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变法先锋:商鞅
32223400000015

第15章 迁都咸阳

从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开始,商鞅又实行第二次变法,这次变法是上次变法的深化,直接触及所有制形式。

其中一条是“废井田,开阡陌”。所谓废井田,是指废除从西周开始实行的井田制度。

关于井田制,孟子曾经做过细致的描述。他说,井田制就是把一大块地分为九份,八户人家一家一份,余下的一份为公家的。耕种原则是,八户人家先把公家的那一份干好,然后再种自己的那份。最初,井田制度的效果很好,农夫们耕作积极性很高。但是,到了西周晚期,情况变了,农夫们不愿意去公田干活了。井田制已徒有虚名。

由于变法的成功,秦国在对外战争中不断取得胜利,秦孝公十年(前352年),商鞅由左庶长升为大良造,相当于中原国家中的相国。

这几年间,秦国兵精粮足,将士英勇善战,两次打败魏国,占领了魏国的河西地区,斩杀魏军七千人,围攻魏都安邑,逼得魏国迁都大梁。秦军的崛起,让东方各国大为震惊。

在一次朝会上,商鞅向孝公建议,把国都迁到咸阳。因为咸阳地处渭河平原,土地平坦,肥沃千里,物产丰富,又接近东方各国。把国都迁到咸阳,既有利于指挥作战,又有利于外交往来。

商鞅说完,有两个官员表示支持。

白胡子的菌改激动地发言:“你们说咸阳千个好,万个好,我还是反对迁都!”他流着眼泪,伤心地说:“大王呀,我们祖宗的宗庙和坟墓都在这里啊!你舍得抛弃祖宗的宗庙和坟墓吗?”

菌改一带头,贵族们一个接一个发言反对迁都。贵族祝欢是国王的表弟,他的封地就在都城的郊外。他常常到王宫里来,和国王很亲近。这时,他满面含笑,对孝公说:“大王呀,照我看,国都的位置虽然有点偏,可偏一点没有什么坏处。再说,还有点好处,可以避免大国的进攻嘛。这里城池宫殿样样齐全,何必到咸阳另起炉灶?我说,一动不如一静,不必迁都吧。”

孝公皱着眉头,闷声不响地听着。他想:“这些贵族对我的变法措施,没有一项是赞成的……祝欢平时对我那么亲热,现在也唱反调……就为了摆脱这些人的胡闹,我也应该迁都!”

这时,公子虔说话了:“我说,我们祖宗的法制早已经变掉了,为什么祖宗的宗庙坟墓就不能离开呢?我们的祖宗襄公、德公在雍城一带建都的时候,不是也离开了他们祖宗的宗庙坟墓吗?所以我觉得,迁都是可以的。祖宗的宗庙和坟墓,可以派人看守祭扫嘛。”

他的发言,使全场都感到意外。菌改向他瞪了一眼,心里骂道:“你也跟着商鞅跑了吗?谁不知道你在暗地里反对变法?”祝欢想:“这家伙倒装得像个革新派人物!啊,是了,他的封地就在咸阳附近,难怪他主张迁都!”

孝公听了公子虔的话,也吃一惊。他眉开眼笑地望着公子虔,心想:“谁说贵族都反对变法呢?不是也有拥护的吗?”

孝公严肃地扫视全场,说:“公子虔的话很有道理。为了秦国的富强,我决定两年内迁都到咸阳。贵族们愿意去的可以一同迁去,不愿迁的可以留在这里看守宗庙坟墓。从现在起,集中力量建设咸阳城,由商鞅和公子虔负责办理。”

公子虔装得积极起来了。他帮助商鞅征集民工,采办木材、石料,指挥官府里的工奴,在咸阳建筑宫殿。他早就听说,鲁国和卫国的宫殿规模宏大,特地派人到鲁、卫两国描绘图样,然后照样建筑起来。在宫殿前面,还仿效鲁、卫用石头筑了一对高高的门楼,称为“冀阙”,更显出庄严肃穆的气象。

商鞅不反对把宫殿宏造得大一些,这可以显出国王的威严;而且让东方各国的人来看看,也显得秦国是个富饶而强大的国家。他说:“公子虔呀,宫殿的事你多管管吧,让我多注意城池、街市的事。”

商鞅把咸阳旧城扩大,新建了高耸的、坚固的城墙,城外墙下有又深又宽的水沟。四面有城门出入,城里有整齐的街道,还造了坚实的粮仓和钱库。

在咸阳城内还修建了宽广的市场,由官员指挥官府的工商奴隶经营手工业和商业。商鞅的法令是打击商人的,但是他并不反对商业。因为他知道,农民增加了生产,就会把多余的粮食、麻布、丝绸和各种副业产品卖出来,还要买进牲畜、农具和各种生活必需品。农业增产会使商业发达,而商业发达又会促进农业增产。至于贵族,也要把奴隶们给他生产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品卖出去,换取一些奢侈享乐的生活用品,如金饰、玉器和刺绣、狐裘之类。还有齐、楚、赵、魏等国的商人会运来一些秦国所缺乏的东西,来换取秦国的土特产。为了进行这些商业活动,当然需要一个象样的市场。

在修建过程中,咸阳的人口增加了,街市越来越热闹。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带领家属、一些贵族和官员,从栎阳迁到咸阳。秦孝公命令一部分贵族留在旧都。他到咸阳以后,增设了一些政府机构,又提拔了一些忠实能干的平民来担任官职。

有一天,秦孝公接见了公子虔,对他说:“在贵族里面,算你最为博学了。这次你拥护迁都,营建新都,很有功劳。我想把太予交给你教育,望你尽心竭力把他教好。”

秦孝公的太子名驷,这时只有七岁。孝公早已替他选定一个教师公孙贾,教他识字、学习礼节。现在再挑选一个学问“渊博”的教师来教他读书。

孝公叫公孙贾来和公子虔相见,还叫太子驷出来拜见老师。孝公对两位老师说:“我把太子交给你们,也就是把秦国将来的命运交给你们。你们知道,太子将来要做国王的。你们的责任可不轻啊!不要辜负我的期望啊!”

满心欢喜的公子虔答道:“决不辜负大王的期望!”公孙贾也连声说:“遵命!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