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兰珠的身世倒很明晰:来自科尔沁部,姓博尔济吉特,是皇后哲哲的亲侄女,是布木布泰(即孝庄)的亲姐姐,比孝庄大四岁。在蒙语中,海兰珠就是玉的意思。如此看来,野史中为孝庄杜撰的玉妃的称谓或大玉儿的名字,似乎更适合她的姐姐。
但是她的情形很奇怪:虽然是姐姐,却比孝庄晚9年嫁给皇太极,出嫁时已经26岁。孝庄嫁给皇太极时13岁,按照习俗,这是当时一般女孩子出嫁时的普遍年龄。那时候不流行“剩女”,如果她是个嘴斜眼歪的丑八怪或者有什么特殊原因(比如叶赫老女,33岁才嫁到蒙古),没嫁出去倒也说得通,可从皇太极对他的宠爱上看,显然说不通。
更说不通的是:关于她26岁之前的叙述,无论是实录还是《清史稿·后妃传》,对于大博尔吉济特氏在来到后金以前的身世都没有任何透露。也就是说,她26岁前是空白的,没人知道这个极受皇太极宠爱的女人在过去26年都干了些什么事。在当时,这是一个很尴尬的年龄。史书上没有记载缘由,也算是一个小小的谜团。
有人说,是皇太极篡改历史,故意把海兰珠再嫁的历史抹去了,不愿让后世知道他的老婆是“二手”的,可是他的另两位妃子,都有明确记载是林丹汗的遗孀,没道理偏偏隐藏海兰珠是再嫁的。而且满族人没那么多虚礼,不讲究什么改不改嫁的,就说格格,很多也是一改再改,改了又改。
但是,海兰珠不一样,她是皇太极真心爱上的女子。
真爱是具有排他性的。从一个男人的角度讲,不管哪朝哪代,任何男人肯定都不希望自己深爱的女子曾经属于别人。这倒不是为了掩饰什么,出于封建思想考虑,而仅仅是作为一个男人的“小心眼”,不想提及罢了。
而且别忘了她的家族——科尔沁部莽古思家族一向对联姻非常重视,海兰珠在十几年前就应该已经嫁出去了。
问题是,她的第一次婚姻嫁给了谁?虽缺乏史料,真相变得扑朔迷离,但从察哈尔部林丹汗的叔叔毛祁他特先逃到科尔沁,再从科尔沁投奔沈阳后不到5个月就上演科尔沁部送大博尔吉济特氏到沈阳同皇太极完婚等一系列事件中,还是可以推测一二的,但也仅仅是推测,历史留给我们的也不全是事实。
在努尔哈赤当政时,察哈尔部是漠南各部名义上的首领,其实力也是各部中最强大的。
科尔沁部虽然已经同努尔哈赤结盟,但在十几年前还无法判断究竟哪一个更具有王者之气,在同后金联姻的同时把大博尔吉济特氏嫁给察哈尔部的首领,也是很自然的安排。
在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就脚踩两只船,儿子都可牺牲,更何况女儿。
而十几年后,情况越来越明朗,察哈尔部的首领也病死草原。海兰珠以前的夫家——察哈尔部一行人,需要把海兰珠作为进见礼;庄妃一直到天聪八年仍然未能给皇太极生下阿哥的现实,也使得莽古思家族对这门婚姻特别热衷;而天生丽质、文静的海兰珠又的确同皇太极有缘,一下子就把皇太极的魂给勾走了,堪称是三千宠爱在一身。
一个百战归来的皇帝,对于海兰珠如此深情并执著,在中国历史上确属异数。史书谈到皇太极时,认为他“聪睿绝伦”,从其一生来看,这种评价不算是拍马屁之论。这种情形,很有可能是皇太极对于布木布泰——庄妃没有给予过多关爱的原因之一。因为,这位庄妃的心机太多也太深。从两性心理来看,一般说来,那种心智能力极强并日理万机的男人,很难从性爱的角度喜欢一个心智能力同样强的女人。他们会因为双方太像而产生同性相斥。这种男人,渴望在女性那儿得到的满足,会是一种更加女性化的东西。这可能是当年武媚娘,在李世民身边只能是一个低级才人,而在性情柔懦软弱的李治身边却能成为皇后的原因。
海兰珠嫁到后金一年多一点,皇太极改后金为大清,正式登基成为大清帝国皇帝。在称帝的同时,皇太极也开始完备后宫制度,五宫并设:以皇后老博尔吉济特氏位居中宫,以宸妃大博尔吉济特氏(海兰珠)居关雎宫,以贵妃——阿霸垓部郡王额齐格诺颜之女博尔吉济特氏居麟趾宫,以淑妃——阿霸垓部塔布囊博第塞楚祜尔之女博尔吉济特氏居衍庆宫,以庄妃小博尔吉济特氏居永福宫。
他册封海兰珠为仅次于中宫皇后的东宫宸妃。宸,是帝王的别称,宸妃,就是帝王的妻。并以中国第一首爱情诗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意,将宸妃居住的东宫命名为“关雎宫”。倘若没有足够的情感,这是很难想象的一件事情。他给其他女人的是头衔,是名分,给她的却是一颗为人夫的心,“关雎”表达的是一个男人对最爱的女人的情意,与地位身份无关。
许多文献中谈到这位海兰珠时,时常使用的词汇是“贤淑”、“文静”等。这可能是她进入皇太极妃嫔行列后,很快就突出地受到皇太极喜爱的原因。
我们甚至可以想象他扣着她的手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情景。她就在他的歌声里低下头去,咯咯的笑。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只为博红颜一笑。
后宫粉黛三千,他心里的妻却只有她一个人,为她笑而笑,为她恼而恼,他像所有陷入热恋中的男人那样,将她捧做星月,恨不得把世上最好的一切都呈到她面前去,仿佛是中了蛊,竟是要溺死在她的温柔乡里,终不可拔。