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筹划对中小企业来说,是一个很有“含金量”的概念,合理合法的纳税筹划无疑会降低中小企业的税收。所以,纳税筹划工作是每个中小企业的必修课,中小企业家们必须给予重视,通过合理、合法的手段,减轻企业税负,增加企业收益,从而使企业得到稳步发展。
1.培养正确筹划意识
树立合法的纳税筹划观念,以合法的纳税筹划方式,合理安排经营活动,才是纳税筹划经得起检查、考验并最终取得成功的关键。
纳税筹划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在一定的税负条件下,追求税后利润最大化,实现既定的财务目标和最大的经济利益。中小企业是以赢利为目的的组织,其出发点和归宿就是赢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承认企业的独立法人地位,企业行为自主化,企业利益独立化,中小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依法纳税是应尽的义务,同时,企业决策者也应该认识到,依法进行纳税筹划也是中小企业纳税人应该享有的权利。法律对权利的规定是实施权利的前提,但是企业还需要在遵守法律的同时,主动地实现其要求,这就是说,企业对自己主动采取的行为及其后果,事先要有所了解,并能预测行为给企业带来的利益,税收筹划就是这种具有法律意识的主动行为。纳税人在法律允许或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通过纳税筹划可以使企业在履行纳税义务的同时,利用合法手段充分保护自己应该享有的合法权益。纳税筹划与税收法理的内在要求是一致的,它不应该影响税收的法律地位,也不应该削弱税收的职能,企业进行税收筹划实际上是对政策制定的税法进行精细比较后的优化选择。
2.准确把握税法及变化
中小企业经营者打算做好纳税筹划工作就必须全面了解与投资、经营、筹资活动相关的税收法规、其他法规以及处理惯例,只有深入研究掌握税法规定和充分领会立法精神,使纳税筹划活动遵循立法精神,才能避免避税之嫌。
既然纳税筹划方案主要来自不同的投资、经营、筹资方式下的税收规定的比较,因此,对与投资、经营、筹资活动相关的税收法规、其他法规以及处理惯例的全面了解,就成为纳税筹划的基础环节。有了这种全面了解,才能预测出不同的纳税方案,并进行比较,优化选择,进而做出对纳税人最有利的投资决策、经营决策或筹资决策。反之,如果对有关政策、法规不了解,就无法预测多种纳税方案,税收筹划活动就无法进行。
成功的纳税筹划应充分考虑企业所处外部环境条件的变迁、未来经济环境的发展趋势、国家政策的变动、税法与税率的可能变动趋势、国家规定的非税收的奖励等非税收因素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综合衡量税收筹划方案,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为企业增加效益。目前,我国税制建设还不很完善,税收政策变化较快,纳税人必须通晓税法,在利用某项政策规定筹划时,应对政策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和防范筹划的风险,因为政策发生变化后往往有溯及力,原来是税收筹划,政策变化后可能被认定是偷税。因此,要能够准确评价税法变动的发展趋势。
3.健全财务管理
纳税筹划是否合法,必须经得住税务机关的纳税检查,而检查的依据就是企业的会计凭证和记录,如果企业不能依法取得并保全会计凭证或记录不健全,税收筹划的结果可能无效或打折扣。所以,中小企业必须保持账证完整。同时,纳税收筹划可以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加强财务核算尤其是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税收法规、政策在一定时期内有其一定的适用性、相对的规范性和严密性。企业要达到合法“节税”的目的,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投资方案、经营方案、纳税方案等方面税收筹划的同时,必然要依靠加强自身的经营管理、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才能使筹划的方案得到最好实现。即纳税筹划必须遵守税收法律和政策,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保证所设计的经济活动、纳税方案为税务主管部门所认可,否则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并承担法律责任。例如,财务处理与税法规定不一致的,以税法为准,这不但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而且我国税法也是这样规定的,纳税人必须遵守。
4.注意防范风险
目前,税收筹划越来越受到纳税人的重视,以期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但是由于税收筹划是在税收法规的边沿操作,必然蕴藏着很大的风险。因此,中小企业进行税收筹划要达到预期的目标,关键是要注意防范风险,使筹划行为符合税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合法节税。
首先,防范对税收政策理解不准确、不全面的风险。纳税人在进行某一项税收筹划时,要全面准确的了解与之相关的税收政策。即使某一小方面、某一环节出了问题,也会使整个筹划行为失败。比如,一废旧物资加工企业依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业务有关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1]78号)进行税收筹划,认为加工企业将收购、加工业务分开可以节税,于是将包括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在内的业务另外注册成立一股份制公司,应该说这一筹划是可行的,但企业未将废旧物资及其他物资经营分别核算,由于这一细小的疏忽,将会导致该企业享受不到这一税收优惠。
其次,防范税收优惠政策要求的条件执行不到位的风险。每一项税收优惠政策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即详细规定享受这一优惠必须符合的条件,如企业类型、注册地点、特定人员比例等。作为纳税人要享受到税收的优惠政策,就必须不折不扣的满足这些条件,并实行动态监控,保证随时符合。比如,一新开办的服务型企业,依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2]208号)进行筹划,要享受3年内免征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企业可以招收一批下岗职工作为该企业的员工,并确保在下岗职工比例、经营范围等方面均符合要求,并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后,企业就能享受上述优惠。但如果以后企业员工构成比例发生了变化,下岗职工比例达不到30%,就不符合税法规定的享受这一优惠的条件,从而形成了骗税、逃税。这样没有防范好风险,就达不到原来筹划的目的。
可见,税收筹划是一项系统性工作,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纳税人只有主意防范风险,准确操作,使筹划符合税法的规定,才能筹划成功,较好的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5.掌握有关筹划技巧
所谓纳税筹划的技巧,并不仅仅是书本上讲的那几种纳税筹划方法,更重要的是纳税人应结合自己经营的实际业务,运用好所掌握的税收政策,通过恰当的会计处理技巧达到不缴税或少缴税的目的。中小企业要做好纳税筹划工作,必须特别注重研究国家的税收政策和法规,“吃透”税收优惠条款,尤其对是否有地区、行业性税收政策倾斜、减免税期限如何规定、境外纳税是否有避免双重纳税的规定等与税收筹划直接相关的问题一定要搞清楚,在法律约束条件下最大限度发掘税收筹划的政策资源。实现在税后利益最大化前提下的具体目标多种多样,概括起来有以下方面:
首先,选择低税负方案。一般来说,税基越宽,税率越高,税负就越重。低税负方案的选择又可分为税基最小化、适用税率最小化、减税最大化等具体内容。在既定纳税义务的前提下,除非有零税负点可供选择外,选择低税负点可以减少税款支付,直接增加税后利润,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其次,选择投资地区。国家税收法规在不同区域内的优惠政策是不同的,因此,企业对外投资时,要考虑适用于投资区域的税收政策是否有地区性的税收优惠,从而相应选择税负低的地区进行投资。
其三,选择递延纳税。税款的滞延相当于提供给企业一笔同税款数额相等的无息贷款,从而改善企业的资金周转,而且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中,延期缴纳的税款币值下降,相应减少了实际的纳税支出。递延纳税包括递延税基和申请延缓纳税两个方面。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递延纳税取得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增加税后利益,对企业财务管理分析来说,可以获得机会成本的选择收益。
其四,在会计准则许可的范围内,选择实现“低税负最优方案”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会计准则允许对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选择,比如企业可以选择材料的计价方法,选择固定资产的折旧计提方法,选择费用的分摊方法等。拿材料的计价来说,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后进先出法,企业选择不同的材料计价方法,对企业的成本、利润及纳税影响很大。
其五,避免因税收违法而受到损失。根据税收筹划最终目标的要求,在税收筹划时不仅不能选择偷税,而且要随时注意避免税收违法行为的发生,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税收风险”损失,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的最终目标。
中小企业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税收筹划是企业纳税意识不断增强的表现,它表明企业的有关利益主体将会采取合法的手段来追求税后利益最大化的实现,这也是中小企业不断走向成熟、走向理性的标志。同时,从经济运行的客观效果看,税收筹划也正是政府运用税收杠杆引导中小企业,使企业按政策倾斜的方向实现政府的宏观调控意图。中小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是一项长期行为和事前筹划活动,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企业的管理者不仅要着眼于税法的选择,更重要的是着眼于总体的管理决策。企业决策者有时还需将税收筹划与企业发展战略结合起来考虑,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还应注意到:税收筹划是一种事前行为,具有合法性、超前性、长期性、预见性等特点,而国家税收政策、税收法规都在不断变化,所以,税收筹划与其他财务管理决策一样,风险与收益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