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教出一个聪明宝宝
32340000000024

第24章 饮食习惯

一位幼儿专家曾指出:“有许多幼儿,甚至学龄期的宝宝,吃饭还要父母喂,不愿自己动手或者存在挑食、偏食、厌食的现象。对此,很多父母的做法不是大声训斥,就是埋怨宝宝。实际上,除了少数是病理原因外,多数与宝宝早期饮食习惯及教育不当有关,父母应该负很大责任。”

让宝宝定时定量进食

婴幼儿时期是建立和培养良好饮食习惯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一时期引导不当,一旦形成不良的饮食习惯,以后要改正就非常困难。

养成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性

父母要让宝宝养成定时、定量进食的饮食习惯。定时进餐可以让宝宝在条件反射的作用下,提高摄食中枢的兴奋性,使宝宝体内的食物进行有规律地消化、吸收,增强宝宝的食欲。

如果宝宝不定时进餐,很容易造成消化功能紊乱,影响食欲。宝宝还要养成定量进食的习惯,因为每个人胃肠道的消化功能都有一定的限度,让宝宝养成定量进食的习惯,有利于宝宝消化吸收功能的正常运行。

养成定时定量进餐的好习惯

首先,父母要合理控制宝宝每天的进餐次数、时间和进食量,让三者之间有规律可循。

到了吃饭的时间,就应让宝宝进食,但不必强迫他吃,当宝宝吃得好时就应表扬他,并要长期坚持。

其次,精心调配食物。烹调时需注意食物的色、香、味俱全,软、烂适宜,便于宝宝咀嚼和吞咽,以调动宝宝用餐的积极性。还可以给宝宝买一些形态、色彩可爱的小餐具,让宝宝喜欢使用这些餐具进餐。

宝宝喂养,定时、定量需灵活掌握

有研究表明,不少父母都刻板地遵循定时定量,强迫宝宝严格遵守,这同样对宝宝的成长非常不利。请看下面的案例分析,看看您是不是也犯过类似的错误。

不要强迫宝宝丢下手中的玩具去吃饭

彬彬正在外面玩得开心的时候,不知不觉吃饭时间到了,妈妈就让彬彬放下手里的玩具,可他又哭又闹,妈妈认为:“定时吃饭就是定时吃饭!”实在没办法妈妈干脆端着饭碗,追着彬彬跑,而彬彬一边玩,一边吃上两口,喂上一顿饭要花两个多小时。

专家指出,宝宝不像成人一样,有很强的时间观念。而且宝宝的小肠胃没有养成定时的习惯,如果在玩耍中途被打断,会增强宝宝对吃饭的厌恶感。一边玩一边吃饭更是饮食习惯的大忌,父母应该灵活地掌握宝宝定时喂养的方法。

定量饮食也要灵活掌握。有的父母还会严格按照书上的标准,让宝宝吃饭,遇到宝宝偶尔不想吃的时候,父母也要千方百计地哄他吃下去。这种做法也是不可取的,父母要根据宝宝自己的情况而定,因为每个宝宝的发育情况、饮食量都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目前,很多家庭存在强迫喂养现象,且“定量强迫”显著高于“定时强迫”。

幼儿专家表示:“强迫喂养很容易导致宝宝厌食。宝宝偶尔食欲不佳是正常现象,如果父母过于纠缠在一定量的食物上,会使宝宝食欲更加降低。而宝宝的厌食让父母更加焦虑,就用坚决的手段强迫宝宝进食,会使厌食更加严重。”

·亲子心经·

定时、定量进食是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之一,也是增进宝宝食欲的重要手段,父母一定要灵活掌握。让宝宝定量进食是为了摄取合理的营养,但也要防止吃得过多,给身体带来不利影响。父母不要在用餐时训斥宝宝,应让宝宝心情愉快地用餐。

帮宝宝做好饭前准备

陈福民,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他曾说:“谁配得到上帝的奖励?毫无疑问,只有那些准备好了的人。对于一个追求成功,渴望成功并且有可能成功的人来说,永远没有完全准备好了不再需要准备的时候!你要切记,人的一生都在‘准备’之中。”

父母对于宝宝行为习惯的培养,应该从点滴小事做起,让宝宝在饭前做好吃饭的准备,这既可以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也可以养成宝宝事前做好准备的办事习惯,这样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才会做好充足的准备,去迎接每一次挑战,到达成功的巅峰。

饭前排除一切干扰因素

很多妈妈对喂宝宝吃饭的问题而感到头痛,请看下面的案例分析,看看这位妈妈在宝宝吃饭的时候出现了什么问题。

妈妈的烦恼

快到中午了,张妈妈将饭菜端到餐桌上,这时候阳阳一边吃着薯片,一边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上的动画片。“阳阳吃饭了!”可阳阳还是在看电视,不想吃饭,张妈妈拿着碗喂她吃,就像给她吃药一样,有时候看着碗端过来的时候,阳阳马上就会哭闹,就是不想吃。平时,即使阳阳饿的时候还是不怎么喜欢吃饭,张妈妈说:“阳阳都2岁多了,还是不肯吃饭。我快愁死了!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专家指出,吃饭前,应提前排除一些干扰宝宝吃饭的因素。

例如,提前将电视关掉,不要让宝宝在饭前吃零食、喝饮料等。大人们在进餐时不要追喂宝宝,这样宝宝被动地张口接受食物,更加不专心吃饭,父母应该鼓励宝宝自己用餐。

父母还应该鼓励宝宝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餐前准备,比如摆碗筷等,以便吸引宝宝对进餐的注意力。也可以让宝宝说出自己喜欢吃的菜,做给他吃,等等。

做好饭前的准备工作

想要让宝宝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好饭前的准备。

●帮宝宝树立进餐意识

最好让宝宝在固定的时间,坐固定的位置,使用自己的小餐具。儿童餐具比较适合宝宝,可以带宝宝一起去购买,让他自己挑选喜欢的餐具,从而促进宝宝吃饭的兴趣。这样每到妈妈开始做饭的时候,宝宝就会有进餐的意识。

●提早通知宝宝准备吃饭

宝宝正玩得正开心的时候,如果突然被打断,难免会有生气、拒绝甚至哭闹、反抗吃饭的心态,因此即使面对一个2岁大的宝宝,父母也应该事先叮嘱宝宝即将要做的事,然后给他充分的缓冲时间,让他收拾玩具、关掉电视。

宝宝饭前的情绪很重要

宝宝餐前良好的情绪,对于增强食欲有着重要影响。很多宝宝出现厌食、偏食、拒食等现象,一部分就是饭前不良情绪引起的。因此,调节宝宝餐前情绪也是培养宝宝正确饮食习惯的一项重要内容。

父母可以在饭前叫宝宝帮忙抹桌子、拌佐料或者尝一尝即将上桌的菜,味道如何,有哪些蔬菜,哪些是宝宝喜欢吃的,哪些是爸妈喜欢吃的等等。

当宝宝有一点进步的时候,父母就要及时地给予宝宝表扬和鼓励,让宝宝在养成好习惯的同时,有份好心情。父母千万不要因为宝宝犯了错误,就在餐前大声呵斥、责骂宝宝。因为这样会破坏宝宝的情绪,即使宝宝很饿,也会因为受到坏情绪的影响,拒绝吃饭。

·亲子心经·

父母在饭前要为宝宝营造一个温馨的氛围。在宝宝吃饭前,不要让他进行剧烈的活动,以免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副交感神经受抑制,影响胃液分泌。可以在饭前适当地提醒宝宝,做好饭前的准备工作,并向宝宝发出进食信号,让他有充足的时间停止活动,准备就餐。

做个不挑食的宝宝

宝宝的挑食现象很普遍,是成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通常的阶段性现象。但这种现象如果不得以及时纠正,会引起宝宝营养摄入不均衡,对宝宝成长发育造成一定影响。父母们要从宝宝很小的时候注意宝宝的饮食习惯,对于挑食的宝宝要剖析其原因,对症下药。

一般情况下,宝宝挑食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

1.大人们的过分迁就:有些大人们无原则地迁就着宝宝,如果宝宝不肯吃青菜,就尽量不做青菜,从而使得宝宝认为排斥青菜是一种很正常的行为。

2.父母的不良示范:父母是宝宝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对食物的偏好影响着宝宝,使宝宝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相似的饮食偏好。

3.食物自身的特点:有的食物坚韧,不容易嚼碎,有的食物味道过于浓烈或清淡,一般宝宝排斥这类食物。此外,不良的饮食习惯和宝宝对某些食物的心理作用也会导致宝宝偏食。

“肉食”阳阳

奶奶给阳阳和姑姑做了许多好吃的,有鸡肉,有胡萝卜,有大白菜,有饼……

阳阳从一开始就只盯着鸡肉吃,奶奶给阳阳撕了一个鸡翅,阳阳狼吞虎咽地吃了,自己又去撕了一条鸡腿吃。奶奶给阳阳夹了白菜和胡萝卜,阳阳不理会,还是一个劲地吃肉。奶奶给姑姑夹了条鸡腿后,把肉收起来了,放到阳阳够不到的桌子上。

奶奶和姑姑边聊天边吃,阳阳吃完肉后盯着姑姑碗里的鸡腿,趁姑姑不注意,一把抓起鸡腿,跑到餐桌的另一端开始吃,奶奶和姑姑啼笑皆非……

要解决宝宝挑食,首先要找出宝宝挑食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这里给父母们几条建议供参考:

父母言传身教

平时大人们可经常在宝宝面前吃一些宝宝比较挑剔的食物,比如青菜等。大人们在吃的过程中还要表现出特别喜欢吃样子,这样宝宝潜意识里会认为这些食物很好吃,因为爸爸妈妈都喜欢吃。长此以往,宝宝慢慢会喜欢上本来不喜欢的食物。

添量喂养

父母可以在不告之的情况下,采用少量添加或逐步添加喂养的形式,在宝宝的日常食物中少量添加他挑剔的食物,以此让宝宝顺其自然接受这些食品。

巧妙搭配食物

针对挑食的宝宝,大人们可以巧妙地搭配各种食物,把宝宝喜欢的和不喜欢的食物进行“完美组合”,也可将宝宝不爱吃的食物来个“大变身”,以唤起宝宝的食欲,使他乐于尝试各种食物。

巧妙组合食物

有一次在姑姑家吃饭,姑姑炒了蒜苗、韭菜等,奶奶发现阳阳不喜欢吃清淡的蔬菜,如白菜、萝卜之类的,倒是很喜欢吃炒蒜苗,炒青葱,炒韭菜等口味比较重的东西。以后奶奶给阳阳炒蒜苗的时候,将小白菜、油菜等切成小片,混在一起炒,放少量的油和调味品,阳阳会津津有味地吃完一小碗。奶奶还将阳阳比较喜欢的鸡肉或瘦猪肉切成小小的块丁和蔬菜一起炒了,让肉味入蔬菜,这样阳阳就将蔬菜和肉一起吃了。

告诉宝宝食物的价值

每种食物都有其独特的营养价值,父母不妨对宝宝不爱吃的食物作以研究,了解它对宝宝生长发育的作用,并耐心跟宝宝讲解这些食物对他有什么好处。例如宝宝不吃胡萝卜,妈妈可以告诉他:“吃胡萝卜可以长大个儿。”

让宝宝从小吃杂食

最近,儿科医学专家指出,在婴幼儿时期给宝宝普遍地吃各种各样的食物,宝宝长大了以后,很少会有挑食的毛病。

表扬鼓励

父母要善于当面表扬宝宝在饮食方面的进步,如果宝宝某次吃了他平时不爱吃的东西,父母要给予鼓励,让宝宝更好地坚持下去。

·亲子心经·

挑食的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可以改掉的,父母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坚持鼓励和引导宝宝,逐渐培养宝宝健康的进餐习惯。不可急于求成,半途而废。

让宝宝学着使用筷子

使用筷子能提高宝宝的手臂协调性和精细动作能力,有助于宝宝的智力发育。美国一位家庭医生最近把使用筷子列入宝宝必须学会的21种技能之一,而日本也很早就把每年的8月4日定为筷子节。

医学研究证明,用筷子夹取食物时,不仅是5个手指在活动,同时也牵动着肩、肘、手腕、手指间等各部位的30多个大小关节和上臂、前臂、手掌、手指等处的50多条肌肉的运动。这些手部关节和肌肉只有在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指令下,才能完成夹取食物的动作;反过来,这些关节和肌肉夹取食物的动作,又刺激了脑细胞,有助于儿童大脑的发育。

有利于宝宝大脑发育

用筷子进食是我国人民的一大特点,用筷子进餐,会使宝宝得到锻炼,必然促进宝宝“心灵手巧”,起到“健脑益智”的作用。常言道,心灵手巧。

此外,用筷子还能促进宝宝的视觉发育,对于预防斜视和弱视都是大有帮助的。在使用筷子夹食物之前,离不开眼睛的视觉定位,即两眼注视同一目标,再将它们分别所得的物像融合成具有三维空间完整的像。这一过程看似简单,但需要两眼外肌的平衡协调。

宝宝拿筷子的姿势需要一个改进过程,此时父母不必强求宝宝一定要按照大人的姿势,可以先让宝宝自己去摸索。

让宝宝用筷子吧

餐桌上,两岁半的阳阳拿着筷子在小碗里乱戳乱捣,弄得饭菜散落半个桌子,地板上也是饭菜。妈妈见状,取来一个勺子给阳阳,并哄着从她手里将筷子收了,让阳阳用勺子吃。在旁边吃饭的奶奶说:“让她用筷子吃吧,自己倒腾几次就会用了。”奶奶给阳阳在一个小碗里夹了些大片蔬菜和面条,让阳阳用筷子夹。

下午,阳阳和奶奶一起玩,奶奶拿来两个小铁碗,一小盘子蚕豆,还有两双筷子,告诉阳阳:“咱们比赛夹豆子好不好,用筷子把豆子从盘子里夹到碗里,看谁夹得快。”然后祖孙俩就开始夹豆子比赛了。刚开始阳阳只是用筷子头戳豆子,好不容易夹到一个,刚一拿起来就又掉了,每次阳阳的豆子掉了,奶奶就哈哈大笑,笑豆子不听阳阳的话,惹得阳阳也哈哈大笑,奶奶夹一个,让阳阳模仿奶奶,阳阳终于小心翼翼地将一颗豆子从盘子里送到碗里了,奶奶夸奖阳阳真厉害,豆子听话了……

·亲子心经·

手部动作训练可以促进大脑发育,但前提条件是大脑发育至一定水平,“越早越好”中的“早”字也应有一个“度”,过早让宝宝用筷子也不好。在一般情况下,对宝宝的智能训练要遵循儿童大脑发育的客观规律。宝宝从2~3岁起,手部动作发育接近成熟,这时练习使用筷子吃饭比较合适。

如何教宝宝使用筷子

刚开始学用筷子时,可先让宝宝夹一些较大的,容易夹起的食物,即使宝宝没有夹住,掉了,父母也不要责怪,应给予宝宝鼓励和支持。宝宝刚学习用筷子,难免会将饭菜撒了,将饭碗弄翻,这时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控制自己的情绪,千万不能责怪或训斥宝宝,否则会挫伤宝宝进餐的积极性,影响进餐情绪。

筷子多种多样,对初学用筷子的宝宝来说,应以安全为主。用毛竹筷子较合适,一是四方形筷子夹住东西后不容易滑掉,二是本色无毒。还有,不要让宝宝把筷子的一端含在嘴里,很危险。

养成吃好早饭的好习惯

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马博士主持的一项跨越1998年和20年城市学生营养早餐的调查表明,事隔10年,城市学生不吃早餐的比例并没有明显的改善,早餐的营养质量却在下降……

享受一顿丰盛均衡的营养早餐,对于精力充沛地开始一天的生活是极其重要的。但时至今日,仍有人把早餐看的可有可无,很多家庭马马虎虎,敷衍了事。

大多数宝宝不吃早餐的原因

起床后短时间内没有胃口,吃不下早餐;很多人认为早餐吃不吃无所谓,如果不吃早餐,营养可以从午餐或者晚餐得到补充;社会节奏很快,很多人早上没有充足的时间准备早餐、吃早餐。

不吃早餐对宝宝的不良影响

●影响宝宝的脑和智力发育

长期不吃早餐使人的血糖低于正常供给,大脑的营养供应不足,对大脑有害。

此外,早餐质量与智力发展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据研究,一般吃高蛋白早餐的儿童在课堂上的最佳思维普遍相对延长,而食素的儿童情绪和精力下降相对较快。

●容易坏牙

近来美国科学家所做的一项研究显示,与那些天天都吃早餐的同年龄段儿童相比,年龄在2~5岁经常不吃早餐的儿童患蛀牙的风险是前者的4倍还要多。

●不吃早餐宝宝容易肥胖

早上吃饱肚子,宝宝在一天里可以更好地控制食欲,防止中餐及晚餐时暴饮暴食,有助于控制体重,否则宝宝饥饿时会借助零食或暴饮暴食。

一项调查研究

据研究人员介绍说,以前有研究结果显示,贫困家庭的宝宝蛀牙发生率较其他宝宝要高。然而,他们这次研究结果显示,那些不吃早餐,或不喜欢吃蔬菜水果的非贫困家庭宝宝的蛀牙发生率却比贫困家庭的宝宝还要高。

因而,健康的饮食习惯对于帮助宝宝预防蛀牙十分重要。

而在这次研究中,研究人员对1988年至1994年期间4000多名儿童的健康信息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那些天天吃早餐的儿童中,只有23%的人有蛀牙历史。而在那些经常不吃早餐的儿童中,有蛀牙历史的人高达34%。研究人员解释说,那些不爱吃早餐的儿童在感到饥饿时往往喜欢求助于零食,而零食中的糖分含量非常高,吃后又不能及时清口,所以给蛀牙的发生创造了良好环境。另外,早餐的牛奶和面食中含丰富的钙和矿物质,有益于保护牙齿。不吃早餐使得宝宝得不到及时的养分补充。

早餐,让宝宝吃好了吗

一些宝宝的早餐吃得极不科学,有的为“随意型”,食品大多是前一天的剩饭,有什么吃什么,数量和营养都不能保证需要;有的是“唯蛋白质型”,只有一杯牛奶或者一个煎的鸡蛋;有的是“唯碳水化合物型”,只吃稀饭,馒头,而缺少蛋白质等。

这种早餐结构是不可取的。研究表明,早餐应摄入适量的蔬菜。现在,很多家庭早餐桌上出现最多的不过乎是奶制品、豆浆、鸡蛋、面包、油炸食品、稀饭等。

这类食品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属于酸性。而蔬菜不仅仅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和多种水溶性维生素,还含有很多的钾、钙、镁,这些都属于碱性。由此可见,假如早餐吃些蔬菜,就能使饮食做到酸碱平衡。

如何让宝宝开心地吃早餐

评价一份早餐的营养充足与否,可以用是否含谷类、肉类、奶类及水果四类食物衡量,如果都有,可以评价早餐是非常的营养、非常的充足,如果是三类的话,营养还可以,如果只有一类或者两类,那早餐质量就比较差了。好的早餐应该是:主食为主,副食次之,有干有稀。

●好的早餐一定要有一些谷类食物

如馒头、烤饼、包子、面包、面条、蛋糕、粥、饼干等,而且要各种谷类食物搭配,粗细搭配。

●好的早餐要有一定量的蛋白质供给

如蛋、奶、豆类食物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每天早餐都要让宝宝保证食入250毫升牛奶或豆浆,一个鸡蛋或几片牛、猪、鸡肉,保证供给宝宝生长发育所需的蛋白质。

●好的早餐要有一定的植物油

别忘了在凉拌菜中放几滴植物油,脂肪可为宝宝提供所需的热量,又能增加菜的色香味,促进食欲。

●好的早餐要供给一定量的蔬菜

如凉拌莴笋、萝卜、黄瓜、白菜、西红柿等蔬菜,豆干、豆腐、豆皮等豆制品或凉拌海带等海产品,以提供其他营养素和矿物质及增加食欲,保证早餐食入量。

·亲子心经·

早餐一定要均衡搭配,不同的口味、不同的品种,要满足好吃、好玩、有趣味的特点,不仅营养要好,颜色要好,口味也非常重要。

养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

父母要让宝宝养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这样有利于食物的全面吸收,可减轻宝宝胃肠道负担,也有助于减低儿童肠胃疾病(胃酸、胃疼、消化不良等)的患病几率。

宝宝在吃饭时应该细嚼慢咽,因为饭菜在口里多嚼一嚼,能使食物跟唾液充分拌匀,唾液中的消化酶能帮助食物进行初步的消化,而且可使胃肠充分分泌各种消化液,这样有助于食物的充分消化和吸收,可减轻胃肠道负担。此外,充分咀嚼食物还有利于宝宝颌骨的发育,可增加牙齿和牙周的抵抗力,并能增加宝宝的食欲。

但现实生活中,很多宝宝吃饭时都是狼吞虎咽。导致这样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家人的影响、宝宝的性格(急性子宝宝吃饭快)、宝宝的吃饭时间有限等等。

最慢的“小赢家”

彤彤5岁了,吃饭很快,对于面条和米饭,几乎是进口就咽下去,从不咀嚼,对于大片的蔬菜和肉,也是稍微在嘴里捣鼓几下就咽下去。彤彤和爷爷奶奶一起吃面条时,爷爷奶奶还没吃到一半,彤彤已经见碗底了,于是早早地丢下碗去看动画片去了。奶奶每次笑彤彤是个急猴子,吃饭都急巴巴的,让彤彤慢慢吃,可彤彤一拿起筷子就不听话了,还和奶奶顶嘴:“我爸爸吃饭比我快多了,怎么没事呢?”

后来家里人约定,每次和彤彤在一起吃饭时,全家人都放慢速度,可彤彤照样先吃完,先走人。这时奶奶想了个主意:比赛谁最后一个吃完饭。全家人都慢慢地咀嚼,谁咀嚼的时间最长,谁最后一个吃完一碗,就算赢了。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都有意让彤彤赢了两次,后来彤彤就自信了,每次都要赢,一口一口地咀嚼,成了家里最慢的“小赢家”。

吃饭太快,饭菜尚未嚼烂就吞咽下去,会让胃花很大的力量去“捣碎”食物,而且还因消化液未充分分泌、唾液未充分掺和进食物,影响食物的消化,有可能造成消化不良,从而引发胃肠道各种疾病。

向宝宝解释细嚼慢咽的好处

对于大于3岁的宝宝,完全可以向他解释吃饭细嚼慢咽的好处,及狼吞虎咽对身体的危害,讲时可举些例子,如某个宝宝吃饭太快,肚子疼了,打针很疼;某个宝宝吃饭太快长大后胃不好了,吃不下饭等。例子要简单浅显,可适当夸张一些。

规定宝宝不许提前离开餐桌

好多宝宝急着吃完饭去玩,这时父母可定一条用餐规矩,规定每个人在半小时内不许离开餐桌,这样宝宝即便吃完也脱不了身,也就不急着吞咽食物了。

创造一片轻松的用餐氛围

用餐期间父母尽量放松心情,创造一片温馨和谐的气氛,让宝宝由衷地喜欢餐桌上的气氛,宝宝会愿意多在餐桌上逗留,不会因为逃离餐桌而“狼吞虎咽”。

·亲子心经·

有的宝宝食用花卷、馒头等主食时,习惯用汤就着吃,减少咀嚼次数;有的宝宝吃饭时总喜欢边吃饭边喝水。这些都是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导致营养不良。

让宝宝自己动手吃饭

1岁左右的宝宝动手的愿望很强,看着爸爸妈妈用筷子往嘴里送,自己也不甘示弱。性急的宝宝还会不停地动着小手,急着抢家人手里的筷子或勺。

对于宝宝强烈的“自己动手”愿望,父母是阻止还是鼓励,是决定宝宝未来吃饭能力的关键。父母不妨索性给宝宝一把勺,一双筷子,任他在碗里、盘子里乱戳乱捣,一口口地往嘴里送。结果当然是掉到桌上、身上、地上的比吃到嘴里的多得多,然而不能否认的是,最初宝宝毕竟有一两口送到了自己嘴里。有过如此训练的宝宝,一般一岁半以后就能独立吃饭了。

允许宝宝用手抓着吃

刚开始先让宝宝抓面包片、磨牙饼干;再把水果块、煮熟的蔬菜等放在他面前,让他抓着吃。一次少给他一点,防止他把所有的东西一下子全塞到嘴里。

抓着吃饭是一个必经过程

奇奇刚满1岁,每次吃饭时都是奶奶抱着她坐在腿上喂,最近奇奇总是伸手抓奶奶的筷子,还想挣脱奶奶去抓茶几上的菜。每顿饭都折腾很长时间,奶奶自己也吃不好,于是爷爷提议让奇奇自己趴在茶几上用手抓着吃。奶奶给奇奇拿了一个不锈钢的小碗和一个短柄秃勺子,在奇奇的碗里夹了些短面条和菜叶,放在茶几上,茶几正好比奇奇矮一个头,她可以站着吃。奇奇用手大把往嘴里送面条,掉到茶几上还会伸手去捏,吃得津津有味,上衣前襟上沾满了面条和菜片。吃完了后就抓着碗打桌子,让奶奶再给她夹面。奶奶尽量将菜盘子和面条盆子放在奇奇够不到的地方,等她吃完自己碗里的就再给她添些。

把勺子交给宝宝

给宝宝戴上大围嘴儿,在宝宝坐的椅子下面铺上塑料布或旧报纸,给宝宝一把勺子,教他盛起食物往嘴里送,在宝宝成功将食物送到嘴里时要给予鼓励。

父母要容忍宝宝吃得一塌糊涂。当宝宝吃累了,用勺子在盘子里乱扒拉时,把盘子拿开。

能自己吃饭后就不要再喂着吃

宝宝能独立地自己吃了,有时他反而想要妈妈喂。这时,如果你觉得他反正会自己吃了,再喂一喂没有关系,那就很可能前功尽弃。

·亲子心经·

宝宝碗里、盘子里的饭菜不要过多,温度适中,防止烫伤宝宝,或太凉吃下去胃不舒服。一次给宝宝一种菜,最好不要把几种菜混到一起,使宝宝吃不出味道,倒了胃口。宝宝的整个吃饭过程不能嫌麻烦。

养成文明进餐的好习惯

吃饭聚餐是常事,却不是小事,它与人们的健康和文明息息相关。一些不文明的饮食习惯不仅会影响他人就餐,还会导致疾病的传播,更主要的是体现了个人的修养和素质。作为父母,应该从小就培养宝宝这方面的习惯。

吃饭爱闹腾的宝宝怎么办

小洋今年四岁半了,吃饭贪玩,需要父母不停地督促,他还经常用筷子戳着食物满桌子乱捣鼓,需要什么菜时会爬过去连盘子挪到自己跟前,如果家人稍有阻挡会大喊大叫,拿着筷子敲打桌子示威。父母很无奈,有时候家里来了客人,大人们会觉得很尴尬。

奶奶来到小洋家里住了几天,发现小洋在餐桌上的表现很不好,于是每次吃饭时,奶奶在一个小盘子里放上一片山楂片或一块切成花形的水果片,告诉他乖乖吃完饭小盘子里的东西就奖给他。结果小洋吃饭时认真多了,吃完后就津津有味地吃着山楂片或水果片。

对于挑食或不专心的宝宝用这种方法效果不错,有时还可在桌上放个宝葫芦、小奖品或在盘里放上小钙片,小馒头等,告诉他们吃完了就可以拿。但如果宝宝没有认真吃完饭,大人们不能给他,宁可让宝宝不高兴也不能让他养成那种随心所欲的习惯。有时候父母应该让宝宝知道,不遵守规矩是不行的,哭闹也不行。

那么如何才能让宝宝从小养成文明进餐的良好习惯呢?以下给出几点建议,父母可根据自己宝宝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大人们以身作则

想要宝宝在餐桌上举止文明,那么父母首先要管好自己,不能嚼着食物大声喧哗、将骨头直接扔到地板上、或用自己的筷子在菜盘子里翻来翻去的。要尽量给宝宝做个好榜样,耳濡目染熏陶宝宝。

良好的餐前情绪

吃饭时的情绪是否愉快,是决定宝宝是否乐食的关键。父母不要在餐桌上斥责宝宝,也不要把餐桌当成教子的小课堂,吃饭时尽量避免谈论不愉快的事情。

不要逼着宝宝吃饭

如果偶尔宝宝到了吃饭时间,仍不觉得饿,就别硬要求他吃。隔一段时间让宝宝再次尝试。

一顿饭吃半个小时

教育宝宝学会“一口饭嚼10次,一顿饭吃半个小时”的习惯,既不能让宝宝狼吞虎咽,也不能让宝宝在餐桌上拖好长时间。一到时间就收拾桌子,不要太将就着宝宝,为了等他一个人延长吃饭时间。

全家人一同用餐

尽量做到吃饭的时间一到,全家人一同在餐桌上用餐的习惯,并规定宝宝必须吃完自己的那一份餐,如果宝宝不吃完,就算他等一会儿饿了,也不要给他任何零食。

·亲子心经·

对于宝宝在餐桌边的一些幼稚行为,要多加容忍,宝宝终归是宝宝,要知道宝宝的真正需要及理解宝宝的行为能力。宝宝文明进餐的习惯与大人的影响关系密不可分,因此大人要注意经常给宝宝示范良好得当的用餐举止与行为礼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