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周末秦初那些事儿
32381800000002

第2章 厉王的暴政

厉王的“专利”

周厉王历来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夏桀、殷纣之后的第三个暴君。《逸周书·谥法解》说:“杀戮无辜曰厉。”所谓厉,是暴虐狠戾之意。周厉王恶名昭著,以致后代将其认作定论。但如果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重新审视西周的历史,那么,对周厉王的历史评价仅以“厉”字了之,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国语·周语》云:“厉始革典。”这是说自厉王开始实行政治改革,变更西周旧制,革去文王、武王所定的旧典,实行强化国家政权的新制。厉王革典的内容,根据史书记载,是把山林川泽的采收和开发权收归国家,并剥夺或取消世袭贵族占有山林川泽的部分特权。这种改革,是国家发展过程之中的必然现象。

西周国家形成以后,在土地制度上渐渐破坏了原始部落的公有制,而山林川泽则按照原始社会的习俗留作公共使用。西周初年,周天子又分封了几十个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对他们“授民授疆土”,赐之山川、土田、附庸。周天子赏赐臣下大量的土地和山川林泽,周王畿内也被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块田给臣下做采邑。西周王朝实际控制的土地和山林川泽愈来愈少。如前所述,西周晚期,战争频仍,财政匮竭。

周夷王逝世后,他的儿子厉王姬胡即位,西周的崩溃也由此开始。厉王在位三十七年,这一时期,西周王朝长期的矛盾逐渐积累,已到了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变革的边缘。过去在史书上对厉王的评价一直有些不很公道。说他在面对内忧外患的时候不知发展民生,采取安抚的措施,反而依旧大肆挥霍,为满足个人的奢侈生活和对外战争的需要,对国人的盘剥变本加厉,甚至到达了垄断山泽之利的程度。

那么厉王是否垄断过山泽之利呢?应该是有的。历史上给厉王的罪名中“专利”就是其中一项。“利”指的是天然资源——山上的树、湖中的鱼,更重要的是分散在山川湖泊附近的铜矿石。在世界黄金资源的分布中,中国从来就不是黄金的主产地,先秦时期所说的金多是指黄铜。西周王朝,铜和金等价,是先秦时期重要的货币,也是西周人制作各种工具器皿所不可缺少的材料。在武王克商,殷周交替的时候,农具主要是用木、石、兽骨、蚌壳等制作的。进入西周中后期,社会经济有了显著提高,尽管依然以木器、石器、骨器为主要劳动工具,但已经开始使用铜铲、铜镐、铜锄和青铜斧等铜制工具了。这样一来,去开垦原本不利于开发的山川湖泊就方便多了。到了厉王之时,周王室的对外战争受挫,频于应付那些时常骚扰边境地区的外族,在战争中能够取得的利益十分有限,不能满足王朝内部的消耗。而诸侯和自由民们这时已开始使用更为方便的劳动工具,可以有效地开辟山岳,进行垦荒,种植王田以外的私田。对诸侯和自由民来说,垦种私田显然要比耕种王田更为有利。

私田是大自然赐予每一个人的财富,不在周室管辖范围之内,不需向周王交税,因此也就直接影响到了周室的收入。厉王一方面要不断用兵,应付外族的入侵;另一方面又需要大量的资金来维系政府的日常开销,同时还要防范王国内部的割据势力。费用多,而资源少,解决财政问题就成了当务之急。厉王重用荣夷公敛财,垄断山泽之利的目的本是为了加强西周王室的力量,但他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没有和诸侯与底层自由民的利益相一致,也没有顺应当时的时代发展,失败也就成为必然。

厉王的做法一开始就被一些有能力的大臣看出了问题。周大夫芮良夫曾经劝谏过厉王。他对厉王说:“荣夷公是一个喜欢独占财利,却不懂得大祸将会降临的人。山川湖泽这些财利是天地自然所拥有的,人人有份,不可能一人独占,独占就会引发众怒。荣夷公用财利来引诱您,您的王位还能长久吗?一个有道的明君应该开发各种财物,然后分给上下群臣百姓,使神、人、万物都能得到所应得的一份。即使像这样广施恩泽,君王还需要每日小心警惕,担心会招来怨恨呢。如今,君王您却想独占天地间的财利,这怎么能行呢?普通人独占财利,还要被人称为是强盗;您如果也这样做,那可能就要引起诸侯的叛乱了。所以,重用荣夷公垄断山泽之利的话,周朝恐怕就将败亡了。”历史上总是充满遗憾,厉王三十四年,他未听取芮良夫的劝谏,还是重用了荣夷公。

任用荣夷公后,厉王控制了王畿以内产铜器的山林川泽,不许中小贵族利用,亦不准国人进入森林采樵渔猎,从而引起了广泛的不满,四方诸侯邦国纷纷叛离厉王,不再进行享贡。厉王面对国人的愤懑情绪采取了高压手段,让卫国的巫师监视那些对他的政策议论批评的人,一旦发现立即报告,将议论者处死。在厉王的铁血高压下,议论的人少了,而看不见的仇恨与愤怒却在一天天增长。

厉王的专利政策,增加了王室财力,加强了国家政权,并使国家出现了一度强盛的局面。当时曾对戎狄的进攻发动多次反击。《敔簋》铭文记载,南淮夷伐周,至于昴、参泉、裕、敏阴、阳洛,厉王命敔追敌于上洛、谷,至于伊、班。

厉王革典,没收大贵族的私产和古老习俗遗留下来的公产,以加强周王朝的财政收入,严重触及了大贵族的经济利益,引起了他们激烈的反对。他们攻击周厉王:“曾是强御?曾是掊克?”即怎么这样强横暴虐?怎么这样的聚敛剥削?又说:“为民不利,如云不克?民之回,职竞用力。”也就是说,你周厉王假如做了不利于人民(指贵族)的事,那么我们将会尽全力去推翻你。为了保证新典的顺利推行,厉王任用荣夷公、卫巫等人,“以监谤者,以告,则杀之”,以压制社会舆论。厉王和贵族之间的矛盾已经十分尖锐了。

厉王的专利政策也引起了下层贵族和平民的反对。这些人不享王室俸禄,而且受周王室和大贵族的剥削,如《诗·小雅·正月》云:“民今之无禄,天夭是椓。”他们更为连年的战争所苦,田园荒芜,不得不依靠公有的山林川泽为生,“陟陂北山,言采其杞。”新典断绝了这些人的生路。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厉王姬胡是周朝的第十代国王,当政时国力已出现衰象。这时候,外族入侵、诸侯作乱、贡赋减少,王朝的国库空虚。偏偏新登基的周厉王又奢侈荒淫,走上桀、纣的路子,使周王室的财政很快出现了危机。

周厉王为了增加赋税,维持过那种花天酒地的生活。该收的税都收了,怎样再立名目设立新税呢?用什么名目来征税呢?他想不出来。这时,手下一个叫荣夷公的大臣给厉王出了一个点子,让他对一些重要物产征收“专利税”。不论是王公大臣还是平民百姓,只要他们采药、砍柴、捕鱼虾、射鸟兽,都必须纳税;甚至喝水、走路也得缴纳钱物。这个办法,遭到老百姓的强烈反对,就连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吏也觉得很不妥当。很多大臣也纷纷向厉王进忠言。

大夫芮良夫劝告厉王不要实行“专利”。他说:“专利,会触犯大多数人的利益,是很伤人心的做法。”

周厉王是个十分聪明和有手段的人,他知道芮良夫说这话,并不代表着他一个人,而是代表着他所在的“卿大夫”这个阶层,他的改革触犯了他们的利益,所以芮良夫代表大家来警告他。

当然,芮良夫除了警告周厉王以外,也同样警告了自己的同事,当时是执政的荣夷公。《逸周书·芮良夫篇》说:“道王不若,专利作威。佐乱进祸,民将弗堪!”这还是就事论事,而另一段话,就是指着荣夷公鼻子在骂了:“今执政小子惟以贪谀事王,不勤德以备难,下民胥怨。财力单竭,手足靡措,弗堪载上,不其乱而……今尔执政小子不图大善,偷生苟安,爵以贿成,贤知箝口,小人鼓舌。逃害要利,并得厥术,惟日哀哉!”

但他苦口婆心地劝谏也罢,老气横秋地指责也罢。像周厉王、荣夷公这样的人,一来个性十分强悍,二来尝到了甜头不舍得放手,又怎么会听得进别人的意见呢?

于是,周召公出来劝谏。这个召公并不是开国时的那个召公姬爽,他是姬爽的后人。因为姬爽原来的封地在“召”,后来封在“燕”,所以他这一系的人,都称“召公”或者“燕召公”。这个召公,史称召穆公,名字叫姬虎。按照规矩,周召二公,在周王朝应该是“世为卿士”,也就是执政官。但是周厉王执政,用荣夷公取代了周召二公执政的位置。

召公是周厉王政策下受到极大损害的原卿大夫阶层的代表。当他看到芮良夫的劝告对周厉王无用时,只好亲自出马。召穆公对周厉王说:“民不堪命矣!”意思是你再继续这样下去,将没有人会听从你的话,国就要亡了。

以召公的身份说出这样的话来,是相当重的。但是周厉王却是一个相当强悍的人,在召公以如此强势的态度向他摊牌以后,他非但没有妥协,反而变本加厉地和所有的人对抗到底了。

他祭起的一个法宝叫“压制言论”,就是在全国范围内,监视所有的人,谁要是敢议论周厉王或者当前政策的是非,就立刻被抓起来杀掉。

而且他还开了一个创举,叫做“以告而杀”,让所有的人相互检举、告发,于是诬告、陷害之风四起,全国上下陷于恐怖之中。

周厉王实行专利后,百姓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顿时民怨沸腾,在当时就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汝,适彼乐土。意思是说:“大老鼠啊大老鼠,不要再吃我的黍(指粮食)。多年来我纵惯着你,而你却对我们毫不照顾。我们发誓要离开你,到那欢乐的乐园去。”百姓们对周厉王的强烈不满情绪溢于言表。

老百姓们对周厉王充满了怨恨情绪,都纷纷咒骂他。大臣召公虎看到形势危急,就劝告周厉王说:“王上,百姓们实在受不了了,‘专利’法再不废除,难得不发生动乱!”可厉王根本听不进去。他让卫国的巫师去监视老百姓,如果发现有人谈论“专利”,咒骂厉王,就抓来杀头。从此,人们虽然牢骚满腹也只能往肚子里咽,谁也不敢再说出来了。熟人在路上遇到也不敢交谈,只是以目示意。成语“道路以目”由此而来。整个镐京,顿时变得死气沉沉,毫无生气。

厉王却以为自己的残暴统治产生了效果,沾沾自喜地对召公虎说:“你看,还有谁在说什么吗?”召公虎听了,对厉王说:“百姓们的嘴虽被勉强堵住,但使他们的抱怨变成怨气了。正如把水堵住,一旦决口,伤人更多;而应采用疏通河道的治水方法,治民也是这个道理,应该广开言路。如今大王以严刑苛法,堵塞言路,不是很危险吗?”厉王对召公的话置之不理,反而更加残酷地实行残暴的统治。

事实上,这并不是一次对话,而是一次较量和摊牌。两个人代表着左右这个国家的两股不同的力量,就目前而言,似乎是周厉王占了上风。

然而,暂时占上风,并不代表最后的输赢。事实上站在那里的召公并不像周厉王想象中那样垂头服气,他看着周厉王的眼神很悲悯,就像一个大人看到小孩子要往水里跳而拉不住一样,充满了悲怆和无奈。

因为替周厉王执行“弭谤”任务的,并不是周王朝的任何一个官员,而是一个从周王朝的属国卫国过来的巫师,史称卫巫。

满朝文武虽然人数够多,但除了替他开创财源的荣夷公,替他征战的虢石父等少数官员以外,此刻的周厉王已经无人可用了。

召公对厉王已经绝望,《诗经》里有一首召穆公哀伤周室大坏的诗《荡》:“尔德不明,以无陪无卿。”——你无德不明,所以没人辅佐,没有公卿帮助;“匪上帝不时,殷不用旧。”——不是上天不保佑的殷商灭亡,就是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