己有信心,以便通过市场化手段使股价回到合理估值水平。另一方面,市场化回购为探索并促进B股市场变革提供了一种手段和平台。《补充规定》取消了原来回购需要证监会行政审批的做法,而改为备案并事后公告的完全市场化的操作方式。所以,现在B股公司完全可以通过市场化回购的方式自行决定是否在B股“退市”。《补充规定》对B股公司尤其是纯B股公司而言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这次允许B股股份回购一是体现了监管层积极创新并探索促进B股市场改革的态度;二是为解决B股市场制度性问题提供新的途径,有利于形成A、B股市场良性互动发展格局,进一步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三是可以积极、有效地恢复已经被边缘化、交投不活跃的B股市场。
3.A、B股市场合并的障碍。首先是我国资本项目还不能自由兑换。B股投资者仍然有一部分是境外居民和机构。在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的条件下,这些投资者不可能接受转换币种的做法。假设境外投资者愿意将美元或港币换成人民币,那么,在B股和A股合并过程中,必然会有部分境外投资者成为中国A股投资者,有悖于中国资本市场的渐进式开放战略。尤其是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减的时候,境外热钱对中国股票市场的投资热情较高,该操作过程会引起较大的市场冲击,不仅会导致B股市场大涨,还会给A股市场推波助澜。其次是侵犯了A股投资者的利益。在目前存在价格差异的情况下,将B股与A股合并,侵犯了A股投资者的利益。因为同一家公司的B股比A股低很多,二者合并,会使含有B股公司的A股价格下跌。在111家B股公司中,同时发行A股的有80多家。而且,将B股转换成A股,将直接扩大A股流通盘,影响A股的市场价格,造成A股股东的权益损失。
所以,对于A、B股市场并轨这样一个涉及境内外广大投资者的重大变革,不能像以前关闭NET、STAQ市场那样通过行政手段进行,只有在充分考虑参与各方利益要求的基础上,提出市场化的方案,通过市场机制才可能顺利进行。监管层应该采取措施,为A、B股市场并轨创造相应的条件,把A、B股市场并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降低到最小。A、B股市场并轨又是我国证券市场的一项制度创新,只有参与主体可能从制度创新中获益才能推行。所以,B股市场的变革应当顾及不同的上市公司和B股市场的相关利益,在稳定的前提下以最小的代价进行变革。
A、B股合并是一个长期趋势,A、B股市场合并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从根本上说,待人民币自由兑换后自然解决B股问题最好,或者说,应该在A股市场更成熟,A股市场个股进一步分化,A股、B股的股价自然接轨之后的情况下,条件才更为成熟。相对于股权分置问题来说,B股问题的解决要比A股容易。一方面我国A股股权分置改革成功,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积累;另一方面B股市场规模小,解决的成本不高,所付出的代价也小得多。相信B股市场改革可以借鉴A股改革的成熟经验,相关问题会迎刃而解。
(二)第二种意见认为,可以把B股市场发展成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板
第二种意见是不赞同A、B股市场并轨的。他们认为A、B股市场并轨时机尚不成熟,在目前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的情况下,B股市场的历史使命尚未完成。要解决B股市场问题,必须等到人民币在资本项下可自由兑换时自然接轨。因此,有人提出这样的命题:为何一定要A、B股市场并轨?为何不能把B股市场发展成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板呢?
1.应当重新定位B股市场。有专家认为,目前我国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外汇储备相当充裕。在新的发展环境下,B股市场应当重新定位于“为境内的外汇资金开辟投资渠道,为境内的公司筹集外汇资金”。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必然伴随着本币不断升值的压力,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是长期存在的,由此导致的外汇相对过剩也将是长期存在的。我们应当为这些外汇资金增加投资机会,开辟新的投资渠道,而不只是简单地投资于美国或其他国家的债券市场。事实上,现在境内外汇这么多,放到海外去投资又怕控制不好,将它引导到境内的B股市场,通过投资在此上市的境内外企业,也能够起到分流资金、吸收流动性的作用。时下境内资金可以通过QDII到海外市场投资,那么将这部分资金引导到B股市场来,更不应该有什么障碍。在QDII出师不利的情况下,是否也应该放开思路,从发展B股市场的角度来考虑外汇投资问题呢?因此,如何创造性地发展B股市场,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新课题。
2.将B股市场改造并发展成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板。有专家认为,在中国,尽管我们的经济正在高速发展,外资银行也开始大量进入中国,但是我们却没有像发达国家一样的国际资本市场。因此,在国内建立“国际化的资本市场”就显得尤为重要。据报道,2007年11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在继续吸引境内蓝筹股大公司上市、吸纳香港股市H股、红筹股回归的同时,考虑引入在中国发展较好的大型跨国公司如汇丰、可口可乐、西门子等,以进一步巩固蓝筹股市场的地位。这样,就促使人们不妨换个思路来考虑B股市场的定位问题,既然可以引进在华的跨国公司进入A股市场,那为什么不可以将跨国公司、境外公司引入B股市场,把B股市场打造成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板呢?
我们知道,引进海外企业到境内上市,就必须在沪深交易所开出一个国际板,否则海外企业在境内用人民币交易,这不又变成了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了吗?而如果真要搞国际板的话,其实不用另起炉灶,B股就是现成的。按照这个思路,B股可以利用交易所走向国际的机会,绝处逢生,获得一个大发展的机会。对于以美元计价的B股,这样的一个B股市场相当于一个美元离岸交易市场。在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并且可以自由兑换之前,有这样一个资本市场的存在和发展,不仅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而且战略意义同样不可忽视。
中国证券市场总有一天要全面开放而成为世界资本市场的一部分,中国股市中也一定会有许多境外公司来上市。在境外证券市场中,实际上存在国际性的外国企业板或境外企业板。所以,我们要将B股市场改造并发展成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板。如果这种设想可行的话,中国企业,尤其是大型蓝筹企业在申请海外上市时,优先考虑在B股市场发行上市;鼓励中国国内有用汇需求的企业、中国境内的中外合资企业、外资独资企业在B股市场上市;吸引并鼓励外国政府和企业到B股市场发行美元债券;丰富B股市场的证券交易品种,大力发展B股股票、B股债券、B股权证、B股指数期货等多种投资工具;在B股市场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有计划地引入境外公司、跨国公司都来B股市场上市,夯实B股市场的基础,完善B股市场的结构。
3.成立B股证券投资基金,向境内机构投资者开放B股市场。要成立B股基金,让基金投资B股市场。政府在鼓励发展QDII的同时,可以用同样的换汇方式发行B股证券投资基金。要取消有关限制,向境内机构投资者开放B股市场。从投资者构成看,目前境内个人投资者顶替境外机构投资者,成为B股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境内券商手中有一定的B股,但他们只能卖出,不能买进。因为B股市场只对境内个人投资者开放,而没有对境内机构投资者开放。这使得目前的B股市场缺乏机构投资者参与。
从法理上讲,境内机构投资者应该享有与境内个人投资者完全一样的权利,既然个人投资者可以购买B股,机构投资者也应该可以购买B股。B股市场之所以不允许境内机构投资者介入的原因就是担心外汇资金流失。而现在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外汇储备充足,人民币存在着升值的压力,加之QDII,国内机构投资者如社保资金、保险资金都将允许到境外投资证券,B股市场向境内机构投资者全面开放更加顺理成章。允许境内机构投资者投资B股市场与恢复B股市场的融资功能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