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孕育经典全书
32342100000037

第37章 14 5~2岁

01 睡眠护理

此阶段的宝宝睡眠应该是白天约睡3小时,晚上能连续睡11~12个小时。有些宝宝却不能安睡,这常常让大人们很痛苦,下面我们就给家长们介绍几种让宝宝安睡的方法。

了解宝宝睡不踏实的原因

症状:宝宝睡眠不好,伴体弱多病、面色青白、四肢发凉、食欲差、哭声低微、哭时无泪、大便时干时稀、小便清长、唇舌淡红、舌苔薄白、指纹淡红等,可判断为脾胃虚寒导致的睡眠障碍,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补益脾肾,温脾散寒药进行治疗。

症状:宝宝入睡后惊动易醒、醒后啼哭不止,或夜间突然啼哭,似见异物状,大哭不已、精神不安、睡中时作惊悌、面色青灰、舌苔多无变化、指纹青紫等,可判断为惊骇所为。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用镇惊安神为主的方法进行治疗。

症状:宝宝除了夜啼外,还会有多汗、枕秃、方颅、囟门闭合晚、肋骨串珠等症状,伴烦躁、肢体软弱、筋骨不固、头发稀疏萎黄等,可判断肾虚所致的睡眠障碍,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补肾安神、镇惊补气的方法进行治疗。

另外,有些常见疾病,如在感冒及各种急性传染性疾病期间,孩子都会在睡后哭闹。此外,孩子鼻塞、肚子有蛔虫等,也常常因难受而在睡中哭闹。

总之,造成孩子不能安睡的病因有很多,爸妈应该细心观察,如果怀疑宝宝是疾病所致,就要带孩子到医院检查一下,只要找到了原因,及时加以去除,小宝贝一定会甜甜蜜蜜入梦乡。

训练孩子规律的生活作息

有些孩子生活作息不好,比如白天一直睡觉,而晚上却很精神,但是父母却很累,不愿在夜晚搭理孩子,孩子就会用哭来抗议。

这种睡眠问题,重要的是要大人抓紧时间纠正宝宝的生活作息情况,白天减少孩子的睡眠时间,多跟他玩,晚上孩子的睡眠才会有所改善。

让宝宝安眠,饮食要注意

不要给宝宝吃胀气的食物,如牛奶、豆类等,因为这些食物,易让宝宝胀气,导致宝宝睡眠不良。另外,睡前不要吃得太多,这也会影响睡眠。

注重睡眠环境的创设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很多睡眠环境的创设,这里同样建议家长参考我们前面的建议。另外,一定要遵循睡眠环境的安排原则:室内空气新鲜、安静、明暗适宜、温湿度适宜即可。

如果大人真的能把以上介绍的这些不良因素排除,相信宝宝的不良睡眠问题一定可以解决。

02 穿衣护理

选择衣物

随着孩子的生长,应该给孩子买衣服的重点放在有利于运动上来。孩子与成年人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要穿不同的衣服,如下雨天要有防雨的衣服,冷天要有保暖的衣服等等,宝宝同样也需要配备适合不同天气穿的衣物。衣服的材质要适合于孩子的运动,并且最好选用棉质品或其他天然材质的织品,如果孩子到了训练大小便的阶段,一定要保证你所给宝宝买的衣服便于宝宝穿脱。如果孩子到了自己穿衣服的阶段,一定不买带有拉锁或系结的衣服,尽可能给孩子买圆领衫,或穿腰部有皮筋的裤子。

购买衣物时,一定要先记下孩子的尺寸,也可以买男女孩通用的衣服,而且男孩的衣服比较结实。户外衣服要大一些,便于里面可以多套一些衣服。每天都穿的衣服,一定尽可能买好的那一种,这样穿的时间比较长,而且还能留给弟弟妹妹穿。另外,要买颜色鲜艳的衣服,这样便于孩子走丢了,还能很容易找到。

除了以上这些,爸爸妈妈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经济条件等来给孩子购买合理的衣服,以上只是一个参考而已。

训练宝宝自己穿衣服

在平时穿衣服的过程中,母亲要有耐心,要让宝宝主动参与进来,并要配合着他的动作进行,而不要图方便自己包办所有的动作。这样坚持下去,就会培养出孩子自己穿衣服的好习惯。训练宝宝穿衣服,可以先用布娃娃做练习。母亲可以先教他给布娃娃脱衣服,然后再教他如何把衣服穿上。母亲要一边教,一边讲解,如“给宝宝穿衣服,要先伸直胳膊,套上衣袖,把一只袖子穿好,然后,再伸直另一只手”、“给宝宝脱衣服要先解扣子,再弯胳膊”,这样一步步地教他完成每一个动作。宝宝每完成一步都要表扬他,并让他有充分的机会进行练习。

感到欣慰的是,此阶段的宝宝生活自理能力确实有了较大的发展,所以大人教他们学穿脱衣服,宝宝很容易就能学会。

03 卫生护理

此阶段的孩子能主动参加一些盥洗活动,而且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因此从这时起,要逐渐让宝宝知道清洁卫生的内容,养成宝宝自己动手做好清洁卫生的习惯和能力。

保持皮肤清洁:早晚要定时让宝宝洗手洗脸,手随脏随洗,饭前必须洗手,还要用香皂洗手,睡前必须洗脚、洗脸、洗屁股;洗手时,让宝宝挽好袖子,打开水笼头,湿润双手、擦肥皂用两手心、两手背互搓,洗手指、用水清洗两三遍,擦干。洗脸时,让宝宝闭上眼睛,用毛巾从眼内侧到外侧轻轻擦洗双眼、嘴、鼻子、面额部,清洗毛巾,洗双耳的耳郭、颈项等,清洗后用毛巾擦干。

洗屁股时,先让宝宝洗会阴部(外生殖器),后洗臀部(肛门),避免引起泌尿道和阴道感染。

定期洗头、洗澡,春秋季2~3天1次,冬季至少每周1次。此外,还要勤理发。流鼻涕时,教宝宝用手绢或卫生纸盖住鼻子,先按住1个鼻孔,让个鼻孔轻轻出气,排出鼻涕,然后用同样办法擤另1个鼻孔。不能让宝宝把鼻涕擦在脸上,还要教育宝宝不随地乱吐,不随地大小便,经常保持整洁卫生的习惯。

口腔卫生:1~2岁饭后要喝些温开水,以清洁口腔,并从此期开始培养宝宝饭后漱口的习惯。家长应以示教的办法教会孩子用淡盐水或温开水练习漱口,坚持每次饭后、睡前各1次。

另外,还要让宝宝养成不吃手指、不挖鼻孔、不抠耳朵的好习惯。

卫生护理重在培养其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父母的态度方法也很重要:

从配合开始,盥洗时先让宝宝配合实际的动作,使宝宝逐渐熟练盥洗的顺序。

其次,可以用愉快、轻松的方法来进行引导,比如用语言或儿歌诱导宝宝活动,如宝宝洗手时边洗边唱儿歌:“搓搓手心一、二、三,搓搓手背一、二、三,手指头呀洗仔细,小手腕呀别忘记”。通过这种方法对宝宝进行训练,宝宝易于接受,且很容易养成习惯。

对于每个内容都要反复提醒、督促、反复练,不怕麻烦、不怕弄湿衣服,让宝宝在愉快的情绪中形成较巩固的清洁卫生习惯。

另外需要注意,洗手、洗脸最好用流动水。洗手、洗脸后的水不能再用于洗屁股。建立一个适合宝宝年龄特点的专用卫生角,并在此为宝宝准备好清洁用品,方便于宝宝学习和掌握自我服务的本领,促使宝宝把清洁卫生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另外,要从小让宝宝明白,一切盥洗用具和一些贴身衣裤均不能与别人共用,以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疾病传染。

让宝宝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对于孩子的健康和一生来说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应从小就让宝宝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04 心理护理

从1.5~2岁起,人的嫉妒心理就开始有了明显且具体的表现。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此阶段孩子的嫉妒心理的纠正。

起初,孩子的嫉妒大多与母亲有关。生活中,我们常可能看到这样的情形,当妈妈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孩子身上时,孩子就会以攻击的形式对别的孩子发泄嫉妒。在幼儿园里,宝宝也会因为跟小朋友争夺老师的宠爱,而表现出争风吃醋,比如老师夸奖别的小朋友,心存嫉妒的宝宝会大声喊叫:“我也会啊!”等等,这样的例子在家庭生活中也并不少见。

大人在非常嫉妒时还会尽量忍受,心中虽然不高兴,但也不会形之于色;幼儿却直接而坦率地表露情感,根本不考虑后果。所以应该积极地帮助此期的小宝宝摒弃这一不良的嫉妒心理。

首先,要了解孩子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一般孩子产生嫉妒心理的主要原因有:受大人的影响,有些大人之间互相猜疑,互相看不起,或当着孩子面议论、贬低别人,会在无形中影响孩子的心理;另外,有的家长喜欢对自己的孩子说他在什么方面不如某个小朋友,使孩子以为家长喜欢别的小朋友而不爱自己,由不服气而产生嫉妒;也有的孩子则因为能力较强(他自己也认为自己很有能力)而没有受到重视和关注,所以才会对别的有能力的小朋友产生嫉妒。再有,家长比较溺爱的孩子更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只有了解了孩子产生嫉妒的原因,才能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其次,纠正孩子嫉妒的方法还有很多,建立良好的环境,父母应当在家庭中为孩子建立一种团结友爱、互相尊重、谦逊容让的环境气氛,这是预防和纠正孩子嫉妒心理的重要基础;并要正确评价孩子,如果表扬不当或表扬过度,就会使孩子骄傲,进而看不起别人,或对自己产生不正确的印象,继而在特定的情况下,导致嫉妒的产生,所以大人应该适当地指出孩子的长处和短处,使孩子明白人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学习,以帮助孩子正确评价自己。

此外,还要帮助孩子提高能力。如果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的孩子,他会对比他强的小朋友产生嫉妒,所以父母应帮助孩子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如果有条件,父母可以请一位能力强的孩子来帮助自己的孩子做好一件事情,这样既可以提高孩子的能力,又可以使孩子在真诚友好的帮助下克服嫉妒心理的良方。

也可对孩子进行谦逊美德的教育,让孩子懂得“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让孩子明白即使别人没有称赞自己,自己的优点仍然存在,如果继续保持自己的优点,又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就会真正长久地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

另外,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家长要引导和教育孩子用自己的努力和实际能力去同别人相比,不能用不正当、不光彩的手段去获取竞争的胜利,把孩子的好胜心引到积极的方向。

如果大人真能从这些方面进行引导,相信一定可以纠正孩子的这一不健康的心理行为,从而让孩子的心智健康发展。

小贴士

此阶段很多宝宝都断奶了,这可能会导致宝宝将来习惯性咬人、咬坏东西、口头攻击或习惯性秽语等。所以为了避免这种不良心理的出现,让宝宝使用安抚奶嘴可以有助于比较稳妥地解决这个问题。

05 排泄护理

训练孩子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

一般情况下,各方面发育正常的孩子到2岁时,就可以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了。但这需要大人的正确引导。开始训练孩子排便时,最好在固定的时间,一般早饭后,肠蠕动增加,安排在这个时间训练孩子排便是较为合适的。

将他引到便盆前坐上去,尽量固定好位置,给孩子讲清楚便盆的用途,模仿他日常排便时发出的声音,这样,孩子只要稍有便意就很容易出成果。教育宝宝便盆不是玩具,不能乱放,否则会而影响你训练他坐盆排便。

在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时,每天要鼓励孩子在便盆上坐几次,让他熟悉便盆,同时强化他对便盆用途的感知。大人在自己上厕所时,告诉孩子你要排便了,让他看看你是如何做的。徜若孩子好动,坐便盆时也不安分,有时甚至会把便盆弄翻。

当发生“事故”时,你不要生气,更不能打骂。相反,要温和地对待孩子,告诫他下次当心。否则,孩子会因情绪上的紧张而越来越多地出现差错,甚至抗拒便盆及与便盆有关的一切行为。另外,也要注意,不要通过你的言行使孩子认为人的粪便是令人恶心的东西,否则,他会认为排便是不光彩的事而拒绝与你合作。如果孩子实在不想大便,不要强迫他长时间坐在便盆上不起来。

总之,在训练孩子良好的排便习惯时,不要给孩子施加任何压力,和谐的交流和奖励是家长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否则,事情就会变得很糟糕。

训练孩子排便时叫人

宝宝在排便时及时、主动发出了排便信号并大便后一定要及时表扬,甚至还可以马上奖他一块巧克力或其他的喜欢的东西,这样孩子就会将坐便盆与从母亲那里得到爱抚和奖赏联系起来。时间长了,他就会在排便前主动向你发出信号,学会坐在便盆上排便了。

如果宝宝玩的正在兴头上忘记尿尿,结果把裤子尿湿了,大人不要严厉呵斥,更不能责骂宝宝。正确的做法是,平静地替宝宝收拾干净,和蔼并不厌其烦地再次告诉他:“宝宝,裤子尿湿了多难受呀,下次大小便时一定要叫妈妈。”要知道宝宝会记住你的话。

另外,在宝宝没有学会扒掉裤子撒尿时,应该还要坚持给宝宝穿开裆裤,并教育他不要随地大小便,一般情况下,不必过分责怪宝宝,只需要告诉他这样做不对,应该怎样做就行了。因为等宝宝神经系统和社会意识发展到一定程度,他自然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06 喂养方法

保持食物的营养素

这个时期的小儿活动量日渐增多,胃容量可增至300毫升,生长、发育仍然非常旺盛(当然与婴儿时期比起来可能会差点儿),所以其食物的需要量、摄入量及烹饪要求、营养搭配等需要严格执行,尤其要尽量保持食物的营养素。

越新鲜的蔬菜,维生素含量越高。购买蔬菜应尽量选用新鲜绿叶蔬菜。蔬菜容易受农药污染,可在水中浸泡一下,蔬菜应先洗后切,现炒现吃。炒时要用急火,可加少量醋。

另外,淘米时不要用力搓,时间不宜过长,淘1~2次即可。不要在水下冲洗,更不宜浸泡,不宜用热水淘,不然会使大量维生素流失。

烹制米饭时,以蒸饭焖饭为好,不要做捞饭。做米、粥、面食放水要适宜,不要丢掉米汤、面汤、水饺汤。熬粥不宜加碱,这样才能保留米中的营养成分,防止维生素被破坏。肉类最好切成碎末、细丝或小薄片,急火快炒。

大块肉、鱼应放入冷水内用小火煮和炖,烧熟煮透。骨头应拍碎加醋少许,以利于钙的溶解。食物不宜采用高温油炸方法,因为油炸食品不仅孩子不易消化吸收,而且维生素几乎全被破坏。

孩子零食的选择

零食是宝宝喜欢吃的小食品,是对正餐的补充。但零食选择不当或吃多了,常常会影响宝宝的正餐,引起一些消化系统疾病,造成宝宝营养失衡,对宝宝的身体健康不利。所以,在给宝宝吃零食时,应该合理的安排,恰当的选择。

首先,要掌握吃零食的时间,可在每天中、晚饭之间,给宝宝点心或水果。睡前1小时内不宜让孩子吃零食,尤其是甜食。

其次,零食选择各类水果、全麦饼面包等,但量要少,质要精、花样要经常变换。

可针对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选择一些强化食品,如加钙饼干、补血酥糖等,并且在食用这些强化食品时,咨询医生,不能擅自在短时间内给宝宝大量进食,否则会引起中毒。

其他的一些食物,如太甜、太油腻的糕点、油炸、肉类食物等不宜让宝宝食用。冷饮和汽水更不宜作零食,更不能让宝宝吃,以免造成消化功能紊乱,对宝宝健康不利。

总之,给宝宝吃零食也要有计划、有控制,不可随心所欲,更不能用零食来逗哄宝宝,让宝宝养成无休止吃零食的习惯。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此阶段要加强良好饮食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如:严格按食谱安排孩子每日的饮食,尽可能选择食物的多样性,保证宝宝的饮食多样化,摄入更全面的食物。

饭桌上不要讲话,不要呵斥孩子,应注意桌面清洁,餐具齐全、卫生,饭冷热适度,并根据进餐人数适当分配,培养宝宝关心他人,不独自享用的好习惯。

要加强宝宝正确使用餐具和独立吃饭的能力。开始时,可给宝宝在他的专用小碗中装小半碗饭菜,要求宝宝一手扶碗,一手拿勺吃饭。如果宝宝能独自吃饭,要对其进行表扬。当孩子吃得差不多时,大人再帮助他把饭喂完,保证孩子吃饱。切忌粗暴处理或包办代替。

如果宝宝偶尔进食量较少时不要勉强,进餐时不能催促宝宝,要让宝宝细嚼慢咽,可给宝宝准备一条干净的餐巾,让他随时擦嘴,保持其卫生,一定要让宝宝咽下最后一口饭,才能让其离开饭桌。

为了避免宝宝挑食偏食,大人一定要注意以身作则,不要在宝宝面前议论哪种菜好吃,哪种菜不好吃;更不能因自己不喜欢吃某种食物,就当着宝宝的面不吃,或是少买这种食物,为了宝宝的健康,父母应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努力让成长的宝宝吃到各种各样的食品,以维持宝宝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素。另外,也可以在烹调上下功夫,如宝宝不吃胡萝卜,可把胡萝卜掺在他喜欢的肉内,做成丸子或做成馅,逐渐让宝宝适应。

营养食谱推荐

鸡肉芝麻棒

原料:鸡胸脯肉30克,酱油和甜料酒各1/4勺,黑芝麻2小勺,植物油少量。

制作方法:鸡胸脯肉取出筋,切成棒状。混匀酱油和料酒,加入肉中。再涂满黑芝麻。在平底锅上加入植物油,把调好的鸡胸脯肉在上面煎之后盛到碗里。

功效:鸡肉中蛋白质的含量比例较高,种类多,而且消化率高,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具有增强体力、强壮身体的作用。特别适合宝宝食用。

鱼排

原料:生鱼片2片,植物油适量。

制作方法:将生鱼片切成约10厘米×7厘米的块状,与植物油、鸡精粉、盐淹制5分钟。用不粘锅、小火干煎至两面金黄。上面撒一点香菜。

嫩肉丸子

原料:绞肉60克,葱末1小匙,豆粉1/2小匙,盐1/8小匙,水1小匙,豆油、酱油各少许。

制作方法:绞肉剁细,入葱末拌均,甩打至有弹性,再分搓成一口大小之丸状;以中火蒸1小时至肉软。加入调料勾芡即可。

07 异常情况

孩子呕吐

如果孩子呕吐,母亲要注意观察,寻找原因,然后才能对症治疗。有的呕吐和季节有关,如果是夏季呕吐,但不腹泻,可能是口腔炎。如果呕吐又腹泻,而且有发热症状,很可能是细菌性痢疾,要及早治疗。如果是冬季呕吐不腹泻,可能是咽喉炎。如果呕吐和腹泻一起发生,多是秋季腹泻。高热呕吐时大多伴有嗓子不舒服,咽喉疼痛的症状。

不发热但剧烈咳嗽又伴有呕吐症状的可能是哮喘性支气管炎,百日咳也有这种症状,但是只要接种了百日咳疫苗的孩子患百日咳的概率非常低。但是如果没有接种这种疫苗,剧烈咳嗽,脸都憋红了,咳后又呕吐的也可能是百日咳。

不发热但是呕吐又剧烈腹泻的,可能是疝气。肠套叠的可能性虽然不排除,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很少见。

哮喘

如果孩子患了哮喘,最好的办法是不要把孩子当成病人看待,让孩子认为自己是个健康人。不要老是把孩子领到医院去注射药物,孩子会以为患了很严重的病,所以会更加依赖母亲,也因此会丧失靠自己的力量把痰吐出来的愿望,这样不利于孩子病的治疗,只能使痰越积越多。

对待有哮喘毛病的孩子,不要把他当做病人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加强户外的锻炼,让孩子能做的事自己去做,家长不要代劳,慢慢地就会好的。如果孩子哮喘,气温又低,就不要给孩子洗澡,这样痰会更多。此外,吸烟能加重病情,所以家里最好不要有人吸烟,即使吸烟也要避开孩子。也可能是对某种物质过敏所导致的,如果是就远离这种物质。此外,跳蚤也能引起哮喘,所以要注意清除。当孩子哮喘发作很严重时,父母送孩子去医院急救的同时,要记住孩子的病情,还要知道的是治疗哮喘的急救药物是不能长期服用的。

愤怒性痉挛

痉挛也叫惊风,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感冒发热后比较容易引起的疾病,其症状是双眼往上翻、手足抽搐、昏迷。痉挛绝大多数3~4分钟内就能控制住。

如果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父母要抓住孩子的双手,让孩子安静下来,也要将孩子的纽扣、皮带等都松开。有的孩子发生痉挛时,可能会咬破舌头,父母要把缠了手帕的筷子或勺子塞在孩子的上下牙齿之间,以防止孩子咬舌。如果孩子不咬舌头,那就不用放任何东西。等孩子安静下来后,尽快找医生查明病因。但是如果发病时间长达10分钟以上或者频频发作,都必须立即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愤怒性痉挛是孩子在大吵大闹、拼命哭喊以后发生的痉挛,因此也叫痛哭痉挛或者是哭泣性痉挛。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孩子大声哭闹后,只呼气、不吸气,使呼吸处于停止状态,造成体内缺氧,从而引起了痉挛。这种痉挛不会发热,也不会伤害大脑,所以家长不必担心。一般是那些神经质、容易兴奋的孩子容易发生这种痉挛,随着年龄的增长,发作的次数会渐渐减少。

孩子发生痉挛时,父母要把孩子紧紧抱住,设法转移其注意力,如果发作过于频繁,则需要找医生看看,服些镇静药。

热性痉挛

热性痉挛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中很常见,主要是由于高热而引起的,但是引起高热的原因并不固定,感冒、麻疹、幼儿急疹都可以引起高热,因此也容易发生抽搐现象。如果孩子高热到39℃~40℃,就很可能会引起抽搐,这种抽搐一般不会伤害大脑,孩子过了5岁以后发病率会大大降低,一般不会发作了。主要表现是全身哆嗦,身体僵直,两眼上翻,双手握拳,意识突然丧失。如果孩子不是全身哆嗦,而是身体的一侧有反应,这可能是癫痫,所以家长要注意区分。

而且如果孩子不发热而发生抽搐,也要考虑癫痫的可能性。此外,如果孩子多次发生抽搐,意识丧失15分钟以上,虽然未必都是癫痫,但是需要进行脑电图检查,如果发现癫痫波,则过至少1周后要再次进行检查。

孩子发生抽搐时,大人不要惊慌,要先帮助孩子平躺,解开孩子的衣扣,并用干净的冷毛巾放在孩子口内,以防孩子咬伤舌头。

然后立即冷却孩子的头部,冷却的同时保护孩子手脚的温度。要保持孩子呼吸道通畅,将孩子头偏向一侧,并及时清理呕吐物。抽搐是可以自然好过来的。

孩子咬人

孩子咬人有不同的原因,有的孩子咬人可能是因为他们感觉到嘴里不舒服或者是出牙产生的疼痛感所致。出于这种原因而咬人的孩子多是5~7个月大的孩子。他们通常会咬他们的妈妈或者保姆,有时候会在妈妈喂奶的时候咬妈妈。有的孩子会在兴奋的时候咬别人,这样的多是8~14个月大的孩子。如果出现这种现象,要大声跟他说“不”,他以后可能就不会再咬人了。孩子因失落或者想要控制别人的时候咬人的多是15~36个月大的孩子,这个时候的孩子已经明白了道理,所以要制止这种行为。也有的孩子是因为要求得不到满足而咬人,所以要注意观察孩子,发现他们的要求后要设法满足他们的要求。

如果孩子因为出牙疼痛而咬人,家长可以使用一些婴儿出牙时专用的软胶环给孩子咬,以缓解孩子的疼痛,但也要注意选用的产品的安全,要防止出现窒息的危险。也可以给孩子咬干净的冷毛巾。如果是出于其他原因而咬人,跟孩子要说“不”,说“不”的时候表情一定要严肃,这个年龄的孩子可能听不懂你的话,但他能够从你的面部表情和声音的音调上明白你的意思。另外,发现孩子咬人时,要设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多从事一些户外的运动可以让他们在快乐的玩耍中减少咬人的欲望和机会。

08 健康护理

从小开始防癌

预防癌症要从小做起,从小就要建立正确的饮食习惯。因为癌症病人中,不良的饮食习惯是致癌的重要原因。如膳食的不平衡、暴饮暴食、饮食过量、不正确的进食习惯、食物品种单调、滥用化学食品添加剂等,都为癌症的产生埋下了危险的种子。

给宝宝合理的饮食,食物多样化、科学化搭配,可以充分发挥食物中抗癌物质的作用,抵消一些食物中的致癌物质。如胡萝卜、菠菜、甘薯中的胡萝卜素,进入肠道后可转化为维生素A,维护人体上皮细胞的正常功能,并能防止癌变;萝卜等根茎类蔬菜中的木质素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豆芽菜、卷心菜、豌豆等蔬菜中富含维生素C、B族维生素及芳香烃羟化酶,能分解亚硝胺防止癌变;含有微量元素硒的食物,如蘑菇、大蒜、葱头、小米和玉米等进入人体后,可使肌体产生一定数量的谷胱甘肽,减少癌症发病的概率。

所以粗粮、蔬菜和菌类食物都是防癌保健的理想食品。并且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择食,不食过烫过硬食物,不吃霉变和熏制食品,不过多食用动物脂肪,鼓励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总之,要从小就注意膳食防癌,合理搭配饮食。家长要及时加强对孩子的合理饮食教育,让他逐步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扁桃体炎的防治与护理

扁桃体炎是指腭扁桃体的炎症。此病的临床表现是:起病急,多有发热,热前有时会发冷,浑身发抖,这是由于细菌毒素侵入血液所造成的。除发热外,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全身无力等,咽部症状为出现咽痛,吞咽时疼痛加重。医生用压舌板检查咽部时,可看到扁桃体充血、肿大,表面有突出之黄白色脓点或血性分泌物,且颌下淋巴结肿大、有疼痛感。

处理方法:适当休息,多进水分及吃易消化的食物。对高热者(39℃以上)要给退热药,烦躁不安者可给镇静剂(如鲁米那),咽痛明显者可含润喉片。

小儿急性阑尾炎的防治护理

急性阑尾炎是小儿最常见的急腹症,起病急,变化也快。临床表现为腹痛,这种症状是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主要症状。一般开始是心窝处或脐部钝痛,容易与单纯的胃病相混淆。几小时后,移至右下腹部,表现为持续性疼痛,宝宝此期可能会用弯腰来缓解疼痛。除疼痛外,起病初期常有恶心、呕吐,呕吐次数不多,为反射性呕吐,吐后仍感不适。当阑尾穿孔或已形成弥漫性腹膜炎时则为频繁呕吐,并有腹胀及相应的腹痛特征。另外,随病情发展,体温很快上升到38℃~39℃或更高,脉搏也会变快。

处理方法:阑尾炎的基本治疗是早期手术,切除阑尾,须根据年龄、病变类型及具程度和全身情况决定治疗方案。单纯性阑尾炎已超过24~48小时而无恶化者,或腹膜炎已经好转、局限及成阑尾脓肿的病人不宜手术,而应采用中西医保守治疗(如使用抗生素静脉滴注等方法),并严密观察病情发展。

如再出现体温上升,且压痛范围在扩大,脓肿张力加大,须立即手术。这对治疗如纠正脱水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均是十分重要的。

小儿心肌炎的防治护理

心肌炎是小儿常见的心脏病。可由风湿热、细菌及病毒感染所引起,以病毒性心肌炎最常见。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无任何不舒服感觉,只是常规体检或心电图检查时才发现异常。心肌炎症明显时,患儿常诉心前区不透、胸闷、心累、头晕及四肢无力等。重症心肌炎可表现为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有的发生昏迷、抽风(即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如抢救不及时会引起突然死亡等。

处理方法: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除了注意其特殊的特征外,还可借助心电图和血生化检查。对于患了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儿,家长应该注意以下内容:首先,不要产生过重的精神压力,应积极带孩子治病。要知道,现代医学的发展和进步,可使绝大多数的患儿得到治疗。

另外,要让患儿尽量卧床休息,吃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水果。最重要的就是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一般病毒性心肌炎在医院治疗大约要3周时间,然后可以在家治疗,但要定期到医院复查。一般3个月到半年才可恢复。

疟疾的防治护理

疟疾病因是疟原虫,通过蚊虫的叮咬进入到人体的血液而引起发病,原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一种严重疾病,现已广泛传播。此病潜伏期较长,在感染后6~30天内开始出现症状,有高热和间歇性的寒颤,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腹背疼痛、关节疼痛等。有时可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并波及肾、肝、脑和血液。

处理方法:一旦发现孩子有疟疾的症状,请马上与医生联系。医生可能会建议孩子住院治疗,若及时治疗,根据感染程度的不同,一般患儿在1~2周就可完全恢复。

但是恶型疟疾因能引起脑与肾的并发症,会导致患者有生命危险。因而还应该做血液学检查,以确定疟原虫的存在。治疗时主要靠服用抗疟疾性药物。

伤寒的防治护理

伤寒也是一种传染性疾病,是由沙门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发热性疾病。感染源是伤寒病人的粪便污染和带菌的饮食引起。当伤寒杆菌进入血液,就会引起发热或其他血液中毒症状。此病潜伏期为7~14天,继而会出现高达39℃~40℃的高温,持续4周左右,并伴有头痛、乏力、腹痛、便秘、腹泻或皮疹等症状。

处理方法:此病危害极大,如果病后不加以治疗,第二周或第三周便可引发肠出血和肠穿孔并发症,所以应该立即带孩子去医院就诊,通过粪便、尿液的培养或血清测试来确诊。确诊后要住院治疗,一般用抗生素治疗,如果病情严重,可能需要静脉用药。治疗几天后,孩子的症状会开始好转,大多在2~3周内便可完全恢复。如果治疗及时,很少出现并发症。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防治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的种类很多,其表现随心脏畸形的性质和程度不同而不一样。一般把先心病分为3大类,即可能青紫型,青紫型,非青紫型。多数先心病患儿生长发育不良,体格瘦小,活动量小,容易疲倦。可能青紫型先心病易患感冒、支气管肺炎,呼吸急促,婴儿吸奶困难,且吸奶时常因上气不接下气而被迫中断,呛奶,并在哭闹时口唇易青紫;青紫型先心病的病儿,口唇、指趾甲床出现持续青紫。部分先心病患儿生长发育良好,活动量也大,不出现青紫,是经医生检查发现心脏杂音明显而诊断为先心病。家长不能单凭表面现象来判断小儿有无先心病。

处理方法:虽然引起先心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在妊娠早期积极预防风疹、感冒等病毒性疾病和避免与发病有关的一切因素,对预防先心病具有积极意义。当孩子有了以上表现或体检时发现明显心脏杂音时,应想到有先心病可能。家长应及时带小孩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检查。除了医生进行体格检查外,心电图、胸部X线照片及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小儿患先心病必不可少的无创性检查方法。通过这些检查可进一步了解心脏、血管畸形的部位及其严重程度。必要时可进行手术治疗。

09 安全护理

宝宝啃咬物品中毒

提防宝宝啃咬物品中毒。此阶段的宝宝喜欢往嘴里放一些东西,有些东西可能含有毒性,所以在宝宝傻傻地送入口中的时候,危险也随之而来,因而家长一定要做好监护,提防宝宝啃咬东西中毒。

安全防范措施:一些文具含有毒素,如铅笔外面的彩色图案可能含有重金属铅,这会在宝宝啃咬时发生危险,所以此阶段的宝宝应教育他不要啃咬铅笔或其他一些物品。

妈妈的一些饰品也会给宝宝带来危害,如亮晶晶的耳环、项链、手链或脚环等,都是小朋友们的最爱,但这些饰品的材质中含有毒性,如铅等,并且对于小件的饰品宝宝还有可能吞入肚子而发生危险,所以大人尽量不要让宝宝玩饰品,并且还要将一些小件的饰品收起来,以免宝宝吞进肚子发生危险。另外,对于其他的一些东西,都应预防宝宝啃咬,随时发现随时制止。当然,对于处于口欲期的孩子来说,制止他不往嘴里放东西是不可能的,所以为了满足宝宝特殊的生理需要,也可以适当地买些淀粉玩具给宝宝玩,这种玩具,以淀粉为材料制作的,避免了其他物品可能产生毒性的特点,这样即使宝宝啃咬,也不会出现问题。

小贴士

一看见宝宝吃玩具,就立即夺过来,这使宝宝失去了自发学习和探索的机会,对宝宝是极为不利的。

10 早期教育

语言能力的培养

根据此阶段宝宝语言智能的发展特点,我们特意创设了以下一些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语言智能培养方法,来对宝宝的语言智能进行培养和开发,以供家长们参考。

让宝宝爱上书

选择色彩鲜艳的、画有单个物体的厚纸画书。把宝宝抱坐在妈妈或爸爸的腿上,妈妈或爸爸先激发宝宝看书的欲望:“宝宝要看书了或画书里的阿童木想宝宝了。”……然后,大人边引导孩子看图画书里的图片和文字,边给他讲图画书里的故事,并引导宝宝一页一页地翻书。

涂鸦

家长应该有意识地给孩子提供条件,让他练习涂鸦,这不仅可以锻炼宝宝的握笔能力,而且还能激发孩子“写”的兴趣。父母应参与宝宝的涂鸦活动,边启发,边引导。比如1岁左右的宝宝小肌肉群控制能力比较弱,开始时只能敲敲小点。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做小鸡啄米的绘画游戏:妈妈画小鸡,宝宝画小米。也可以妈妈画小花,宝宝画小雨滴。宝宝第一次画出的东西,爸爸妈妈一定要加以赞赏和表扬。随着宝宝小肌肉群的逐步完善,宝宝手中的点开始延长为线。这时父母就可以有意识地教宝宝写字了,比如,宝宝画一横,告诉他这是“一”,家长也可以“画”出一些简单的字,让宝宝模仿等。有的孩子在涂鸦时,会边画边讲边叫,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表明宝宝小小的脑瓜中一定有些只有他自己才知道的幼稚、离奇的想法,他发出的各种声音就是他表达的语言形式,只是大人们尚不了解或不完全了解。这种活动及表达方式,能促进孩子左右脑的发育。

跟宝宝谈电视

因为电视节目只是单向的语言文字信息提供站,所以妈妈一定要在旁边指导,比如告诉宝宝:“电视上放的是《大风车》节目”“电视上播放的是老虎,老虎在奔跑”“电视上正在播放小朋友演唱《小螺号》”“电视上正在讲猫和老鼠的故事,请认真听”等等。

引导孩子读报纸

家长可以为小宝宝订一份儿童画报,当然成人经常购买的晨报、晚报等等,其他报纸也可以。大人看报纸时,把宝宝抱在腿上,引导宝宝翻看报纸,先看孩子最喜欢的版面,可能是广告版、电视节目介绍、天气预报、运动版等等。如果有孩子喜欢的电视节目的话,请告知孩子播出时间。看看天气,问孩子该穿什么衣服。孩子问问题的话,请先暂停,等回答完问题以后,再继续念。引导孩子将他们喜欢的图或照片剪贴下来,配上文字以后可以当做学习语言文字的字卡备用。

“听”世界

结合日常生活来做,不管孩子能不能懂,都要将孩子在生活中眼睛看到的东西,耳朵听到的声音,肌肤感到的冷、热等都说来给孩子听。另外,大人也可以经常给孩子讲一两个书上的故事,让宝宝知道好听的故事是从书中来的,进而对书感兴趣,愿意听大人读书。

欣赏文学作品

父母要准备好一些符合幼儿听的一些文学作品,如童话、寓言、诗歌、小说、散文等的录音带或CD,并播放给孩子听。开始时,家长可以抱着宝宝静静地倾听,也可以大人跟着录音带或CD轻轻地跟读,也鼓励孩子跟读,就算宝宝咿咿呀呀地说话也行。等孩子熟练一些后,家长就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一边听录音磁带里的标准朗读,一边用手指点书上相应的字,使孩子的视觉、听觉、触觉等逐渐谐调起来,达到使汉字的字音、字形、字义结合起来的目的。

以上这些方法都可以对1.5~2岁的孩子进行语言智能培养,大人可以参考上面的方法进行创设,合理地引导孩子,激发宝宝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可以有效地培养宝宝的语言能力。

运动能力的培养

此期的宝宝会走了,全家人的目光都在注视者这个会走的小人儿,那一份喜悦与惊奇,几乎是这个时期天下所有父母的共同感受。这个时期,多训练宝宝走、跑、跳等,可以帮助宝宝更好地走好“人生第一步”,通过运动可锻炼身体,通过运动可发展智力。在此我们介绍几种运动能力的培养方法,供家长们参考:

“爬”也是宝宝运动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爬行,可提高孩子的新陈代谢水平,有助于身体的生长发育,还能直接影响宝宝行走和站立能力的发展。所以家长应该在生活中创造各种条件来让孩子多爬。生活中遇到楼梯时尽量让宝宝自己爬,大人可在下一阶保护。不要催促,应多鼓励。为了提高宝宝的兴趣,大人可说些有趣的话,如:“爬、爬、爬楼梯”,或“宝宝、宝宝爬楼梯”等,在家长的引导和鼓励下,宝宝就能“熟练”地一层一层往上爬楼梯。也可让宝宝爬上沙发或床等较高的地方,这种做法目的是让宝宝学习向上爬的能力,并且沙发或床是让宝宝掌握“高度感”的最佳场所。也可在室内或户外松软的草地上,将一个长约2米、宽约0.5米的木梯,用海绵包起横着立放,让宝宝在各梯孔之间钻进钻出,这可有效地训练宝宝的钻爬能力。并且生活中训练宝宝钻爬能力的方法也有很多,比如家长可以选几把不易翻倒的椅子,让宝宝在椅子下进进出出,练习钻爬。总之,家长可以随时做,不必特意安排。

在孩子会走时,大人为孩子示范各种不同的走路方式:横行、倒退、像马儿一样高抬腿走路,还有齐步走、踮脚走和滑行等,也可常用比赛的办法来激发他各种走路的兴趣,比如事先约定个终点,两人同时开始走,为了争第一,孩子会使出全身力气“走”。为了鼓励孩子向前走,大人有时故意落在后面,让孩子有成功感。

在宝宝会跑的初期,带孩子去户外平坦的地方做游戏,妈妈或爸爸小步跑在前,嘴里说:“宝宝,能追上妈妈(爸爸)吗?让孩子在后边追妈妈(爸爸),跑一段距离后,妈妈(爸爸)立刻转身面向孩子,张开双臂,让孩子跑过来扑到妈妈怀里,就算追到。也可用一些玩具来促进宝宝的能力,做法是找一个大皮球,大人将大皮球抛出去,然后让孩子跑着去把球捡回来交给大人,之后,大人再把球抛出,孩子又去追捡回皮球。也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宝宝朝一个方向跑,做法是把孩子带到公园或是室外较宽敞的地方,让孩子跑过去摸一样指定的东西,再跑回来,为了增加趣味性,家长可以边说儿歌边让孩子跑,比如:“宝宝,摸摸大树跑回来”。

如果大人和孩子一起跑,则更能增强孩子跑的兴趣。大人也可以准备两根长约1米的木棍或竹竿,宝宝在前,成人在后,两人像抬轿子般各抓棍子的一端,由宝宝领头到处跑。可边跑边喊:“大马大马,快快跑!”这种方法可有效的促进宝宝跑的乐趣。同样,除了这些训练宝宝跑的方法外,家长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设更多的方法,来对宝宝进行“跑”能力的训练。

接近2岁时,你的宝宝已经会“跳”了。此时,家长应该多创设活动来训练宝宝“跳”的能力。从最基本的方法开始训练,做法是在平坦的地面上摆一根1米长的小棍,或是在地上画一条线,让孩子站在小棍(线)的一边,双脚从小棍(线)的这边跳到小棍的另一边。

练习双脚跳,可以在场地一端放好用纸剪成的萝卜,让孩子站在离“萝卜”8~10厘米处,当家长说:“小兔去拔萝卜吧”。让孩子双脚跳着到“萝卜”跟前,拿一个“萝卜”跑回来,休息一会儿再跳着去拿。训练孩子高跳,家长可以手拿一个气球,举在孩子的头上方,球与头的距离为根据孩子跳起能撞上球为好,然后让孩子双脚跳起,尽量用头去顶气球。训练孩子从高处往下跳,做法是准备一个30厘米左右高的小凳子,或者在台阶上,让宝宝将两臂向后下方举起,稍弯腰,稍屈膝,摆动手臂从凳子上跳下,孩子们都喜欢这项游戏,而且会不厌其烦地反复去跳。“跳”能力是需要慢慢训练的,并且不要求家长对宝宝进行强化训练。

训练宝宝踢东西,可以有效锻炼宝宝腿部的力量,可以在床上或户外松软的草地上,让宝宝站立,爸爸将其扶住,妈妈伸出手,让宝宝踢妈妈的手掌。在宝宝能够得着的范围内,妈妈把手掌逐渐抬高。也可以将一个小沙包系上一根绳,大人提着让宝宝踢,或是让宝宝自己提着沙包自己踢。并且在大人提着沙包时,可以在宝宝能够得着的范围内,逐渐将沙包提高。家长也可以准备一个小皮球,放在地上,让宝宝追着踢。这不仅可以训练宝宝跑、踢、单脚跳等的能力,还能锻炼宝宝全身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总之,无论发展宝宝什么样的能力,只要家长肯动脑子想办法,总会创设很多游戏来对宝宝进行训练的,在这里我们不再一一介绍各种训练方法,家长们可以在我们所提供的这些方法的基础上,创设更适合宝宝学习的方法。

滚可以有效地锻炼宝宝的头颈部、腰腹部及四肢的肌肉,促进其动作的协调。在生活中,我们最常见的训练宝宝滚的方法就是翻跟斗,家长可以让宝宝在床上,或是柔软的垫子上,摆出前滚翻的预备姿势:头顶垫子、手扶垫子,成人在后抓起宝宝的屁股向前翻滚。翻身时,成人要用手托着宝宝的头颈,这样可以让他翻得快而安全。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让宝宝自己翻。也可以让宝宝平躺在床上或柔软的垫子上,翻身做横滚游戏,开始时,宝宝往往不能水平横滚,多次练习之后,就能滚直了,则可以让他自由玩。

不过在训练宝宝滚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尤其是要在宽敞的地方,并且要在柔软的“地面”上进行,避免旁边出现棱角的东西,以免宝宝磕着碰着发生危险。其他的大运动能力的训练方法,大人也可以用一些玩具来进行训练,这里不再进行过多的介绍,大人自己可发挥聪明才智,自己创设。

通过各种方法,可以使宝宝从游戏中获得愉悦的享受,更重要的是不但可以锻炼宝宝的身体大运动能力,而且还能启迪宝宝的心智。

精细动作的培养

据科学研究发现,在大脑中支配手部动作的神经细胞有20万个,而负责躯干的神经细胞却只有5万个,可见大脑发育对手灵巧的重要性,而手动作的灵敏又会反过来促进大脑各个区域的发育。所以生活中一定要创设方法发展孩子精细动作。可以这样做:

拿一张稍厚的纸,教宝宝折一些小玩艺儿,刚开始时宝宝会动作笨拙,但大人不要着急,当孩子对折纸时,两边不对称,可帮他一下,当纸边翘起时,可帮宝宝压压平。引导他一步一步地把东西折好。大人也可先折成一条小船(也可是小飞机、小纸鹤等),让孩子看怎么折,然后让孩子涂上颜色。折好的东西不要扔掉,还可以当游戏时的“道具”。

另外,也可以和宝宝玩一些手指游戏,或让宝宝玩玩搓纸条、捡大豆、往瓶里装彩珠、从瓶中取物等游戏。这对发展宝宝的精细动作都很有益。

如果让宝宝的小手指更加灵活,触觉更加敏感,孩子就一定会更聪明、更富有创造性,思维也会更加开阔。并且此阶段的宝宝对精细的手指动作尚不易控制,成人应该多让宝宝做一些锻炼手指灵巧的动作,帮助他们发展良好的精细动作能力。

认知能力的培养

事物认知能力的培养

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孩子认识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概念、理论等,这对发展孩子的认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对以后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有很重要意义。在这里可以参考下面的方法进行引导:

认识图形

即便是年龄小、语言认知发展尚未完善的孩子,大人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把各种形状加入日常对话中。例如:圆形的球、方形的饼干等等。只要大人稍加注意,就可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记住这些形状。

认识色彩

此阶段的宝宝已经可以认识几种颜色了,所以根据孩子的这一特点,家长们可以有目的地帮助宝宝认识各种不同的颜色。平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利用语言结合情境来让孩子学习认识红色,比如大人拿起一个红苹果告诉孩子:“红红的苹果,真好吃。”也可以指着红色的花说:“红红的花朵。”看着小兔子的眼睛说:“小兔的眼睛红红的。”等等。正所谓耳熟能详,通过家长语言的不断熏陶,孩子会慢慢地接受这个“红”的概念,一定会认识红色。

也可以利用此方法让孩子认识其他的颜色。另外,也可以带孩子走出户外,看看外面的世界什么颜色?如田野、小草什么颜色?禾苗什么颜色?麦子什么颜色?在公园,花儿什么颜色?树木什么颜色?小亭子什么颜色?在街头,橱窗什么颜色?霓虹灯什么颜色?总之,生活中有许多绚丽的色彩等待着孩子去发掘,去感受,家长们可以随时随地地对孩子进行引导。

拼图

在稍厚的纸板上画一些图案或用现成的画片,如苹果、兔子、人的头像等,先切割成两半,让孩子把两半拼到一起,以恢复原来图形。以后切割成3块、4块等,以把碎块拼起来。

准备一些彩色图片(月历、杂志、风景明信片等),胶水,剪刀,硬板纸。将图片贴在硬板纸上,涂胶水时要均匀,否则拼板就做不好。将贴好的图片剪成大小不同的碎片,碎片的多少应视孩子的年龄、能力而定,如在1岁左右,为2~3块,在2岁左右可以分成4~5块,随后将碎片混在一起,然后请孩子将这些碎片再拼成一幅完整的图片。

认识早、晚

早上宝宝起床,给宝宝穿衣时说:“宝宝,早上好”。并教会宝宝回应妈妈:“早上好。”打开窗户,问宝宝介绍:“早上天亮了,太阳公公露出了笑脸,花儿姐姐迎风摇摆。”让宝宝享受新鲜空气。带宝宝到时钟前,告诉宝宝现在是早上×点钟。

到了晚上,带宝宝到窗前,让宝宝观察,告诉宝宝:“现在是晚上,太阳公公累了一天下班了,外面黑乎乎的”。带宝宝到时钟前,告诉宝宝:“现在是晚上×点钟,是我们睡觉的时间了”。宝宝晚上睡觉时,引导宝宝学说:“晚安”。此活动可每天进行一次,让宝宝多练习、巩固。

寻找相同的物品

准备2套完全相同的物品,每套3~4件,有孩子熟悉的,也有孩子不熟悉的。一套放在桌子上,一套放在袋子里。让孩子从袋子里摸出一个,把它和桌子上同样的物品放在一起,放对了给予肯定,放错了帮他纠正过来,并说明为什么错了。放完后和孩子一起说说各个物品的特点、用途等。

可能这些游戏对于宝宝来说比较抽象,可是只要大人进行训练,宝宝是很有可能接受这些游戏,并从中学习到一些新概念以及一些知识、技巧等,这对以后的生活、发展、学习等都可起到奠基作用。

自我认知能力的训练

培养儿童的自我认知能力,不同与培养其他的能力,它需要父母多关注孩子内在心理活动和外在情绪表现。并根据孩子自身的发展状况,引导孩子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而培养孩子的一些良好习惯。在这里,我们根据1~2岁孩子的发展特点,创设多种方法来培养宝宝的内省智能:

认识五官

家长和宝宝对坐,先指着自己的眼睛说“眼睛”,然后把住孩子的小手指他的眼睛说“眼睛”。每天重复2~3次,持续一段时间的训练后,采用相同方法相继再训练“鼻子”、“耳朵”、“口”、“手”等各个部位。当孩子听到家长的“指令”后,便会指出相应部位,凡指对的,应当给予赞扬和鼓励。也可以抱着宝宝坐在镜子前面,引导宝宝找找自己的五官:“宝宝,眼睛在哪里?耳朵在哪里”。鼓励宝宝指出来。也可以和宝宝一起数五官:“宝宝,数数有几只眼睛?”“有几张小嘴?”也可让宝宝指指、数数妈妈的五官:“宝宝,妈妈的嘴巴在哪里?”“数数妈妈有几只眼睛?”等等。

并且还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来训练宝宝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如叫孩子起床时,可以边说儿歌边抚摸宝宝起床:太阳公公眯眯笑,我的宝宝快起床,醒来吧,眼睛,醒来吧,鼻子,醒来吧,嘴巴,醒来吧,胳膊,醒来吧(可以随意更换顺序,叫到哪里,摸到哪里)。通过这样的游戏,一般到2岁前,宝宝应该能够对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以及整体形象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了。

当然,这只是我们介绍的几种方法,有兴趣的家长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设更多的方法来引导宝宝认识自己的身体各部位,以此发展他们的内省智能。

做宝宝成长记录

定期给孩子测量身高体重,并做记录,一段时间后,就拿出记录来让宝宝看看,让宝宝了解,自己是在不断长大的,让宝宝也逐渐关注自己。等宝宝过了1岁之后,每次给宝宝进行身体测量时,告诉宝宝宝宝长高了多少,长胖了多少,让宝宝了解这个活动,并积极地参与进来,以后,当再给他进行身体测量时,宝宝就会自己主动站到健康秤上了,让爸爸妈妈给宝宝称称。除此之外,家长也可以用文字、照片或录音录像等方式记录宝宝的成长历程。这对于宝宝来说是了解自己、发展其内省智能的一个很好的方式。

认识性别

平常要明确告诉孩子,宝宝是男孩(女孩)。可以结合男孩和女孩不同的装饰打扮特点,来引导孩子区分男女性别。如:可以通过图片、电视,或是生活中男孩(女孩)都是什么样子,来引导孩子区分男女。也可以在买衣服时,告诉宝宝什么衣服是男孩穿的,什么衣服是女孩穿的,什么打扮是男孩的特有装扮,什么打扮是女孩特有的装扮等等,让孩子通过多看,多观察,多辨认男女的不同装饰来区分男女。

并且平时还要注意不要给孩子异性装扮,否则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很可能导致不正常的性别取向,所以这一点家长们一定要引起重视。

社交能力的培养

社交智能是我们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当中最有用的智能,所以培养孩子的社交智能很重要。在这里,我们根据此阶段宝宝所能接受的能力,创设了多种培养孩子社交智能的方法,供家长们参考:

感受亲情

大人和孩子扮演母鸡和小鸡,告诉孩子怎样玩此游戏。如果有可能的话,可以买上一个母鸡和小鸡的头饰,使游戏更有趣。按故事展开活动:有一天母鸡和她心爱的小鸡宝宝在花园里寻找食物(带孩子到户外,做鸡寻食状);母鸡“咯!咯!”地叫,小鸡也“叽!叽!叽!”地跟着(妈妈学母鸡叫,孩子学小鸡叫),母鸡感到很疲倦,渐渐地睡着了(这时母亲闭上她的双眼并且将手放在脸颊部位,表示睡着了),当母鸡睡着的时候,小鸡就走开并且躲了起来(此时孩子就藏起来了),母鸡醒了,就“咯!咯!咯!”地到处寻找他的小鸡(找孩子,显出很着急的样子)。小鸡听到叫声,藏在躲的地方“叽!叽!叽!”地回答。就这样一叫一答,母鸡终于找到小鸡了并且亲热地把小鸡抱进怀里。玩的时候,母亲和孩子交换一下角色:母亲扮小鸡,孩子则扮母鸡。这样孩子会更明白怎么去玩这个游戏。孩子会特别喜爱这个游戏,因为在母亲寻找他的时候,他会有特别的情绪体验,孩子会感受到母亲对他的爱和关怀。

讲礼貌

在交往中讲礼貌的人,能受到别人的喜爱,容易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从小培养孩子讲礼貌,有助于他们社交智能的发展。平常在生活中家长要起到模范作用,只要家长跟人交往时有礼貌,孩子自然能从大人的言行熏陶中讲礼貌。在生活中也可有意识地对宝宝进行训练,比如在进入他人房间之前,让他先敲门;别人帮了他的忙,要说谢谢;客人来到家里,要热情地打招呼,并做些力所能及的招待客人的事情,如给客人拿糖果等;总之生活中有许多情境可以用来训练宝宝讲礼貌,家长要善于捕捉这些情境。

同时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讲一些讲礼貌的故事,观看一些讲礼貌的情境表演,或是与孩子做些交往中要讲礼貌的互动游戏等,来培养孩子在交往中讲礼貌。

冲突处理

平常注意教授给孩子一些与人交往的技巧,如对人有礼貌,要对别人有爱心,要懂得与人分享和合作等,当宝宝掌握了这些基本的交往技巧后,就可以在与其他小朋友交往时减少冲突的发生。当冲突发生时,让孩子自己解决冲突。很多家长都这样:一看到几个孩子起了冲突,就会立即冲上去,或斥责自己的孩子,或指责别人的孩子,这样,孩子们只能不欢而散,对宝宝的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不仅没有促进作用,甚至还会误导宝宝,让他们以后也粗暴地对待冲突。建议家长看到孩子们冲突时,先不要参与,静静地站在一旁观看孩子是怎样以自己的方式解决的,如果解决得好,家长可以对宝宝进行鼓励和表扬,如果解决得不好,家长再去帮忙也不迟。如果孩子被人欺负了,怎么办?家长最好的做法是:找个舒适便于交流的位置和孩子呆在一起,让孩子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大人则认真倾听孩子表达自己的愤怒,帮助孩子找到正确的方法缓解他的愤怒。总之,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毕竟是不好的,但“吃一堑长一智”,如果大人能引导孩子从冲突中学到更多、更好的社交技巧,那也是一种很不错的教育方式。家长要善于把握这样的机会,对孩子进行合理的引导和教育,让孩子们学习一些避免发生冲突的方法,从而减少冲突的发生。

电话交谈

通过电话沟通是现代生活交往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让孩子打电话,或跟孩子玩打电话的游戏,可以教会孩子使用电话外,还可以从中学到一些电话交谈的技巧,这对孩子学习生活常识,为他们以后的交往能力发展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所以父母应鼓励孩子玩玩打电话的游戏。可向孩子介绍电话机的用途,教他怎样拨号、听声、问话、答话以及对拨号音、忙音等提示音的识别。平常亲戚朋友打电话来时,让孩子接听并鼓励孩子与对方交谈。也可以在电话机上,让孩子听听拨号声,拨一个家人或朋友的电话,让孩子通过电话听他们的声音,鼓励宝宝与对方“交谈”。拨一个有语音信息的号码,让宝宝听。并且在拨叫语音电话之前,可以先告诉孩子想知道的信息,比如:“我想知道是几点钟了,让我们打电话到查时台去”。孩子会明白电话的一些特殊服务功能。也可通过模拟与小伙伴的电话交流,体验关心别人的乐趣。家长可以找一个孩子共同参与游戏,也可以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玩:告诉孩子,他的一个小伙伴生病了,鼓励孩子打个电话去问候他的小伙伴,由小朋友,或是爸爸妈妈来模仿他的一个小伙伴,和孩子一起用玩具电话模拟对话,从而使家长用言语来引导孩子。如果宝宝接受力强的话,可以教他给爷爷奶奶、亲戚以及小朋友打电话。继而学习在紧急情况下如何打父母的手机向110报警等。

同样,社交能力的培养在此阶段可以采用的方法也有很多,大人应根据自己孩子的接受能力及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合理创设。

总之,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社交智能培养,孩子才可能获得优秀的社交本领和能力,这一能力对孩子将来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独立能力的培养

此阶段的宝宝自我意识增强,好多事他们都要求“自己来”,所以此期间是培养孩子独立的最佳时机,大人可以这样做:为宝宝穿衣时,张开衣袖,让宝宝将手伸入袖子内,穿裤子时,大人张开裤腿,让宝宝自己将腿伸入裤内。并让他学习将裤腰拉好。也可以通过游戏方法来训练宝宝:比如妈妈将宝宝衣服撑开,让宝宝手臂当“火车”,妈妈教宝宝穿衣服,可一只袖一只袖地穿,也可两只一起穿过袖子“隧道”,依此类推,和宝宝玩穿裤子的游戏。

学会戴帽子

大人准备一个布娃娃和一顶帽子,与宝宝在一起玩游戏。大人抱起玩具娃娃,一边拿着帽子,一边对宝宝说:“来!宝宝帮娃娃戴上帽子”。然后指导宝宝帮娃娃把帽子戴好。在此基础上,让宝宝给自己戴帽子,逐渐让宝宝掌握戴帽子的技能。

脱衣服

如果宝宝穿的是衬衫,帮宝宝脱去一只袖子,告诉他怎样脱下另一只,让他自己把衣服脱下来。只要宝宝能够自己把衣服脱下来,宝宝就能找到自信了,这对培养他们的自立能力很重要。

脱鞋子、袜子

解开宝宝的鞋带,把鞋松松地挂在宝宝的脚上,这时宝宝只要轻轻一拽,鞋就脱了。用同样的方式让宝宝脱袜子。虽然这种做法算不上是宝宝完全自己在操作,但是用这种方式鼓励宝宝“自己的事自己做”,这对培养他的自立能力还是有很大意义的。

注意在此期为了方便孩子穿脱鞋,可以给孩子先穿无带的鞋,再穿有扣子的鞋,系鞋带的鞋可改成扣子鞋——用松紧带穿进鞋带的洞里,在末端钉上扣子,以便穿脱。

喝水

每天在固定的时间让宝宝喝水,从某一次饮水开始,指导孩子自己去喝水,如给孩子一个小水杯,把他领到饮水桶跟前,让他把杯子放在接水处,用手摁开关,取水(注意控制饮水桶里的水温,保障幼儿安全。如果家没有饮水机,或是怕出意外,前面这点儿可不要求宝宝做),让宝宝双手端着杯子,慢慢把水喝完,然后,再把空杯子放在水杯柜中。

总之,家长可以自由创设更多的游戏来训练孩子的独立能力,为孩子以后的生活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独立进餐

吃饭时,大人有意识地告诉宝宝“我拿小勺吃饭”,“我用手扶着碗吃饭”,并做相应的示范动作,激发宝宝尝试的愿望,然后让宝宝自己来试一试。在这个游戏中,大人不需要手把手教宝宝,只要让宝宝看着大人的动作学就可以了。如果宝宝是左撇子,也不需纠正,撒掉点吃的,也没关系,重要的是让宝宝尝试自己吃饭的乐趣。

其他能力的训练

听力训练

听力训练为的是更好地发展宝宝的听觉。生活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引导孩子进行听力训练,比如带宝宝到户外,让宝宝听听小鸟的唧唧喳喳叫,风的呼呼声或者蟋蟀的鸣叫声等等。让宝宝听这些声音,并引导他们模仿这些声音,如果这样不停地做,宝宝将会留意认识这些声音,也许还会跟着模仿。

除此之外,还要引导宝宝继续听听生活环境中的其他声音,如汽车的声音、收音机播音声、摩托车的声音、门铃声、电脑嗡嗡声、洗碗机运行声、冰箱运行声,或是火车的声音等,也要引导孩子模仿。听力训练是为了让孩子充分接触听觉刺激。如今宝宝的感知能力更强了,更应该让宝宝接触各种感官刺激了,音乐、语言、大自然和机械声音对于发展宝宝的听觉有很好的作用,可以确保其长大成人后,有更灵活的大脑来学习。

音乐能力训练

音乐是听觉艺术,无论是唱还是说,都会为你的宝宝提供开发大脑的机会。所以在此期间,家长要尽量多地对宝宝进行音乐智能训练。平常无论你在做什么,你都可以有意识地想一些你最喜欢的歌唱给宝宝听。注意说话声调的上下起伏和抑扬顿挫。不管你唱什么,宝宝都会对歌词感兴趣,不懂也没关系。在你唱歌时,如果你知道在歌里有宝宝懂的词,不妨把这个词唱得比别处响一点。

除了唱歌以外,大人也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说一个词,比如:悄声地说、轻柔地说、大声地说或尖声地说。让宝宝感受不同的声音刺激,这对于培养他们的音乐智能也有一定的作用。

也可以引导宝宝唱唱你们一天的生活,用什么曲调都行,把一天所做的事唱出来。如唱早晨的活动、起床、穿衣服、吃早饭、开车上班等等。

总之,家长可以尽可能多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让宝宝接触和了解更多的音乐,这可为宝宝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数学能力培养

真正的数学启蒙教育应从3岁左右开始,对于1~2岁的孩子来说,数学的启蒙教育主要是让孩子接触到数的概念,培养孩子对数的兴趣。因此,大人要采用游戏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渗透数学教育,方法是:

数生活中的事物

引导孩子数数家里有几个人,几张桌子、几盏灯等。让孩子数一数妈妈有几只耳朵、几只手、几条腿,再点一点小猫、小狗有几条腿。在孩子玩游戏时,可以让孩子数数有几块积木、几个小绒玩具、几个玻璃球等(数量以5以内为宜)。如果带孩子出去,就让孩子数数街上的电线杆、路灯、树木等,也可在孩子上下阶梯时有节奏地边走边数,这不仅练习了数数,还培养了孩子的节奏感以及感受时间和空间的关系。

玩数字的字块

把数字的形状与特定物体的形状联系起来,进行比较联想,如:“1”像铅笔,“2”像鸭子,“3”像耳朵,“4”像小旗,“5”像秤钩,“6”像哨子,“7”像拐棍,“8”像葫芦等等。从最容易联想的数字开始,先认“1”和“8”,然后认“4”和“7”等。为了孩子能够联想,先要让孩子认识相关的物体。

谁的多

爸爸妈妈可以准备一副棋和一个棋盘,爸爸和宝宝围着棋盘坐下。然后,让宝宝决定要哪种颜色的棋,宝宝决定好后,爸爸要和宝宝各拿好自己的棋子。接下来,爸爸说:“开始!”宝宝和爸爸将自己的棋子排列到棋盘上,直到爸爸喊“停”为止,然后让宝宝比较谁排的多,谁排的少,游戏可反复进行。

当游戏结束时,将棋子一个一个收回盒子里。比如,放一个,说:“1个,”再放一个,再说“1个”。这样同时使宝宝理解1。

在玩时,爸爸妈妈应根据宝宝排的多少来决定自己排的多少,因为要使宝宝有一个明显区别。比如,宝宝排5个,爸爸可排10个左右。爸爸也可比宝宝排的少,激发宝宝的游戏兴趣。

总之,只要家长肯做一个有心人,生活中的万事万物都可以让宝宝来数。要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学习数字,让孩子初步理解这些数字的意义和用途,对于发展孩子的数学智能和逻辑思维能力很有益。

小贴士

宝宝长大了,什么事都喜欢自己做,爸爸妈妈就抓住这一点,来培养宝宝的主动性与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