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变法先锋:商鞅
32223400000016

第16章 废除井田制

从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开始,商鞅又实行第二次变法,这次变法是上次变法的深化,直接触及所有制形式。

其中一条是“废井田,开阡陌”。所谓废井田,是指废除从西周开始实行的井田制度。

关于井田制,孟子曾经做过细致的描述。他说,井田制就是把一大块地分为九份,八户人家一家一份,余下的一份为公家的。耕种原则是,八户人家先把公家的那一份干好,然后再种自己的那份。每户人家分配的土地一般为一百亩。二十岁时给你,六十岁时收回,过几年土地轮换一次。通常情况下,三年一轮换,张家改种李家的,李家改种王家的等等,或者与之类似。

最初,井田制度的效果很好,农夫们耕作积极性很高。但是,到了西周晚期,情况变了,农夫们不愿意去公田干活了。甚至举行春耕仪式时,都找不到捧场的农夫。

春秋时期,情况更严重。

《诗经》上说,春秋早期,齐国公田之上,野草丛生。苍莽景象,犹如人类新生之日。

不光齐国,许多国家都是如此。

陈国同样。

有一次,周定王派单襄公前往宋国考察工作。单襄公路过陈国,看到田野景象,大吃一惊:只见田野里,草比庄稼高;成熟的庄稼没有收割完;已经打好的粮食堆在地里,都腐烂了,也没人管。

农夫们上哪里去了呢?开垦私田去了。

为什么呢?因为公田属于无偿劳动,白干活,不给报酬,谁给你好好干?家有老婆孩子,种好自己的田地之外,再到外面开点儿荒,争加点收入,并非不可理解。

关键是,私田越开越多,公田越来越荒废。

还有一个问题,这些新开垦的私田同原来分给的私田不同。后者需要缴税,前者啥也不用缴,干多少得多少。如此一来,国家的收入越来越少,国君越来越穷,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

井田制走到这一步,离废除也就不远了。

商鞅的办法很简单,既然农夫和奴隶们都对井田制不感兴趣,干脆一举废除,省得新土地没有开垦出来,旧土地又给荒芜了。

商鞅的具体做法是:把公家的那块地分给从前那些对此有耕作义务的农夫,一家一小块。地分给你后,干得多,你多得,干得少,你少得,你不用磨洋工了。

商鞅还规定,以前土地都是国家的,不允许买卖,现在也改改。地是你自己的,你想卖就卖,想买就买,一切随你。

实际上,在商鞅发布这道命令之前,秦国土地的买卖就非常盛行了。乡里的豪门大户、地痞无赖以及手中有一点儿权势的人都趁着农夫和奴隶撂荒之际,搜购土地,扩大资产。官员们虽然知道这样做不合法,但是禁止不住,因为敢这样干的都不是良民。对此,官员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作没看见。

严格来说,准许土地买卖并不是商鞅的发明创造,他只不过是顺应时代潮流,把众人私下进行的、上不得台面的行为合法化了。

所谓开阡陌,也就是把土地之间的边界标志拿掉,把几块地整成一块地。商鞅的做法是,本着方便耕作的原则,把土地重新进行划分。你家多少,他家多少,并不胡乱。

值得一提的是,商鞅学习别国经验很有一套,在田亩面积上他就借鉴了赵国的做法。

这里说详细些。西周刚建立时,规定以一百步为亩。春秋时期,晋国的六家大臣敏锐地捕捉到形势的变化,认为再按照老方法做事不行了,就纷纷改变西周的亩制,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实践活动,探索促进生产力的新方法。

范氏、中行氏两家相对保守一些,他们采取比西周略微大一点的田亩制,以一百六十步为亩;智氏以一百八十步为亩;韩氏、魏氏采用大亩制,以二百步为亩;赵国最激进,改变力度最大,以二百四十步为亩。

和采用新田亩制相配套,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魏氏五家按照农夫所种土地亩数,采取五份抽一的方式收取田税。赵氏对时代潮流把握的更准,做的比其他五家更绝。他不按田亩收税,种多种少一样。

客观来讲,六家实行的新田亩制比晋国的旧田亩制先进,更能调动农夫和奴隶们种田的积极性,利于扩大土地开垦面积。

你想想,同样是一千步,按照旧制度,是十亩地;根据新制度,才五亩(韩氏标准)。同样税率(按亩计税)之下,十亩地缴的肯定比五亩地多。

当时,著名军事家孙武对六家亩制改革进行过分析,他认为改革的最后结果是范氏、中行氏最先灭亡,因为这两家改革力度小,民心归附程度低;其次是智氏,接着是韩氏和魏氏。只有赵氏能够成功,取得晋国的天下。

历史证实,孙子是个成功的预言家。他的预测非常接近事实,只不过韩氏、魏氏没有灭亡,和赵氏一起完成了分晋工作。

赵氏成为诸侯后,继续在赵国推行二百四十步为亩的大田亩制。

商鞅认为赵国的做法比较先进,可以借鉴。他把赵国的做法拿来,在秦国也实行二百四十步为亩,不按照田亩征税。

把田亩从一百步扩大到二百四十步,毫无疑问,必须把原来的土地边界打乱,进行重新划分。这样做,不可能不出乱子。

郑国曾经有过例子。

早些时候,子产在郑国进行土地改革。他担心既得利益者反对,下令井田也好,私田也好,一律重新规划。

子产的措施不算太激进,但还是遭到了许多人反对。

私田所有者心里不乐意,他们认为子产在变着法儿整他们。他们公开招募刺客,几次刺杀子产。

实际上,子产的意思很简单:我只是想通过重新规划,整理整理土地的灌溉设施,让大家都有好处。你想想,你们开垦私田太勤奋了,把井田的灌溉水渠都给破坏了,不重新规划规划,谁都用不成,庄稼哪能丰收?

几年后,灌溉条件得到改善,公田和私田灌溉都比以前方便了,庄稼的产量提高了。这时,反对者认识到子产的功绩和远见,又开始编歌谣赞美他。

商鞅估计秦国的土地改革不会比郑国轻松。不管轻松不轻松,秦国的土地制度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必须改。

商鞅万万没有想到,就是因为这场土地改革,秦国的许多知名人士卷入其中。

当然,最有名的还是太子嬴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